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千古奇文

合集下载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摘要:
1.四大奇文的概述
2.四大奇文的原文
3.四大奇文的译文
4.四大奇文的文化价值
正文:
四大奇文是指我国古代文学中四篇具有极高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章,它们分别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

这四篇文章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四大奇文”。

首先,《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抒发了作者胸怀壮志、忧国忧民的情操。

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后人传颂不衰。

其次,《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佳作。

这篇文章以作者在醉翁亭中与民同乐的故事为线索,展示了作者与民同心、享乐山水的美好情操。

再者,《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渔夫误入桃花源的奇幻经历,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描绘山水美景的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详细描绘小石潭的奇观异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之情。

四大奇文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承载了我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原创版】目录1.概述四大奇文的概念和背景2.详述四大奇文的内容和特点3.分析四大奇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正文四大奇文,又称为“四大名著”,是指我国古典文学中四部具有极高声誉和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概述四大奇文的概念和背景四大奇文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明代,当时文学评论家将这四部小说并称为“四大奇书”。

后来,这四部作品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荣誉和地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顶峰之作。

这四部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和罗贯中,他们都是明代或清代的著名文学家,各自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二、详述四大奇文的内容和特点1.《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史。

这部小说在人物刻画、情感描写、艺术表现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2.《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协助唐僧取经的神奇故事,融合了道教、佛教等文化元素,充满了幽默和想象力。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3.《水浒传》:描绘了宋江、林冲、武松等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民众的反抗精神。

这部小说以其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被誉为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鼻祖。

4.《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历史视角和丰富的战争描写,成为古代历史小说的代表之作。

三、分析四大奇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四大奇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

其次,四大奇文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四大奇文是中国古代的四篇著名散文,分别是《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以下是这四篇奇文的原文及译文。

一、《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在您的身上啊。

您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听的途径。

二、《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文:臣李密上言:我因命运不好,幼年便遭遇不幸。

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便离我而去。

年龄四岁之时,舅舅又强迫母亲改变守节之志。

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弱苦命,便亲自抚养我。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的时候仍不能行走,孤苦伶仃地与母亲相依为命,渐渐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和弟弟,门庭衰微福运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长辈以及朋友关系疏远而少有来往的街坊邻居作为助力的人脉;在家中也没有照管门户的童仆因此进进出出只有我一个人。

身体孤独、影子作伴形容憔悴枯瘦的身体和孤单的身影显得格外寂寞和凄凉。

而祖母刘氏也早就被疾病缠身常常躺在床上无法起身不能自行照料饮食和药饵也不能自己下床和走出去做其他的事情只能靠我来悉心奉养照料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她一刻。

四大奇文八大名赋

四大奇文八大名赋

四大奇文八大名赋四大千古奇文分别是《寒窑赋》《钱本草》《诫子书》和《驭人经》。

中国古代八大名赋分别是《风赋》《长门赋》《刺世疾邪赋》《洛神赋》《枯树赋》《别赋》《阿房宫赋》《前赤壁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动沙堁,吹死灰,骇浑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鬰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啗齰嗽获,死生不卒。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古文观止 四大奇文

古文观止 四大奇文

古文观止四大奇文摘要:一、引言- 介绍《古文观止》- 概述四大奇文二、四大奇文之一:《岳阳楼记》1.作者简介2.文章背景3.文章主题与结构4.文章亮点与影响三、四大奇文之二:《庐山谣》1.作者简介2.文章背景3.文章主题与结构4.文章亮点与影响四、四大奇文之三:《滕王阁序》1.作者简介2.文章背景3.文章主题与结构4.文章亮点与影响五、四大奇文之四:《醉翁亭记》1.作者简介2.文章背景3.文章主题与结构4.文章亮点与影响六、总结- 回顾四大奇文- 总结《古文观止》的价值正文:【引言】《古文观止》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选本,收录了自先秦至明朝的诸多名篇佳作。

其中,有四篇文章被誉为“四大奇文”,它们分别是《岳阳楼记》、《庐山谣》、《滕王阁序》和《醉翁亭记》。

这四篇文章因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四大奇文进行详细的解读。

【四大奇文之一:《岳阳楼记》】1.作者简介《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文作品。

2.文章背景《岳阳楼记》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当时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触怒皇帝,被贬至岳州。

在岳州期间,他游览了岳阳楼,并写下了这篇千古传颂的散文名篇。

3.文章主题与结构文章主题为“忧患意识”,通过描绘岳阳楼的风光,抒发了作者胸怀壮志却不得志的忧患之情。

全文结构紧凑,以“观止”为线索,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4.文章亮点与影响《岳阳楼记》以其优美的文辞、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文章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四大奇文之二:《庐山谣》】1.作者简介《庐山谣》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著称。

