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庄子》故事两则》课件
合集下载
《庄子》故事两则最新课件分解PPT精品课件

见之,曰•古:代“传南说方中有像鸟凤,凰其一名类为的鹓鸟鶵。,
2021/3/1
13
•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 出发,起飞
•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栖息 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lĭ
chī
• 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甘泉,甜美 在这时 猫头鹰
的泉水。
hè
•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 拟声词,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 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
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
(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 主义精神。
•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
且不说,后如柳宗元散文,主张“参之
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
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
2021/了3/1 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2021/3/1
6
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曾为宋王出使秦国,随从 的车子有一百多辆,回到宋国之后对庄子说:你住在 穷里陋巷,生活困窘,靠织草鞋度日,面黄肌瘦到这 个样子,这是我所不能及的。而我见到万乘君主得到 随从车辆一百多这是我比你优越的地方。”庄子回敬 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能治愈他的毒疮的可 以得到一辆车,用舌头舐他的痔疮的可以得到五辆车, 治的病越低下可以得到的车子越多。你大概是用舌头 舐痔疮的吧,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车子呢?你快走 吧!”
2021/3/1
11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 学家,庄子好友。
•相:xiàng 辅助君主的人,这 里作动词,做宰相。
2021/3/1
12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
去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庄子》故事两则课件

一、关于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 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 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 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 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 张保身、全生、养亲、尽 年。
• 他曾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 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了。
•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 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
且无端猜疑别人的丑态。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 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疑君 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 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 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 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 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 既尖锐爽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 中,谁是胜者?
从逻辑上来说,惠子是胜者。 因为鱼和人不同类,人不可能 知道鱼的心理。但从审美体验 来看,庄子说的也有道理,因 为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 苦、快乐,人都可以凭视察体 验得到。
3.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 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 出发,起飞
•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栖息 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lĭ
chī
• 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甘泉,甜蜜 在这时
的泉水。
hè
•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 拟声词,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hè 作动词
起因:惠子为相
庄子看望
经过:受人挑拨
从容往见
《庄子》二则 ppt课件

整体感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大鱼名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
悬挂在天空的云
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文本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 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 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 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 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大鹏鸟自喻,寄 托自己宏伟的志 向和豪迈情感。
品味语言,总结写法
1.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指出了鲲鹏所居之地为“北冥”, 即北海,旷远而神秘的地方让鹏鸟也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将徙于南冥。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言鲲鹏形体之大、 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展示了鲲鹏磅礴壮观的形象特点, 想象奇特。
自由朗读,还原二人说话的语气。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稍快,读出有意刁难的语气。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针锋相对,机智从容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
肯定,毫无争辩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冷静从容,诙谐幽默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庄子》二则ppt课件

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 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 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 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 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 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逻辑,并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
辩论
逻辑
语气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鱼之乐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发出感叹 轻松愉悦 首先发难 质疑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反唇相讥 针锋相对
惠子:我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 逻辑推断 胜券在握
庄子:循其本——知之濠上
偷换概念 从容
2.下面两个问句的语气特点和表达效果有 什么不同?
整体感知
固然。
本来。
助词,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
完全,完备。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疑问代词,哪里。
已经。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 以引出下文。
古今异义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中野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
怒而飞( 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代词,它)
其正色邪? (连词,表选择)
善借长风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庄子故事两则》课件 新人教版

2020/1/2
精品课件
12
夫鹓雏发于从南海,而飞于到北海,非梧桐不栖止息,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竹实,竹子 醴:甜酒。醴 在这时 所结的子 泉:甘泉,甜
美如醴的泉水 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 子欲以子
代鸱 之梁国吓我邪?”
鸱发怒的声音
吓唬
2020/1/2
精品课件
13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富
2、比喻—— 巧妙贴切
有
趣
3、人物—— 形象鲜明
味
4、描摹—— 生动传神
2020/1/2
精品课件
15
情感体验:
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悟 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或者说一说你搜集的 有关名人名言。
2020/1/2
精品课件
20
第二课时
2020/1/2
《 庄 子 》 故 事 二 则
精品课件
21
学习目标:
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 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 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 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 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020/1/2
精品课件
14
四、评析《惠子相梁》的艺术特色
• 文章好在:
1、情节—— 出人意料
子非鱼( 代词,
)
3之 子之不知鱼你之乐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鱼之乐( 助词“的”)
仰而视之(代词,“它”,代鵷雏)
2020/1/2
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51张PPT)

