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同步试题 鲁科版必修1.doc
高中化学电子题库第一章第三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鲁科版选修3

♦•县础过关••1.下列元素中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 BeB. BC. CD. N解析:选D。
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Be:1s22s2; B: 1s%22p1; C: 1s%22p2;N: 1s22s22p3。
从核外电子排布看,最高能级为2p能级,又因为N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由洪特规则可知是相对稳定的,故最难失去第一个电子。
2•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下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有()A原子序数为7 B.电负性最大C.原子半径最大D.第一电离能最大解析:选B。
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为氟,其原子序数为9,原子半径在第2周期中最小,第一电离能较大但不是最大,电负性最大。
3. 元素A的各级电离能数据如下:则元素A的常见价态是()A. + 1B.+ 2C.+ 3D.+ 6解析:选Co对比表中电离能数据可知,丨1、丨2、丨3电离能数值相对较小,至丨4数值突然增大,说明元素A的原子中,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因此,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 3o4. 气态中性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A. 1s 2s 2p 3s 3p 1s 2s 2p 3s 3p22623,22622B. 1s 2s 2p 3s 3p 1s 2s 2p 3s 3pC. 1s22s 22p63s 23p4f 1s 22s22p63s23p3D.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T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解析:选B。
分析四个选项中气态中性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知,其都是基态的气态原子,再分析每个基态原子所发生的变化,都是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为第一电离能。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知四种气态中性原子分别为Si、P、S、Ge,吸收能量最多(最难失去电子)的是3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的P o5. 下列选项中,第二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所具有的电子层结构为()2 2 1A. 1sB. 1s 2sC. 1s22s2D. 1s22s22p1解析:选Bo I 2最大的元素应失去的是内层上已达稳定结构的电子层上的电子。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3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某有机物的键线式如图所示,其名称正确的是( )A.5-乙基-2-己烯B.2-甲基庚烯C.3-甲基-5-庚烯D.5-甲基-2-庚烯解析:选D。
烯烃命名时,选取含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编号,故正确名称为5-甲基-2-庚烯。
2.人们在远距离运输果实或花朵时,装有果实或花朵的密闭容器中,常放有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土,其作用是( )A .给容器消毒B .杀死果实周围的细菌,防止霉变C .延长果实或花朵的寿命D .催熟果实或花朵解析:选C 。
在运输过程中,用KMnO 4吸收果实或花朵产生的乙烯,延缓成熟、延长寿命。
3.CaC 2、ZnC 2、Al 4C 3、Mg 2C 3、Li 2C 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
请通过对CaC 2制C 2H 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 .ZnC 2水解生成C 2H 6B .Al 4C 3水解生成C 3H 4C .Mg 2C 3水解生成C 3H 4D .Li 2C 2水解生成C 2H 4解析:选C 。
由CaC 2+2H 2O ―→C 2H 2↑+Ca(OH)2可知,碳化物中的金属阳离子水解成氢氧化物,由C 原子形成的离子水解为烃。
该水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碳化物和水解生成的烃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等,即CaC 2-1 ―→C 2-1H 2,ZnC 2-1 ―→C 2-1H 2,Al 4C 3-4 ―→C -4H 4,,Li 2C 2-1 ―→C 2-1H 2。
4.某气态烃1 mol 最多可与2 mol HCl 加成,所得产物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时,若将氢原子全部取代,需要8 mol Cl 2,由此可知该烃结构简式可能为( )A .CH ≡CHB .CH 3—C ≡CHC .CH 3—C ≡C —CH 3D .CH 3—CH===CH —CH 3解析:选C 。
根据题意:1 mol 烃最多可与2 mol HCl 加成,说明1 mol 该烃中有1 mol 碳碳叁键或2 mol 碳碳双键;再根据加成产物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时消耗8 mol Cl 2可知,加成产物中含有8 mol 氢原子,其中去掉与HCl 加成时由HCl 提供的2 mol 氢原子,即该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为6个,观察即可得答案为C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同步试题:第1章第一节知能优化训练鲁科化学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1.(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三聚氰胺等掺成“假奶粉”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硫黄燃烧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解析:选C。
化学变化一定形成新物质,C项硫黄燃烧生成SO2,为化学变化,其余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技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②④⑥⑧B.①③⑤⑦C.④⑤⑦⑧D.②③⑤⑦解析:选B。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指南针、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是化学史上的成就。
3.(2011年滨州高一检测)以下事实与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无关的是()A.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采用的覆盖膜为先进的EFET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B.航天英雄翟志刚穿着我国自行设计的航天服漫步太空C.朝鲜核试验引发朝鲜半岛核危机D.科学家研制新型药物抗击H1N1流感病毒解析:选C。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体现在发现新物质和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方面,EFET 膜、航天服所用材料以及新型药物均属于创造性发明,核试验与此无关。
4.节能减排实际上要完成两个相关联的任务,一是应对能源危机,确保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二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就需要开源节流。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①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②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③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④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⑤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选A。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一单元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鲁科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一单元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11.下列关于城市空气质量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要污染物是PM10B.API越大,空气质量越好C.轻微污染的空气不影响人的正常活动D.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解析:选D。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当日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被称为首要污染物,即首要污染物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不一定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A项错误。