2.文章背景《庐山谣》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年),当时李白正游历江南,寄情于山水之间。

中国古代六大奇书

中国古代六大奇书

中国古代六大奇书古代六大天才奇书,是明末清初金圣叹评点的古代六大奇书。

金圣叹曾认为,自古以来能称得上真正的才子,只有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和王实甫数人;古来贤人无数,金圣叹独选这几人,除了他们的确有极高的才华,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虽都有远大抱负,但或隐居不显,或怀才不遇,或生不逢时。

第一才子奇书:《庄子》《庄子》,也称《南华经》。

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金圣叹评点庄周梦蝶何谓分?庄周则庄周也,蝴蝶则蝴蝶也。

既已为庄周,何德是蝴蝶?既已是蝴蝶,何得为庄周?且蝴蝶既觉而为庄周,而犹忆其梦为蝴蝶之时,则真不知庄周正梦蝴蝶之蝴蝶,之曾不自忆为庄周也。

何也?夫梦为蝴蝶,诚梦也,今忆其梦为蝴蝶,是又梦也。

若庄周不忆蝴蝶,则庄周觉矣;若庄周并不自忆庄周,则庄周大觉矣。

彼蝴蝶不然,初不自忆为庄周,遂不自忆为蝴蝶;不自忆为庄周,则是蝴蝶觉也;因不自忆为庄周,遂不自忆为蝴蝶;蝴蝶并不自忆为蝴蝶,则是蝴蝶大觉也。

此之谓物化也者。

第二才子奇书:《离骚》《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

四大奇文原文及译文摘要:一、四大奇文的概述1.介绍四大奇文的背景和来源2.阐述四大奇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二、四大奇文的原文及译文1.《周易》a.原文节选b.译文2.《道德经》a.原文节选b.译文3.《庄子》a.原文节选b.译文4.《孟子》a.原文节选b.译文正文:四大奇文是指我国古代四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著作,它们分别是《周易》、《道德经》、《庄子》和《孟子》。

这四部作品不仅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的思想、哲学、道德观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占卜、哲学和道德的经典著作。

它以八卦、六十四卦为基本符号,通过阐述卦象、卦辞、爻辞等,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

以下是《周易》的一段原文及译文: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该效法天,不断地自我力求进步;地的形势宽厚和顺,君子应该效法地,拥有博大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2.《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一部关于道家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经典。

全书以五千言论述道家的核心思想,强调道、德、无为而治等观念。

以下是《道德经》的一段原文及译文: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文:能够用言语表达的道理,并非是真正的道;能够用名称命名的名,并非是真正的名。

3.《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以寓言、讽喻、对话等形式论述道家的哲学观念。

全书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庄子》的一段原文及译文: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译文: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4.《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以对话、论述等形式论述儒家的道德、政治、教育等观念。

全书强调仁爱、正义、忠诚等道德品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绝世奇文【四言】

中华绝世奇文【四言】

中华绝世奇文【四言】1 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2 人猿揖别浩瀚宇宙,银河苍茫。

地球生命,雨露阳光。

斗转星移,天行有常。

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

电闪雷鸣,狂涛巨浪。

云合雾集,千态万状。

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飞禽走兽,虎视鹰扬。

适者生存,不主故常。

人猿揖别,挺起脊梁。

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

栉风沐雨,昼行夜藏。

茹毛饮血,食果为粮。

穴居野处,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3 人文初祖赤县神州,地老天荒。

文明古国,源远流长。

物华天宝,灿烂辉煌。

人杰地灵,万世其昌。

三皇五帝,视民如伤。

经始大业,万古流芳。

神农教耕,沐雨经霜。

遍尝百草,救死扶伤。

轩辕黄帝,始垂衣裳。

成命百物,律吕调阳。

结绳记事,不得其详。

仓颉造字,天雨粟粮。

刀耕火种,驯牛牧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植谷采桑。

日落而息,处顺安常。

尧天舜日,鼓腹击壤。

天下为公,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深孚众望。

过门不入,千古传唱。

4 文武之道夏桀商纣,多行不义。

酒池肉林,骄奢淫逸。

怙恶不悛,声名狼藉。

恶贯满盈,众叛亲离。

文王兴周,鸣琴而治。

政简刑清,有凤来仪。

拘而演易,太极两仪。

变化无穷,天人合一。

吉凶祸福,昼乾夕惕。

天行其健,自强不息。

武王伐纣,仁义之师。

吊民伐罪,发扬蹈厉。

牧野之战,灭此朝食。

放牛归马,与民休息。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乐刑政,宽猛相济。

周公吐哺,宵衣旰食。

天下归心,沐仁浴义。

5 五霸七雄东周王权,有名无实。

礼崩乐坏,鞭长莫及。

五霸七雄,各行其是。

喧宾夺主,比权量力。

厉兵秣马,攻城略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千古奇文中国四大千古奇文包括吕蒙正的《寒窑赋》、张说的《钱本草》、诸葛亮的《诫子书》、张居正的《驭人经》。

