国外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及其启示_以斯德哥尔摩和温哥华为例_李昊
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

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1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如丹麦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环境目标是:试验区内水的消费量减少10%、电消费量减少10%、回收家庭垃圾减少城区垃圾生产、通过建立60个堆肥容器回收10%的有机垃圾制作堆肥、回收40%的建筑材料。
这样的目标清晰明确,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便于利用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建设,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2具体的项目譬如,被誉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样板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它的实践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项目之上,如建设慢行车道、恢复废弃河道、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线路、提倡以步代车、推迟并尽力阻止快车道的建设、召开有关各方参加的城市建设会议,等等。
这些项目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微不足道的行动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3广泛的群众参与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创立了“社区驱动”的一切程序。
“社区驱动”是开发由社区控制,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全过程都由社区居民参与,是一种社区自助性开发方式。
社区开发的管理机构—管理组,是通过邀请个人和重要组织的代表加入而组建的。
又如德国生态城市Erlangen城在建设中,努力与市民一起进行规划,有意与一些行动小组,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小组合作,并使他们在一些具体项目中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又使他们保持自由,并可以抨击当局的某些决策。
4突出的重点领域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问题指向性,它往往不试图在城市中全面铺开地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而是面向问题、抓住重点、逐步推进,针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交通拥挤、地面硬化、垃圾污染等问题,集中力量促使一两个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教育公众、树立形象、凝聚人心,逐渐扩展到对其它问题的解决。
比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建设重点在于城市交通和垃圾资源化,日本有些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而欧洲的一些城市则重点考虑生态社区,美国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期,主要是建造一些生态核心场地项目,即这些场地的建筑物均由节能、节水技术建造,后来逐步扩大到水的循环使用、雨水的保持、太阳能供热、城市工业使用再生能源等。
国外城市生态化发展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生态化发展案例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张曦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第09期摘要: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加深情况下,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愈益成为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趋势。
国际先进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不俗的进展,但也有的城市存在着与之相悖的历史缺憾。
中国正面临世界范围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应该吸取国外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设施与内循环系统、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方面推进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
关键词:城市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城镇化转型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产物。
城市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五千年。
但几千年来,一些过去辉煌的城市已经湮灭或衰落,昭示着城市文明可持续性所面临的挑战。
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告诫我们,城市化是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处理不好也会加速环境恶化,导致城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在他的《全球城市史》中,引用了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19世纪英国一些城市恶劣的生存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评述,并指出:“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城市环境,这种转变常常是以令人憎恶的方式进行的。
来访者对制革厂、酿酒厂、染料厂和煤气厂散发出来经久不散的刺鼻气味感到吃惊。
居住条件,尤其是穷人的居住环境,往往极为糟糕。
……这种肮脏的环境导致了致命的健康问题。
19世纪早期,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25∶1,是周围农村地区死亡率的三倍”。
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分析国外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吸取其经验教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国外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若干案例当前,城市生态化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
从城市治理的视角看,国外城市解决生态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前瞻性的规划、严格的法治和管理、发展模式的转型、民众的教育与配合等。
1.韩国的首尔。
首尔在朝鲜战争后的重建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发展转型。
从城市生态化的角度看,首尔的城市建设突出了以“江”和“山”的开发为中心,绿地系统形成一条南北轴线和沿汉江的东西轴线。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Livable City Abroad姜煜华 甄峰 魏宗财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1 国外宜居城市研究概述1.1 关于宜居城市的定义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
在国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的概念、标准和认识的看法不同,实践的侧重点也不同。
哈尔韦格(D.Hahlweg, 1997)认为:在宜居城市中,能够享有健康的生活,能够很方便到达要去的任何地方——不论是采取步行、骑车、公共交通或是自驾车的方式,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生活空间[1]。
萨尔扎诺(E.Salzano, 1997)认为:宜居城市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宜居城市尊重所有的历史遗迹(我们的根),同时它也尊重那些还未降临尘世的人们[2]。
埃文斯(P.Evans, 2002)认为城市的“宜居性”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适宜居住是其中之一;宜居城市还应该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
伦纳德(Lennard.H. L. t, 1997)则提出了如下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宜居城市中,人们可以彼此自由地交流;健全的平等对话机制是很重要的;城市公共管理机构应该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庆典和公众集会;一个好的城市不应该为恐惧的气氛所主宰,不应该有歧视异族、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或是天生邪恶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能够提供合适的公共设施,以作为社会学习和成员社会化的场所,对于儿童和青年而言,这些场所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有机体;城市中的居民应该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我们应该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审美考虑、建筑美学和实体环境的深层次文化含义[4]。
