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旅游格局定位相关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主题公园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主题公园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主题公园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主题公园在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应该说还是很不成熟的,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主题公园带来了的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必要的。

因此,本文以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方特欢乐世界发展的整体思路及相应的对策。

标签:主题公园株洲方特欢乐世界旅游业SWOT分析对策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从简单的静态景观辅以主题性并不强的游乐项目的游乐园,到有主题但比较单一的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再到具有特色主题的体验式综合性现代主题公园,经历了观望、高潮以及高潮退却后的理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多样化的创新。

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累计开发各类主题公园式旅游点2500多个,投入资金达3000多亿元。

如今的中国虽已成为全球主题公园行业发展速度最快、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我国盈利的主题公园并不多,大多处于亏损或持平状态。

本文就以株洲市方特欢乐世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个主题公园的案例研究及市场调研,详尽了解了游客的需求动态、主题公园的打造理论及发展趋势,以提出有利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的对策。

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位于株洲云龙示范区,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距株洲主城区约10km,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15km。

占地6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是一个国际一流的第四代主题公园。

开园1个半月来,吸引了长株潭地区、江西、湖北等地大量游客,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收入4500多万元,人数最多的一天达17600多人。

将成为株洲对外交流的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株洲方特欢乐世界如何走出“一年兴,二年平,三年衰,四年败”发展怪圈,使其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株洲方特欢乐世界的建设做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一、株洲方特欢乐世界的SWOT分析1.优势(1)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与城市基础设施为旅游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和条件。

对“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

对“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
维普资讯
第 8 第 5期 卷
20 0 7年 1 0月
湖 南农 业大 学学 报( 社会 科学版)
J u a o n n Ag iutrlUnv ri ( o ilS in e ) o r l fHu a r l a iest S ca ce c s n c u y
在3 市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得 到发展 的基础上 ,三市 旅游接待人数 、旅 游总收入 自2 0 年 以来均保持 高速 00 增长 。长沙市通过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和旅游中心战 略,
20 年 旅游接待人数 比20 年增长 1 %,年均 增长为 05 01 7 5 %( . 因资料有 限, 4 年均增长速度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 算, 以下相 同) ;实现旅游总收入比20 年增长127 01 - %,年 2
包括3 大城市 ,2 1 个县市 ,7 个建制镇和3 0 17 6 多个集镇 ,
土地 总面积 2 万k , 占全省 的 1.%,是湖南省乃 . m 8 33
至 中国中部地 区大中小城市的密集分布 区, 口密集 , 人
经济 发达( 南省发展计 划委 员会.长株 潭城 市群 区域 湖
规 划总报告 .2 0 ) 3。这里旅游资源丰 富,基础设施 齐 0 全 ,是湖 南省境 内国内旅游客源 的主要 目的地 和集散 地 。 自湖 南省政府于 “ 九五”计划期 间提 出 “ 一点一 线” 区域发展战略以来 ,作为 “ 一点一线” 的重要 区 域 “ 长株潭” ,正紧抓机遇 ,按照 “ 划指导 ,基础 规
潜力的产业之一 ,已充分显示 了它 的产业成长优势 。
潭”地 区的旅游业也迎来 了前所未有 的契机 ,得 到 了 跨越 式发展 。 目前 , “ 长株潭”初步形成 了旅游产业 发展 的基 本格 局 ,取得 了可喜 的成绩 。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长沙市 20 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 3 4 . 08 22 3万人 次 , 比 上年增长 1 . %; 5 3 国内旅游收入 2 12亿元 , 长 1 . % ; 7. 增 79
接待入境旅游者 5 . 4 9万人次 , 增长 9 6 ; . % 国际旅 游外汇收
[ 收稿 日期 ] 2 1 - 1 0 00 0 — 7 [ 作者简介 】 彭晓玲( 98 , , 16 一) 女 湖南安化人, 湖南科技职业学 院旅游教研室主任 , 管理学硕士 。研究方 向: 职业教 育, 区域旅游旅游 。
元, 分别增长 9 4 . %和 6 8 . %。“ 中国红色旅游第一 品牌 ” 形 象进一步凸显。株洲市是老 工业城 市 , 游发展起 步较晚 , 旅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 但近年发 展较快 ,08年全市接待游 客 20 87 6 1 . 万人次 , 实现旅游总收入 4 . 86亿元 , 增长 1 .% 。 99 第二, 旅游 市场开拓 能力明显增 强。长株潭 ” 区已成 地
行, 重大项 目支撑 , 产业发展为 核心” 的发展思 路 , 大力 推进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 把长株潭地区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 高新技 术产业聚集 区和现代化 、 生态 化 的网状 城市 群。 与此 同时 , 长株潭地区的旅游业也 迎来 了前所未 有 的契 机 ,
潭 韶山行 ” 的激情澎湃 ; 诚信旅 游看三湘” “ 目潇湘看 从“ 、极
题, 阐明了长株潭城市群进行 区域旅游整合的必要性 , 为该区域的旅游整合研究打下了基 础。 [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 游业 ; 旅 现状 ; 问题
[ 中图分类号 ] F 9 . 50 I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82 (o o o 0 5 —0 0 8— 2 9 2 i )4- 0 6 2 入 4 2 美元 , .4亿 增长 9 7 ; . % 国际 国内旅游 总收入 30 2亿 0. 元, 增长 1 .% 。湘潭市以红色旅游为契机 ,0 8年共接 待 59 20 国 内外旅游者 9 7 1 人次 , 6 .2万 实现 旅游综 合收入 4 .5亿 48

