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浩然正气

合集下载

对浩然正气的理解

对浩然正气的理解

对浩然正气的理解
浩然正气,并不是指气,而是正大刚直的气势。

无私无畏,才正大刚直。

浩然正气,是自我完善,正心的过程。

浩然正气,出自于孟子。

继承者,是文天祥。

历史上,对浩然正气的记载,只有这两处特别显眼。

《孟子·公孙丑上》与文天祥《正气歌》对浩然正气的描述,是一种致刚至阳,积极正面的气质。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

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

文天祥写的《正气歌》也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

在孟子与于文天祥眼中,人培养浩然正气需要正义和道德积累,却在天地间无处不在。

从《正气歌》中体会浩然正气

从《正气歌》中体会浩然正气

从《正气歌》中体会浩然正气文天祥的《正气歌》往往给人予无形的力量!读来血脉膨胀,心潮澎湃,使人精神振奋!今特书录与维传的良师益友们共享!中国强,国人必自强!《正气歌》文天祥(宋)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

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

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

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傅佩荣《浩然正气》一、引言专门多人都喜爱“浩然正气”这四个字,总觉得人活在世界上第一要有一股正气,这股气不但要有还要浩然。

“浩然”这字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来讲,代表水势甚大的模样,看起来是一种专门大的气概,那个正气所以代表一种正义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观念。

后来我们最熟悉的《正气歌》是宋朝的文天祥所写,文天祥写《正气歌》,一开头就讲“天地有正气”。

我们所谓的正气并不是指空气,是一个人正义的精神,它是一种精神方面力量的表现,我们都明白人要呼吸,人一辈子确实是一口气啊,那个气散掉不再回来就走了。

这一点庄子讲得专门清晰,人的生命是气的凝聚,气如果分散的话人就死了,庄子做了一个专门简单的描述。

而在儒家里面,差不多上那个气,孔子来讲,孔子强调血气,他把它连在一起,血跟气。

他讲君子有三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中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老的时候血气既衰,在三个时期都要小心。

年轻的时候不要好色,中年不要好斗,老年不要好得。

贪得无厌,这是孔子的教训,代表他对人的观看专门客观,他没有什么幻想,什么人性本善,没有的。

他看到人只要有躯体,只要有血气就有各种欲望、各种冲动,因此要专门小心。

那个讲法是对的,我们也明白我们的躯体有时候耳目跟外界接触,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起什么念头,内心面就受到阻碍,然后也想跟着去得到某些利益,躲开某些灾难。

在孟子的时候讲到气,那个词专门难了解,因此他别的地点提到一些气,我们比较懂得,先讲一下,他讲一个人不管再如何坏,他只要睡觉醒来的时候有一种夜气,夜气确实是晚上的气,又称作“平旦之气”。

平旦,旦确实是白天天亮那个旦,元旦的旦,确实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的那种气,也确实是夜气了。

请咨询什么原因那个夜气比较好呢?因为你睡觉睡了一个晚上,跟外界隔绝着,没有来往,我们都明白每天跟外界来往,晚上累的睡觉,睡觉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生命里面,不再有人给你打手机联络,也没有电视能够看,就不再受外界干扰,你回到自己生命里面,通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翌日清晨的时候,你比较像个人,就这么简单。

如何培养“浩然正气”

如何培养“浩然正气”

如何培养“浩然正气”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

孟子所说的的这个“气”,指的是正气、勇气、毅力和信心。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从孟子的成才之路看来,他靠的是自己的独立、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在贫困的家境中,最后成为与孔子齐名的大学者。

从古人的经历,我们知道,意志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在我看来,对于一名大学生,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必要的,面对在大学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我们应如何在意志上战胜自己呢?下面我提出几点,这是我在培养自己意志品质是所做的:首先,我们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一个人的人生一定要有目标,不管是小的还是大的,又或者是短期的或长期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他要为之奋斗的动力,便会懒惰散漫,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一生碌碌无为。

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要有远大的目标,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立志”。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因为性格还不是很稳定,很容易对一些是事情没兴趣或只有三分钟热度。

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乏味时,又或者是对很多事情开始慢慢不感兴趣,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们要开始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到底有没有什么志向?我们要如何去对待眼前这些无所事事的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当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时,我们的目标就确立了。

新的目标又或者是被你遗忘了很久的目标就会让你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带着你重新走属于自己的路。