1.2 理论与实践进展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
它不是一种运动,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
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
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
斯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
回收利用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
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
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
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
城市能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
该是有 12%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
首先,在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高了拼车和非机动出行比例;第四,提力鼓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大1图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交通体系的公共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 75%目前产生的北京规划建设| ) 生态城市实践样本(之三话题服务设施,如学校、商店、办公、娱乐图2 英国North West Bicester生态城镇规划图电力、生物燃料和沼气,100%的公共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9%的私家车采用乙醇、沼气、混合动力电动或超低排放汽车。
温哥华城市生态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温哥华城市生态建设的经验与借鉴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也逐步提高。
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全球知名的宜居城市,温哥华以其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的城市规划而享誉全球。
本文对温哥华城市生态建设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我国城市生态建设问题,阐述其生态城市生态建设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温哥华,城市,生态建设,绿色环保1.温哥华的城市生态建设1.1温哥华概况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低陆平原地区一沿岸城市。
2011年人口普查,温哥华市内有60万人口,而大温哥华人口则达到230万,是加拿大第三大都会,加拿大西部第一大城市。
温哥华南部是美国西北部第一大城市西雅图。
位于加拿大西岸的温哥华,长期以来被公认为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城市。
一直以来,温哥华在城市规划领域,通过对城市开发的合理控制,有效避免了城市蔓延,保护了生态资源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温哥华优越的自然环境、多元且稳定的社会氛围、良好的基础设施都构成了其独具魅力的人居环境。
1.2温哥华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其他北美城市一样,近年来,温哥华同样面临汽车导向的城市蔓延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多的挑战。
作为人口仍在快速增长的城市,温哥华面临优良生态环境保育的巨大压力。
为应对这些压力,在国际城市竞争中保持优良生态环境这一核心城市竞争力,温哥华市于2009年出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报告:《温哥华2020:一个明亮绿色的未来》(Vancouver 2020: A Bright Green Future)。
该报告在绿色经济和绿色工作、更绿的社区以及人类健康三大领域提出了十项远期目标,致力于将温哥华打造成为世界上最为绿色环保、健康宜居的生态城市。
该报告强调对未来的愿景式构想。
实践中还需要更具体化的规划措施与行动方案。
作为这个愿景式文件具体化的产物,《温哥华最绿城市行动规划2020》(Greenest City Action Plan 2020)应运而生。
国外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考察报告

国外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考察报告标题:国外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考察报告一、引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保障,为了加深对国外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了解,我代表某某公司进行了一次考察。
本报告将介绍考察的目的、方法、考察的城市、规划与环境的状况,以及我对此次考察的总结和建议。
二、考察目的1.了解国外城市规划发展的趋势和经验,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参考;2.研究国外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法,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三、考察方法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与国外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相关的专家进行交流,实地考察国外城市。
四、考察城市选择1.芬兰赫尔辛基:以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而闻名;2.加拿大温哥华: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3.澳大利亚悉尼:以其天然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较高而知名。
五、考察结果及分析1.赫尔辛基市是一座纸上规划与实际结合较好的城市。
其市中心交通便利,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发达,绿地广阔,公共设施齐全,人们对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
2.温哥华市注重城市生态建设,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市中心绿化面积较大,公园和休闲设施丰富,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市民环保意识较强。
3.悉尼市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丰富多样。
悉尼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然港口之一,市中心绿地面积大,空气质量良好,城市规划科学,注重发展可持续交通。
六、总结与建议1.学习国外城市规划经验,注重城市规划与市民生活的结合,加强公共设施和绿化建设。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3.发展可持续交通,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设施,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污染。
4.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5.加强与国外城市规划与环境专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七、结论国外城市的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国外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城市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The experiences of successful foreign ecocity projects 侯爱敏P HOU Aimin 袁中金P YUAN Zhongjin(苏州科技学院城市与环境学系,江苏苏州,215011)*本研究受科技部、建设部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2003BA808A22)资助。
=摘要>鉴于当前我国学界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多停留在案例介绍阶段,缺乏对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本文通过对国外影响较大的生态城市建设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指出其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体系、具体的项目、突出的重点领域、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推进、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广泛的公众参与,加上具有明确法律地位和角色定位的推进和实施机构及完善的法律条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等作为支撑条件。