这四篇文章都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读完能够启迪智慧。

《寒窑赋》吕蒙正原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作者简介吕蒙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

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

他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寒窑赋》。

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钱本草》张说原文“钱,味甘,大热,有毒。

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

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

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

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作者简介张说(公元667~730年)字道济,历仕四朝,三次拜相,三次被贬。

张说文采昭彰,统领文坛三十年,被誉为文宗,时有“大手笔“之称谓,但为官时好物贪财,排斥异己,和同僚关系不和睦。

晚年被贬到岳阳为官,这时张说才有所醒悟,自己宦海沉浮四十余年,事业可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却为了财物和金钱栽了个大跟头,为人所鄙视。

他终于认识到人离不开金钱,但金钱也能害人,于是就写下了奇文《钱本草》。

在《钱本草》这篇文章中,张说以钱喻药,针砭时弊,用短短的不足200字,把钱的性质、用途、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

张说指出,钱“能驻颜,善疗饥,解困厄”,“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要想驾驭金钱,不为所迷,不为所害,应当精炼“七术”,即“道、德、义、礼、仁、信、智”七种方式。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积存使用要有度,这就叫‘道’;不把钱看做珍宝,这就叫‘德’;获得与付出相适应,这就叫‘义’;不求非分之财,这就叫‘礼’;乐善好施,这就叫‘仁’;交易不违约,这就叫‘信’;不让钱伤害自己,这就是‘智慧’”。

如果不能做到上述七术,金钱就会令人“弱志伤神”。

今天看来,《钱本草》对于那些盲目崇拜金钱者仍是一剂灵丹妙药。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驭人经》张居正原文驭人经 - 驭吏卷一吏不治,上无德也。

吏不驭,上无术也。

吏骄则斥之。

吏狂则抑之。

吏怠则警之。

吏罪则罚之。

明规当守。

暗规勿废焉。

君子无为。

小人或成焉。

驭人经 - 驭才卷二上驭才焉。

下驭庸焉。

才不侍昏主。

庸不从贤者。

驭才自明。

驭庸自谦。

举之勿遗。

用之勿苛也。

待之勿薄。

罚之勿轻也。

驭人经 - 驭士卷三驭人必驭士也。

驭士必驭情也。

敬士则和。

礼士则友。

蔑士则乱。

辱士则敌。

以文驭士,其术莫掩。

以武驭士,其武莫扬。

士贵己贵。

士贱己贱矣。

驭人经 - 驭忠卷四忠者直也,不驭则窘焉。

忠者烈也,不驭则困焉。

乱不责之。

安不弃之。

孤则援之。

谤则宠之。

私不驭忠。

公堪改志也。

赏不驭忠。

旌堪励众也。

驭人经 - 驭奸卷五奸不绝,惟驭少害也。

奸不止,惟驭可制也。

以利使奸。

以智防奸。

以力除奸。

以忍容奸。

君子不计恶。

小人不虑果。

罪隐不发。

罪昭必惩矣。

驭人经 - 驭智卷六智不服愚也。

智不拒诚也。

智者驭智,不以智取。

尊者驭智,不以势迫。

强者驭智,不以力较。

智不及则纳谏。

事不兴则恃智。

不忌其失。

惟记其功。

智不负德者焉。

驭人经 - 驭愚卷七愚者不悟,诈之。

愚者不智,谋之。

愚者不慎,误之。

君子驭愚,施以惠也。

小人驭愚,施以诺也。

驭者勿愚也。

大任不予。

小诺勿许。

蹇则近之。

达则远之矣。

驭人经 - 驭心卷八不知其心,不驭其人也。

不知其变,不驭其时也。

君子拒恶。

小人拒善。

明主识人。

庸主进私。

不惜名。

勿吝财。

莫嫌仇。

作者简介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天子帝师、内阁首辅驭人学著作。

全书分为“驭吏”、“驭才”、“驭士”、“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等八卷。

驭人之术向来是艰深的学问,古往今来,探讨此中秘密的人不可胜数,可领悟驭人窍要者还是不多的。

学会驭人不仅是领导者的必备本领,而且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必须技能,这也是一门掌握人际平衡的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