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
2009年10月 医学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医学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211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9小题,每小题l分,共l9分)1、B2、A3、B4、B5、A6、A7、C8、C9、D l0、B11、D l2、C l3、D l4、A l5、Al6、C l7、C l8、D l9、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20、轻微持久 21、武断优柔寡断22、认识方面抽象思维能力 23、疾病健康24、第二级区第三级区 25、间接性概括性26、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 27、身体健康心理健康28、警戒期阻抗期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29、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1分),并能充分认识行动效果的意义(1分),使自己行为服从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的品质(1分)。
30、是个体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所形成的(1分)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1分)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1分)。
31、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1分)。
具体地说,是指在客观事物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2分)。
32、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又称为“冠心病易患模式”(1分)表现为:(1)过度好胜心;(2)过度竞争性;(3)不耐烦;(4)时间紧迫感;(5)言语和动作快;(6)过度自信心;(7)过度的敌意。
(答对5点以上得2分,答对3~5点得l分)33、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1分)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2分)34、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1分)发生变化(1分)时,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自由联想的操作过程:事先要让病人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医生对谈话内容保证为他保密,鼓励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
09年心理综合真题

09年心理综合真题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A.詹姆斯B.斯金纳C.华生D.惠特海默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突触D.轴突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A.红黄绿紫B.红绿黄蓝C.紫红黄蓝D.红紫蓝绿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16~20 000 HzB.50~5 000 HzC.300~5 000 HzD.1 000~4 000 Hz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A.运动视差B.运动透视C.双眼视差D.空气透视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D.复述材料的性质不同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A.60°B.90°C.180°D.240°12.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13.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14.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2009心理学试题分析解析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研究中几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因果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因果关系,即一种现象是另一种现象的原因,而另一种现象是结果。
相关法适用于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使用。
另外,有些研究计划不使用大样本被试,而只是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个体进行各种测量。
有时对特殊个体进行透彻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类经验的普遍特性。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
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测同一组个体。
本题中,“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和“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不为因果关系或共变关系,故本题应选B。
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A詹姆斯・斯金纳・华生・惠特海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各流派基本理论观点的了解与掌握情况。
考生应该掌握心理学各流派的创始人、主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对其的历史评价等等。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强调研究意识,但它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应该像构造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
斯金纳和华生均为行为主义的代表人,惠特海默是格式塔流派的奠基人。
故本题应选A。
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突触D轴突【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生需要理解并记忆神经系统的各基本结构的具体功能。
2009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问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A詹姆斯B斯金纳C华生D惠特海默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A树突B胞体C.突触D轴突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A红黄绿紫B.红绿黄蓝C紫红黄蓝D.红紫蓝绿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A运动视差B运动透视C双眼视差D空气透视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D复述材料的性质不同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A.60°B.90°C.180°D.240°12.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13.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14.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A布洛卡区B中央后回C角回D.艾克斯勒区15.展开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A独白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内部言语1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沧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7.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A任性B犹豫C独断D执拗18.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日,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目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心理学研究与实验设计考试考核试卷

10.一份完整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应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_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是研究者观察的变量。()
2.实验的内部效度与实验的外部效度总是正相关的。()
D.主成分分析
20.在心理学实验报告中,以下哪些内容是通常必须包含的?()
A.实验目的
B.方法论
C.结果
D.讨论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研究者有意改变的_______。
2.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_______。
3.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类型是实验组和_______。
4.为了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应该采用_______的样本。
5.实验中的随机分配是为了保证各组之间的_______。
6.在心理学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知道实验目的,可能会产生_______效应。
7.为了控制实验误差,可以采用_______设计。
8.实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是指结果发生的概率低于_______水平。
8.双盲设计可以同时防止实验者效应和需求特征。(√)
9.在实验报告中,不需要提供实验参与者的个人信息。(√)
10.判断题的答案只能是√或×,不能有其他标记。(√)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实验设计中如何确保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平衡,并给出具体的策略。
