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PPT课件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书画同源》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上册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学习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一脉相承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自信。本课时从大书画同“起”源、书画同“形”源(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书画同“神”源。
(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三大时间点入手,运用赏析对比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尝试运用本单元教学知识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并进行书法题跋。初步感受文人画创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本单元课内的知识点,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同生活感悟关系密切。
思考:文人画的组成。
二、新知讲授
(一)书画同“起”源
1.书写作画工具同源
书法和绘画的起源:图画和文字作为先祖们记事的工具,自是拥有相同的起源。(课件出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二)书画同“形”源
1.表现形式同形
(1)“一笔书“ 赏析
王献之《群鹅帖》
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教学设计表
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
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20232024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湘教版七上美术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书法的点画之美2.教学年级和班级:湘教版七上美术3.授课时间:2022年9月20日4.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点画之美,掌握基本的书法笔画和结构,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书法作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4.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书法工具,掌握书法基本技巧,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5.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难点:理解书法笔画的形态和特点,掌握笔画的正确书写方法。
2.重点:书法的布局与章法-难点:掌握书法作品的布局规律,学会合理安排字体大小、间距和位置。
3.重点:书法的墨色运用-难点:掌握墨色的浓淡变化,学会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墨色。
4.重点:书法的节奏与韵律-难点:理解书法作品的节奏与韵律,学会在书写过程中体现节奏感。
5.重点:书法的审美鉴赏-难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书法作品。
6.重点:书法创作与实践-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法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7.重点:书法的历史与文化-难点:了解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8.重点:书法工具的使用与保养-难点:学会正确使用书法工具,掌握工具的保养方法。
9.重点:书法作品的评价与分析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和分析书法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0.重点:书法学习的持续与坚持-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a.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布局等知识。
b.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书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美术《1书法的点画之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再次使学生了解字体的发展是跟历史的变迁有关系的,简单使学生了解一下篆书在整个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提问,分析出篆书的基本特征。
通过教师提出疑惑,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正确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就很好理解,同时识记并熟练运用专业术语(中锋用笔)。
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识记并熟练运
用专业术语(藏头护尾)。
(通过学生自主探
索这一小环节的设
计,达到两个
目的,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
隶书:点画出现肥瘦的变化
(3)欣赏《曹全碑》局部(课件字帖)
肥瘦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哪个笔画呢?
长横长捺
以长横为例分析其特点
出示自然形象的图片进行分析
师总结:蚕头雁尾
师:怎么写出来的呢?
出示专业术语:
藏锋出锋提按
教师示范讲解(课件视频)
学生小练习
师提出疑惑:是不是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写成藏头雁尾呢?
再次出示《曹全碑》局部图
师小结:
“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3、总结隶书的点画特点
书法的点画之美
五,板书设
计
鱼。
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

点画之美楷书
斜点如鸟之翻然侧下, 取其斜势。横如千里阵云, 舒展开阔。 平捺如生蛇渡水,抬 头平尾,生动自然。
撇如象牙,坚挺锋利。 竖弯钩犹如浮鹅戏水,昂 头翘尾,生机盎然。
点画之美楷书
藏锋 露锋
方 藏锋
圆
垂露 悬针
圆
“律”字的点画变化 之美,两撇长短、轻重、 角度都不一样;两竖长 短、起笔、收笔也不同, 一垂露、一悬针;五横 长短、轻重、提按不同、 起笔有顺锋、有逆锋, 收笔有方有圆、均回锋。
点画之美隶书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 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 碑》,隶书,18行,行40字。桓帝永兴元年 (153年)立,碑立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是 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 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方圆兼备、沉著厚重, 结字端庄雍容、匀适调和,结字章法规矩合 度,深具宗庙之美。
点画之美楷书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汉族,唐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 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 《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 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 《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 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 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方正平稳,不 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开阔雄浑; 《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 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风 遒劲。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 《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点画之美甲骨文
点画之美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 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 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 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 小屯)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发 现。
《书法的点画之美》课件第二部分

