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设计指导(详细版)

合集下载

冲压工艺设计

冲压工艺设计

第八章冲压工艺设计冲压工艺设计: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冲压工件,根据其材料、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以及生产批量,按照现有设备和生产能力,拟定出一套经济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冲压加工工艺方案。

同一种冲压件往往有多种工艺方案,因而必须根据各方面的因素和要求,通过分析比较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出最佳方案。

冲压工艺设计一般以冲压工艺卡片的形式进行表达,在编制卡片过程中不仅要求工艺设计人员本身具备丰富的工艺设计知识和冲压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人员以及模具制造、冲压生产人员紧密配合,及时采用先进经验并采纳合理化建议,将其贯穿到工艺规程中。

冲压工艺卡片是模具设计以及指导冲压生产工艺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工艺方案的制定一、制定工艺方案的原则在对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冲压工序的性质、数量、顺序、组合方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的安排,拟定出最佳工艺方案。

1、工序性质的确定工序性质是指某种冲压件所需要的冲压工序的种类,如分离工序中的冲孔、落料、切边,成形工序中的弯曲、翻边、拉深等。

工序性质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同时需要考虑工件的变形性质和具体的生产条件。

工序性质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工序性质应与工艺性状相吻合所谓工艺性状是指制件的材料性能和几何形状对某工序成形的适应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每种冲压工序都有在其变形规律支配下的工艺性状范围,只要材质性能和冲压件形状与之适应,该制件就可由该工序成形。

从坯料向零件成形的多道工序中,这种材料性能和工序件形状在每一冲压工序后都会发生变化,因而前道工序的性质应能保证制件的工艺性状变化适合于下道工序的工艺性状范围。

依此安排各个工序,使坯料得以顺利地向零件转化。

由此,冲压件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工序的性质,但有时又不十分明显,需要通过工艺计算才能确定。

例如,如图8-1所示的冲压件,初看可用落料、冲孔、翻边工序完成,但由于竖边高度尺寸18mm与内孔尺寸 92的对应关系超出翻边成形的几何性状范围,翻边时口部要破裂。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冲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中,成为了制造业的重要工艺之一。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冲压工艺需求,各大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与冲压工艺相关的课程。

本文旨在探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指导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以下是该课程设计指导:1、选取适当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等,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2、扎实基础,培养操作能力:通过讲解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系列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解决工艺和模具设计中的实用问题。

4、加强课程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和工程实践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书针对该课程教学目标,以下是该课程的任务书:1、理论学习和知识体系构建任务要求:课堂上完成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掌握和作业完成。

课后进行任务重点部分的系统复习,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设计的理论知识,用于后期的工作实践。

2、项目典型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任务要求:深度挖掘市场需求,设计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作为课程实践分析题目,并在课本上为案例提供合理的实验方案,公开讨论并进行实验调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工程实践任务要求: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工程实践,利用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理论知识完成实际生产时的模具设计、工艺控制并验证其实验性,增进并巩固学生掌握与工程实践技能.总之,本文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和任务书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课程,能够掌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冲压设计手册

冲压设计手册

冲压设计手册第一章:冲压工艺基础1.1 冲压工艺定义冲压是一种通过模具使金属板材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工艺。

在冲压过程中,金属板材经过模具的成形,最终形成所需要的零部件。

1.2 冲压工艺的优势冲压工艺具有高效、精确、生产率高等优势,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需要高精度的零部件。

冲压过程中可以实现多道工序的集成,提高了生产效率。

1.3 冲压工艺的应用领域冲压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各种金属零部件的制造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章:冲压模具设计2.1 模具材料选择冲压模具通常采用优质合金工具钢或硬质合金制造,以确保模具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

2.2 模具设计原则合理的模具设计应考虑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冲压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等因素,确保零件成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3 模具加工工艺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粗加工、精加工、热处理等环节,需要采用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控制,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寿命。

第三章:冲压工艺控制3.1 冲压过程参数控制冲压工艺的参数包括冲头压力、送料速度、模具温度等多个方面,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加工质量。

3.2 冲压设备维护冲压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检修等工作,以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和寿命。