2.描述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偏差,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尽量避免这些偏差。
A.随机分配
B.分层
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1998-2009附答案与页码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实验心理学试卷(考试时间:4月18日下午2:00--4:30)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按要求填涂。
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
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共lO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是( C )P7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或叫额外变量 D.被试变量2.在用图表示实验结果的时候( B )P12A.当只有一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横坐标上表示 B.当只有一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纵坐标上表示c.当有两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横坐标上表示 D.当有两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图内用线条表示3.属于练习阶段性的实验适合于运用( A )P18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组内和组间设计均可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可以配成( D )P104A.5对 B.10对 C.15对 D.20对5.实验证明,刺激不同的感觉道的简单反应时不一样,就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相比,反应时最快的是( D )P112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6.从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 D )P111A.选择反应需要的时间 B.邓德斯反应时间 c.B反应时间 D.辨别刺激需要的时间7.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 C )P132A.空间辨别能力 B.运动速度的辨别能力 c.时间辨别能力 D。
强度的辨别能力8.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是( C )P162A.双眼水晶体的调节 B.双眼视轴的辐合 C.双眼视差 D.结构级差9.彼得森认为他的实验证实了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 A )P178A.信息的自然衰退造成的 B.信息的干扰造成的c.新进入的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强度减弱造成的 D.时间和干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C )P285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200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该著作是( )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正确答案:C解析:1901年,铁钦纳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随后又出版了《定量分析手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定性分析手册》。
1878年,缪勒发表论文《心理物理学基础》,对恒定刺激法提出新的见解。
故本题选C。
2.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 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刺激变量正确答案:A解析: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独立变量,是指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变量,由自变量引起,主试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额外变量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根据题干可知,“字号大小”是自变量,“阅读速度”是因变量。
故本题选A。
3.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 A.统计结论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正确答案:D解析:统计结论效度指由统计方法确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主要反映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关系问题。
构思效度指对所研究的特质在理论上构想的全面性。
外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内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故本题选D。
4.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二因素设计B.四因素设计C.二水平设计D.四水平设计正确答案:A解析:探讨“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的加工,所以“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就是该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因此该实验为二因素设计。
200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_真题-无答案

200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选题1. 1.重测信度的主要误差源是( )A. 内容取样B. 时间取样C. 统计方法D. 评分者2. 2.要比较几个不同性质的测验分数,最恰当的是比较( )A. 原始分数B. 众数C. 百分等级D. 平均数3. 3.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五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
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A. 24题B. 25题C. 26题D. 27题4. 4.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A. NEO—PI—RB. MBTIC. MMPID. CPI5. 5.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 )A. 二者恒等B. 效度系数大于信度系数C. 信度系数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数D. 信度系数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6. 6.要求受测者必须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选出最能代表自己特征的描述语句。
这种评定量表是( )A. 观察式量表B. 锚定式量表C. 迫选式量表D. 数字式量表7. 7.反映测验结果可靠性、稳定性的指标是( )A. 效度B. 信度C. 难度D. 区分度8. 8.瑞文推理测验主要测量的是( )A. 言语能力B. 特殊能力C. 操作能力D. 一般能力9. 9.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人事选拔领域引入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测评技术是( )A. 操作测验技术B. 投射测验技术C. 评价中心技术D. 纸笔测验技术10. 10.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 )A. 综合法B. 经验效标法C. 理论推演法D. 因素分析法11. 11.根据测验中不同维度或分测验的导出分数,绘制形成的折线图或柱形图称为( )A. 结构图B. 碎石图C. 剖析图D. 茎叶图12. 12.在格塞尔发展量表中,测量婴儿行为发展水平使用的指标为( )A. 教育商数B. 情绪商数C. 智力商数D. 发展商数13. 13.在标准正态曲线下,正、负三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是( )A. 99.73%B. 99.00%C. 95.46%D. 95.00%14. 14.下列关于χ2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A. χ2取值永远不会大于0B. 其均值等于其自由度C. 随着自由度的增大,χ2分布趋于正偏态D. 多个标准正态分布变量的线性组合所得的新变量符合χ2分布15. 15.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间差异增大,那么( )A. F值会变小B. F值保持不变C. 组间方差会变小D. 误差方差会变小16. 16.教师的职称和薪水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 )A. 命名数据和等比数据B. 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C. 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D. 顺序数据和等比数据17. 17.一组数据中每个数的值都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 )A. 0,0B. 5,25C. 0,5D. 0,2518. 18.对尺列c行的列联表进行χ2分析,其自由度为( )A. R×CB. (R+C)—1C. R×CD. (R—1)×(C—1)19. 19.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文化公平测验的是( )A. 中国比纳测验B. 斯坦福比纳测验C.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D. 联合瑞文智力测验20. 20.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中,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A. 全距B. 平均数C. 标准差D. 众数21. 21.在测量研究中,强调对测验情境关系进行考察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A. 经典测量理论B. 项目反应理论C. 概化理论D. 测验等值理论22. 22.如果要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A. 方差分析法B. 因素分析法C. 回归分析法D. 聚类分析法多选题23. 23.罗夏墨迹测验的记分要素主要包括( )A. 反应的部位B. 反应的速度C. 反应的正确率D. 反应的内容24. 24.某次高考分数呈正态分布,以此为基础可以( )A. 计算考生的标准分数B. 由尸值,计算Z值C. 确定某一分数界限内的考生比例D. 知道计划录取人数后确定录取分数线简答题25. 25.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科学家采用反应时间的实验,测量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
