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数据网建设案例介绍
某大型电网公司 TippingPoint IPS成功案例

某大型电网公司部署TippingPoint IPS 成功案例
在Internet出口,以及实时区域、非实时业务区域和OA区域之间部署了多台IPS,型号包括
600E、1200E和2400E,并且采用集中安全管理系统SMS对这些IPS进行统一管理,日志分析并生成统计报表,将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到应用层面防御的高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Internet出口IPS部署的情况如上图所示。
客户为什么采用TippingPoint IPS 方案
参考了NSS和ICSA的权威报告,但是还是用专业测试仪表(SmartBits等)进行了千兆流量模拟压力测试,结果TippingPoint 在这方面也表现突出。
TippingPoint IPS能够提供有状态冗余设计,以及内置故障旁路功能(并非简单的掉点旁路)。
TippingPoint 公司具有业界领先的安全研究能力,对最新的攻击响应最及时,甚至超前。
设备具有高安全性、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兼备的优势,而且易于部署、维护和管理。
[电网建设三节约案例]电网安全事故案例
![[电网建设三节约案例]电网安全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f1f2f7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6.png)
[电网建设三节约案例]电网安全事故案例7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2022年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示范工程之一,110千伏变电站主题工程开始施工。
这标志着供电公司电网建设进入全新的全寿命周期时代,也标志着公司电网建设“三节约”活动站上了新的平台。
设计:力争30年寿命周期内综合成本最优“要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新理念贯穿到电网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结算和决算的各个环节中,以全优的过程控制,确保每项工程都成‘精品工程’,每项工程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优。
”公司总经理姜忠福对电网建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与以前电网建设工程的区别在于以前工程设计考虑的只是初始投资,而全寿命周期考虑的是从初始投资、运行、检修、停电损失、设备残值全过程成本最优。
节约工程投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加供电能力,降低检修成本,节省维护费用,从而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他们经过优化合并,以安全可靠、方便运行维护为前提,110千伏全户内变电站对比同规模国家电网典型设计,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减少188。
1平方米,节约用地12%;电气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仅为854、4平方米,建筑利用率达到81%,比国家电网典型设计减少7%。
实行标准配送式设计,规范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接口标准,统一设备参数、型式、布置方式,使同规模变电站形成一套适用于主要生产厂家设备的施工图,节约了设计成本。
主变压器空载损耗由41、5千瓦降至26千瓦、负载损耗由215千瓦降至183千瓦,尽管增加初始投资15万元,但30年寿命成本却节省624万元;选用真空有载调压开关设备,30年寿命成本节省60万元。
要求设备生产厂家提高制造工艺,将变电站设备检修优化为“8年小修、15年大修,30年使用寿命”。
公司电力设计院院长赵冬梅说:“现在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施工,更要统筹考虑30年寿命周期内的运行和维护,要力争做到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最优。
”施工:精益化管理、工艺创新保质量降成本6月30日,110千伏民主输变电工程实现零缺陷移交并一次竣工送电。
国家电网“SG186工程”介绍

国家电网“SG186工程”介绍国家电网“SG186工程”介绍“SG186工程”的含义是:SG,是国网公司英文缩写;1代表建设成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化集成平台;8代表八大应用模块(财务资金、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统合管理);6代表六大保障体系(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调控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人才队伍体系)。
实施“SG186工程”能使国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配套、结构合理、科学有序地发展,避免各家研发单位信息标准化体系的重复建设,促进各家研发单位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信息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企业信息化尽快与国际接轨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在宏观上指导和控制国网公司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并能在层次上分清信息化工作的轻重缓急,使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井然有序。
“SG186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化规划项目,该工程将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二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是力争到“十一五”末,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
该工程对电网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网省公司将会把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一直以来电网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管理信息化工作也比较重视,IT 应用水平比较高,但不同公司的重视程度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有一部分网省公司对这部分工作并不重视。
国家电网公司的“SG186工程”将会使各网省公司与总公司协调一致,对信息化工作进一步重视起来,把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第二,电网系统内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工作将会真正落到实处。
电网系统内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在实处。
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第二平面建设方案探讨

