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孔道压浆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管道的压浆。

2 作业准备2.1作业现场准备2.1.1 内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真空辅助压浆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1.2 外业准备⑴梁体在张拉24小时后,确定无滑丝、断丝现象,并在张拉后48小时内完成管道压浆⑵确认压浆时环境温度,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冬季压浆必须采取覆盖蓬布来保证梁体不受冻,夏季施工时,浆体温度不高于30℃,冬季施工不低于+5℃。

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安排在夜间施工。

⑶检查压浆设备是否正常,计量设备是否在有效期内,保证计量准确和压浆的顺利进行⑷准备足够的压浆材料,压浆剂、水泥、水必须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 技术要求⑴使用的压浆料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10MPa;7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5MPa,抗折强度不小于6.5MPa。

其技术要求符合TB/T 3192-2008 《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的规定,有结块不得使用,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浆体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4小时,终凝时间不大于24小时。

压浆时梁体温度不得超过35℃。

⑶水泥浆不得泌水,0.22MPa压力下泌水率不得大于3.5%。

⑷压浆料搅拌前必须过秤,称量应准确到±1%(以质量计)。

⑸浆体流动性指标:出机流动度18±4s,30min后流动度≤30s;⑹水泥浆搅拌好后应尽快压入孔道,置于贮浆罐的浆体应继续搅拌,自搅拌至压入孔道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应超过40min。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压浆前采取梁场特制的压浆封堵套对锚具钢绞线等外露部分进行全封闭,与锚垫板接触处设置橡胶垫,压浆套内用砼砂浆填实,并用螺栓将压板、封堵套与锚垫板连接紧密,同一管道压浆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预应力张拉及压浆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及压浆作业指导书

成灌铁路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及压浆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H 标段桥梁预应力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 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 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外业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如:同条件砼试块强 度、张拉设备的标定,压浆设备,灌浆材料,配合比等。

3 .技术要求我管段现浇施工预应力工程主要分为预应力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

预应力钢绞线主要用于纵向和横向预应力,分为①s 15.2-12、 ①s 15.2-9、①s 15.2-2,精轧螺纹钢主要用于竖向预应力,主要有:①25和 ①32。

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注值f pk =1860MPa,弹性模量E p =195GPa ;精轧 螺纹钢筋其抗拉强度标注值f pk = 830MPa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 pk = 1395MPa 或 0.65f =1209MPa 。

pk预应力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或铁皮波纹管。

预应力束的压浆采用真 空压浆。

预应力张拉采用单端张拉或两端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以 应力控制为主,并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真空压浆要求采用管道压浆剂,要求管道充填密实,且达到涉及强度。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施工准备一钢绞线下料一钢绞线编束一(固定锚板安装一挤压头施工一约束圈安装)一波纹管安装固定一钢绞线束穿管一波纹管与约束圈连接一同浇注与等强一预应力张拉一管道压浆一封锚。

4.2.工艺流程4.2.1.张拉工艺流程张拉准备:千斤顶校核一预应力伸长值的校核一张拉油表值的计算一预应力张拉。

张拉过程如下:0f初应力0.10 k f 0.3o k f 0.5o卜^o k f 105%o k, 持荷5min后回油。

各级张拉均需测量其伸长量并记录。

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5页精选文档

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5页精选文档

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管道的压浆。

2 作业准备2.1作业现场准备2.1.1 内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真空辅助压浆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1.2 外业准备⑴梁体在张拉24小时后,确定无滑丝、断丝现象,并在张拉后48小时内完成管道压浆⑵确认压浆时环境温度,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冬季压浆必须采取覆盖蓬布来保证梁体不受冻,夏季施工时,浆体温度不高于30℃,冬季施工不低于+5℃。

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安排在夜间施工。

⑶检查压浆设备是否正常,计量设备是否在有效期内,保证计量准确和压浆的顺利进行⑷准备足够的压浆材料,压浆剂、水泥、水必须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 技术要求⑴ 使用的压浆料28d 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MPa ,抗折强度不小于10MPa ;7d 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5MPa ,抗折强度不小于6.5MPa 。

其技术要求符合TB/T 3192-2019 《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的规定,有结块不得使用,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 浆体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4小时,终凝时间不大于24小时。