目标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动着你的每一根神经,将自己引向一个富有魅力的世界。

有人说,定目标并不难,难的是要坚持。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刚刚走进学校时,我们都会有一个个的目标,甚至开始构想我们心目中美好的理想蓝图。

然而在刚开始,我们还是能很好的为自己的目标在奋斗、在努力,但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时,我们就会退缩,想一大堆放弃的理由。

所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很多人都会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或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

心中有正气天地自浩然意思

心中有正气天地自浩然意思

正气是指人心中的正直、堂堂正正的品质,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心中有正气,意味着他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以正直的态度对待人生,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正气如同一座高山,矗立于人心,使人具有无畏、坚毅的品质。

天地自浩然,意指正气自然蕴藏在天地间,伴随着自然宇宙的运行。

人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纯净、庄严、宏伟的景象,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当人们心中有正气时,他们就能够与自然相契合,与宇宙共鸣,感受到身处宇宙中的人生价值。

正气的核心在于浩然,即崇高、澄澈、阳刚。

浩然的意境令人向往,它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理想,是人们追求完善自我的目标。

心中有正气的人,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他们不会为个人私利而忽视公众利益,也不会因小失大,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追求真理、美善和公平。

在现代社会中,正气时常被市场经济和功利主义所淹没,但正气仍然是社会和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

心中有正气的人,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念,遵守道德底线,并以此为行为准则。

他们能够自觉地做到公正、诚实、宽容、勇敢和正义。

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他们能够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轻易妥协、低头。

他们相信只有以正气为支撑,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正气的培养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与自我反思。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其次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通过多读书、广交朋友、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眼界与思维。

此外,还应该培养自律的习惯,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只有心中有正气,一个人才能真正做到浩然正气,做到内心强大、意志坚定。

正气使人善于积极面对挑战和困境,不屈不挠地追求理想,勇往直前。

正气如同阳光,与世界相连,照耀着他人,激励着他人。

最后,心中有正气的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时代的领路人。

他们的存在,给予社会以希望和力量,塑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培养浩然正气的口诀

培养浩然正气的口诀

培养浩然正气的口诀
浩然正气的口诀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浩然之气,冄至大至刚》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

“浩然之气”不是一般所谓“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

不是属于医学的生理的范畴,而是属于人文的精神范畴。

能够做到让自己满意,然后让自己的生活各方面都如意,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习惯。

早睡早起,这个很关键,也很轻松,但是要天天做到这一件事,却实是很难的。

培养自己地积极向上的态度,首先一点事情要做到,就是要早睡早起。

不可思议的事情总是在发生在每天的自律上面。

王阳明智慧: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做人,要养一身浩然正气

王阳明智慧: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做人,要养一身浩然正气

王阳明智慧: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做人,要养一身浩然正气王阳明智慧: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做人,要养一身浩然正气什么是做人的浩然正气?王阳明认为,首先,便是至强至刚、不容邪佞的昂扬正气,然后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勇气,最后是君子坦荡荡、挺立于天地间的光明磊落之气。

浩然正气正是由这三者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浩然正气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是做人的最大底气,是抵御邪气歪风的天然“屏障”。

做人,如果你能养一身浩然正气,那么邪气就无法侵蚀你的身心,自然,你的心中也不会有什么阴霾,正如苏东坡词中所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也如一位哲人所说: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

古之成大器者,即使面对世间重重的邪恶,即使周遭都是黑暗,心中也有大气象,也能保持内心的浩然正气,也因此而获得了人生大成,成就一番令后人称颂的大事业。

在这方面,心学大师王阳明可以说是一个典范。

1506年,众大臣弹劾当时权倾天下并且心狠手辣的刘瑾不成,反被罢官的罢官,坐牢的坐牢。

这个时候,有很多“聪明”之人选择了明哲保身。

面对权势熏天、爪牙众多的刘瑾,王阳明本也可以这么做,但为了伸张正义,为了心中的浩然正气,王阳明还是给皇帝写了一封信,因而不仅被打了四十军棍,还被关进了锦衣卫的大牢。

对这一切,王阳明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然而,磨难才刚刚开始,冬天来的时候,王阳明的肺病发作了,这让他在阴暗潮湿的锦衣卫大牢里生不如死。