3.3 质量检测与控制在冲压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对成形零部件的尺寸、表面质量等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章:冲压工艺改进4.1 工艺优化通过工艺优化,可以减少冲压过程中的废品率、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2 自动化与智能化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冲压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3 环境友好型冲压工艺在冲压工艺中引入环保型材料和工艺,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结语冲压设计手册是冲压工艺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希望通过本手册的学习,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冲压工艺的基础知识、模具设计原则以及工艺改进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冲压设计能力和水平。

冲压工艺实验指导书.docx

冲压工艺实验指导书.docx

冲压工艺与栈具役计卖殓指导书学生实验规则1・来本实骑室的学生,必须听从指导老师的统一安排,进行规定项目的课程实骑,与本次实验无关的机床、设备、器材不能随便动用。

2.实验进程中,学生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则,若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应及时停机, 请示指导老师检查解决。

3.在实验中若损坏器材,应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由指导老师按有关规定酌情处理。

4•实骑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清整机床设备、用具及周围环境,待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冲模在冲压设备上的安装与调整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冲压设备的种类、熟悉冲床的结构;2.进一步熟悉模具与冲压设备的关系;3.了解模具在冲床上安装、调整过程;二、实验内容1•比较机械压力机、液压压力机的结构异同。

2.比较不同结构冲模的结构结构异同;3.模具在压力机上安装与调整模具在压力机上安装与调整,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冲件质量和安全生产。

因此,安装和调整冲模不但要熟悉压力机和模具的结构性能,而且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制度。

模具安装的一般注意事项有:检查压力机上的打料装置,将其暂吋调整到最高位置, 以免在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时被压弯;检查模具的闭合高度与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否合理;检查下模顶杆和上模打料杆是否符合压力机的打料装置的要求(大型压力机则应检查气垫装置);模具安装前应将上下模板和滑块底面的油污揩拭干净,并检查有无遗物, 防止影响正确安装和发生意外事故。

三、实验用设备、工具和材料1.设备:液压压力机、曲柄压力机;2.实验模具:单工序、复合模、级进模;3.工具:固定模具的所有工具;4.材料:Q235钢板(如果不试冲工件,就不需要材料)。

四、实验步骤1.认真观察机械压力机、液压压力机的结构界同并分析其性能特点。

2.认真观察不同种类冲模的结构异同并分析其工作原理;3.模具在压力机上安装与调整步骤(1)将冲床的滑块处于上死点位置(2)将模柄夹持块的紧固螺钉取下,将模柄夹持块取下(3)模具合模后放在冲床工作台上,将模柄靠在冲床模柄(4)调节螺杆,使滑块的断面与模具的上模座的上平面接触(5)将模柄夹持块装上,并将模柄锁紧螺钉装上,将模柄紧固。

冲压工艺设计

冲压工艺设计

1 )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⑤冲裁件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 以避免工件变形、模壁过薄或因材料易被拉入凹模而 影响模具寿命。一般孔边距取:对圆孔为(1—1.5)t, 对圆形孔为(1.5—2)t(图2-36)。孔距的最小尺寸可见表 2—20。
1 )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⑤冲裁件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 以避免工件变形、模壁过薄或因材料易被拉入凹模而 影响模具寿命。一般孔边距取:对圆孔为(1—1.5)t, 对圆形孔为(1.5—2)t(图2-36)。孔距的最小尺寸可见表 2—20。
2冲裁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2)降低冲压 件成本 的途径
②工艺合理化 冲压生产中,合理的工艺是降低成本的可靠保证。新产品投产前应 通过试生产,对工艺可行性进行验证,然后再正式投入生产。 当产量 改变,发现模具早期损坏或事故频繁,以及更改产品设计而改换模具、 或更换设备等生产条件变化时,都要对产品工艺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 究。在制定工件的冲压工艺时,处理工序的分散与集中是比较复杂 的问题。它取决于工件的批量、结构形状、质量要求、工艺特点等。 对于板料冲压件,通常是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应当尽量采取工序集中 的方案,采用复合 或级进模进行冲压,这样既提高生产率,又能做到 安全生产。但小批量生产时,则以采用单工序模,用工序分散的冲压 方式为宜。实践经验表明,对于复合模,集中到一副模具上的工序 数量不宜太多,一般为 2~ 3个 工序,最多四个工序, 对于级进模 , 集中的工序数可以多些,因为其模具结构的布局范围自由度比 前者大 得多。
1 )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② 冲裁件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尽量避免锐角, 严禁尖角。除在少、无废料排样或采用镶拼模结构时, 都应有适当的圆角相连(图2-34),以利于模具制造和 提高模具寿命。圆角半径R的最小值可参考表2-17选 取。