压浆时梁体温度不得超过35℃。

⑶ 水泥浆不得泌水,0.22MPa 压力下泌水率不得大于3.5%。

⑷ 压浆料搅拌前必须过秤,称量应准确到±1%(以质量计)。

⑸ 浆体流动性指标:出机流动度18±4s ,30min 后流动度≤30s ; ⑹ 水泥浆搅拌好后应尽快压入孔道,置于贮浆罐的浆体应继续搅拌,自搅拌至压入孔道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应超过40min 。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压浆前采取梁场特制的压浆封堵套对锚具钢绞线等外露部分进行全封闭,与锚垫板接触处设置橡胶垫,压浆套内用砼砂浆填实,并用螺栓将压板、封堵套与锚垫板连接紧密,同一管道压浆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现浇箱梁预应力孔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0.30修改

现浇箱梁预应力孔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0.30修改

现浇箱梁预应力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此为多跨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长束管道压浆方案,由于管道较长,为保证浆液完全充满空隙,关闭出浆口后宜保持不小于0.5MPa的稳压期,预应力管道较长或输浆管较长时应增加持压压力,但不容许超过1MPa。

稳压期持压时间应不小于15min,一般预应力短束孔道可采用规范规定持压时间(3~5min)。

一、施工准备1.1技术准备(1)编制预应力施工专项方案,进场压浆材料检验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准备有关施工材料、机具的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

(3) 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学习有关规范,并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1.2材料准备1.2.1压浆材料本工程预应力压浆材料中采用成品压浆料,使用之前应检验合格,检验项目包括: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拌和用水;水中不应有漂浮明显的油脂和泡沫,及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当采用其他水源或对水质有疑问时,应对水质进行检测。

水的品质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

2.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

采用非碱活性集料时可不检验碱含量。

1.3压浆机具准备(1)主要机具:采用智能搅拌、压浆一体机,性能要求:搅拌转速≮1000转/min,搅拌叶片的线速度不小于10m/s,最高线速度宜控制在20m/s,临时储浆桶亦具有搅拌功能,且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储浆量(搅拌缸+储浆桶)不小于1.5倍单孔设计用浆量,具备连续拌和、压浆功能。

自动称量应精确到±1%;(2)高压水泵:水泵额定压力不小于0.05MPa(3)空压机:保证压缩空气无油排出。

(4)管道及附件:压浆施工时用的球阀、管体、胶管和接头等附件均应能承受1.5Mpa以上的压力。

压浆管的对接接头应采用专用的快换接头。

出浆口观察管采用透明管道,长度不宜小于1米(可观察到浆液液面位置)。

压浆施工时还应配备以下附件:测速漏斗 1个支架 1个电子秒表 1只0~100℃温度计 2支对讲机 2台试模(40×40×160mm) 3组1升量杯 1个烧杯 2个/次15升容量水桶 3个透明带钢丝塑料管、防水胶带、密封胶、保鲜膜、橡皮筋、排气管等若干(5)施工人员防护用品防滑鞋、安全帽、高空作业安全带、防护目镜等。

预制梁场预应力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

预制梁场预应力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施工图设计》(第四册,第八、九分册)二、工程概况有桥梁19座,其中大桥6座,中桥6座,小桥7座,13m预制空心板152片,16m预制空心板300片,20m预制箱梁388片,25m预制箱梁128片,40m预制T梁84片。

由两个预制厂承担所有梁板的预制工作,预制厂预制K0+150-K9+535区段所有桥梁的预制梁板,包括13m预制空心板72片,16m预制空心板20片,20m预制箱梁388片,25m预制箱梁104片。

预制厂预制K9+535—K31+571区段所有桥梁的预制梁板,包括13m预制空心板80片,16m预制空心板280片, 25m预制箱梁24片,40m预制T梁84片。

三、预应力材料1、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性能符合国家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和满足设计要求。

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定等进行检查外,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每批钢绞线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绞线组成,并不大于30t。

钢绞线应从每批中任取3盘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捻距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的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逐盘检查。

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在选定的各盘端部正常部位截取1根试样,进行拉力(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屈服负荷、伸长率)试验。