可即便如此,面对刘瑾递过来的“橄榄枝”,王阳明依旧没有向恶势力妥协,而是死守自己心中做人底线。

后来,王阳明被流放到偏远的贵州龙场,路上还遭到了刘瑾所派杀手的追杀,开始了千里大逃亡的生活,甚至一度假死以求生。

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正气长存自然清风浩荡,乾坤朗朗。

在文明尚未开化,瘴气、野兽、毒虫横行的贵州龙场,王阳明涅槃重生,不仅让当地居民和官绅折服,还于龙场悟道,创建了心学理论。

弯路尽头是绝境,绝境尽头是坦途。

正是因为有一身浩然正气,王阳明才能在奸佞当道的时候挺身而出;正是因为有一身浩然正气,他才能在重重磨难中敢于担当,无所畏惧;正是因为他的一身正气,他才能在贬谪之地也依然挺立,干得有声有色,最终悟道大成。

成语浩然正气的出处

成语浩然正气的出处

“浩然正气”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原句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词源上说,浩然是盛大的样子,正气是刚正之气,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正气”是孟子提出的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并说这种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浩然正气201409948345 王瑞凡指导教师吴金花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是随着这个人的知识水平的逐渐提升,社会见闻的逐渐增多,社会环境的影响日渐丰富,而逐渐形成的,并且很多时候,思想还会随着一些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

当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有的善,有的恶,有积极向上的,有消极厌世的,有对社会发展不利的。

而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主要受限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环境,所以要形成良好的思想,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为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正好处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仅战争发生的频率最多,而且思想流派众生,完全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孟子的思想观点在这一时期形成,是有其根本性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虽然在当时孟子的思想观点没能够在统治者当中得以应用,但是并不影响他的思想被许多有志之士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注重个人气节而自己的思想观点又不被统治者重视的有识之士,所重视。

而在孟子的所有思想观点中,最为精彩和受人赞誉的就是人要“养浩然正气”,正是“浩然正气”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孟子的思想得以提升到一个更加受人敬仰的高度,不仅仅对当时的仁人志士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代国人的精神品质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浩然正气的基本概念历史上公孙丑曾经问孟子,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

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从这一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这样给“浩然之气”定义: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这应该是对浩然之气的最贴切的定义,可以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浩然之气”的精髓。

假如一个人有了令人敬仰的“浩然之气”,那么当他面对外界的物质或者美色的诱惑、肉体或者生命的威胁的时候,他都会因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高山仰止的精神,而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忍耐境界,对待任何事情都会处变不惊,泰然处之。

“浩然正气”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气节,而是在多种精神品质的一种聚合体,是一种可贵的道德品质,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乾坤正气,是人天性中本来就具有的最为高尚、最为高贵的美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是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演变为最为高尚的正气、气节和节操,具体而言就是有正确的信仰和原则,有始终如一的言行,有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崇高的气节和情操以及不折不挠的意志品而历史上,一身浩然正气的典范,就是一直到现在都为无数人所敬佩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文天祥的《正气歌》却是对浩然之气,民族气节最好的解释。

文天祥用饱满、怆然的语句描述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

……”这是文天祥对于浩然之气的理解,他认为浩然正气一直充实于宇宙间,也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一种元素;当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之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候,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坚定不移的精神信仰,以及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

正是这种气节、信仰所依存的“浩然之气”,也才会让文天祥面对民族大义,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不为死亡而畏惧,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二、浩然正气应该怎样养成浩然正气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孟子强调“心勿忘”“勿助长”,由心所生,由正言、正行、正举扩而充之,充而养之,而后成之。

据此,孟子“养浩然正气”的方法可归纳为: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讲究循序渐进、配道与义。

1、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思想道德的修养,主要是靠人的自觉性,外力往往起不到关键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内因决定基础,外因决定过程”。

孟子在提出自己的“浩然正气”论以后,他就认为,养成“浩然正气”需要的是每个人自身的自觉性,这是“养浩然正气”的基础。

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关键就在于当遇到问题时,自己的态度,如果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那么这个人的思想观念就提升了一个层次,他的浩然之气就会增强,如果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会成为一个具有浩然之气的真正的大丈夫。

具有浩然之气的人,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

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

2、配道与义,集义而生纵观孟子关于浩然正气的修养,主要提出“配义与道”和“集义而生”。

实际上概括起来主要就是首先要了解一种义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义,比如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然后进行研究和探索,等自认为了解清楚明白之后,就要坚定的信仰,并为之付诸行动。

比如许多共产党人,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不断地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进行奋斗,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其次,要常做合乎于“义”的事情,这就是“集义”。