当堂训练
• 你能辨认出这是什么字吗?
• 书法中的点画是指什么? • 点画线条的特点都有哪些?
• 书法中的点画:是书法作品中的笔画线条 的泛指,狭义的点画,是指隶书产生时才 出现的包括隶书行楷中的一笔一画。
• 点画线条特点有:有力度,厚度,韵律节 奏,能传达神情趣味。
小篆
• 小篆的线条简洁,质 朴而不做任何修饰, 圆融而含蓄,匀细而 劲挺,婉转而流畅, 回环盘曲,藏头护尾, 笔势多下垂。
牆盘铭,亦称《史墙盘》,西周恭王时(前10世纪)金文,1977年出
峄 山 碑
公 元 前
221—— 207
前 年 )
东汉(25——220年) 隶书 ·史晨碑
颜唐 真代 卿(
618——907
《
多
宝
塔
碑 》
年 )
楷
书
·
行 书 《 兰 亭 序 》
唐 代
怀 素
草 书 《 苦 笋 帖 》
书法的点画之美
教学目标
• 对于汉字的发展有所认识 • 学会书写小篆和隶书 • 辨认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对比
• 数千年来,中国的文字经历了哪些变化? • 优美的汉字最显著地特征是什么?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16—— 11
甲商 骨代 文(
约 公 元 前
前 世 纪 )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金文
隶书的特点
• 隶书的特点 • 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多了哪些基本笔画?
隶书的特点
• 蚕头燕尾 • 一波三折
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变连为段画弧为直,改 转为折,产生了点,横,撇,捺,钩等基本 笔画。
隶书四大碑
小篆和隶书的对比
当堂训练
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点画。
2.识别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元素。
3.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能够模仿书法的基本点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书法的点画元素和基本笔画。
2.教学难点:针对学生书法习惯不好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10分钟)
1.老师出示多幅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书法中的点画元素。
2.引导学生思考:书法中点画的作用是什么?
3.2 讲解(20分钟)
1.讲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讲解书法中点画的分类和基本笔画。
3.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书法的点画和笔画。
3.3 练习(30分钟)
1.进行基本点画的训练:让学生分别练习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点画。
2.进行字体的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
3.进行字体拼写练习:让学生拼写“书法”、“世界之极”等词语,并进行点画练习。
4.老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4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要点,和自己的学习心得。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点画,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点画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对于一些书法习惯不好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以克服不良的书写习惯。
下一次教学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唤醒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精品]2019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湘美版
![[精品]2019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db04f8dd3383c4ba4cd215.png)
书法的点画之美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点画书写的要求临写不同的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对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传达教授方式,开展互动交流,重视引导、评价,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欣赏感受播放视频《文化中国-汉字》(影片)。
引导学生结合影片中说说中国文字的魅力。
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神奇与美丽的旅途,体会书法的点画之美。
揭题(板书课题):《书法的点画之美》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5000多年前,那时还没有文字,没有电脑,人们为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在绳子上打一些结用来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这十分复杂不方便,后来,人们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记录这些事情。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先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吗?学生思考回答(画、写)古人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想要记录事情、表达意思,于是画了一张画,便有了文字。
多媒体出示图片: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图片)学生欣赏甲骨文字,用手指在空中把自己的属相写一写、画一画。
活动3【讲授】欣赏讨论三、欣赏讨论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具体分析两种字体“小篆”“隶书”(多媒体出示小篆和隶书图片各一幅)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小篆:整体简洁、质朴、不做任何装饰,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劲挺圆润,直线与曲线的对比,曲线长短的对比,曲线弧度的对比,小篆独特的点画之美隶书:隶书以波势著称。
9《书法的点画之美-纸上的舞蹈》8课件

斜点如鸟之翻然侧下,又如高山坠石,取其斜势。
——《笔阵图》 东晋 卫铄
撇如象牙,又似弯刀,坚挺锋利。 出锋轻捷爽利, 取其潇洒利落之姿。
——《笔阵图》东晋 卫铄
横如千里之云阵,笔势舒展开阔,逆锋落笔,缓去急回。
兰亭序(局部 行书)东晋 王羲之
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多呈不规则状, 连绵盘曲,纵逸奔放,意趣多于法度。
自叙帖 (局部 狂草 )唐 怀素
大自然的“狂草”(摄影)
书法与舞蹈
• 中国书法流动的线条犹如舞蹈家舞动的身影,欣赏舞蹈片段,感受舞 蹈的韵律与书法“形体”的神似之处。
• 小组探讨: 请说一说,书法与舞蹈有哪些共通之处?
体验与创造
• 活动一:尝试创编几个连贯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书法 的理解。
• 活动二:欣赏两段不同风格的舞蹈,尝试用书法的形式来 表现其中一段舞蹈带给你的感受。
小结
•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书法是点 画线条组合的艺术,它们所表现的 载体不同,但两者的内在特质和表 现规律上却是相通的。正所谓书法 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当为我们民 族拥有这宝贵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 而感到骄傲。
书法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种汉字书写艺术, 它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
纸上的舞蹈
汉字书法的发展
• 中国的汉字古老而优美,数千年来汉字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
• 前置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汉字书法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书法的点画与自然生活的联系
中国书法是表现汉字形体美的艺术,是美的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临摹五 个字,体会点画线条的提按与藏 露变化,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 粗细变化,与同学进行交流。
欣赏书法作品,点画是最基本的审美元素。
《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 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 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 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 汉。” 黄庭坚《论书》说:“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 同。……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 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 尾,同是一笔法”。“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 印泥”都是对点画书写效果的描述。
楷书之美
①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严整 飘扬、犀利飞动。②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 点划不孤立,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③起止三折笔,运笔 在中锋。
行书之美
颜 真 卿 《 祭 侄 文 稿 》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比较放纵舒展流 动,用笔也兼用楷书的点画和草书的使转。近于草 书的称行草;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点画之间,字 与字之间有牵丝。
书法的点画之美
东平县旧县乡中学 窦 振 海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 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 点画之间的联系。 3.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 质感、节奏之美。 4.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 法点画中的运用。
分析一下几个常见字是怎么过来演变的?
书 法 艺 术 欣 赏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石鼓文
李斯
吴昌硕
张迁碑
曹全碑
《郑文公碑》
《张黑女墓志》
赵孟頫《洛神赋》
欧阳询《九成宫》
颜真卿《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晋· 王羲之
《兰亭序》传说是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 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 不一,精美绝伦。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 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 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唐 李邕《麓山寺碑》 王铎《李贺诗帖》
郑燮书法
苏轼《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伯远帖》
《快雪时晴帖》
《鸭头丸帖》
草书之美
祝 允 明 《 云 江 记 》 于 右 任 作 品
张芝草书
沈鹏草书
明宋克《急就章》
怀素《自叙帖》
一、笔画省略,结构简便。二、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 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最具符号化特征。三、笔划之间字与字 之间相互连带呼应,便于快捷书写,便于表达书者情感。
狂草
←
章草
→
今草
永字八法
篆书之美
因形立意;体正势圆;左不见撇,右不见捺。笔画 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横画必平、竖画必直 。
隶书之美Biblioteka 隶书由篆书演化而来,变篆书圆转的笔划为方折,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书法界有“汉 隶唐楷”之称。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 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 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