株洲独立坐标系参数

株洲独立坐标系参数

株洲独立坐标系参数株洲是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一座城市,它坐落在湘江中游的东岸。

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株洲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让我们来描述一下株洲的地理坐标。

株洲的纬度大约在北纬27°27′至27°59′之间,经度则在东经112°47′至113°31′之间。

这个坐标系将株洲的位置精确地标定在地球的表面上。

株洲独立坐标系的参数之一是株洲的地形特征。

这座城市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地区,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交错。

株洲市的东部和南部是湘江的河谷平原,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而西部和北部则是丘陵山区,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

株洲的气候特征也是独立坐标系的重要参数之一。

株洲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季温暖宜人。

这种气候条件为株洲的农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株洲的人文特征。

株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

在株洲市区,有着建于唐代的岳麓书院,这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此外,株洲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岳阳楼和岳阳楼大鼓等著名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株洲的经济特征也是该独立坐标系的重要参数之一。

株洲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

特别是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株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株洲的独立坐标系参数包括地理坐标、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人文特征和经济特征等。

这些参数共同描绘了株洲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株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株洲,感受这座城市的美丽和活力。

(完整版)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完整版)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株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株洲市市域范围,包括株洲市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云龙五区及其下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共有140个乡镇,2225个行政村.市域总面积11262㎞2,其中市区面积535㎞2.第二节规划时限一、近期:2011—2015年(开发建设期)着重开发具有启动和引导功能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对整个株洲市旅游业发展能起到启动和辐射作用的炎帝陵、云峰湖、神农城等重点旅游项目,以此作为株洲旅游业的骨干脉络,初步形成株洲旅游特色。

二、中期:2016—2020年(发展开拓期)着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开拓,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配套旅游产品等各建设项目,应在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与重点项目、形成精品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储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序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初见成效。

三、远期:2021—2025年(整合提升期)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动,对旅游产业结构体系进行整合、提升,逐步提高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比重,提质增效,增强各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旅游支撑和保障体系。

第三节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2009;《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199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湖南省旅游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战略

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旅游”发展战略
(.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湖南 娄底 4 7 0 ;2湖南人文科技学 院 区域经济研 究所 ,湖南 娄底 4 7 0 ) 10 0 . 10 0