当试验结果有1项不合格时,除该盘判为不合格外,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盘中取2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当仍有1项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绞线判为不合格。

松弛性能可由厂方提供试验报告.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符合国家现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有关规定并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锚具、夹具以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以不超过5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

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及封锚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及封锚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及封锚作业指导书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及封锚作业指导书一. 预应力束张拉1).在钢束施加预应力之前,检验构件的外观和尺寸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按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5%计。

2).预应力钢束均采用两端同时张拉,张拉时采用张拉应力和引伸量双控。

3)张拉顺序: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必须均匀对称的原则,先张拉腹板束,然后张拉底板束,最后张拉顶板束,腹板束从高处向低处顺序张拉,即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顶底板束先中间后两边,均以箱梁中线为准对称张拉。

二向预应力张拉顺序先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后张拉横向预应力束。

钢绞线的张拉应力控制:0 初应力1.0σcon(持荷2min锚固),σ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σcon=0.75R b y=1395Mpa,十四束的张拉力=2737KN,九束的张拉力=1759.5KN,张拉时分级均匀加载,具体油表与张拉力对应值见附表。

当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大于6%时,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才能继续张拉。

预应力钢束张拉前应先调整到初始应力σ初始应力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再开始张拉和量测伸长值,实际初,伸长值除量测值以外应加上初始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实际伸长值ΔL的计算方法如下:ΔL=ΔL1+ΔL2式中:ΔL1——从初应力至放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长度;ΔL2——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cm),可采用0.1σcon~0.2σcon 两级之间的伸长值。

4)张拉的两边人员要互相及时沟通,避免因张拉力不同而引起事故。

5)张拉时断丝及滑移,钢绞线束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控制数为1根,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的总数的1%。

6)张拉时,端口严禁站人。

7)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锚固,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封锚,锚具用封端混凝土保护,锚固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用砂轮机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钢绞线,严禁用电弧焊切割。

预应力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预应力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预应力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

2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3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大寺台跨京珠高速公路特大桥跨303省道32+48+32米现浇梁施工4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4.1设计要求:所有纵向预应力钢索均为两端张拉。

腹板钢索张拉应现场进行管道摩阻、锚圈口摩阻试验,以保证有效应力值。

纵向预应力索的抗拉极限强度值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0Mpa。

当箱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试压与梁体同条件养生的试件)的90%之后,龄期不小于10天时,就可以进行预应力束张拉。

预应力应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顺序按照图纸进行,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束在预应力过程中应保持两端伸长量基本一致。

箱梁预应力束的张拉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操作,5个现浇段完成达到张拉条件后先张拉T1钢束,然后进行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筋)的张拉。

边跨合拢段浇筑完成后张拉完成合拢段的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筋),中跨合拢段浇筑完成后依次张拉并锚固T2~T4、F1~F4、然后张拉锚固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筋),最后再进行D1~D3、B1、BT1张拉。

全部张拉完成以后再对支架进行拆除。

4.2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张拉千斤顶使用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六个月,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从新校正。

压力表选用防震型,表面最大读数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不低于1.0级。

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千斤顶、油泵等进行配套标定,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计算出张拉过程中各级张拉力与油表读数、伸长值的关系,保证张拉过程中的拉力控制。

在使用锚具及夹片前对锚具、夹片的硬度、锚固能力进行送样抽检。

对张拉设备进行编组,张拉前检查各组配套使用情况,防止不同组的设备混合。

负弯矩张拉、预应力孔道压浆方法及指导书

负弯矩张拉、预应力孔道压浆方法及指导书

某大桥负弯矩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项目经理部年月日某大桥负弯矩张拉压浆作业指导书本桥位于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桥梁全长676.4m,路上的跨中心桩号为K53+985,上部结构为5*40+16*30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肋柱式桥台,桩基础。

预应力张拉<1>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进行张拉。

预应力钢束张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应力进行。

张拉设备在使用前须进行检查和校核。

<2>本桥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筋为低松弛预应力钢铰线,张拉工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采用一端单束对称张拉即:先张拉T2,再拉T3,最后张拉T1,且隔跨张拉。

