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论文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
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
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
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
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
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尿液细菌培养;泌尿系统感染;药敏结果尿液细菌培养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金标准,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我院为了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见正文描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受检人员的男女性别之比为92:97;平均年龄值(38.21±0.98)岁,年龄范围为22-69岁。
1.2方法189例受检人员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方法,采用定量接种环留取中段尿液,且将其涂于血液平板上,随后放置在37摄氏度的细菌培养箱内,最后对培养的细菌采用显微镜计数。
1.3观察指标分析且评估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的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
503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

503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液中的细菌L型培养结果在临床感染诊疗中的作用价值。
方法对503例患者尿标本选用普通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结果 503例患者尿标本共检出细菌320株,其中普通型阳性菌95例,L型阳性115例,普通型与L型混合感染110例。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所得,所有细菌L型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
结论临床在感染性疾病中与细菌L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尿液L型细菌培养可提高感染细菌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感染疾病细菌培养细菌L型1935年英国学者Klieneberger在研究鼠咬热的病原体念珠状链杆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其菌体呈高度多型性,认为是该菌的一个变种;因为该变种是在Lister医学研究所内发现的,即取其第一个字母以命名,故称为L菌。
在泌尿道感染疾病中尿常规培养细菌检出率较高,如今在高科技时代的发展中,对L菌的认识已不仅仅是局限在细菌形态学问题,而是已经涉及到多学科如传染病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质控等广泛领域的重要问题[1]。
现将503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选自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503例住院患者的清晨空腹中段尿液。
年龄在17~68岁之间;患者有泌尿系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1.2 标本采集回顾分析的503例者的尿液培养结果,其标本均采自在患者入院后使用抗菌素前,按照尿液细菌培养要求,清洗尿道口或外阴部位后采集患者中段尿液,置于专用带盖尿液培养盒内并及时送检。
1.3培养方法培养及鉴定时均按操作规程进行[2],用定量接种环定量接种。
35℃24h,进行观察细菌菌落形态、计数、涂片、革兰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5CFU/ml、革兰阳性球菌计数>104CFU/ml者判定为泌尿道感染。
2260例中段尿细菌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2 5 3· A B C C 8, P P A R Ga n dHN F 4 Al o nK C N J 1 1, c e t i b i l i t ft e2d i a b e t e si nC h i n e s eH a np o u l a t i o n p yo y p p [ ] ) , ( ) : J . C h i nM e dJ ( E n l 2 0 0 9, 1 2 2 1 7 2 4 7 7 2 4 8 2. g
( ) : 2 0 0 3, 5 2 3 1 5 6 8 5 7 2. [ ] , , 7 H a r tLM H a e f t e nTW v a n D e k k e rJ M, e ta l . V a r i a t i o n s i ni n s u l i ns e c r e t i o ni nc a r r i e r so f t h eE 2 3 Kv a r i a n t i nt h e +) c h a n n e l i n K I R 6. 2s u b u n i to ft h eA T P s e n s i t i v eK( [ ] , ( ) : t h eb e t a c e l l J . D i a b e t e s 2 0 0 2, 5 1 1 6 3 1 3 5 3 1 3 8 [ ]R 8 e i sA F, Y e WZ, D u b o i s L a f o r u eD, e t a l .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g ( ) a v a r i a n t i o ne x o n3 1o f t h e s u l f o n l u r e a r e c e t o r 1 S UR l y p e n ew i t ht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i nF r e n c hC a u c a s i a n s g y p [ ] , ( ) : J . H u mG e n e t 2 0 0 0, 1 0 7 7 4 1 3 8 1 4 4. [ ] W 9 a n H a nX Y, R e nQ, e t a l . E f f e c to fg e n e t i cv a r i a n t s gF,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的病原菌结果分析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的病原菌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检验结果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药敏实验情况。
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泌尿科诊治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行微生物检验,回顾性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12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经细菌培养共培养出菌株119例,占比最高的为革兰阴性菌63.03%(75/119),且革兰阴性菌中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占比72.00%(54/75)。
革兰阳性菌在119例菌株中的占比为23.53%(28/119),且革兰阳性菌中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粪肠球菌,占比为53.57%(15/28)。
假丝酵母菌在119例菌株中占13.44%(16/119),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占比81.25%(13/16)。
药敏实验显示,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结论维生素检验能够明确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据此可以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及预防,保障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引言:泌尿系统感染在泌尿科中较为常见,病因主要为细菌、病毒等导致尿路发生炎症,出现尿频、尿痛以及尿急等问题[1]。
