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名词解释

浩然正气名词解释浩然正气,哎呀呀,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呀!你想想看,就好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就像那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的灯塔)。
浩然正气,它可不是那种软绵绵、没啥力量的玩意儿。
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让一个人站直了腰板,堂堂正正地面对一切(就如同战士拥有了坚固的铠甲)。
比如说,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们,他们身上不就散发着这种浩然正气嘛!像岳飞,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退缩,那股子刚正不阿的劲儿,不就是浩然正气的体现嘛(难道这不是浩然正气的完美展现吗)?咱再看看身边的人,有些人遇到点困难就哼哼唧唧,缩头缩脑的,这能叫有浩然正气吗(这怎么可能是浩然正气呢)?而那些遇到不公平的事,敢站出来大声说“不”的人,他们身上就有浩然正气呀(这不就是浩然正气在闪耀吗)!浩然正气还能让一个群体变得团结、有力量。
大家都秉持着这种正气,那做起事来肯定顺风顺水呀。
我记得有一次,在我们小区里,有个不讲理的人在欺负一个小孩子,大家一开始都有点犹豫,不敢上前。
但这时候有个大叔站出来了,他大声斥责那个欺负人的家伙,那气势,真的是充满了浩然正气(简直就是浩然正气的化身啊)!其他人看到大叔这样,也都纷纷站出来帮忙,最后那个欺负人的家伙灰溜溜地跑了。
你瞧,这就是浩然正气的力量呀!浩然正气,它是我们内心的坚守,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有了它,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不被歪风邪气所侵蚀(才能如同礁石般在风浪中屹立不倒)。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让它在我们身上闪闪发光(让它成为我们最耀眼的光芒)。
所以啊,浩然正气真的太重要啦(这真的是无比重要啊)!我们都要去追求它,拥有它,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让我们的生活因它而更加绚烂)!。
浩然正气是否是褒义词

浩然正气是否是褒义词浩然正气是否是褒义词“浩然之气”,一般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浩然正气就是否就是褒义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称:浩然正气拼音:hào rán zhèng qì成语解释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
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典故出处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就是废物。
”近义词:浩然之气反义词:不正之风成语举例王朔《懵然无知》:“于德利一脸浩然正气,昂首走进招待所大门。
”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学会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成语结构偏正式英文翻译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浩然正气造句:一、养浩然正气,成经纬之才,我们学会用勤奋、学会用智慧书写我们的壮丽人生。
二、爱心,它无不在处处伸张浩然正气,无不时时在抒写奉献的诗句。
三、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浩然正气展示红盾风采。
四、浩然正气,源于信念;清正廉洁,源于精神。
五、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抒鱼水情怀。
六、廉则光明磊落,可养浩然正气。
七、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八、狼牙山五壮士的浩然正气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他们的故事将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九、梅花般的.浩然正气,任风雪冰霜之欺凌依然傲然挺立!十、学习先辈们的浩然正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本座看你面色红润,天庭饱满,眉目分明,有浩然正气荡然其中,大为惊异,待本座掐指一算,哦,原来今天就是你的生日,祝你7.1建党节生日快乐!十二、静卧孤村,心怀金戈,烈马嘶叫,激起心中浩然正气,这就是何等的雄壮、何等的威风。
十三、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恃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轼十四、而且对方修炼的元炁似乎并不就是浩然正气,虽然同样的中正平和,但就是却不似浩然正气那般批亢捣虚的锐利,而就是更加的醇和浑厚。
对浩然正气的理解

对浩然正气的理解
浩然正气,并不是指气,而是正大刚直的气势。
无私无畏,才正大刚直。
浩然正气,是自我完善,正心的过程。
浩然正气,出自于孟子。
继承者,是文天祥。
历史上,对浩然正气的记载,只有这两处特别显眼。
《孟子·公孙丑上》与文天祥《正气歌》对浩然正气的描述,是一种致刚至阳,积极正面的气质。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
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
文天祥写的《正气歌》也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
