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

合集下载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1这绝对是一本经典的中国风绘本。

梁祝的故事,流传已久。

这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多多少少听过这个故事。

在美丽的杭州,还有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求学的“万松书院”,踏进书院,仿佛穿越到了梁祝同窗共读的那个时光里。

而杭州西湖边的观光车上,播放的正是动听的梁祝乐曲。

还有我们听过的戏曲选段“十八相送”、“我家有个小九妹”、等等,无不出自梁祝故事。

自从我给小不点讲过一些关于梁祝的故事以后,小不点就经常缠着我讲这个故事。

但是梁祝的故事真要讲起来,可不短,而且其中有些太多片断,尤其是祝英台抗婚、梁山伯病殁的情节,太过凄凉悲伤,如果一五一十讲给小孩子听,感觉不太合适。

所以,我在想怎样精简一些,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能让孩子容易理解又会伤及孩子的心灵。

无奈自己水平有限,绞尽脑汁,总觉得讲不好。

然,这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绘本,解除了我的困惑,帮了我这个忙,绘本,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图书类型。

有精美的图画、有简洁且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字。

这本书,图画可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孩子们喜欢的皮影。

因为带小不点看过皮影戏,所以,一看到这本书时,就立马认出来是皮影,惊叹不已,直呼“好看”!说自己太喜欢这样的书了。

于是,仔细认真读了好几遍。

唐亚明老师描写的梁祝故事忠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原版,也就是我们从小听得最多的版本。

而文字则精简了许多,但是却没有遗漏时间地点,将这个民间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做了非常明确的交待,正好与真实的景点相吻合。

故事讲述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也是去杭州的书院求学,两人结伴而行,同窗三载,情投意合。

可惜英台奉父母之命断学回家,但是英台早就托心于梁山伯,在二人十八相送之时,暗示梁山伯来家娶“小九妹”,可惜山伯来晚,英台在父母催促之下要嫁给马家公子。

梁 山伯和祝 英台的读后感

梁 山伯和祝 英台的读后感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从小到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悲情和反抗,每次回味都让我感慨万千。

故事里,祝英台本是个富家千金,却有着一颗追求知识和自由的心。

她女扮男装去读书,这种勇气在当时的社会简直是破天荒的举动。

想想看,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祝英台敢于冲破束缚,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呀!她在书院里结识了梁山伯,两人一同学习、玩耍,感情日渐深厚。

他们在书院的日子,一定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瞬间。

比如说,梁山伯可能一开始根本没发现祝英台是女子,还把她当成好兄弟,一起畅谈理想,一起为了功课发愁。

祝英台呢,估计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的身份被识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个“男装”的秘密。

也许在课堂上,梁山伯因为回答不出先生的问题而抓耳挠腮,祝英台则在一旁偷偷给他提示,两人交换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当梁山伯终于发现祝英台是女子时,那种惊喜和感动肯定难以言表。

他们的爱情就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慢慢萌芽、生长。

可是,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祝家父母早已经为祝英台安排好了门当户对的婚姻,全然不顾她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会以“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各种决定,却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祝英台的反抗在那个时代是多么难得,她坚决不愿意嫁给自己不爱的人,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

梁山伯呢,这个善良、正直又有些书呆子气的男子,面对祝家的压力,他的无奈和痛苦可想而知。

他没有强大的家世背景可以依靠,只能靠着自己对祝英台的一片真心去争取。

可最终,他还是没能战胜现实的残酷,抑郁而终。

当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那该是怎样的肝肠寸断啊!她穿着嫁衣,奔向梁山伯的坟墓,那一刻,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哪怕是死。

最终,他们化作了一对蝴蝶,双宿双飞。

这个结局虽然带着一丝凄美,但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是可以超越生死的。

想想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恋爱的时代,真的是无比幸福。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位青年男女之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不禁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感情所感动,也为他们悲惨的结局感到惋惜。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读书三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在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这段感情终究无法跨越阶级与性别的鸿沟。

梁山伯病逝后,祝英台悲痛欲绝,最终化为蝴蝶,与梁山伯永世相随。

读后感一:真挚的感情令人动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真挚的感情。

他们彼此关心、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求学过程中,祝英台时刻关心梁山伯的学业,帮助他克服困难;而梁山伯也始终对祝英台呵护有加,担心她受到欺负。

这种纯真的感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读后感二: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悲剧在东晋时期,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着极大的束缚。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正是因为无法跨越阶级与性别的鸿沟,最终走向了悲剧。

祝英台虽然勇敢地追求真爱,但仍然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梁山伯在得知真相后,也因无法接受现实而悲痛欲绝。

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感情的压抑,让人深感惋惜。

读后感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与真爱。

梁山伯与祝英台勇敢地追求爱情,正是这种向往的体现。

虽然他们最终未能走到一起,但这段感情却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让人感受到了真挚的感情、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不仅是一部凄美的爱情传说,更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矛盾。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摘要:1.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观启示3.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启示4.结论:珍惜真爱,勇敢追求正文:在我国古代,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位年轻人之间真挚而感人的爱情。

虽然他们最终无法走到一起,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了永恒的传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始于两人同窗共读的时光。