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被规定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D项正确;注意不要误认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各种空气污染物污染指数的总和。
API是空气污染指数的简称,API 数值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B项不正确,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或“良”时,人类可正常活动,“轻微污染”的空气,易感人群不能长期接触,C项不正确。
2.目前地球气温普遍上升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CO2能放出能量,使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升高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CO2可促进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D.CO2可使太阳光辐射到宇宙中的能量减少解析:选D。
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CO2、颗粒状悬浮物增多造成的。
CO2等温室气体可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层内,从而使地球表面升温。
3.我国西部银川等城市常遭遇强大的沙尘暴袭击,使得银川市“满城尽带黄金甲”,空气污染为三级中度污染,你认为该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解析:选D。
银川等城市遭遇的是强沙尘暴,其首要污染物是固体颗粒物,而不是气态的SO2、NO2。
4.(2011年陕西师大附中高二检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中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 )A.SO2、NO、CO、烟尘 B.CO2、Cl2、N2、酸雨C.HCl、SO2、N2、粉尘 D.CO2、NO、NH3、雾解析:选A。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主题1课题1知能优化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1.2011年4月份,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共同组织的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题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与企业契约CEO论坛”在北京举办。
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行动,也是向我国广大非公经济企业发出的号召,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C.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D.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解析:选B。
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虽然能消除污染源头,但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各项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温室效应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D.潮汐解析:选D。
温室效应是排放CO2过多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化工厂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及NO x过多造成的;臭氧空洞是排放氟氯烃过多造成的;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相互引力引起的,故选D项。
3.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装饰也成为一种时尚。
装饰材料确实给家居增添了光彩,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然而,人们却往往忽视甚至不知道装饰材料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材料中将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某些气体。
该气体可能是( ) A.甲烷B.苯等有机物蒸气和甲醛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解析:选B。
装饰材料的污染物主要是挥发出的苯和甲醛。
物质R M N对人体的危害诱发各种癌症刺激脑部神经,使人上瘾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C.烟焦油 D.尼古丁解析:选B。
香烟燃烧时烟雾中含有烟碱(尼古丁)、CO、醛类、苯并(a)芘等多种有害物质。
其中尼古丁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人上瘾;CO极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减少血液载氧量;醛类、苯并芘(a)等能引发各种癌症。
高一化学同步试题:第1章第三节第3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鲁科化学必修1 含答案

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K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0 mL溶液中所含K+、SO2-4总数为0.3 N AB.500 mL溶液中有0.1N A个K+C.1 L溶液中K+的浓度为0.4 mol·L-1D.1 L溶液中SO2-4的浓度是0.4 mol·L-1解析:选C。
A中1000 mL溶液中,n(K+)=0.4 mol,n(SO2-4)=0.2 mol,故所含K+、SO2-4总数为0.6 N A。
B中,500 mL溶液中含K+为0.2N A。
D中,c(CO2-4)=c(K2SO4)=0.2 mol·L-1。
2.(2011年阜阳高一检测)关于0.1 mol/L H2SO4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1 L该溶液中含有H2SO4的质量为9.8 gB.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D.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解析:选C。
由m=c·V·M=0.1 mol/L×1 L×98 g/mol=9.8 g知,A项正确;由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所以无论多少体积的0.1 mol/L H2SO4溶液中,c(H+)=0.2 mol/L,c(H2SO4)=0.1 mol/L,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溶液由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故D项正确。
溶液的体积扩大了10倍,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110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选D。
溶液的转移应用玻璃棒引流;NaOH固体不应直接在托盘上称量;浓H2SO4的稀释应将浓H2SO4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用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B.称取12.0 g胆矾,配制500 mL溶液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解析:选D。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主题3课题1知能优化训练Word版含答案