要: 长株潭( 长沙 、 洲、 潭) 株 湘 城市群 两型社会建设 涉及社会 经济的重大革新 , 对旅游学家
S oCI AL S ENTI T CI S
Ma , 1 y. 20 2
( 5期 , 第 总第 11期 ) 8
【 旅游理论与 实践 】
( o5Ge e a No1 1 N ., n r l .8 )
论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旅游” 发展战略
刘辛 田1 ,肖华茂 , 2 ,
建符合 两型社会要 求的“ 两型旅游” 发展战略是 国家对旅 游业的首要要 求。文章对“ 两型旅游” 进行 了战略定位和主题
形 象定位 , 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发展 涉及的主要利 益相 关者入手 , 构建 多元化的发展 目标 。
关键词 : 长株潭城市群 ; 两型社会 ; 两型旅 游; 战略 目标 中国分类号 :5 2 F9.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2 3 4 ( 0 2 0 — 0 6 0 10 — 2 02 1 )5 0 7 — 4
“ 综合配套”是要求社会经济文化全面推进系统 潭) 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发展 。 同时 , 业 、 产 机制 、 术 要多方 配 合 , 同一致 。 技 协 综合 配 套改 革试 验 区 , 株潭 城市 群地 位骤 然 上升 到 长 “ 改革” 是求变 , 大胆创新和率先 突破 , 国家层 与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 ,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 面的改革发展相衔接。 试验” “ 就是先行先试 , 是权力 , 史高点 。两型社会建设涉及社会经济的重大革新 , 也是责任 , 对 长株潭城市群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声和 旅游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旅游业如何配套两型社会建 标 杆 , 有试 验 区 的性 质 , 株 潭城 市 群 两 型社 会 的 具 长 建设 要 面 向区域发 展 , 要 面 向国家经 验 。 也 设 ,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式 , 是 国家对旅游业 的首要要求 , 是业界正在研究思考的 重 大课 题 。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一、引言二、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中部,交通便利,周边景点众多,如醴陵市的茶山、攸县的潇湘世界、株洲县的世界客家文化园等,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丰富的农业资源:株洲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如茶叶、水果、花卉等,为休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品种和资源基础。

3. 示范基地设施完善:株洲市已建成多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拥有完善的农业观光设施、宿舍、餐饮等配套服务,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4. 政府政策支持:株洲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扶持农户发展观光农业、加大对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的扶持等。

5. 人文资源丰富:株洲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湖南特色文化,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株洲市休闲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用水不足、交通不便、环境卫生等问题。

2. 农民素质较低:株洲市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对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意识,这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3. 竞争压力大: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较为晚起步,目前已有不少其他地区的休闲农业基地,其竞争压力较大。

1. 政策利好:国家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为株洲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休闲方式,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3. 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受欢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乡村田园的向往也日益增加,观光农业受到欢迎。

1. 自然环境影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休闲农业的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休闲农业的经营难度逐渐增加。

3. 生态环境问题: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休闲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基地的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长株潭成为中国珠三角,带动了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长株潭——3+5的城市化构想,在《中部蓝皮书》指出,湖南“3+5”城市群是以长株潭复合城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组成的城市群,也称广义长株潭城市群。

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不单单是长沙一个城市的目标,而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空间战略布局之后的战略要求之一。

长沙的区位条件也决定了自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但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在做好、做大、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整合邻近的株洲和湘潭,形成大长沙都市区。

从而使“长沙”真正成为“3+5”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战略空间,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过千万级的组团式、生态型、国际化的大都市。

2005年的长沙,与长株潭一体化有关,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中,“五同”被反复提及。

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核心增长极功能初步发挥、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显雏形、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融城”效应日益显著。

再此特从主客观优劣势两方面分析长株潭一体化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主观自我优势第一,我们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

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

后来创造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

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

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

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旅游格局定位相关因素分析一、区位条件分析株洲位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间,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

株洲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副中心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城市综合实力第二强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株洲市域的总面积为11262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385.56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区的总面积为853.4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105.54万(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株洲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7.5平方千米,位居全省第2位。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节点。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下游,呈“品”字形分布。