翻译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一 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 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 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 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 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 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古今异义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安全。 子固非鱼也 古义:本来;今义:结实,牢固。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固
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到)
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介词,在)
是鱼之乐也 之 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志存高远
去以六月息者也
善借长风
品读课文
3、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 它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野马、尘埃在空中 浮游,需要什么条件?
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埃 需要“以息相吹”。
品读课文
4、“野马”“尘埃”借助什么运动?庄子为什么 要写它们的运动?
“野马”、“尘埃”借助气息运动。 这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 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细微如“野马”“尘 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又何况背部有几千 里之大的鹏鸟呢?
解读课文
天然形成
迁移。
的水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记载怪异的事 物。志,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庄子二则》PPT课件

分析《庄子》中寓言故事的艺术特色,如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绘、深
刻的寓意等。
02
寓言故事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挖掘《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如追求自由、顺应自
然、超越自我等,探讨这些智慧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03
寓言故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阐述《庄子》寓言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分析其对后
认为万物皆平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歧视任何人或事物。
齐物思想的应用
消除偏见和歧视,以平等的心态看待万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倡导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
营造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让不同的人和事物都能得到尊重 和发展。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Chapter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阐述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核心观 念,分析这些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政治等方面的 影响。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如提供精神寄托、促进文 化多样性、推动文明对话等。
05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Chapter
寓言的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
寓言的构成
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寄寓深刻的道理 或教训。
寓言的表现技巧
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 手法,使故事更具生动性 和形象性。
文本风格与写作特点
文本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夸张 的描述,展现了庄子独特的文学 风格。
文本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深邃而 广博,对于人生、自由、价值等 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启示。
寓言故事 想象丰富 语言简练 意蕴深远
运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来阐述抽象 的哲学思想,使得文本更加形象 易懂。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

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 思良久。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
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 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
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10.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 , 视荣华富贵如敝屣 , 他有着高
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 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
11.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
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守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 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 通天一气,你们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
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 即为此也!”他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
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
哲学,哲学的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解释
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同。
鱼出游从容
从容:安闲自由; 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是鱼之乐也
是:这。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
Make up your own conversations.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 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 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以 庄子和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 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 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 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 的精神。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于:在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 是:这 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怎么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 鱼的快乐呢?”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云者:如此如此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之:它,指代鱼之乐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 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 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 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 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 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 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 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 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 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甘泉,甜美的泉水。 在这时 猫头鹰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
读hè,拟声词,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hè作动词
译文
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 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 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 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 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 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 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 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 的梁国来‘吓’我吧?”
课文讲解
1、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 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 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 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 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 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 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本来
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
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 以肯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
循:从…说起 本:最初的话题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2、说说文中鹓鶵、鸱、腐鼠、梧桐、 练实、醴泉分别代指什么?
鹓鶵——
庄子自己
鸱——
惠子
腐鼠——
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 高洁的志趣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 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 丑态。
疑难解析
1、分析庄子和惠子的人物性格。
庄子: 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鲜 明 惠子: 对 醉心于功名富贵 比 对朋友薄情寡义
去
有人
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
取代 名词做动词,做宰相
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
国都、京城
yuān chú
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
出发,起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栖息 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食,非醴泉不饮。于是 鸱得腐鼠,
2、分析文章的精彩之处。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 守。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 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 相叙,一针见血。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 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 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写作特色
1、想象奇幻。 2、构思巧妙。 3、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4、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
庄子墓碑
作品简介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 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浓厚 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庄子》亦称 《南华经》。在哲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 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 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 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 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 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 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
资料链接
关于庄子思想的渊源, 司马迁指出:“其要本归于 老子之言”,“明老子之术” (《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书中对于儒墨等当 时显学,多有诋訾,表现了 愤世嫉俗的精神。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 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 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课文讲解
1、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 谁是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