( A )1P11A. 赫尔姆霍兹B. 冯特C. 韦伯D. 费希纳2. 在一个三因素实验中,如果A为组间因素,B和C为组内因素,用符号可以表示为:( D )7P215A. SABCB. BSACC. BCSAD. ASBC3.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回答没有信号,说明出现:( B )4P115A. 击中B. 漏报C. 虚报D. 正确否定4. 在用平均差误法测量视觉长度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这是为了消除( C )4P95A. 习惯误差B. 时间误差C. 空间误差D. 动作误差5. 恒定刺激法又称为( D )4P88A. 阶梯法B. 极限法C. 又无法D. 次数法6. 研究结果的时效性是下列哪种效度的一个指标( B )2P37A. 内部效度B. 外部效度C. 结构效度D. 统计效度7. 如果样本非常大,这时应该关心的不再是F值是否显著,而应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反应这一强度的统计指标是( C )7P175A. βB. δC. ω2D. σ8. 物理刺激的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会使反应时间( C )5P152A. 延长B. 不变C. 缩短D. 不确定9.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当击中率降低时,正确否定率会( A )4P125A. 增加B. 不变C. 降低D. 不确定10. 在迷宫学习实验中,不同组被试学习的迷宫的复杂程度不同,这里迷宫的复杂程度就是一种自变量。
它属于下列哪种类型自变量( B )2P33A. 环境自变量B. 任务自变量C. 指导语自变量D. 被试自变量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心理量表包括的类型有( ABD )4P98A. 比例量表B. 顺序量表C. 对数量表D. 等距量表12. 大样本不仅费钱又费时,而且会掩盖( BC )2P49A. 抽样偏差B. 不适当的设计C. 被试变量D. 实验效应13. 在用数量估计制作心理量表时,将许多被试的实验结果合并处理时要用( BD )4P110A. 算术平均数B. 中数C. 众数D. 几何平均数14. 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 ABC )1P22A. 邮件调查B. 电话调查C. 个人访谈D. 自然观察15. 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 AD )3P57,58A. 组内设计B. 组间设计C. 混合设计D. 重复测量设计三.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 在信号测验实验中,判断标准可以受信号出现的概率P(SN)和对被试回答的奖惩办法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4P12417. 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就说明有习惯误差。
4P8618. 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 II 类错误;反之,就犯了 I 类错误。
6P16119.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典型历程是:(1)建立基线;(2)施加自变量;(3)消除自变量。
3P7320.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组间设计安排。
3P65四. 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 结构效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
2P3522. 地板效应:也称低限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2P3723.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最优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
4P100 24. 小n研究: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
3P7225. 多基线设计: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针对多个不同被试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在不同环境下建立的多基线设计。
3P74五. 简答题(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26. 举例说明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4P98答:1.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逐对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在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某种特性更明显。
若有n个刺激,一共可配成n(n-1)/2对。
由于比较时每对刺激或先后呈现,或同时呈现,都会产生误差(前者为时间误差,后者为空间误差),每对刺激都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的时间或位置,这样总的比较次数是n(n-1)次。
2. 例如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1.. 将六种儿童服装配对,可配成n(n-1)/2对=15对;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的影响,每对儿童服装都要比较两次;第2次每对儿童服装的呈现顺序应与第1次的相反;这样一共要比较n(n-1)对,即30对。
2.. 每对儿童服装逐对的呈现给被试;让被试选择其中更喜欢的一件儿童服装,每比较一次就得到一个选择分数。
3.. 最后统计六种儿童服装各自的选择分数;然后按照选择分数由大到小排列,就得到了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
27. 什么是费希纳定律?它和韦伯比例有什么关系?4P105答:1. 费希纳定律: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这就是韦伯-费希纳定律。
2. 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
其中∆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
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3. 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而是成对数的依存关系。
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 费希纳定律的前提有两个:1.. 假定韦伯比例在强弱不同的刺激水平上都是恒定的;2.. 在所有刺激强度水平上的j.n.d都是相等的,即主观的刚刚感到的差别在不同刺激水平上都一样。
28. 简述组间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其类型。
3P51答:1. 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 组间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3. 组间设计的缺点是: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
4. 为了克服组间设计的这一缺点,应尽量保证每一组被试在与测量有关的方面保持一致。
1.. 随机组设计: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大,就可以采用随机组设计的方法;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
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2.. 匹配组设计: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少,则一般采用匹配组设计的方法。
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9. 简述自变量的定义及其类型。
2P32答:1.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2. 自变量的种类:1.. 环境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2.. 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3.. 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30. 结合实验说明什么是安慰剂控制。
3P56答:1.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和双盲实验;2. 安慰剂控制方法: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3. 例如:研究两种药物对减轻精神病患者由于紧张导致的唤醒水平的作用。
其中安慰剂控制组服用的胶囊和两种药物组服用的胶囊完全相同,即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但主要成为是乳糖和牛奶混合物;由于安慰剂控制组的被试不知道他们服用的胶囊中不含有药物成分,各组被试都认为服用了药物。
所以,安慰剂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就是由实验组被试服用药物造成的。
六. 分析题(本题共1个小题,10分)12531. 下表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请结合表中对这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加以说明。
4P125答:当奖惩办法固定时,信号出现的概率将会怎样影响判断标准的变化,从上表中得假设的实验结果可知:1. 当信号出现的概率低时,被试不轻易回答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高,见A 轮实验结果。
当信号出现的概率高时,被试倾向于多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低,见C轮实验结果。
换句话说,当信号不经常出现时,被试获得很强的感觉才说有信号;而当信号频频发生时,被试获得轻微的感觉就说有信号了。
2. 但是,在几轮试验中分辨能力d’都保持恒定,这说明判断标准的变化是由于被试不同的预期产生的,与信号本身无关。
七. 实验设计题(本题1小题,10分)32. 有研究发现,光刺激的强度和久暂影响视觉暗适应的时间进程。
请设计实验研究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