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对小流域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内进行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可采取种植防护林、草地建设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质量。

同时,也可以对土壤进行复垦和改良,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2. 水资源管理措施:合理管理小流域内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建设集雨、蓄水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进行水资源的定量调控和科学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供应,以满足小流域内农业、工业和居民的需求。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农业是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等,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4. 河道整治措施: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清理河道淤泥,疏浚河道,修建护岸等,以保障水流顺畅和防止河岸侵蚀。

此外,也可适时设置沿河的植被带,增加河岸的稳定性。

5. 生态恢复措施:在小流域内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

通过种植乔、灌、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6. 社会宣传、教育与参与:加强小流域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

并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小流域治理工作,通过集体行动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机组合和综合治理,相信可以有效地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制定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1.明确目标:明确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2.确定治理范围: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和现状,确定治理的范围,将小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子流域或治理单元,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3.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根据小流域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污水治理、园林绿化等。

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如植被恢复、水资源调度、防洪堤建设等,提高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好预警工作,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协作关系,形成合力,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7.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形成强大的法律约束力,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将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小流域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治理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和公众参与,形成多方合作的合力,共同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是指针对特定地域范围内所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及土地资源提出的协调解决措施,目的是通过全面治理,实现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地区资源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规划,先后进行水域整治,岸线绿化,节约用水,农业污染治理等多种措施,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供应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治理目标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首先根据小流域实际情况,确定治理目标,如水环境质量、农业灌溉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同时对各项目标进行定量的规定,以监测过程和效果是否达标,为保障治理工作的实施做好科学基础。

(二)治理技术针对小流域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河道维修、河岸加固、河道生物修复、节水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全面整治,以保障流域治理工作的完整性、科学性、持续性。

(三)建设方案同时对小流域的水利设施、环保设施、排污系统等进行规划建设,如水库、水闸、排水管网等,使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能够顺畅实施。

(四)治理路径综合考虑小流域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找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最佳的治理路径,确定详细实施步骤。

(五)治理效果方案提出的治理效果是治理期望达到的目标,同时针对治理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或误效应,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中的关键问题(一)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需要对所选的治理对象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二)各项指标的量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指标,指标的量化既可以为治理目标达到量化,如水体营养物含量降低50%等,也可以量化治理后可能发生的影响,如生态效益。

(三)治理成本的预算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本评估范围很广,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管理和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

因此,在综合治理方案中需要对各项治理成本进行预估,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2023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2023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2023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小流域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 水资源保护: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实现小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使水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2. 生态保护恢复:通过恢复和保护小流域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

3. 防灾减灾:通过加强小流域的防汛工作,减少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障城市的安全与稳定。

4.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小流域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小流域社区。

三、主要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1)建立并实施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保护、补偿和节约使用机制。

(2)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达标率。

(3)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推广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恢复与保护生态系统(1)保护和修复小流域的湿地、林地和草地,恢复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物种,提高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3)加强土壤保护,控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 强化防灾减灾措施(1)完善小流域的防洪设施,提升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

(2)加强山洪灾害的预警和预防,及时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4.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1)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小流域周边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固体废物污染。

(2)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绿色社区,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交设施。

(3)加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实施计划1. 明确责任主体:市政府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组,明确各责任主体,并加强协调与沟通。

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小流域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情况严重,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因此,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治理目标1.减少小流域内水土流失,恢复土壤固结性和水保持能力。

2.改善小流域内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3.保护小流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实施步骤1.进行水土流失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了解主要的流失类型和发生原因,为后续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调整、水资源调控、防护工程建设等。

同时,根据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立植被覆盖系统、加强水土保持等。

3.实施治理措施按照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整地整治、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种植适宜的植被等。

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水土流失的认识,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4.监测效果评估定期对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同时,加强对治理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提高社会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视和参与度。

四、资源保障1.财力保障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

2.人力保障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法律保障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五、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居民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六、预期效果1.减少水土流失量,恢复土地的水保持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改善小流域的水质,减少水污染。

3.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恢复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1. 小流域的特点:该小流域位于山区地带,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 基本目标: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措施1. 水资源管理a. 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水资源规划,加强水资源监测。

b. 提高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

c. 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禁止乱占水源和水源污染。

2. 水污染防治a.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b. 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

c. 加强监测与执法,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 生态环境恢复a. 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b. 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c. 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 水土保持a.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b.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c. 推广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林草结合、水草结合等。

5. 社会经济发展a. 政府加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b.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c.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旅游等。

三、实施步骤1. 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开展流域水资源调查,了解各类水资源情况。

3. 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4.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力量监测水质,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惩。

5.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6.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7.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8.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其中一具体小流域中的水资源、水土保持、水环境、水灾害等进行系统的治理,达到保护和恢复水资源、改善水环境、防治水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

以下是一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诊断和目标制定:1.收集小流域内水资源、环境、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等相关数据,分析现状,查明问题。

2.就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水环境整治、水灾害防治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例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环境质量,减轻水灾害发生频率等。

