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A线性评价计算示例

合集下载

ep线性评价

ep线性评价
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数控机床、电 梯、印刷机等需要高精度运动控制的 领域。
EP线性系统组成要素
控制器
负责接收指令并计算控 制信号,通常采用微处 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实现。
驱动器
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 驱动信号,驱动电机运
动。
传感器
检测电机的实际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并将信 息反馈给控制器,以实
现闭环控制。
选择易于获取、计算和理解的指标, 确保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客观性原则
选择具有客观性和可量化性的指标, 避免主观性和模糊性对评价结果的影 响。
相关性原则
选择与EP线性系统性能密切相关的指 标,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系统 的性能表现。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 2
功能性指标
包括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实时性等,用于评价 EP线性系统在功能实现方面的性能表现。
背景
介绍ep线性评价所处的行业背景 、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阐述 评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评价对象与范围
对象
明确ep线性评价的具体对象,如某一 产品、项目或系统。
范围
界定ep线性评价的范围,包括功能、 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
评价方法和流程
01
02
03
方法
流程

介绍ep线性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如专家评审、用户调研、数据分 析等。
某企业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拥有多个生产车间和仓库,生 产线上需要大量使用输送设备、传感器等进行物料传输与检 测。
EP线性系统应用现状
该企业采用了一套EP线性系统,用于实现生产线上各种设备 的联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目前,该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 ,但存在一些性能问题,如设备故障率高、生产效率低等。

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中文全文

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中文全文

EP6-AISBN 1-56238-498-8V olume 23 Number 16 ISSN 0273-3099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A Statistical 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EP6-A: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 一种统计学方法,批准指南NCCLS…通过自愿一致化的方式为世界医学科学团体服务NCCLS是医疗领域一个非赢利性的,不同学科之间,自愿参与的促进标准化和建立指南的教育组织。

NCCLS创建于1968年并获得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的认可。

NCCLS所依据的原则是,对病人高质量服务所需的临床实验室检测,自愿一致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NCCLS通过各临床实验室、检验团体学会、工厂和政府机构的参与而代表临床检验界。

叙述了文件叙述了实验室的程序、常规和参考方法以及评估方案可应用于所有检验学科。

文件审核的一致化过程由一些正式的步骤组成,叙述了NCCLS文件和规范的编制如何发展到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

出版物NCCLS文件以标准、指南、委员会报告出版。

标准: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并对材料、方法、或实践以不能修改方式明确规定其特定的基本要求。

此外,标准也可以包含明确规定的选定要素。

指南: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叙述了用于临床检验界的一般实验操作、方法或材料的规范。

使用者可以使用成文文件或修改指南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报告: 没有经过一致化审定过程的文件,由理事会颁布。

“标准”一词,除了有特定含义外,还常用来指有关的NCCLS文件。

一致化过程NCCLS的自愿一致化审定程序是一个为以下方面建立正式规范的方案:1. 标准项目的权威性2文件的编制和公开评审3根据实验室使用者反馈的评论修改文件4文件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大多数NCCLS文件必须有“建议”和“批准”两种层次的一致化文件,根据特定的一致化过程,文件也可以有一个中间(“试行”)一致化的水平层次。

CLSI系列文件---定量检测系统线性评价方法(EP6-A)

CLSI系列文件---定量检测系统线性评价方法(EP6-A)

定量检测系统线性评价方法— EP6-A法线性范围是分析方法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线性范围越宽,说明该分析方法的性能越好,越适用于临床。

目前评价分析方法线性范围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法、EP6-P法、美国临床病理学家协会设备委员会(CAP-IRC)法、EP6-A法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评价分析方法线性范围最好的方法即EP6-A法。

1. 仪器熟悉阶段在线性评价实验之前,仪器应当在实验室安装并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便实验者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并保证仪器经过正确的定标、实验样本经过适当的准备。

如果仪器生产商为实验者提供了培训,这也可以作为本阶段的一个部分。

2. 线性评价实验2.1 实验样本的数目线性评价实验的样本数目依据实验目的而确定:①如果实验目的是验证某方法的线性范围,需要5~7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这些样本的浓度必须覆盖厂家申明的线性范围,并且每个样本重复测量2次。

②如果实验目的是建立新方法的线性范围,需要7~11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这些样本的浓度必须覆盖预期的线性范围。

一般情况下,新方法线性范围的建立者希望有更多浓度水平的实验样本,并且这些实验样本的浓度应该比预期的线性范围宽20%~30%,这样能确定最合适的线性范围。

此外,再根据检测系统不精密度的大小,每个样本重复测量2~4次。

③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价线性范围时至少需要5个不同浓度水平的实验样本,并且实验样本越多,就越能准确地评价线性范围。