<3>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进行控制,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量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若超过规范要求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再继续张拉。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理论伸长值:△=P.L/Ag.Eg式中P为预应力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为预应力钢材长度(cm)Eg为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Ag为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2)预应力钢绞线实际伸长值△=△L1+△L2,△L1为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间的实测伸长值,△L2为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采用相邻级预拉力伸长值。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每束的断丝或滑丝不超过1丝,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l%,如超过限制数,应进行更换。

张拉吨位控制为0. 75。

<4>张拉设备校核:张拉机具与锚具配套使用,在进场使用前进行检查与校核,每台千斤顶与压力表、压力盒、测力计及其他装置,应具有±1%的读数精度。

<5>张拉筋制作:每根预应力钢筋应标签以编号及盘号或使用钢材的号码,钢绞线不得扭折、绞旋,不得松散,且每根钢绞线在构件每端要易于识别。

<6>钢铰线张拉操作程序为:10%σ终→20%σ终→100%σ终钢铰线张拉具体操作方法:浇筑中横梁前将预应力钢绞线束穿入相应孔道中;在锚垫板上划出锚具轮廓的准确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编制钢筋加工及焊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施工生产,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规范施工。

2.编制依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3.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桥梁、涵洞及附属结构物的钢筋加工及焊接施工。

4.钢筋材料质量检验钢筋到达现场后,必须检查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并进行外观检查,按60吨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性能抽验。

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4.1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吨。

4.2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拆叠;表面的突块和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

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4.3在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4.4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2次试验。

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4.5钢筋机械接头的检验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5.钢筋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5.1钢筋的除锈5.1.1加工方法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

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5.1.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

5.2钢筋的调直5.2.1加工方法对局部曲折、弯曲或成盘的钢筋应加以调直。

钢筋调直普遍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

在缺乏设备时,可采用弯曲机、平直锤或人工锤击矫直粗钢筋和用绞磨拉直细钢筋。

5.2.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应注意控制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及不准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不宜大于1%。

用调直机调直钢筋和用锤击法平直粗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

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应当注意:冷拔低碳钢丝经调直机调直后,其抗拉强度一般要降低10~15%,使用前要加强检查,按调直后的抗拉强度选用。

5.3钢筋的切割5.3.1加工方法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宜用钢筋切断机进行。

在缺乏设备时,可用断丝钳(剪断钢丝)、手动液压切断(切断不大于16mm钢筋),对Φ40mm以上钢筋,可用氧乙炔焰割断。

5.3.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损耗。

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应超过±10mm。

5.4钢筋的弯曲成型5.4.1加工方法钢筋的弯曲成型多用弯曲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或少量钢筋加工时,可用手工弯曲成型,系在成型台上用手摇扳子每次弯4~8根Φ8mm以下钢筋,或用扳柱铁扳和扳子,可弯Φ32mm以下钢筋,当弯直径Φ28mm以下钢筋时,可用两个扳柱加不同厚度钢套,钢筋扳子口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mm。

曲线钢筋成型,可在原钢筋弯曲机的工作中央,放置一个十字架和钢套,另在工作盘四个孔内插上短轴和成型钢套与中央钢套相切,钢套尺寸根据钢筋曲线形状选用,成型时钢套起顶弯作用,十字架则协助推进。

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较粗(Φ16~30mm)钢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安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或圆箍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5.4.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钢筋弯曲时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整值。

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钢尺,不宜用短尺(木折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

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

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无凹曲,弯点处无裂缝。

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起弯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6. 钢筋的连接接头6.1接头形式热轧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1.1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并以闪光对焊为主。

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的带肋,可采用冷挤压套筒或直螺纹连接。

6.1.2对于桩基钢筋的现场接头,统一采用帮条焊接。

6.1.3拉杆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6.1.4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

6.1.5跨度大于10米的梁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6.2电弧焊接接头6.2.1机具设备焊接主要设备为弧焊机,分交流直流两类。

交流弧焊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保养维修方便;直流弧焊机焊接电流稳定,焊接质量高。