治疗此病主要是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种类选择不当,容易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在于明确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根据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合理选择抗生素,给予患者高效、安全的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均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泌尿科诊治,资料齐全,排除精神障碍、尿培养结果阴性、研究期间转院、肝肾功能障碍等因素,患者对研究目的、方法等完全了解,自愿配合医生参与研究。
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30-75岁,平均(65.82±4.62)岁,病程0.5周-12周,平均(5.38±2.41)周。
1.2方法对患者行微生物检验,检验流程、操作规范需严格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
540例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540例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中段尿细菌培养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无菌方法留取中段尿,常规分离培养,对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27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3%,革兰氏阳性球菌为15.8%,真菌为2.8%。
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尿道感染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泌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病原菌常于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乘机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原发或继发性感染,也有一些患者由于接受泌尿系统器械检查等侵袭性操作而擦伤黏膜破坏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有的侵袭性操作也可直接将细菌带入机体。
另一方面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当使用,致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为了配合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我们对540例中段尿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的276(8例真菌除外)例标本进行了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主要的几种病原菌进行耐药分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尿路感染作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 540例中段尿细菌培养标本来自本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门诊及住院泌尿道感染病人,泌尿道感染的诊断参照国内标准[1]。
其中男312人,女228人,年龄2-85岁,平均52.49岁。
1.2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标本接种、病原菌分离培养和染色。
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DL-96复合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
2 结果2.1接种 540例泌尿系感染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阳性284例。
其中革兰氏阴性细占81.3%,革兰氏阳性细菌占15.8%,真菌占2.8%,无菌生长占47.4%。
2.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
尿路感染患者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按 常 规 方法 定 量 接 种 , 落 计 数 : 兰 阴性 杆 菌 菌 落 数 大 于 或 菌 革 等 于 1 cu m[, 兰 阳性 球 菌 菌 落 数 大 于 或 等 于 1 {/ 0 f/ 革 0 cu mI
为 阳性 。
12 试剂与鉴定 .
13 统 计 学 方 法 .
2 结 果
检验 医学与临床 2 1 0 0年 8月第 7卷第 l I bMe l Au ut2 1 , 17 N - 5 5期 dCi a n, g s 0 0 Vo. , 1
尿 路 感 染 患 者 尿 细 菌 培 养 结 果 分 析
胡曙 光( 南省 岳 阳县人 民医院 湖 4 40 ) 1 1 0
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6 而 O岁 以 上 的 老 年 男性 尿 细 菌培 养 阳性 率 ( 6 5 ) 6 4 . 与 O岁 以 下 的 男 性 不 同 年 龄 段 尿 细
菌培 养 平 均 阳性 率 (7 6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结 论 疑 似 尿 路 感 染 患 者 的 中段 尿 细 菌 培 养 阳性 率 在 不 同 性 别 2 . ,
【 要 】 目 的 分 析 该 院 6年 来 不 同 性 别 、 同年 龄 段 尿 路 感 染 情 况 , 泌 尿 系统 感 染 的 预 防 与 诊 治提 供 参 摘 不 为 考 。方 法 对 6 来 该 院 门诊 和 住 院 患 者 送 检 的 18 4 疑 似 尿路 感 染 的 中段 尿 标 本 进 行 细 菌 培 养 , 性 别 分 为 7 年 7 份 按 个 年龄 组 并 对 其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尿 细 菌培 养 的 a阳 性 率 为 3 . 。 其 中 男 性 为 3 . 、 性 为 3 . , . L 40 29 女 45 两
尿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探析

尿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本院泌尿系统尿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2009年1月到2011年8月之间接收的188例泌尿系统患者进行鉴定并采取相应的药敏试验。
而且鉴定使用的方法要是美国德灵的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形式。
对于药敏试验所采用的方法为KB法。
试验的所需的培养基以及药敏试验所用的纸片要求为温州康泰公司生产。
结果在本院接收的这185例泌尿系统致病菌患者中,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分离细菌主要是以大肠埃希细菌为主的肠杆菌科,其次是葡萄球菌。
对葡萄球菌属敏感性最高的是万古霉素,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最高100%和次之的715%;其中,对肠杆菌科敏感程度最高要属亚胺培南,敏感率高达982%。
敏感程度排名第二的为哌拉西林,敏感率为965%。
结论经过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试验后,发现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肠杆菌科以及葡萄球菌属。
【关键词】尿液;尿液细菌培养;泌尿系统感染;药敏结果尿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探析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诊断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1]。
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尿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这里选取的分析资料为安阳市殷都区安阳钢铁公司总医院在2010年1月到2012年8月之间收治的185例进行过尿液培养和分析的泌尿系统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0年1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185例泌尿系统患者作为分析探讨资料进行研究。
12 方法与判定标准选择患者的中段尿液作为实验样品,但是必须是清洁干净的,取1 μl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放置在35℃的温箱中培养。
判定的标准分为2种情况:①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 cfu/ml;②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 cfu/ml。
13 鉴定菌株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探析试验中,经过菌株相应的鉴定,质控菌株分为:①金黄色葡萄菌ATCC27853;②铜绿假单胞菌ATCC25923;③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这3种类型。