2.2 实验样本的配制EP6-A文件推荐使用高值和低值浓度的样本按特定的比例精确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样本,并且这些样本的浓度可以为等间距排列,也可以为不等间距排列,具体配制方法可以参考文件后的附录A。

在配制过程中,实验者应优先选用移液管法配制实验样本,因为用移液管精确吸量高值、低值浓度样本配制实验样本所产生的误差比称量法、配制复溶溶液法要小。

此外,实验者在吸取小体积溶液时要特别小心。

2.3 实验样本的编号在线性评价实验前,实验样本中分析物浓度可以为未知条件,只是此时必须对每个实验样本进行编号来反映实验样本中分析物浓度的关系。

EP6线性评价

EP6线性评价

回归标准 自由度
误Sy.x
0.667
10
0.313
9
0.197
8
回归分析显示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三次多项式模型具有显著意义,三次多项式 模型还有较低的标准差,较二次多项式和一次多项式模型有较好的适合性。
a
16
线性偏倚分析:
测量均值 预测值1st 预测值3rd
4.65
5.25
4.71
3rd-1st -0.54
0.02
4
13.05
0.1
0.005
5
15.40
0.2
0.02
6
16.20
0.2
0.02
重复测定差值的SD为0.12,范围从0.6%到2.6%,与标准相比,这个范
围相对恒定。除此之外,也可通过随机a误差评估对重复检测样品进行分析。 15
表:回归分析的结果
阶别
1 st 1st 2nd 2nd 2nd 3rd 3rd 3rd 3rd
% Diff %Diff 2/2
1
26.35
0.3
.045
1.14
0.648
2
138.5
1.0
0.5
0.72
0.261
3
271.0
4.0
8.0
1.48
1.089
4
341.0
6.0
18.0
1.76
1.548
5
406.5
5.0
12.5
1.23
0.756
a
21
表:回归分析的结果
回归标准误 阶别 回归系数 结果 系数(SEi) t检验 自由度
实验室准备样本和对6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标本进行重复测定假定实验室设定ca的重复性和非线性误差均为020mgdl标本测量值1测量值2均值474646578767701041021030130131130515515315401631611620标本均值差值d465010005170020021030020021305010005154002002162002002从表中可以看出没有明显的离群值重复测定差值的sd为012范围从06到26与标准相比这个范围相对恒定

EP线性评价ppt

EP线性评价ppt

EP线性评价的背景
在数字化时代,图像和设计稿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对于视觉 效果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EP线性评价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快速准 确地评估图像或设计稿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从而有助于提 高产品质量和视觉效果。
EP线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EP线性评价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评估图像或设计稿的清晰度 和分辨率,从而保证产品具有高质量的视觉效果。
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工艺参数优 化等。
用于环境质量评估、污染源监测 等。
04
EP线性评价的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
有效性评估
通过对比不同模型或方法的结果,使用多种指标,如准确率、精度、召回率 等来验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可靠性评估
通过分析误差来源、误差传递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 评估。
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分析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因果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解释评价结果
通过深入了解评价结果背后的含义,为后续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题。
EP线性评价的展望和未来发展
1 2
发展多目标评价方法
将EP线性评价方法扩展到多目标评价问题,提 高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融合其他评价方法
将EP线性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进行融合, 形成一种更加综合的评价方法。
3
推广应用
将EP线性评价方法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为实际 问题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评价结果。

线性评价评价试验详解

线性评价评价试验详解
• 临床可报告范围(Clinically Reportable Range)是方法可采用对标 本的稀释、浓缩或者其他预处理用于扩展直接分析测量下的分析物值 的范围。 ➢ 临床有用性
• 可报告范围(Reportable Range):实验室可建立或验证仪器或检测 系统测量相应的准确实验结果值的范围。(CLIA)
线性范围,3-4次测定。Βιβλιοθήκη 09:37:259
• 样本类型:混合病人样本、用适当稀释液稀释的临床样 本、加入分析物的混合临床样本、商品质控物或校准物、 水溶液等。避免干扰,尽量减少基质效应。高浓度样本可 用说明书指定稀释液稀释成系列低浓度样本。
• 总体要求:为避免基质效应对结果的影响,进行线性评价 时所选用的样品应与临床实验样品相似,但不应对测定方 法有明确的干扰作用,避免溶血、脂血、黄疸等。
• NCCLS EP6-A2 :Evaluation of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Methods;Approved Guide-Second Edition
• 《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P153 • WS/T 408-2012 《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
09:37:25
6
测量区间(Measuring Interval)
• 也称(分析)测量范围。
• 测量程序可给出测量结果(数值)、由测量低限和测量高 限构成的闭区间;
• 在此区间内,测量总误差满足方法规定的性能指标。
• 规定条件下,满足特定的不确定要求时,某一测量仪器 (系统)测量同样的量所给出的一系列数值。
[The U.S. CLIA]
4
---陈文祥
09:37:25
5
概念