冲压设计手册

冲压设计手册

冲压设计手册一、冲压概述冲压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利用冲模的力量将金属板材加工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冲压工艺具有高效、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汽车制造、家电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冲压设计原理1.材料选择冲压设计时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冲压材料包括冷轧板、热轧板、不锈钢、铝合金等。

2.设计要点冲压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结构等因素,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裂纹、变形等问题。

3.冲压模具设计模具是完成冲压加工的关键设备,其设计需要考虑冲床的类型、产品的成型工艺、模具材料等因素。

三、冲压设计步骤1.确定产品需求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需求,包括形状、尺寸、材料等要求。

2.材料准备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注意考虑材料的强度、塑性等性能。

3.模具设计根据产品需求设计合适的冲模,包括冲头、顶模、裁断模等。

4.冲压工艺设计确定冲压的工艺流程,包括冲压次序、压力、速度等参数。

5.冲压工艺验证进行冲压工艺的模拟验证,确保产品可以满足设计需求。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裂纹问题如果产品出现裂纹,可以考虑调整模具结构、改变冲压工艺参数等解决方案。

2.变形问题产品在冲压过程中出现变形,可以通过优化冲压顺序、增加辅助支撑等方式解决。

3.模具磨损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需要定期维护、修复,确保模具的使用寿命。

五、冲压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冲压设计将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冲压设计手册将会融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冲压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化。

六、结语冲压设计手册是冲压工艺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它涵盖了材料选择、模具设计、工艺流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手册能够帮助冲压工程师更好地开展冲压设计工作,为相关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冲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III1.冲压工艺分析1.1材料的特性设计要求,零件图如图1-1所示。

该制件的材料为45#,用于制造abcdefg ,具有较好的冲压性能。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 料:45# 材料厚度:t=2mm图11-1表1-1牌号力学性能硬度HBS ≤ /b a M P σ/s a M P σ 5/(%)δ /(%)ψ 未经处理10# 33520531551371.2零件结构零件简单、对称,比较适合冲裁。

1.3尺寸精度分析图1-1已部分标注公差,8±0.02和61。

40未标注公差,按IT14选取。

1.4冲裁方案的确定1.4.1 分析制件的工序该制件由于外形已经给定,则仅需冲孔工艺即可。

1.4.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根据要求确定方案为对称式冲孔模具。

2.必要的尺寸设计2.1排样的设计与计算由于该制件为圆形,采用无废料的排样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方法。

2.1.1确定搭边值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IV根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13,查得:搭边a 和1a 数值(低碳钢),t=2mm 时,a =1.2mm, 1a =1.5mm 。

2.1.2确定条料的进距进距A : A B a =+制=61+1.2=62.2mm宽度B : 0010[2()]B D a b -∆-∆=++∆+==mm2.1.3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是冲压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其计算可用一个进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毛坯面积的百分比表示:1100%.s A Bη=⨯ (2-1)式中 S 1── 一个进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单位mm 2;A ── 送料进距,单位mm ;B ── 条料宽度,单位mm 。

所以材料的利用率为:1100%.s A Bη=⨯ =2.100%.RA Bπ⨯=asdfghjk ≈72%2.1.4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2-1所示:图2-12.2冲裁总压力的计算2.2.1 计算冲裁力 冲裁力为冲孔所产生, 11..b F L t σ==π×8×2×600≈30159.29N ≈30.160kNF 1总=41..b F L t σ==120.640KNV2.2.2计算推料力:设凹模洞口的直壁高度h=6mm ,材料厚度t=2mm ,故卡在凹模内的零件数为: n=h/t=6/2=3。

冲压工艺作业指导书

冲压工艺作业指导书

冲压工艺作业指导书冲压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领域。

为了确保冲压工艺的准确执行和产品质量的优良,制定一份详细的冲压工艺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冲压工艺作业指导书,以供参考。