二、水资源保护:1.提高小流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促进节水技术应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2.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防护林带、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等,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质。

3.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

三、水环境整治:1.加强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水体污染。

2.建立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制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有机种植方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3.加强河道管理,清理河道杂物,及时处理河道淤积,保持水体畅通。

四、水灾害防治:1.加强抗旱建设,建设抗旱灌溉水源工程,增强小流域内农田的抗旱能力。

2.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预警水灾害,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3.加强河道整治和治理,修建堤坝、河道整治等工程,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

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制定小流域内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

2.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治理,推广环保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实施机制和资金保障:1.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配合。

2.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化筹措资金。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4)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4)1.5 施工组织设计 (5)1.6 水土保持监测 (5)1.7 技术支持 (5)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精吕文档1.8工程管理 (6)1.9投资概算与资金措施 (6)1.10效益分析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2.1项目背景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2.3设计依据 (9)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0)3.1项目区选择 (10)3.2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0)第四章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8)4.1建设任务 (18)4.2建设目标 (18)4.3建设规模 (18)第五章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0)5.1布设原则 (20)5.2水土保持分区 (20)5.3总体布置 (21)5.4工程措施设计 (22)5.5林草措施设计 (27)5.6封育措施设计 (34)5.7措施数量汇总 (36)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7)6.1工程量 (37)6.2施工条件 (38)6.3施工工艺和方法 (39)6.4施工组织形式 (39)6.5施工进度 (40)第七章水土保持监测 (41)7.1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41)7.2监测范围与时段 (42)7.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42)7.4监测单位和设施设备 (42)第八章技术支持 (45)8.1技术支持方案 (45)8.2技术培训 (45)8.3技术推广 (46)第九章工程管理 (47)9.1工程建设管理 (47)9.2工程运行管理 (48)第十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0)10.1投资概算 (50)10.2资金筹措 (52)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53)11.1经济效益 (53)11.2生态效益 (53)11.3社会效益 (54)11.4经济分析 (55)附表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调整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3项目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4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5小流域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6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成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7工程单价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8主要材料价格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9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0砂浆单价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1独立费用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2分部工程概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3工程单价分析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2012年2月27日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和区生态建设规划办公室文件《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水保局发[2012]17号),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县着手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

近几年来,根据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区各地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县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水土流失防治与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有效结合起来,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根据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县属重点治理区,必须做好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预防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为与区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相衔接,全面完成总体规划提出的治理任务目标,近几年来,县在区、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受到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要全面完成区、市提出的近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仍需加快治理步伐。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切实搞好县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确保群众生存发展的需求,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为目标,并为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通过对沟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水土流失类型、分布、侵蚀强度、面积,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草种及其种植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2年04月编制完成了《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1.2.1 项目区选择的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该区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水源有保证,但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力侵蚀严重。

风沙灾害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

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需要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基础条件较好,在优选措施、提高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治理,对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

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

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

1.2.2 项目区概况1.2.2.1 自然概况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东径105°33′40″~105°46′23″,北纬37°32′24″~37°38′20″范围内,地处县北部沿山地带,靠近工业园区,包兰铁路东西横穿而过,流域总面积71.7km2,水土流失面积70.6km2,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沟小流域属低山-中山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拨1462m,最低海拨1195m,最大高差达267m。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99h,多年平均降雨量223mm,蒸发量高达2100mm,最大冻土深度1.34m。

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霜冻、干热风和冰雹等。

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草甸土、新积土和堆垫土,厚度在1~1.5m之间,下层为沙砾石,适宜种植经果林。

项目地下水储量少,埋藏较深,开采利用难度较大,区域内主要的灌溉渠系是跃进渠及其所属的斗、农渠。

1.2.2.2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1)水土流失状况根据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结合该地区自然条件,项目区属于荒漠草原带,区域内地面完整性较好,地形波状起伏,冲沟相对较少,属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交错区,土壤侵蚀以风蚀沙化为主,且强度大,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最大风速达40m/s。

水力侵蚀主要受降水影响,主要发生在7~9月份。

土壤侵蚀模数500-2000t/km2,大部分为微度-轻度水土流失等级。

2)项目区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以南为卫引黄灌区,多年来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在农田基本建设中配套了沟、渠、田、林、路等基础设施,对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项目区一直没有开展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

近年来,当地水利部门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水土保持宣传及预防监督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因资金原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开展较少,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1.2.2.3 土地利用情况由于项目区位于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平田整地难度大,加之缺乏水资源,难以将其开发利用种植传统作物,现在是一片裸露的荒地,植被稀少,项目区内耕地较少,以后可以规划为景观生态园。

1.2.2.4 社会经济情况沟小流域属于县镇管辖区域,县共辖6乡5镇118个行政村。

镇现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36297人,其中农业人口27223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5%,汉族35571人,占98%,农业劳动力25408人。

全县现有耕地53万亩,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7.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0元。

现状林业总面积27.1hm2。

其中:现状经果林面积9.25hm2;现状柠条林17.86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