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学习,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由于家庭原因,祝英台被迫嫁给了别人,梁山伯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最终离世。

祝英台悲痛不已,跳入梁山伯的墓穴,两人化为一对蝴蝶,永远在一起。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观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1.真爱至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真爱至上的价值观。

他们在面对家庭、社会压力时,仍然坚定地追求内心的真实感情。

我们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坚守真爱至上,不受外界诱惑,珍惜身边的伴侣。

2.忠诚专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忠诚专一的重要性。

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始终坚守对方,不离不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忠诚专一,对待感情认真负责,尊重对方,尊重自己。

3.勇敢追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需要勇敢追求。

他们在短暂的爱情历程中,勇敢地面对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我们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勇敢追求真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4.学会珍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让人惋惜,但也教会我们学会珍惜。

生命中的每一段感情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每一刻时光。

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真爱,勇敢追求,忠诚专一,学会珍惜。

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真真是家喻户晓啊!小时候听这个故事,就觉得哇,好神奇,好浪漫呀!长大后再回味,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你说这梁山伯和祝英台,咋就那么死心眼呢?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爱情的魔力嘛!他们为了彼此,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是面对那么多的阻碍和困难。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呀!这就好比现在的女孩子,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一条未知的道路,多了不起啊!梁山伯呢,这个傻小子,一开始居然都没发现祝英台是女孩子。

但也许正是这种单纯和憨厚,才让祝英台喜欢上他吧。

他们在书院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的日子,肯定特别美好。

哎呀,我都能想象到他们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探讨学问的场景,那该是多么令人向往啊!可是,命运就是爱捉弄人啊!祝英台的家里非要把她嫁给别人,这不是硬生生要拆散他们嘛!梁山伯得知后,那得多伤心啊!这就像你满心欢喜地种了一朵花,每天精心呵护,期待着它开花结果,结果突然有人过来把花给摘走了,你说气不气人!梁山伯最后抑郁而终,祝英台在出嫁的路上跳进了他的坟墓,哇,这是多么壮烈的举动啊!他们化作了蝴蝶,从此自由自在地在一起。

这难道不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吗?为了对方,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想想我们现在的爱情,有时候真的太脆弱了。

一点小挫折、小矛盾,就可能导致分手。

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相比,我们是不是太容易放弃了呢?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需要坚持和付出的,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而且啊,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

门当户对的观念,扼杀了多少美好的爱情啊!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这种观念的受害者。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时代,应该更加珍惜这种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不要让那些封建的观念再来束缚我们。

每次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心中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他们的结局有些悲惨,但他们的爱情却是永恒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一集。

虽然故事的结尾是早已耳熟能详的,但是再次欣赏时,仍然是被男女主人公那至死不渝的凄美的爱情深深地感动。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源于浙江宁波鄞县,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首。

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故事的主角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出身有钱人家,她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与男孩子一样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

在去杭州尼山书院的路上遇到梁山伯。

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金兰。

在书院三载,“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继而相知相恋。

可是,他们的爱情一路却走得那样辛苦。

不但遭到马文才等士族的百般阻挠与逼迫,又有来自因爱生恨的曾是朋友的暗害,还要反抗传统观念门当户对的礼教。

祝英台代表的是千百年来被保守民风所压抑的精神,具有不畏强权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勇气,却又不失中国传统女子的温柔婉约,更难得的是拥有读书人的知书达礼。

她一方面表达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面又顾及伦理孝道。

最终梁山伯因思成疾,未免于一死,棒打鸳鸯两分离!保守的年代,梁祝的真情,连天地都被他们感动!于是,在梁山伯的坟前,电闪雷鸣,坟墓分开两半,祝英台飞身与梁山伯相会,二人微笑地飞向他们梦想中的归宿,完成了他们生不能同裘,死要同穴的誓言。

之后,坟墓合闭,象征着他们爱情的桃花也遍地开放,绿色装点了他们的墓穴。

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飞舞,嬉戏其间。

从此,梁山伯与祝英台摆脱了一切阻挠,天上人间相爱到永远。

也许,在那样的年代,只有死,才是他们能相守的唯一出路。

一个美丽的神话,痛却也让人幸福的故事。

有人称它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共赴黄泉却一下来了个天崩地裂,似乎把所有未曾释放的感情都留到了这里。

再回头想一想现代人的爱情故事,我们早已没有了如此的艰辛与磨难,但是,我们也几乎见不到这样的惊天动地的真正的爱情了。

人们人为地给自己套上了金钱、地位、身份的标准,搜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家庭中,也常常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包围而无暇顾及其他,人们只能从想象中找寻纯粹的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对永远无法在一起的情侣,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传说的经典之作。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梁山伯是一个富家公子,祝英台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女孩。

两人自小相识,彼此相爱,但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最终,他们被迫分开,祝英台被迫嫁给了他人。

梁山伯为了寻找祝英台,不顾一切地去寻找她,最终在祝英台的坟前悲痛而亡。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纯真的感情,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

其次,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悲剧,他们无法在一起,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这种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是需要经过考验的,需要经
历磨难才能真正得到幸福。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正是这样一种考验,他们的爱情需要经受家庭、社会的考验,最终却无法得到幸福。