长沙到株洲和湘潭的距离都是50公里,目前已经由省级公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干道和高速铁路连接,形成了一个30分钟的生活圈。

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南靠广东,北依长江,东眺上海、江浙,西连巴蜀、云贵,有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之誉。

株洲铁路交通优势明显,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主干线在此交汇,贯通中国内地的东西南北,因此株洲与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也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核心枢纽,京广高速铁路在株洲天元区设株洲火车西站,沪昆高速铁路在株洲醴陵境内设醴陵北站(引入湖南的第一站);城际铁路也将发达,在湖南“3+5”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株洲也成为其枢纽。

规划中,株洲北通长沙、岳阳,西至湘潭、娄底,东往醴陵,南达衡阳,四个方向都衔接着重要城市。

其中长、株、潭城际铁路将于2014年建成营运。

株洲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中国南方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106国道、320国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长株高速公路(S21)、沪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澳高速复线、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全长41.629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

株洲水运也很方便,株洲港为湖南省八大港之一,绕城而过的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普通船只沿湘江可上溯衡阳、广西,下通洞庭湖、长江,千吨级船舶能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并达世界各地。

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仅37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25分钟可以到达。

计划建设的株洲通用机场已选址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

从经济发展来看,如今位于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而株洲是处在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株洲地处我国南方“十字路口”的枢纽位置,沿海向内地的过渡地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结合部,是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是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桥梁和纽带。

株洲是国家政策优先实现地。

株洲市享有“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政策。

2010年,株洲的GDP总量达1274.8亿元,较2009年增长15.3%,增速较快,人均GDP超过5500美元。

综合实力保持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因此株洲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欲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方便、快捷、高速的区位交通有利于旅游客源的进入。

但同时我们通过现状调查,分析现有资料,结合城市规划和旅游发展的战略需要,配合旅游景区发展,看到在对外交通上,株洲形成便捷、快速的交通网,随着发展株洲的交通还会更方便,这就强化了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

但这种便利也是相对的,它的好处使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得以更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也会导致一些功能无法实现拉动,使本来深刻体验休闲的游客可能成为匆匆观光的游客,因此我们要钟对不同的旅游产品来规划建设好交通;在区域内交通上,还是不够完善和畅通,要加强景区、景点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布局,根据客流的科学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便利、畅通、多样的交通网络。

二、旅游资源分析(一)株洲旅游资源情况株洲是人杰地灵,各种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地方。

根据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本课题组对株洲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类,株洲市的旅游资源共有8主类、31亚类、54个基本类型、211个旅游资源单体。

其中地文景观类22处占10.4%,水域风光类19处占9.0%,生物景观类30处占14.2%,天象与气候类5处占2.4%,遗址、遗物类7处占3.3%,建筑与设施类105处占49.8%,旅游商品类21处占10.0% ,人文活动类2处占0.9 %。

表3-2 株州市旅游资源类型以上资料来源于《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株洲市既有山水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1、自然山水风光本区域有以炎陵县的神龙谷景区(原名为桃源洞)、攸县的酒埠江风景区、茶陵的云阳山风景区、株洲县大京风景区、荷塘仙庾风景区、湘江风光带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观光与休闲资源。

2、人文古迹和景观并以炎帝陵、云阳仙、神农城、空灵岸、神农城、方特欢乐世界为代表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炎帝陵祭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陵成为湖南省重点推介的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之一(以张家界为代表的绿色旅游品牌,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品牌,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

还有丰富的古遗址,如可以见证株洲亿万年的沧海桑田的恐龙化石遗址;可以见证株洲至少六千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漂沙井磨山文化遗址、茶陵枣市独岭坳文化遗址、炎陵龙渣瑶族寨址等;可以见证株洲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的五代马王故城遗址、北宋金州故城遗址、三国建宁古城遗址、南宋茶陵城旧址、醴陵古城遗址等;可以见证株洲古代手工业发展和繁荣的醴陵南桥鞭炮作坊遗址、楠竹山窑址、窑下湾砖窑址、沩山窑大遗址等。