6.2.2焊条选用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表选用。

电弧焊接用焊条焊条型号药皮类型电流种类E4301 E4303 钛铁矿型钛钙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E4313 高钛钾型E4315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E4316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E5001 E5003 钛铁矿型钛钙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E5015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E5016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6.2.3焊接工艺焊接头型式分为帮条焊、搭接焊和坡口焊,后者又分为平焊和立焊,帮条焊两主筋端面之间的间隙为2~5mm,应先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施焊划弧应在帮条内侧开始,将弧坑填满。

多层施焊第一层焊接电流宜稍大,以增加熔化深度。

每完一层,应立即清渣,搭接焊应先将钢筋预弯,使两钢筋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两点定位焊固定,施焊要求同帮条焊。

坡口平焊焊前将接头处清除干净,并进行定位焊,由坡口根部引弧分层施焊作之字形运弧,逐层堆焊,直至略多出钢筋表面焊缝根部,坡口端面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良好,弧坑及咬边应予补焊,为防止接头过热,采用几个接头轮流焊接。

坡口立焊先在下部钢筋端面上引弧,堆焊一层,然后快速短小的横向施焊,将上、下钢筋端部焊接。

当采用K形坡口时,应在坡口两面交替轮流施焊,坡口宜成45°角左右。

6.2.4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6.2.4.1焊接前须清除焊件表面铁锈、熔渣、毛刺残渣及其他杂质,6.2.4.2帮条焊应采用四条焊缝的双面焊,有困难时采用单面焊。

帮条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截面积的 1.2倍(Ⅰ级钢筋)和1.5倍(Ⅱ、Ⅲ级钢筋)。

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钢种直径的钢筋,并使两帮条的轴线与被焊钢筋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如和被焊钢筋级别不同时,应按钢筋设计强度进行换算。

6.2.4.3搭接焊亦应采用双面焊,操作困难时才采用单面焊。

6.2.4.4钢筋坡口加工宜采用氧乙炔焰切割或锯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6.2.4.5钢筋坡口焊应采取对称、等速施焊和分层轮流施焊等措施,以减少变形。

6.2.4.6焊条应保持干燥,如受潮,应先在100~350℃下烘0.5~1h。

6.2.4.7负温条件下进行Ⅱ、Ⅲ级钢筋焊接时,应加大焊接电流(较夏季增大10~15%),减缓焊接速度,使焊件减小温度梯度并延缓冷却。

同时从焊件中部起弧,逐步向端部运弧,或在中间先焊一段短缝,以使焊件预热,减少温度梯度。

6.2.4.8冬期电弧焊时,应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并应选用韧性较好的焊条。

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6.2.5质量检验6.2.5.1接头外观检查时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

焊缝表面应平整、无较大的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

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 (低温焊接咬边深度不大于0.2 mm) 。

坡口焊、熔槽帮条焊在全部焊缝上气孔及夹渣均不多于2处,且每处面积不大于6mm2;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位置偏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尺寸的偏差厚度不大于0.05d,宽度不大于0.1d,长度不大于0.5d,坡口焊焊缝的加强高度为2~3mm。

6.2.5.2强度检验时,以每2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为一批,切取三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其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且至少有两个试件呈塑性断裂。

6.3钢筋闪光对焊6.3.1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3.1.1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确定后,方可正式施焊。

6.3.1.2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接接头试件,并做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6.3.2冬期闪光对焊施工6.3.2.1冬期的闪光对焊施工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零摄氏度。

6.3.2.2钢筋应提前运入车间,焊接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

6.3.2.3在困难条件下,对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钢筋,闪光对焊的环境气温可适当降低,最低不应低于-10摄氏度。

1目的明确混凝土养护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和指导混凝土养护作业。

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适用范围客运专线工程各种混凝土构造物。

4混凝土养护工艺及要求4.1 准备工作4.1.1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做好施工环境调查,包括水源、水质、电力设施、交通条件等情况,都必须调查清楚。

4.1.2根据混凝土结构物的形式和设计及规范要求等,结合现场条件,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

4.1.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养护方案,混凝土施工前组织材料和设备进场,同时安排好负责人员,制定养护制度和管理办法。

4.1.4提前按养护方案敷设好有关线路,并检查是否畅通。

注意养护管线的标志和保护。

4.2混凝土养护4.2.1混凝土养护的作用混凝土浇注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

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