在孟子与于文天祥眼中,人培养浩然正气需要正义和道德积累,却在天地间无处不在。
浩然正气是褒义词吗

浩然正气是褒义词吗导读:名称:浩然正气拼音:hào rán zhèng qì成语解释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
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典故出处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近义词:浩然之气反义词:不正之风成语举例王朔《懵然无知》:“于德利一脸浩然正气,昂首走进招待所大门。
”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成语结构偏正式英文翻译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浩然正气造句:一、养浩然正气,成经纬之才,我们用勤奋、用智慧书写我们的壮丽人生。
二、爱心,它无不在处处伸张浩然正气,无不时时在抒写奉献的诗句。
三、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浩然正气展示红盾风采。
四、浩然正气,源于信念;清正廉洁,源于精神。
五、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抒鱼水情怀。
六、廉则光明磊落,可养浩然正气。
七、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八、狼牙山五壮士的浩然正气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他们的故事将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九、梅花般的浩然正气,任风雪冰霜之欺凌依然傲然挺立!十、学习先辈们的浩然正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本座看你面色红润,天庭饱满,眉目分明,有浩然正气荡然其中,大为惊异,待本座掐指一算,哦,原来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7.1建党节生日快乐!十二、静卧孤村,心怀金戈,烈马嘶叫,激起心中浩然正气,这是何等的雄壮、何等的威风。
十三、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恃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轼十四、而且对方修炼的元炁似乎并不是浩然正气,虽然同样的中正平和,但是却不似浩然正气那般批亢捣虚的锐利,而是更加的醇和浑厚。
十五、浩然正气,荡绝群魔,唯我“浩天鉴”。
十六、吾善养浩然正气!我辈读书人,一身正气,诸邪不侵……岂俱区区奸邪?况朝堂衮衮诸公,皆一身正气,圣天子神目如炬,一切牛鬼蛇神都躲不过圣天子耳目!十七、此白眉白须老者声若洪钟,充满了浩然正气,与先那声音判若天渊。
浩然正气是不是褒义词

浩然正气是不是褒义词一、【词性】褒义词二、【词语注音】hào rán zhèng qì三、【基本词意】释义:正大刚直的气势。
出处:《金瓶梅传奇》第二回:“铿锵话语,浩然正气,使世贞为之所震,沉思良久,附耳低低说出一番话语。
”事例:王朔《懵然无知》:“于德利一脸~,昂首走进招待所大门。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近义词:浩然之气成语典故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
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对之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
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
”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
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
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
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
文言文 浩然正气

文言文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句
话的意思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浩然正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状态,形容一个人的气节高尚、品质高尚。
它包含了正直、诚实、勇敢、坚定等品质,是一种积极向上、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文言文中,“浩然”有广大、盛大、正大刚直等含义,“气”则可以理解为精神状态或气质。
因此,“浩然正气”可以理解为盛大、刚直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充满了正气和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浩然正气被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这种正气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使人保持正直、诚信、勇敢和坚定,不受世俗的干扰和诱惑。
总之,“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它包含了正直、诚实、勇敢、坚定等品质,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使人保持高尚的品质和精神状态。
浩然正气是否是褒义词