E MS州 度 动 化 、 域 卡 世 测 量 系 统 、 电 俅 护 和 安 金 稳 定 控 制 广 I 1 继
系统 等 信 息 为 代 表的 实 时 监 控 业 务 ,安 全 】『 业 务是 以 测 度 号 I _ _× 卡报 表 、 力交 易 支持 系 统 、 爱 电 电量 采 集 等 信 息 为代 表 的 蚓 度 运 行
不 同 的 是 安 全 l 和应 急 指 挥 系 统 业 务 的 实 时 性 硬 优 先 级 较 高 , 掘 传 输 周期 为 秒 绒 数 ( 通 信 传 输 2) 及 通 信 通 道 现状 口前 , 力 系统 微 波通 电
目前 , 国家 电 网公 司 已 建 的 电 力 i度 数据 网 为 单 一 平 面 组 J 吉 j 网 ,厂 站 州 度 端 的 恻 度 信 息 主 备川 传 输 通 道 分 别 为 数 据 网 通 道 与 线 通 道 。 随 着 持 高 电 网 架 构 的 逐 渐 彤 成 以 及智 能 电 网 建 没 T 作 的 全 面 展 开 , 传统 的 线 传 输 方 式 及 拨 号 手 段 已 不 能
障 智 能 电 网 凋 度 系 统 的 安 全 可靠 运 行 此 , 快 捌度 数 据 网 加
信 基本 邀 运 行 , 波 通 信 也逐 步 退 … 运 行 田家 电 『公 司一级 载 破 J 骨 十逦 佶 传输 网络 以 ( ,w 光缆 为主 , )( l; 电路 传输 速 哥 为 2 ls 乏 .G> ; 5 / 宵 网 一 级 通 信 传 输 『 络 以 O ,W )缆 为 主 , I S比 缆 为 辅 , 一 墩 J i G 匕 A) S 20k 曼以 上 电 等级 的 厂 站 均 已 恩 备 双路 南 接 人 所 存 地 2 V 7 主十 )纤 传输 『 通道 条件 ,电路 传 输 速j 1 乙 翊的 瞽为 6 2MIs 25 2 ~ . / G /水平 . bs 传输 网 设 备均 为 S) 体制 一能 够 满 足 州度 数据 网 骨 I H 十 层 节 点 问 I5Mbs电路 以 及 接 人层 节点 Nx ) 5 / 2Mts电路 接 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成立

2019年第6期总第385期表2所示。
6结束语对影响配电网健康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多维度的分层分级配电网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有效准确地评估方法,结合主客观赋权方法,对县域电网现状进行量化评价,得出河南各地县域电网状况评估结果,为电网发展规划和投资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根据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确定县域电网发展评价的流程,并结合河南县域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实例评价。
参考文献[1]唐睿.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富平配电网综合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3.[2]胡仁.多属性决策方法在配电网评估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3]池丽钧.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4]张姝,谭熙静,何正友,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复杂配电网健康诊断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13):7-13.[5]杨小彬,李和明,尹忠东,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配电网能效指标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1):146-150,195.[6]冯新龙,孙岩,林声宏,等.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J].广东电力,2013,26(11):20-25.[7]翁嘉明,刘东,何维国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配电网运行方式多目标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4):56-61.[8]叶彬,葛斐,陈学全,等.配电网发展协调性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24(5):154-160.[9]王敬敏,施婷.智能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6):65-70.[10]张超,王主丁,王骏海,等.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及评估软件开发[J].供用电,2012,29(6):1-7,39.[11]徐志飞.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3.[12]贺静,苏卫华.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供用电,2010,27(3):21-23,34.[13]金辉,于音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压配电网评价[J].供用电,2011,28(2):30-33.[14]叶云.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1.[15]张锋.有序用电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16]马跃.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妈湾电厂节能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4.[17]张心洁,葛少云,刘洪,等.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与方法[J].电网技术,2014,38(1):40-46.[18]曹阳,孟晗辉,赵力,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农村低压配电网综合评方法[J].电网技术,2007,31(8):68-72.[19]赵云飞,陈金富.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9):85-87,95.[20]李晓辉,张来,李小宇,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现状电网评估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4):57-61.[21]孙岩.配电网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责任编辑:张峰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成立5月2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大数据发布会在京召开。
国家电网李祥珍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用电案例

国家电网李祥珍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用电案例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总工程师李祥珍演讲内容:各位来宾下午好。
这个讲座演讲共三个部分:坚强智能电网,物联网与智能电网,智能用电案例。