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Abstract >Through tho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ummarization,we find that the successful foreign ecoci ty projects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i n common:clear and practical objectives,down -to -earthprogramms,concen trating on resolvingspecific problems,integrating ecological objectives into urban construction process,attachinggreati mportancetopublicparticipati on,meticulous plans on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plus relatively well preparedsupportingsystemincluding specific i mplementation institu tions,related regulations and legislations,admi nistive regi me,etc.=Keywords >Ecocity;E xperiences;Foreign=中图分类号>F 291=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生态城市思想提出后,有关的示范建设也在世界上广泛展开,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和效果。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优秀范文5篇)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20%发展到2002年的38%。
作为世界上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外经验表明,立法先行,运用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矛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一些大中小城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目前660多个城市中,已有近百个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然而由于相关立法不完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通过完善的立法建立健全保障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依法规范生态城市建设,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当务之急。
1、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概况及特点分析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通过严格的立法来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例如,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
这些国家通过立法,已经建立了涉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绿色审计、绿色教育、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完善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
下面以日本、美国、欧盟为例论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的特点。
1.1日本城市生态化建设立法进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匮乏,人口、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环境立法最全面和最早探索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
目前,日本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型环境问题,有关城市生态化建设方面的立法大多存在于环境法律体系之中。
作为环境保护综合性的基本大法,日本环境法的立法经历了从1967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到1972年的《自然环境保全法》,再到1993年的《环境基本法》的过程,立法目的从公害控制发展到对环境整体的保护,立法目的不断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生态城市与景观规划77[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加拿大的温哥华,分别作为欧洲和北美的生态环境优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而享誉全球。
本文以斯德哥尔摩和温哥华两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规划为例,通过对其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制定背景、主要内容与特点及实施过程的深入研究,分析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绿色低碳发展的要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与城镇化发展特点,阐述了这两个典型案例对我国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环境规划;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斯德哥尔摩;温哥华国外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及其启示—以斯德哥尔摩和温哥华为例□ 李 昊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以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和与会成员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为标志,节能减排、生态低碳的发展模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共识与主流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领域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我国各地纷纷提出了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大多数城市将生态城市的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逐渐成为发展潮流,诸多“生态城”在各地涌现,部分城市如深圳、贵阳等,也进行了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从全球视角来看,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与发展进程中曾经有过值得重视的经验与教训,而我国当前又面临着后发赶超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因此,在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政府与规划界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城市的生态环境规划理念与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城市的历史演变、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向生态低碳、绿色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城市规划领域,国外较少采用“生态规划”的语言描述,更多强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以环境规划、绿色规划等概念规划来表达,从城市整体层面统筹协调、全面布局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案例对象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加拿大的温哥华,它们分别作为欧洲和北美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最为领先的城市,在国际上以生态环境优越、城市可持续发展而享有盛誉,其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亦可作为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的经典范例。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个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案例的梳理、解读和分析,探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绿色低碳发展的要点和发展趋势,78︽规划师︾论丛2014为我国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经验与方法借鉴。