1. 工作前的准备1.1 确认产品图纸在进行冲压工艺作业之前,必须仔细阅读产品图纸,了解产品的尺寸、材质、工艺要求等。

确保自己对产品的要求有清晰的理解。

1.2 准备冲压模具根据产品图纸的要求,准备好合适的冲压模具。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模具能够满足产品的冲压要求。

1.3 确认冲压工艺参数根据产品图纸和相关工艺文件,确认冲压工艺参数。

包括冲压机的型号、冲程、冲头的尺寸和材质等。

2. 冲压工艺操作流程2.1 机器设备的准备2.1.1 打开冲压机的电源,确保机器正常运行。

2.1.2 准备好油池中的油液,确保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2.1.3 检查冲压机的气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确保安全可靠。

2.2 冲片安装2.2.1 将冲片固定在冲头上,并通过螺栓或夹具进行紧固,确保冲切过程中冲头与冲片之间的连接牢固。

2.2.2 调整冲切刀具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冲切线与产品图纸的要求一致。

2.3 材料的安装和定位2.3.1 将待冲压的金属材料放置在冲床上,确保定位准确。

可以使用夹具和定位针等工具来辅助定位。

2.3.2 调整夹具和定位针的位置,保证材料在冲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4 冲压操作2.4.1 手动或自动启动冲压机,开始冲压作业。