线性评价及方法可报告范围的确定

线性评价及方法可报告范围的确定

线性评价及方法可报告范围的确定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背景与意义 (2)2. 文献综述 (4)3. 研究目的与问题 (5)二、线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6)1. 线性评价的定义 (7)2. 线性评价的特点 (8)3. 线性评价的常用方法 (9)三、方法可报告范围的概念与重要性 (10)1. 方法可报告范围的定义 (11)2. 方法可报告范围的重要性 (11)3. 确定方法可报告范围的意义 (12)四、线性评价方法的可报告范围确定方法 (13)1. 确定方法可报告范围的原则 (14)1.1 以研究目的和问题为导向 (15)1.2 充分考虑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17)1.3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18)2. 确定方法可报告范围的具体步骤 (19)2.1 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0)2.2 分析方法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流程 (21)2.3 确定方法的可报告范围和数据收集方式 (22)2.4 制定详细的方法实施计划 (23)五、案例分析 (24)1. 案例背景介绍 (25)2. 线性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26)3. 方法可报告范围的确定过程 (28)4. 案例分析与讨论 (30)六、结论与展望 (31)1. 研究结论总结 (31)2.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分析 (32)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33)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明确线性评价及方法的可报告范围,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阐述线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明确其适用范围和目的。

结合具体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详细讨论评价指标的选择、权重的确定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探讨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研究成果,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我们也将关注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线性评价方案

线性评价方案

线性评价方案线性评价方案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对多个指标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它通过对不同指标或方案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本文将介绍线性评价方案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一、概述线性评价方案是一种经典的评估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将不同指标或方案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线性评价方案的核心是确定权重,即各个指标或方案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二、基本原理线性评价方案是基于加权求和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评价结果 = w1 ×指标1 + w2 ×指标2 + ... + wn ×指标n其中,w1、w2、...、wn为权重,用于衡量各个指标的重要性。

指标1、指标2、...、指标n为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

通过确定合理的权重,即可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三、实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线性评价方案的应用,我们以购买电脑的决策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需要综合评价以下三个指标:性能、价格和外观。

为了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我们可以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不同人群对这些指标的看重程度。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性能权重为0.4- 价格权重为0.3- 外观权重为0.3接下来,我们收集了三个电脑的相关信息:电脑A:性能指标为90,价格指标为5000元,外观指标为8分电脑B:性能指标为80,价格指标为4000元,外观指标为7分电脑C:性能指标为85,价格指标为4500元,外观指标为9分根据线性评价方案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每个电脑的综合评价结果:电脑A的综合评价结果 = 0.4 × 90 + 0.3 × 5000 + 0.3 × 8 = 45 + 1500 + 2.4 = 1547.4电脑B的综合评价结果 = 0.4 × 80 + 0.3 × 4000 + 0.3 × 7 = 32 + 1200 + 2.1 = 1234.1电脑C的综合评价结果 = 0.4 × 85 + 0.3 × 4500 + 0.3 × 9 = 34 + 1350 + 2.7 = 1386.7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购买电脑的建议:由于电脑A的综合评价结果最高,性能、价格和外观均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因此建议购买电脑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694685%
不精密度符合要求后,作多项式回归分析(0.47%小于 2%)
0.05(ν)
0.05(ν)
3线性统计结果EP6-A线性评价实验报告
0.05(ν)
4 非线性偏倚评价
ELISA曲线
非线性系
数是否与0
有显著性
差异。

Rdf
回归自由
1st order:是线性。

2nd order:是上升/下降型抛物线3rd order:乙状或S 型曲线。

回归系数用bi 表示。

2nd order 中,b2 是非线性系数。

3rd order 中,b2 和b3 是非线性系数。

通过相关统计软件可计算出每个非线性系数斜率的标准无效假设为b2/b3与0 无差t=bi/ SEi 自由度
df=L*R-L: 有几个浓度水平R: 每个水平所做的复管数Rdf: 回归分析的自由度
举例:如有5 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做两个复管,对于3rd order 则df=5*2-
查t 值表,若t<t0.05,则P>0.05。

回归系数bi=0。

根据P 值确定b2 和b3 是否有意义,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非
2.22814
2.26216大于,有统计学意义
小于,无统计学意义
2.306小于,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