浩然正气是否是褒义词“浩然之气”,一般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浩然正气就是否就是褒义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
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就是废物。
”王朔《懵然无知》:“于德利一脸浩然正气,昂首走进招待所大门。
”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偏正式英文翻译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一、养浩然正气,成经纬之才,我们学会用勤奋、学会用智慧书写我们的壮丽人生。
二、爱心,它无不在处处伸张浩然正气,无不时时在抒写奉献的诗句。
三、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浩然正气展示红盾风采。
四、浩然正气,源于信念;清正廉洁,源于精神。
五、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抒鱼水情怀。
六、廉则光明磊落,可养浩然正气。
七、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八、狼牙山五壮士的浩然正气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他们的故事将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九、梅花般的浩然正气,任风雪冰霜之欺凌依然傲然挺立!十、学习先辈们的浩然正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本座看你面色红润,天庭饱满,眉目分明,有浩然正气荡然其中,大为惊异,待本座掐指一算,哦,原来今天就是你的生日,祝你建党节生日快乐!十二、静卧孤村,心怀金戈,烈马嘶叫,激起心中浩然正气,这就是何等的雄壮、何等的威风。
十三、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恃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轼十四、而且对方修炼的元炁似乎并不就是浩然正气,虽然同样的中正平和,但就是却不似浩然正气那般批亢捣虚的锐利,而就是更加的醇和浑厚。
十五、浩然正气,荡绝群魔,唯我“浩天鉴”。
十六、吾善养浩然正气!我辈读书人,一身正气,诸邪不侵……岂俱区区奸邪?况朝堂衮衮诸公,皆一身正气,圣天子神目如炬,一切牛鬼蛇神都躲不过圣天子耳目!十七、此白眉白须老者声若洪钟,充满了浩然正气,与先那声音判若天渊。
浩然正气的意思浩然正气满乾坤的下句

浩然正气的意思浩然正气满乾坤的下句查看全部浩然正气,是一个成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多用于褒义。
浩然正气,荡绝群魔,唯我'浩天鉴'。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浩然正气,汉语成语,拼音是hào rán zhèng qì。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这一番长篇大论,正具体而深入地说明了他的性格充满了坚守正义的道德勇气。
培养浩然之气,是必须经过长期的道德修养,日积月累才形成的,而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形成的。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
所谓的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浩然正气是什么意思正直大气。
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
气:气概、精神。
浩然正气,是一个成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多用于褒义。
造句:养浩然正气,成经纬之才,我们用勤奋、用智慧书写我们的壮丽人生。
浩然正气,荡绝群魔,唯我“浩天鉴”。
浩然之气发音hào rán zhī qì释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
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示例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
(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1、浩然正气意思是正大刚直的气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2、原句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浩是指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4、浩然正气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
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思是正大刚直的气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浩然正气》一、引言很多人都喜欢“浩然正气”这四个字,总觉得人活在世界上首先要有一股正气,这股气不但要有还要浩然。
“浩然”这字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来说,代表水势甚大的样子,好像是一种很大的气魄,这个正气当然代表一种正义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观念。
后来我们最熟悉的《正气歌》是宋朝的文天祥所写,文天祥写《正气歌》,一开头就说“天地有正气”。
我们所谓的正气并不是指空气,是一个人正义的精神,它是一种精神方面力量的表现,我们都知道人要呼吸,人生就是一口气啊,这个气散掉不再回来就走了。
这一点庄子说得很清楚,人的生命是气的凝聚,气如果分散的话人就死了,庄子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