国家电网公司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央企,去年在评比的时候列入全世界第八位,经营的范围非常广,除了南网主要包括了云南、贵州、海南。
电网公司的员工超过了150万,接近2万亿的资产规模。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现在有8个子公司在参与一些支撑工作,所以,近两年人员发展很快,超过了3000多人。
坚强智能电网大家也听到了,很多的概念,主要是三个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通过物联网发展以后,我们促进三流融合,三流: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一体化融合的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情节环保、透明开放。
央企可以喊的口号,123458,我们提出了123456基本的框架。
“一个目标”坚强智能电网。
三个阶段,主要是三个,09到2010年已经基本结束了,规划试点阶段。
第二个阶段,2011年,从明天开始到2015年我们要全面建设阶段,大量投资,大量建设,所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第三个阶段,2016年-2020年,完善提升阶段。
四个体系,通过完善、运用,要建立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通过体系建设,通过各种试点,有五个内涵: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情节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
我以三个运用为例,阐明一下未来的需求。
通过了三个运用,你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电网运用的规模。
新建46座106V以上的电站,要在23个城市,包括了北京、上海、大连、银川、厦门开始城市试点的工作,要在近年底全国的用电达到3000用户。
要建成6209个充电站。
另外,国家下面的各个企业,要加强战略协议,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2011-2015年,应用达到600-700亿的产值。
电力行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电力行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1.引言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巨大的潜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电力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电力行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智能电网通过广泛的传感器和通信网络,实时收集、处理和传输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美国的“智能电网2020”计划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电力系统转变为能源数据的互通、智能感知和自动控制的全息网络。
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优化负荷管理、实现智能电价等。
3.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电力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是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通过对大量的电力系统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和趋势,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例如,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力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智能检修和优化维护。
这种定期维护和预测性维护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
4.物联网和远程监控物联网和远程监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
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和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通。
远程监控技术则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分布在各地的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例如,韩国的智能电力系统项目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种远程监控和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还减少了人工巡检和维护成本。
5.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电力行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操作过程,帮助工程师进行培训和操作演练。
国网机房建设实施方案

国网机房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电力网络建设规模逐年扩大。
为支撑安全、可靠、高效的电力供应及运行管理,国网机房建设越来越重要。
国网机房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内部的数据中心,扮演着“神经中枢”的角色,为全国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着重要的技术支持。
因此,如何更好地规划、设计和建设国网机房,提升其稳定运行和安全性能,是国家电网公司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国网机房建设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提出一套建设方案,以确保国网机房的安全可靠、高效稳定运行。
二、建设目标通过本次机房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网络系统的高可靠运行;2.提升机房应急处理和故障恢复能力;3.加强对应用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4.节约设备投入、操作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建设内容3.1建设地点国网机房建设地点建议选取在离政府部门、银行、交通枢纽等重要场所较近的地区,便于故障响应、维护保养和应急处理。
建设场地必须安全有防盗防火措施,同时要保证房间内室温、湿度、氧气含量等参数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设备和人造成损害和危害。