这种对爱情的理解,使人们对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爱情有了更加珍视的态度。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传世的爱情经典。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学对爱情的理解,对人性的探讨。

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传说的经典之作。

梁 山伯与祝 英台的读后感

梁 山伯与祝 英台的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 1700 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挣扎。

读完这个故事,我心中感慨万千。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

祝英台是一个聪明美丽、好学上进的女子,她渴望像男子一样能够读书求学,于是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

在求学途中,她结识了梁山伯,两人志同道合,结拜为兄弟,一同在书院学习。

在相处的过程中,梁山伯始终没有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而祝英台却早已对梁山伯心生爱意。

当学业结束,祝英台不得不回到家中,梁山伯十八里相送,祝英台多次暗示自己的心意,可憨厚的梁山伯却始终没有领会。

后来,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子,且已被许配给马文才,他悔恨交加,一病不起,最终含恨离世。

祝英台在出嫁那天,路过梁山伯的墓前,悲痛欲绝,跳进坟墓,与梁山伯化作一双蝴蝶,翩翩飞舞。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是那么纯粹、那么坚定。

他们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祝英台为了能和梁山伯在一起,不惜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梁山伯为了爱情,相思成疾,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的爱情不是建立在金钱、地位、权势之上,而是基于彼此的相知、相惜和相爱。

这种纯粹的爱情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爱情都被物质、利益所左右,真正纯粹的爱情越来越少。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让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仍然存在着那种不被世俗玷污的、真挚的爱情。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封建社会,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包办,子女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祝英台作为一个女子,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却受到了重重的阻碍和压迫。

这种封建礼教不仅剥夺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扼杀了人性的自由和尊严。

相比之下,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情和生活方式,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东晋永和九年三月。

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

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

”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

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

数数、算帐一清二楚。

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

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

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

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

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

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

”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

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

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

”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

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

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

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

日出而起,日落歇脚。

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

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

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

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

”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

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

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

”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

”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

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

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

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

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

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

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

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

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

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

”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

”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

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

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

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

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

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

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

”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

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

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

”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

”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

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

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

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

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

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

”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

”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

”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鄮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

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

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

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

”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鄮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秦晋之好。

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

”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

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上去。

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

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

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

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

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

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

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

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请问,这是谁家墓冢?”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

”银心悄悄告知英台。

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我要上岸祭梁兄。

”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

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

”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

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

”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

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

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

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道裂缝。

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

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毒舌,“丝丝”作响。

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鄮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

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读后朗朗乾坤生万物,尊卑贵贱名利苦。

看那梁祝生死恋,身化双蝶避人间……看完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心里一阵难过,情所至处,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来。

一对痴情男女,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神话,经过电视演员的精心演绎,让这个令世人神往而又凄美的故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个观众眼前。

剧情开幕映入观众眼下的故事是:黄良玉逃婚,私奔情郎。

仔细一品味,似觉余味甚深。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子的卑微无奈,也显示了社会的偏激不公。

而不甘世俗生来纯真善良的祝英台也就由此脱颍而出,做出了一个大胆让人吃惊的私奔事件。

在这其中,祝英台耍尽聪明,不惜背叛家庭得罪兄长祝英齐帮助好友黄良玉逃婚,可见她对友谊的诚挚对真爱的崇敬对强权的憎恶。

当然,祝英台毕竟是个女流,犯下了如此大错,目睹兄长的悲痛,她不敢面对只有逃避,流传千古的《梁祝》就在祝英台心慌意乱撞入月老祠引燃了第一溜火花。

梁山伯,这个憨厚耿直的会稽穷书生,一心承接父志。

为此,他寒窗苦读,不辞辛劳,涉水研究水利。

月老祠与祝英台邂逅,当知道她乃是“被迫下嫁”,顿生怜惜,丈义支开祝英齐。

这个梁山伯,呆笨得着实好笑,但他的文学修养也着实不差,加上他的至诚和一颗至善的心肠,不禁令身在上虞祝家英台刮目相看,给她留下了一个不可泯灭的特殊印象。

后来,祝英台女扮男装的去尼山书院读书,不料又在曹娥江渡口的船上遇上了梁山伯,两人三言两语,都为对方的品德倾慕,谈得十分投机并结伴同行。

剧情的发展,在这儿引出了雄踞一方的王氏子弟:王蓝田。

他仗着家世富有的氏族出身,瞧不起梁山伯是一介平民,看不惯祝英台的柔弱。

下船时,存心与梁山伯祝英台为难,将祝英台推下了水,辛得梁山伯救助才得以脱难。

由此可知,当时社会一些氏族的专横凶残。

祝英台,这个才智俱佳的奇女子,可能此刻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心中对梁山伯的倾慕远远地超出了朋友的情谊。

继而的草桥亭结义,使这一贵一贱一贫一富的男女紧密地牵连在了一起。

弹奏出了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演绎了一出患难与共,生死相随的爱情绝篇!马文才,一出场便趾高气扬,凶恶霸道。

虽然他有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但是他的心狠手辣,争强好胜的孤傲个性却深入人心,让人畏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