而在儒家里面,基本上这个气,孔子来说,孔子强调血气,他把它连在一起,血跟气。
他说君子有三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中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老的时候血气既衰,在三个阶段都要小心。
年轻的时候不要好色,中年不要好斗,老年不要好得。
贪得无厌,这是孔子的教训,代表他对人的观察很客观,他没有什么幻想,什么人性本善,没有的。
他看到人只要有身体,只要有血气就有各种欲望、各种冲动,所以要特别小心。
这个说法是对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身体有时候耳目跟外界接触,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起什么念头,心里面就受到影响,然后也想跟着去得到某些利益,避开某些灾难。
在孟子的时候讲到气,这个词很难了解,所以他别的地方提到一些气,我们比较懂得,先说一下,他说一个人不管再怎么坏,他只要睡觉醒来的时候有一种夜气,夜气就是晚上的气,又称作“平旦之气”。
平旦,旦就是白天天亮那个旦,元旦的旦,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的那种气,也就是夜气了。
请问为什么这个夜气比较好呢?因为你睡觉睡了一个晚上,跟外界隔绝着,没有来往,我们都知道每天跟外界来往,晚上累的睡觉,睡觉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生命里面,不再有人给你打手机联络,也没有电视可以看,就不再受外界干扰,你回到自己生命里面,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清晨的时候,你比较像个人,就这么简单。
那你开始跟别人来往,接触之后接到各种信息,又开始勾心斗角,起心动念,又乱掉了。
通常人的生命有时候也很无奈。
晚上睡觉的时候回到自己生命里面,白天又出去又忘记自己是谁,来来去去一辈子,一路下去,不知道自己一生在做什么,大部分时间都稀里糊涂过去了。
少数人可以觉悟,就是我培养我的夜气,让它不要失去。
他说一个人再怎么坏,他晚上睡觉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有夜气。
这个夜气跟一般好人是很接近的,也是几稀,一点点,还是有它的好处,但是重要的地方在哪里?你没有保存,你没有发展,你没有去培育修养,就没有用了,这很可惜。
二、孟子别于他人的特色所以后来学生就再请教老师说,老师那你跟别人有什么差别?孟子说我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我知言,我了解别人说话是怎么一回事,我一听别人说话就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就知道别人什么情况,不要小看这句话,我们念书的时候很强调有始有终,《论语》最后一句话是,“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你不懂得怎么分辨别人说的话,就不能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孟子这个地方他说我知言,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的最后一句话,你不了解分辨别人的言论你就不能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情况。
孟子的特色就是说我就是了解别人的言论,譬如说你说话有偏差,我知道你哪里有盲点,你说话在闪烁其辞,我知道哪里是你的困境,你说话太过度了,我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执着,孟子统统讲出来。
所以这个知言是接上《论语》,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检验。
第二步更难了,他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是因为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我很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学生听不懂,他说请问老师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孟子口才那么好,第一次承认“难言也”,很难说。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谁听得懂?他先说很难说得清楚,他说这种气你用直,正直的直,代表真诚,来去培养他的话,不要伤害他,不要妨碍他,他发展出来是至大至刚,最至大最刚强,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
说实在的,一个人最多也不过是七尺之躯吗,这么小的一个身体,培养一种气,怎么充满在天地之间呢?怎么这种话谁听得懂?一个人把他的气培养出来,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各位想想看,你先自由想象,这种话你是不是讲出来,话是要沟通,是要别人听懂,那你为什么讲出话来别人听不懂呢?我刚才讲恐怕很多人也听不懂,我的气培养出来又至大又至刚。
这两个词还好,你可以去说你自己的一种心得,但怎么样充满呢?怎么样在天地之间,这时候你就要联想,当他说我的气培养出来,充满在天地之间的时候,代表什么,我到任何地方都走得通,天地之间都是我的家,一个人把他的正气培养出来之后,他活在世界很安稳,他可以活在当下,活在这个地方,活在今天,问心无愧,他内心有一种力量,感受到他的生命没有任何亏欠,这是他的浩然之气的意思。
所以我们听到孟子说天地这两个字,不要想到上面天底下地,要想到天地之间就是万物,就是人间。
所以我们就要问,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修养,可以让他的正气使他在天地之间行走完全坦然自在,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子坦荡荡”,从这边去想。