操作时要保持手部安全,避免手部接触冲压区域。

2.4.2 观察冲压过程中的变化,确保冲头与冲片之间的间隙合适,避免出现擦伤或堵塞等问题。

2.4.3 根据产品图纸要求,进行适时的冲压调整和检查,确保冲片切削效果和产品质量合格。

2.5 冲片的清理和维护2.5.1 冲压完成后,及时清理冲床工作台和冲片上的残渣和碎屑。

2.5.2 对冲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润滑保养,延长冲片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首先是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如正 装还是倒装、送料方向、导向方式、定位方式、 卸料和出件方式等),然后是对各个部分的具体 结构进行设计。 导料:采用导料板还是导料销,需不需要侧 压装置。 条料定距:采用侧刃还是挡料销还是其他方 式。 工序件定位:采用什么样的定位方式:外形、 内形、内孔或是其他方式。
当拉深件圆角半径较小或尺寸精度要求较 高时,则需在拉深后增加一道或多道整形工序。 当工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 时,可以考虑在冲裁工序后再增加整修工序或 者直接采用精密冲裁工序。 当工件的变形次数较多时,要考虑增加中 间退火工序以消除加工硬化,恢复材料的塑 性,以利后续的成形。 当工件对毛刺大小有要求时,要考虑增加 去毛刺工序。
(2)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各项设计内容常常互相联系制约,因而各设计步骤 应前后兼顾和呼应,有时要互相穿插进行。 ①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工艺性分析就是对产品的冲压加工方案进行技术和 经济上的可行性论证,确定该产品冲压工艺性的好坏。 由产品图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材料 性能进行分析,看其是否适合采用冲压的方法进行加 工。(图纸上没有标注公差的,为自由公差,按IT12~IT14,查公差表 ) 首先判断该产品需要哪几道冲压工序,各道中间半 成品的形状和尺寸由哪道工序完成,各个工序冲压工 艺性要逐个分析,然后判定该冲压件加工的难易程 度,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特殊工艺措施。 凡冲压工艺性不好的,可会同产品设计人员,在保 证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精度要求及原材料作必要的修改。
第11章冲压工艺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冲压工艺设计的内容 ■掌握冲压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冲压工艺设计
冲压工艺设计也称为冲压工艺过程设计。 冲压工艺过程是指冲压件加工时各加工工 序(包括冲压产品所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及 准备工序、辅助工序和后续工序)的总和以及这 些工序的先后次序排列与协调组合。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的宗旨是必须保证产品质 量和生产率、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操作的方便及 安全,全面兼顾生产组织各方面的合理性与可行 性,还必须充分重视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 面问题。
②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在产品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艺计算,提出各种 可能的工艺方案并经分析、比较、论证,最终确定最佳工 艺方案。(要从技术上、经济上以及其他方面进行论证)
③选定模具结构类型
按工艺方案,确定各道工序的模具类型(如单工序模、 复合模、级进模)及模具总体结构(如正装还是倒装、送 料方向、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卸料和出件方式等),绘 出其结构草图并初步确定其总体尺寸。有时还要计算冲模 的压力中心等(圆形和对称的制件压力中心就在其几何中 心,可以不计算,其他形状的制件都要计算压力中心;级 进模一定要计算压力中心。压力中心位置计算出来后要保 证模具的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线和滑块中心线重合)。
绘制模具图应注意的事项
1.图纸应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1)图幅大小应按标准,并画上边框。 2)视图布排、投影关系应符合机械制图标准。 3)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的标注应符 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4)装配图中零件序号的排列应符合机械制图标 准。 5)标题栏、明细表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6)数字、文字、符号应采用长形仿宋体。
卸料方式:刚性卸料还是弹性卸料。 出件(料)方式:上出件(料)还是下出 件(料),刚性打件(料)还是弹性顶件 (料),弹簧顶件(料)还是橡皮顶件(料)。 模具导向方式:有无导向、导板还是导柱导 套导向、中间导柱还是后侧导柱还是四角导柱、 滑动导向还是滚动导向等等。 绘制模具总装图。
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
6. 导料板尺寸 查表。 7. 卸料板 分弹性与刚性两种,可查表确定或按总体 结构的需要确定。 8. 弹性元件的选择 可使用弹簧和橡胶,最好使用弹簧。根据 卸料力及卸料行程来决定弹簧的外径、长度、 弹簧丝的直径以及预压力(弹簧或橡皮的选择 一定要通过计算)。 9. 模具的闭合高度 确定以上模板厚度后,便可计算出模具的闭 合高度。
1.冲压工艺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原始资料准备 在接到冲压件的生产任务之后,首先需要熟 悉原始资料,透彻地了解产品的各种要求,为此 后的冲压工艺设计掌握充分的依据。 原始资料的内容包括:①生产任务书或产品 图及其技术条件。②原材料情况:板材的尺寸规 格、牌号及其力学性能和冲压性能;③生产纲领 或生产批量;④生产单位可选用的冲压设备的类 型、型号、技术参数及使用说明书;⑤生产单位 或协作单位模具加工、装配的能力与技术水平; ⑥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
确定模具类型的一般原则:
如果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很小,可以考虑单工序的简 单模具(或简易模具),按冲压工序逐步来完成,以简 化模具制造、降低冲压件的生产成本。如果生产批量很 大,应尽量考虑将几道工序组合在一起的工序集中的方 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可采用一副模具完成多道冲压工序 的复合模或级进模。 对于一些不便拿取的小冲压件,为方便送料和操作 安全,批量小时也可采用工序集中的复合模或级进模; 对于大型冲压件,考虑到工序间的传递不便和采用单工 序模有可能使模具费用增加等因素,批量小时也可采用 复合模。 制件精度要求不高可采用简单模,制件精度要求高 时应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