3、红色旅游资源本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既有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纪念馆,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博物馆—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又是李立三、左权、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等近、现代的革命先驱和军事将领的诞生地,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其中株洲—醴陵—茶陵—炎陵成为30条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第8 条,株洲—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成为湖南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第3条。

4、近现代工业遗产株洲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八大工业基地之一,国家许多重要的工业项目安排在此。

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等100多个“全国第一”都诞生在株洲,株洲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株洲南方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株洲车辆厂、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唐人神集团等一大批大型企业,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遗存。

如南方公司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仿苏建筑群,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些车间和办公楼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还有一些工业设备、工具,无不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工业发展的光彩。

5、非物质文化遗产株洲的非物质遗产也大放异彩,音乐如醴陵的思情鬼歌、茶陵炎陵攸县的苏区歌谣、炎陵的客家山歌;舞蹈如醴陵的星子灯、攸县大同桥火龙灯;手工技艺如株洲县南阳桥乡刘双喜漆画、邹桂文木雕、堂市乡谭建强制鼓、株洲县剪纸、醴陵鞭炮制作工艺、醴陵大蒜加工工艺、茶陵攸县的腐乳加工工艺、茶陵冬酒酿造瓜皮帽工艺、茶陵蓝印花印染工艺、“补锅”手工技艺、攸县皇图岭豆腐制作;民俗如茶陵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攸县阳升关庙会;民间曲艺如醴陵的《春锣》和《赞土地》;戏剧如株洲县攸县的皮影戏;民间文学如炎陵茶陵的炎帝传说等。

全市目前已有国家4A 旅游景区2 家,国家3A 旅游景区3 家,国家2A 旅游景区1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 家,国家森林公园2 家,国家生态保护区1 家,国家地质公园1 家,国家水利风景区1 家,国家风景名胜区1 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 家。

(二)旅游资源分析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确保旅游规划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株洲市旅游资源的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将为株洲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旅游资源评价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旅游地的前景,因此客观而科学地分析评价旅游资源是株洲市旅游规划开发的重要环节。

1、旅游资源丰度空间差异明显且文化厚重自然单薄从株洲市所辖的五个县市旅游资源单体赋存来看,以炎陵县的旅游资源数量最为丰富,茶陵县最为贫乏,而株洲市区、株洲县、醴陵市与攸县则相差无几,四县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株洲市所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15%左右。

由此可见,株洲市旅游资源丰度空间差异明显,南部炎陵县最为丰富,北部四县市次之,茶陵县最少。

株洲市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以炎陵县最为丰富,共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27个,占区域内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35.52%,株洲市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少,仅占区域内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2.63%,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特点。

株洲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几乎是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两倍,人文旅游资源更为丰富。

从区域内部六个县市来看,醴陵县的人文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共有人文旅游资源单体33个,占区域内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24.44%,株洲县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少,仅占区域内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10.37%。

人文旅游资源分布总体上是北部多,南部少。

旅游商品类是区域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居第二主类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炎陵县和醴陵市。

株洲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了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寻根谒祖祈福”品牌。

株洲自然资源禀赋也是不错的,但在市场上形成有影响力和品牌的产品并不多。

2、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资源组合良好株洲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相互交融,形成了比较协调的资源组合,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位于北部山地丘陵地区,南部地区则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全市的旅游资源单体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占全市总数的六成多。

人文旅游资源以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炎帝陵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祈福的圣地,闻名于全国及国际华人圈,同时也是历朝历代朝拜之地。

醴陵的渌江书院,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是州市中办学最长、影响最广的书院。

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1986年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

醴陵的渌江书院与茶陵的洣江书院则共同代表儒教文化,与炎帝陵共同形成区域宗教文化的底蕴。

茶陵的宋代城墙以及第一个红色政权——工农兵政府旧址等等点缀其间,共同显示株州市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