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必须要经常做符合这个信仰的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当然信仰的主义,应该是正确的,而不应该是反人类的、错误的、邪恶的,比如已经被定性为邪教的“法轮功”,就是不应该被信仰的邪恶宗教教义。

养浩然正气就是主要综合这两方面的功夫,不可失之偏颇,缺一不可。

孟子认为任何人一生下来,天性本来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不加以教养,而是放任它自行发展,而一旦“浩然正气”、良心失去、心灵就会失去把持,也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养成“浩然正气”也就无从说起。

3、讲究循序渐进孟子认为任何事情的成功,包括修养浩然正气都是需要前提条件的,而修养浩然正气的前提就是:勿助长,心勿忘。

所谓勿助长,就象我们常说的“拔苗助长”的道理,禾苗主要按照自然地生长习惯和生长规律进行生长,而种植禾苗的人,只要养树的人只要为禾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适合的生长条件即可,而禾苗到底长成什么样子,还是禾苗本山所决定。

而假如认为的想要提高禾苗的生长速度,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是不可行,必须要遵循自然地规律,循序渐进才行。

所谓心勿忘,就是说修养浩然之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时刻在心里要牢记自己修养的标准与法则,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地自我提高的,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自觉、刻苦的磨练才能获得。

这一点在孟子的《孟子·告子下》当中有最好的解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三、孟子“浩然正气”对后世的影响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在其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其教义的践行者。

并且这些践行者也真正做到了“浩然正气”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从古至今,有许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真理,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

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比如许多有志之士为了我国人民的大解放,为了建立一个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这就是他们心中的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用人间最真诚的“浩然正气”践行者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真理。

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高尚的情操,在于不以一己之利为目标,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赢得了无数后人对他们的尊敬与敬仰。

1、浩然正气对后世个人人格追求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孟子“浩然正气”学说,被许多有志之士所认可,在这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的感召下,我国从古至今涌现出了无数具有高尚情操的划时代人物,他,他们在历史的轨道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者“浩然之气”的真谛。

比如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价值观的宋代名臣范仲淹,他就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天下大同的“浩然之气”人生观。

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多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也正是他的一身浩然正气的坚定信念,才使得他会抛弃小家的利益于安危,即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国家安全的凌云壮志得以践行,他的远大理想和胸襟,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也总是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同浊流而不污,泰山压顶不弯腰。

当然像范仲淹这样的有气节的历史名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扶危济困,为民除害;有的执法如山,匡正祛邪;有的保家卫国,血洒战场。

在他们的身上,无一不是以坚强的人格精神,追求自己的理想,“浩然正气”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也成为更多的后代人所积极学习的榜样。

2、浩然正气对后世立身处世的影响屈原是我国著名“忠”的代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主张改革弊政,抗击秦国挽救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在《离骚》中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

当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而祖国无奈沦丧的时候,他满怀的忠愤难以宣泄,远大的理想难以伸张,所以,他在极度怨愤中带着对世事的无奈,投汨罗江而死。

他的忧国忧民的胸怀,感天动地的伟大人格,感动着一代代有识之士,感动着无数善良的人们,他的精神,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尚精神象征,一直为历代的人们所敬仰和赞颂。

历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伟大的历史巨著,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与痛苦,在人生的低谷阶段,以超然的精神忍辱负重用自己的心血,完成了让人敬佩的历史名作,使后人能够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研究历史的伟大巨作。

践行孟子“浩然正气”更为出名的历史人物,当然应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在被捕后,他的气节令元军的统帅敬佩不已,所以多次派人进行劝降,许以高官厚禄,甚至是以家人的安危与团聚相威胁,但是文天祥高雅的民族气节,使他在面对诱惑与威胁的时候,能够坚贞不屈,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在历经两年的牢狱囚禁之后,元军统帅最后在无奈之中,处死文天祥。

在文天祥慷慨就义后,人们在他的腰带上发现他所写的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以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的慷慨悲歌,充分证明了他是拥有“浩然正气”的典范与楷模,他伟大的气节、高贵的精神品质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四、浩然正气在现实中的意义浩然之气不仅仅对于古代仁人志士有意义,放在当代也一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青年一代需要培养浩然正气。

众所周知,一个人所具有的浩然之气并不是靠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

需要靠长时间的学习以及所处人文环境氛围的影响,才逐渐形成的。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最大的希望就是青年一代,他们是整个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重任,所以青年一代的素质与思想观念,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方向,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