1 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1.1 规划背景瑞典在国际上是应对气候变化、高效利用能源和技术创新领先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则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最为清洁的城市之一。
在2010年,斯德哥尔摩被欧洲环境委员会评为欧洲首个绿色之都。
斯德哥尔摩在生态环境上的优良表现,得益于城市环境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虽然瑞典是一个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首都斯德哥尔摩及其所在的大都市区的经济和人口仍在不断增长。
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的核心目的,《斯德哥尔摩环境计划2012—2015》(以下简称《环境计划》)得以出台。
《环境计划》是在《斯德哥尔摩2030:愿景规划》 的框架下制定的,作为第八版环境规划,是斯德哥尔摩现阶段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类规划。
这个规划是在斯德哥尔摩作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和快速增长的城市的基础上制定的,让人与自然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共处。
1.2 主要内容《环境计划》主要从交通、化学物质、能源、土地及水体、垃圾和室内环境六大部分来考量城市在环境领域的首要问题,针对这六大部分相应提出了六大目标。
在六大目标内部分别明确规划期目标,包括城市要达到的目标和城市将努力推动的目标,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指标(表1)。
这些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指标都有明确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落实,并对各政府部门均制订了相应的实施计划。
《环境计划》中还包含了指标的各规划期目标的建议、相关事项和数据,以及各规划期目标与相关国家和国际(主要是欧盟)规划及政策的衔接等。
除环境规划之外,斯德哥尔摩市还提出了其他生态环境目标,主要包括:鼓励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减少室内噪声水平,增加生态食物消费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土地和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不当的再循环的垃圾。
1.3 规划特点1.3.1 目标导向自2008年之后,《环境计划》的实施和跟进已经被完全融入了城市的政府管理系统。
该规划的规划期目标及相关跟进的指标和行动计划,都要被分配到相应的市政委员会或者议会的具体行动计划中,作为该市的具体工作目标。
《环境计划》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目标导向,即以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核心目的,以规划可实施、目标可实现为根本出发点,并注重规划全过程的不断跟进和动态调整。
1.3.2 目标的细化与落实在《环境计划》中,对规划期目标分层次细化表达,提出更具体的目标要求。
以交通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市政车辆将被环保认证,并采用可再生燃料,提升城市绿色交通的比例)为例,这个目标之下更为具体的目标是,城市委员会和议会所拥有的机动车必须是绿色汽车。
城市内增加的汽车,除了紧急用车和专用车辆,主要是电动汽车。
85%的燃料将是可替代燃料,主要目标是实现绿色汽车可以使用替代燃料(如混合乙醇、沼气等),至少55%的运输服务应由绿色车辆完成。
第二编生态城市与景观规划79环境高效的交通:通过使用新技术和产品,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新技术、非化石能源、优化的物流和更多信息的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减少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市政车辆将进行环保认证,并采用可再生燃料,提升城市绿色交通的比例空气质量达标;增加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至少半数私家车要达到绿色标准,新注册的重型汽车10%将是绿色卡车;减少室外交通噪声减少货物和建筑中的危险物质:通过筛选环保的货物和服务来减少危险物质的扩散。
在房地产开发中使用环保的材料和方法减少在货物生产中出现含有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物质;减少建筑和市政设施中的危险物排放;保证生产的食物至少25%是有机食物减少居住、商业、建设和其他活动中的危险物扩散;提高符合环境认证的建筑的比例能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来减少温室效应。
高效率的能源利用将使城市推动环保驱动型的增长和发展,并降低运行成本城市将通过高效的能源利用手段减少城市运营中至少10%的能源使用;市政活动的电力采购将满足生态标签的要求;批准的新建筑每年能源使用最多55 kWh/m 2;通过创新确保城市的建筑实现能源有效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其每人年排放CO 2不高于3.0 吨的标准土地和水的可持续利用:临近自然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为市民提供休闲的机会。
这一目标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导致重要的环境价值损失对生物多样化有特殊重要性的土地和水域需要得到保护;对休闲娱乐有吸引力的土地和水域需要保护和开发;对其他土地和水域的开发应当最小化并进行补偿;对土地和水域的使用开发应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对土地和水域的维护工作需保持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和休闲游憩的质量改善湖泊和水道的水质环境高效的垃圾管理:有效的和对环境无害的垃圾管理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目标是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提高垃圾回收与再利用的比例减少来源于城市活动的垃圾,善用不可避免的垃圾;降低不正确的回收危险物的比例;减少来源于居住和工业的垃圾,善用不可避免的垃圾—健康的室内环境:尽管斯德哥尔摩拥有较高的住宅标准和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健康问题也在一些建筑物内产生。
城市的这一目标是减少室内环境影响的人数,尤其是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护理方面改善室内环境,减少室内的氡气含量,减少室内噪声—表1 《斯德哥尔摩环境计划2012—2015》的主要内容这一规划期目标牵涉到在规划期内使用运输服务的城市委员会和议会。
跟进监督这一规划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责任由环境和健康委员会承担。
《环境计划》在规划实施方面的核心是强调牵头和跟进,以及规划目标和部门实施的匹配。
通过这种目标导向的全责分配,把实现环境目标的职责细化分配到每个具体的部门,并且确定具体跟进部门的明细职责(图1),实现权责分明、落实到位,形成便于执行和监督的动态实施机制。
80︽规划师︾论丛20141.3.3 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协调《环境计划》并不是斯德哥尔摩在城市生态环境领域唯一的政策措施。
城市在其他诸多相关领域,诸如气候和能源、空气检测、清洁汽车、拥堵税、区域供热、环境健康、食物控制、公共交通、可持续的水务、植树及垃圾管理等诸多方面也都有专项规划或政策。
《环境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和其他相关生态环境措施相衔接,共同促进斯德哥尔摩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4 总体规划层面的规划瑞典的规划体制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多是类似于我国的城市战略规划和概念规划等非法定规划,注重城市整体层面的发展方针策略,而不过多强调空间布局与建设项目落地。
具体的用地规划和指标大都是在详细规划层面制定的,主要有详细发展规划、区域管制和建筑许可。
斯德哥尔摩最重要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斯德哥尔摩2030:未来愿景导则》。
而近期的战略规划则是《可步行的城市:斯德哥尔摩城市规划》。
目前实施的《环境计划》是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环境规划,强调对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管控,从规划编制到实施都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和战略规划相衔接(图2)。
1.3.5 信息公开从2003年起,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网站上就有了一个度量器显示环境规划指标的实现情况及相关环境情况的数据。
所有相关数据都对社会公众开放,人们可以在网上查询,也可以向市政府咨询。
2 温哥华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2.1 规划背景位于加拿大西岸的温哥华,长期以来被世界公认为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地区可持续发展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城市。
温哥华的城市规划模式与发展经验在国际城市规划界广受好评,其规划通过对城市开发的合理控制,有效避免了城市蔓延的模式,保护了生态资源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