3.2建筑设计为了建筑物寿命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筑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牢固、抗震能力强;2.电力接地符合现行规范要求;3.室内环境要求符合可控轻微空调设计标准要求;4.建筑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3.3设备配置设备配置是国网机房建设的重要核心,这里对国网机房的主要设备进行介绍:1.UPS电源:为机房提供稳定电源;2.空调系统:确保机房温度、湿度控制在标准范围;3.防火系统:包括消防水池、灭火设备、消防报警系统等;4.安防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管理、安全报警等;5.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等;6.仓储设备:包括库存管理、自动升卸搬运、归档等;7.电源系统:包括发电机组、开关电源等;8.灯具和电气设备:为安全穿梭的工作人员提供照明和电力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坚强电网,迎接智能时代
——华为电力数据网建设案例
概述
2010年,在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智能电网的系列标准有望2010年下半年出台,国家电网已经启动大量的关于智能电网的项目。
根据中国电力百科定义,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
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
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电力数据网是通信网为支持各种应用的业务网络,目前电力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包括“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电力综合数据网”。
未来的电力通信网将在这两张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立智能电网广泛互联的、坚强通信网架构。
华为公司承建了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两大网络,提供了未来智能电网的泛在连接的基础网络,为电网提供了实时的、高效的通信手段,并以强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让坚强的数据网支撑坚强的电网,为未来的智能电网的经济运行、安全稳定、清洁环保、双向互动美好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国家电网调度骨干网应用案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不断提升,西电东送,新的超高压线路和变电站不断涌现,风电和光电等清洁能源的并网,这对网络的扩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通信设备具备大容量,灵活配置能力。
智能电网同时又是坚强的电网。
电网在任何时候都是以系统稳定优先,电网的负荷随用电单位的作息时间以及季节有很大的波动,另外,大负荷启动和关闭、以及各种短路事故造成的线路跳闸也会引起电网的负荷波动,这种负荷波动会引起的频率和电压的变化,如果调度数据网不能及时把这些变化传递到调度中心,从而调节发电侧出力或进行联络线调度,当系统超过了自动调节的范围时,会造成电力系统不稳定,产生大面积停电,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因此,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可靠性是坚强电网的保证,调度网同样需要成为一张坚强的数据网。
国家电网调度骨干网在2003年投入使用,运行超过6年,为国家电网的调度系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各级直调厂站及110kv/35kv变电站不断增加,网络向下延伸,网络在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暴露出一些限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调度业务需要。
特别是骨干网节点存在单点故障,这对于电网调度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潜在的威胁。
国家电网于09年进行了调度网骨干网的改造建设,由华为公司负责承建,该项工程奠定了电力调度网双平面基础,为打造坚强电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电调度数据骨干网采用华为NE系列高端路由器,采用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关键硬件冗余备份等措施确保硬件安全可靠。
整网层次化部署,国调及各大网调节点均作冗余备份,重要节点进行异地备份,网状/半网状组网模式,整网不存在单链路或单节点的情况,保证了各种承载业务的高可靠性。
解决方案采用了华为公司创新的MPLS分层PE技术,降低了设备性能的要求,降低投资成本,同时避免了接入层路由变化对骨干层的冲击,从而增强了骨干网的稳定性。
NE40E独特的分区供电模式、温度感知及智能调速等特性,使能耗降低了30%,为国家电网绿色能源战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国家电网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成功建设,可满足未来5年的业务发展,为大网调、省调、地调的网络建设提供了标准,电力调度数据网将进入建设高潮。
国家电网综合数据网骨干网项目应用案例
电力综合数据网主要承载生产管理、雷电气象信息、无人值守变电站“遥视”(视频监控)、办公信息系统(OA)等应用。
智能电网的业务管理系统也在电力综合数据网承载,这要求电力综合数据网是一张泛在互联的数据网,覆盖各级厂站、调度中心、供电单位、电力营业厅,覆盖未来的城市的充电站、电力智能小区。
这就需要为各级调度中心和供电单位提供了广泛的VPN互联服务,提供了综合数据业务的安全接入,满足综合数据网的高可靠、优质QOS服务的需求,为将来承载视频、语音及数据等多业务提供了保证。
国家电网综合数据网骨干网长期以来是以单平面单节点运行,其业务主要是国家电网公司办公业务,随着电力业务的深化发展,其数据业务种类和带宽需求日益增加,对网络可靠性也提出更高要求。
华为公司于2009年负责了综合数据网骨干网扩容建设,项目覆盖25个省的骨干节点和40个重点节点,核心节点采用NE40E-8,骨干节点采用NE20E-8,接入节点采用NE20-8。
每个节点新增路由器与原局点路由器形成双设备业务分担和保护。
主链路采用2.5GPOS,国网到网局到省主要采用GE或155M POS链路,直属地市采用100M FE上联到网局或通过N*E1链路上联到国网。
国家电网数据通信网从国网-网局-省局,网络建设到省级,某些直属单位也部署了接入节点,网络采用网状/半网状组网,骨干层链路不存在单点故障。
此次建设客户价值如下综述:
✓为国家电力用户提供综合数据业务的接入,结合MPLS技术,为电力综合数据业务提供网络层的广域网互联服务
✓通过MPLS VPN业务隔离,并通过统一网管工具对VPN进行业务可视化管理
✓NE40E实现业界速度最快的路由/VPN收敛,在链路或节点故障时,迅速将业务切换到备用链路,保证业务不中断。
✓设备和链路,以及QoS的配置,保证整个网络的高可靠运行,为后续视频、语音等新型业务的承载提供条件。
✓网状/半网状组网模式,消除单点故障,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华为解决方案亮点
高可靠:整网达到99.999%的电信级可靠性标准,保证电力数据业务永续运行;
高性能:网络设备大容量量吞吐,骨干网络无阻塞转发;
多业务:多业务统一承载,保证业务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具备视频语音业务承载能力; 实时保障:业务VPN区分,网络链路利用效率高,保证高优先级低延时转发;
绿色节能:采用华为自主设计开发的节能芯片,功耗和体积业界最小;
易运维:精细化流量管理,易于业务部署和隔离,海量告警高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