尿液检验毕业论文

尿液检验毕业论文尿液检验毕业论文摘要尿液检验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非侵入性检验方法。
本文对尿液检验的原理、检验指标、意义、常见异常及其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概述。
针对常见的尿液检验检测指标,如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等,分别描述了其检测原理、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异常值的诊断。
本文还探讨了尿液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及其限制。
通过对尿液检验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作用,以更好地指导全面的健康管理。
关键词:尿液检验、检测指标、临床意义、异常值、诊断AbstractUrinalysis is a common and effective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test indicators, significance, common abnormalities, and diagnosis of urinalysis. For common urine test indicators, such as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s, red blood cells, nitrites, glucose, etc., the detection principles, examination method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diagnosis of abnormal values are described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ole of urinalysis in clinicalapplications and its limitation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urinalysi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urinalysi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guide comprehensive health management.Keywords: urinalysis, detection indicator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bnormal values, diagnosis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尿液是人体内一种易于获取的生物液体,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代谢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了解我院尿液细菌培养的现状;方法:按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的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的尿液细菌培养检出率为21.5%,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唉希菌为主;结论:我院的检出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着差距。
【关键词】尿培养;检出率;病原菌分布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93-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技术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随着抗生素和生物化学药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国家卫生部门对抗生素的应用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微生物室及时提供准确耐药信息。
现将我院今年的尿液培养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标本来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疑为尿路感染住院病人的尿液。
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
细菌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仪。
1.2 方法一是采集样本接种,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如果是男病人,可以告诉他,先用清水及肥皂把阴茎洗干净,然后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泡洗阴茎10~15分钟(1:1000新洁尔灭给病人带走),然后留中段尿液。
女病人留尿培养,首先用清水及肥皂把外阴洗干净,用1:1000的新洁尔灭把手消毒后再用
1:1o00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然后留中段尿,采集中段尿夜及时送检,将尿液用定量接种环定量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5度孵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若有细菌生长,立即涂片染色,细菌计数。
二是分纯、细菌鉴定。
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335份尿液培养结果。
335份标本检出72株细菌,检出率为21.5%.
2.2 72株病原菌的分布为大肠埃希氏菌4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8株,变形杆菌6株,阴沟肠杆菌3株,肠球菌3株,葡萄球菌2株,枸橼酸杆菌2株,假单胞菌2株。
2.3 检出病原菌的科室,泌尿外科44/199(检出病原菌数/送检样本数),内分泌科8/29,肾病内科6/28,神经内科4/9,心血管内科2/8,内科综合一2/6,骨科1/3,内科综合三1/
3.儿科2/3,妇产科3/9,呼吸内科1/3.
2.4 检出细菌的72份标本中,53份尿液常规检验中检出白细胞.
3 讨论
3.1 我院尿液细菌检出率仅为21.5%,而国内文献报道可高达63%,差距很大,原因为我院未做l型细菌检测,而且l菌常规培养阳性率不高。
现在知道l菌也存在于红细胞内,当红细胞裂解时此菌就大量释入于血中,故有学者就把采得的血标本用溶血法把红细胞溶解来培养l菌,结果常规培养检出率为1.4%(3/210份),
溶血培养检出率为48.5%(102/210份),检出率明显提高[1]。
3.2 白细胞是机体抵抗内外环境中,有害因子的机构之一。
它对入侵的微生物和小颗粒的异物,有着吞噬作用,故有预防感染、对抗炎症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菌和异物。
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
死亡后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因此当泌尿系统有细菌感染时,尿液中就会出现白细胞。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其中一项就是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有尿路感染症状。
我统计我院的尿路感染中有73%的尿液中有白细胞。
3.3 我院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国内某些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3.4 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再流经输尿管,在膀胱内暂时贮存,最终排出体外。
送检标本科室以泌尿外科为主,送检标本越多,更能反应病原菌真实的分布情况,以便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这也是专科专治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我院的尿液培养结果与国内的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和国内的差距,为了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增加尿液l型细菌检测,和国内检验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 马宗东,503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中外健康
文摘,2012.7.15-16.
[2] 叶应妩,王艈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