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是先拉深后冲孔, 但当孔的位置在工件底部,孔径较小且孔径尺寸 精度要求不高时,也可先冲孔后拉深。若孔的位 置在凸缘处,则一定要先拉深后冲孔。 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为便于材料的变形 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 附加的整形工序、校平工序,应安排在基本 成形工序之后。
10. 螺钉、销钉的选择 根据固定板或凹模的大小,选择上下模板紧 固螺钉的尺寸和个数,根据螺钉的大小,确定销 钉的大小,销钉只需两个,螺钉和销钉查表选取。 根据卸料行程并参考凸模长度,确定卸料螺 钉的长度,查表选取卸料螺钉。 11. 导柱、导套的选择 确定导柱、导套的结构形式,根据标准模架 上的导柱孔、导套孔来确定导柱和导套的安装尺 寸,根据闭合高度,来确定导柱的长度。
④完成工艺计算 毛坯尺寸的计算,弯曲件和拉深件要计算 毛坯尺寸,落料件要计算条料宽度。 排样及材料利用率计算,落料和级进模要 设计排样方式,要确定搭边值和送料步距;还 要计算材料利用率。 冲压所需的力、功计算,包括完成冲压变 形所需的力及各种工艺力(工艺力应根据具体的 模具结构进行计算);有时还要进行变形功的计 算和电机功率校核。 各工序半成品件尺寸计算,例如多次拉深 要计算每次拉深后的半成品尺寸。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等等。
1. 凸模装固定部分最好为圆形。小型圆形 凸模可查标准。凸模长度根据模具总体结 构确定。 凹模厚度和壁厚根据制件形状尺寸按 有关公式计算确定。 2. 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 一般取凹模厚度的0.6~0.8倍。
3. 模架的选用 根据凹模的最大外形尺寸L、B,计算凹模 固定板的尺寸,根据它与凹模周界的关系,选 用标准上、下模座,然后按此选取标准模架。 由凹模的尺寸和标准模座的尺寸,确立其 他模具模板的尺寸,厚度一般可取固定板厚度。 4. 垫板 需不需要垫板,要进行强度校核。 5. 模柄的选用 模柄的结构形式可查标准,模柄的尺寸必 须与压力机模柄孔相适应。
对于某些特殊的或组合式的冲压件,除冲压 加工外,还有其它辅助加工,如钻孔、车削、焊 接、铆合、去毛刺、清理、表面处理等。对这些 辅助工序,可根据具体的需要,穿插安排在冲压 工序之前、之间或之后进行。 经过工序的顺序安排和组合,就形成为工艺 方案。可行的工艺方案可能有几个,必须从中选 择最佳方案。
(4)最佳工艺方案的确定
技术上可行的各种工艺方案总有各自的优缺 点,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中确定一个最佳方 案。 确定最佳方案应考虑的因素:能可靠地保证产 品质量和产量;使设备利用率最高;使模具成本最 低;使人力、材料消耗最少;操作安全方便。不仅 要从技术上,而且还要从经济上及其他方面反复分 析、比较、论证,才能选出最佳方案作为最终的工 艺方案。 最终的工艺方案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根 据具体的工序进行详细的工艺计算。 再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进行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和 模具的零部件设计和计算。
(3)工序的组合
对于多工序加工的冲压件,还要根据生产批 量、尺寸大小、精度要求以及模具制造水平、设 备能力等多种因素,将已经初步依序而排的单工 序予以必要的组合(包括复合)。 组合时,有时可能对原顺序作个别调整。 一般而言,厚料、低精度、小批量、大尺寸 的产品宜用简单模单工序生产;薄料、小尺寸、 大批量的产品宜用级进模连续生产;形位精度高 的产品应用复合模加工。
12. 压力机校核 ①闭合高度 Hmin-H1+10≤H≤Hmax-H1-5 ②工作台面尺寸 工作台面尺寸一般应大于模具底座50~70mm ③工作台中心孔尺寸应满足工艺要求。 ④滑块行程 滑块行程应保证方便地放入毛坯和取出零件。 冲裁模一般不需要校核滑块行程; 主要是拉深模和弯曲模需要校核:大于两倍 工件高度。有些模具导柱、导套不能脱离接触, 则滑块行程不能过大。
⑤合理选用冲压设备 根据工艺计算结果(冲压力、功)和模具 空间尺寸(封闭高度及外形尺寸)的估算值 等,结合本单位的现有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各道 冲压工序的设备。 选择冲压设备的依据: 公称压力、压力行程曲线、电机功率等 闭合高度及其调节量 滑块行程 工作台面尺寸 其它参数如模柄孔尺寸、垫板厚度等
(3)编写工艺文件和设计计算说明书

工艺文件指工艺过程卡(简称工艺卡)之类。 冲压工艺文件一般以工艺卡的形式表示,它综合 地表达了冲压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序序 号、工序名称或工序说明、加工工序简图(半成 品形状和尺寸)、模具的结构形式种类、选定的 冲压设备规格型号、工序检验要求、工时定额、 板料的规格以及毛坯的形状尺寸等等。 将上述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表示,便称作工艺 卡,工艺卡是组织文明生产的主要依据。
(2)冲压顺序的初步安排
对于所列的各道加工工序,还要根据其变形性 质、质量要求、操作方便等因素,对工序的先后顺 序作出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