三、修炼“浩然正气”的秘笈浩然正气不是生下来就具备的,孟子有个学生请教他说,老师,你看起来是有原则、有理想,如果今天齐王让你当宰相的话,你会不会动心?学生直接问,老师会不会动心?动心什么意思呢?齐王叫我当正相。
哎呀,高兴的睡不着觉,兴奋的不得了!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要升官了,孟子说不会。
他说我四十岁就不动心,我们也知道四十岁是一个关卡,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个关坎。
但是你孔子这样说,孟子这样说,我们一般人呢?我们看到孔子四十而不惑,我们也知道我们是四十而大惑,所有人的问题统统在四十岁出现,以前都没什么问题,四十岁以前照着父母跟老师的安排跟指教,好好的念书、升学、就业、成家,到四十岁的时候什么都有了,开始出现问题,思考人生的问题,这一生到底怎么一回事,开始迷惑了,孔子可以四十而不惑,孟子可以四十而不动心,所以这就是一种修炼的成果,所以学生就会说,老师这种动心很了不起吗?孟子说不行,我比不上告子。
告子来了,所以我们上次提到告子说一句话,他说食色性也,我们还加以批评。
但是不要忘记,孟子公开承认,告子先我不动心,等于是告子在四十岁以前就不动心了。
那不动心好不好呢?不动心有两种,孟子就要分辨了,他说告子不动心跟我不动心不一样,因为告子不动心是一种压制的方法。
所以告子的不动心是一种压制的方法,叫做说话说不通,心里不要想,心里想不通不要生气。
压制最后变成木头人,我们今天叫植物人,当然植物人是生病了。
但是告子的方法就是把他压制下来,我不动心,我什么事情都把他忍下来,这不是办法,这久了会生病的,活着也毫无乐趣。
所以孟子说我跟告子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他说心里面想不通不要发脾气我赞成,但是如果说话说不通心里不要想,我不赞成。
人有理性,就是要思考,我今天跟你说话说不通,我就要想道理说不清楚呢?再念书吧,再学习吧,再思考。
所以孟子跟告子就是前面这一段不一样,说话说不通我就要想清楚了,告子不是,全部压制。
所以这种不动心很危险,孟子就不一样,到最后全部想通了,连司马迁也说孟子到最后想通了,想通了就没有问题了。
他后面接着说,把这种气培养的话,要配合两个字,第一叫做“义”,第二叫做“道”。
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孟子的方法了,孟子的方法就是三个字,第一个用“直”来培养,第二个要配合“义”跟“道”,三个字。
1.“直”直这个字有时候很难说得清楚,如果你说直就是正义,直就是正直的话,请问是谁在判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直,别人看来不一定。
所以你用直来培养,这个直一定要了解,从儒家孔子开始到孟子,他们的直都有两个意思,真诚而正直,没有真诚就谈不上正直,所以真诚是基础,孔子说过“人之生也直,惘之生也幸而免”。
什么意思呢?他说人活在世界上,本来应该好好真诚的过日子,如果你没有真诚,还能活下去的话,这是靠侥幸,才能够免于灾难,但是天下人大部分是侥幸,代表什么?你没有真诚,你还能活着,运气好。
因为你不真诚,你怎么会走上正路呢?相反你真诚的话,人性向善,力量由内而发,走上正路,这是儒家基本的观点。
所以直这个字,叫真诚而正直,否则你怎么解释?因为儒家常常批判,我到很多地方去演讲的时候,很多高校的学生非常能够思考,常常就问说,儒家好像不太适合法制的社会。
为什么?因为孔子说过“爸爸偷羊,儿子替他隐瞒;儿子偷羊,爸爸替他隐瞒”,里面就有直,这好像违反法律的,对不对?法律是应该人人平等,我父亲偷羊,我怎么可以隐瞒呢,应该检举啊,因为被偷羊的那一家人不是很可怜吗?好不容易养的羊,被你偷走了,你儿子学了儒家就不去检举?法官问他你父亲偷羊吗?我不知道,大概没偷吧。
这一来怎么维持社会正义呢?这一来就有争论?这时候怎么办呢?提要了解儒家讲的直不是正义,他讲的是真诚作为基础,爸爸偷羊,儿子当然希望爸爸平安无事,如果法律查到的话,他当然接受法律制裁,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说我爸爸偷羊,我来检举,不行。
因为你这样的话违反真诚的情感,所以儒家的直这个字,你不要只把它讲成社会正义,没有这么样的外在化,任何外在的善的行为,都要有内心的真诚做基础。
所以在思考、在理解儒家直这个字一定要记得真诚而正直,从真诚引出正直。
现在我们知道怎么样培养浩然之气了,第一个用真诚的态度跟正直来培养这样的气。
譬如我跟别人来往的时候都会有各种互动的关系,你能够真诚的话,做任何事都真诚,说任何话都真诚,久而久之就一种力量,这个气为什么变得浩然呢?就是力量。
气本来就是呼吸而已,但是我说话跟行动形成一种我的特色,叫做我的风格出现了,到任何地方都是真诚的去跟别人来往,久而久之,别人看到我就有一股正气过来了,一股力量过来。
我们要修炼,第一步就要真诚,自我要求正直,接着要配合“义”跟“道”。
2.“义”跟“道”“道”是人类共同的正路,“义”是我这个人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走的正路,差别就在这里。
所以道代替人一定要走在人之道上面,人不能忽略这一点。
我是人,我跟别人一样,都要走在行善的路上,因为人性是向善,所以我走在行善的路上。
请问你什么时候该怎么做,叫做“义”,“义则,宜也”,宜就是适宜的“宜”,所以宜这个字就是恰到好处,就是具有正当性。
别人这样做是对的,你这样不做不一定对?因为时机跟场合不一样,比如说你现在说一句话,别人说这句话是对的,我今天说一句话就不对了。
为什么?因为时机跟场合不一样,所以义最难在什么地方,就是我要判断是否适当,这叫“义”。
我从前这样做是对的,今天这样做不见得对,因为环境变了,时代变了,我需要调整,这需要一种智慧。
所以配合“义”跟“道”,你不要去妨碍他,这个浩然之气就慢慢培养。
这是孟子的秘诀,三个字,“直、义、道”。
你把他意思了解之后,练习试试看,就越来越发现说问心无愧,觉得内心有一种力量,气代表一种力量的一种展现,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变成浩然之气,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代表什么?天地任何地方都行得通,不要说中国,外国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