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解析:选C 。
因为锌锰干电池中锌筒为负极,锌筒壁变薄,碳棒不变,故A 错;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B 错;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 2―→2H ++2e -,所以C 正确;太阳能电池由硅材料制作如晶体硅等,不是二氧化硅,D 错误。
2.由锌片、铁片、铜片、银片和稀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数目是(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解析:选C 。
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知,以上原料可以构成:铁锌稀硫酸原电池、铜锌稀硫酸原电池、银锌稀硫酸原电池、铜铁稀硫酸原电池、银铁稀硫酸原电池;由于铜、银均不与稀H 2SO 4反应,所以无法构成银铜稀硫酸原电池,故选C 项。
3.一个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 +Cu 2+===Zn 2++Cu ,该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正极 负极 电解质A .Zn Cu CuCl 2B .Cu Zn CuCl 2C .Zn Cu ZnCl 2D .Cu Zn ZnCl 2解析:选B 。
由Zn +Cu 2+===Zn 2++Cu 知Zn 为负极,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材料为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正极材料的活动性比Zn 弱,电解质溶液含Cu 2+,故选B 。
4.(2011年山东泰安第一中学高二质检)镉镍()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充电放电Cd +2NiO(OH)+2H 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 .Cd(OH)2B .Ni(OH)2C .CdD .NiO(OH)解析:选C 。
由反应式可知,该电池放电时起原电池作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d 0 ―→Cd +2(OH)2。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主题3课题2知能优化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下列能源资源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石油B.地热C.煤炭D.天然气解析:选B。
石油、煤炭、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它们在自然界中贮量有限,不可再生。
2.2009年11月25日,我国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和近期指标,充分体现了“善待地球,科学发展”的主题。
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B.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减少污染C.减少或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建立环境友好型化工体系解析:选B。
B项,加高工厂的烟囱,不能消除烟尘和废气,烟尘和废气仍在大气中,故不符合“善待地球,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B.煤的气化C.石油的裂化D.石油的分馏解析:选D。
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固体煤经过化学变化变成煤气的过程;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的过程,显然也是化学变化。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是将固体煤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气态煤的过程B.煤气化的本质是发生了化学变化C.煤经气化加工可提高煤的热效率,还可以减少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D .煤气化途径有多种,所得煤气的成分也各不相同解析:选A 。
煤气化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固体煤变为煤气的过程。
煤气化产生的煤气不同于煤,故煤气化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煤的气化途径有多种,所得煤气的成分也各不相同,如煤不完全燃烧可得发生炉煤气,它的主要成分是CO 和N 2;高温下煤与水蒸气反应可得水煤气,它的主要成分是CO 、H 2;煤干馏可得焦炉气,它的成分有H 2、CH 4、CO 、C 2H 4等。
煤气化后变成气体,点燃时燃烧充分,减少了CO 的生成,提高了热效率,也减轻了CO 对环境的污染。
5.(2009年高考海南卷)汽车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其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同步试题鲁科版必修11.(2011年天津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约为22.4 LC.在同温同压下,22 g CO2与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标准状况下,32 g氧气的体积约是22.4 L解析:选D。
A选项中,没有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B选项中没有指明氧气的物质的量是否为1 mol;C选项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两者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即所含分子数不一定相同;D项,32 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是22.4 L。
只有D 项正确。
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解析:选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但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因为与分子中所含原子数有关,A项不正确;2 g氢气所含H2分子物质的量为1 mol,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H原子数目为2N A,B项不正确;在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1,11.2 L氮气所含N2分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所含的N原子物质的量小于1 mol,即所含的N原子数目小于N A,C项不正确;17 g氨气含1 mol NH3分子,含10 mol 电子,即电子数目为10N A,故D项正确。
3.同温同压下,下列气体各11.2 L,质量最大的是( )A.NH3B.HClC.SO2D.CH4解析:选C。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其摩尔质量分别为:NH3:17g·mol-1,HCl:36.5 g·mol-1,SO2:64 g·mol-1,CH4:16 g·mol-1,所以SO2的质量最大。
4.(2011年潍坊高一检测)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 L,质量为20 g。
此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 B.4∶3C.2∶1 D.1∶2解析:选A。
根据CO和CO2中C与O的原子个数比可知B、C不合题意。
若为D,则气体全部由CO2组成,标准状况下13.44 L CO2的质量为:13.44 L22.4 L·mol-1×44 g·mol-1=26.4 g≠20 g,故D错。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
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mol,其中CO2为________mol,CO占总体积的________%。
解析:(1)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mol,所以,题中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39.2 L22.4 L/mol=1.75 mol。
(2)设混合气体中CO为x mol,CO2为y mol,则有:x+y=1.75,28x+44y=61,解得:x=1,y=0.75。
(3)CO的体积分数即为物质的量分数,即11.75×100%=57.1%。
答案:1.75 0.75 57.11.(2011年莱芜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 gB.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C.273 ℃,1.01×105 Pa状况下,1 mol气体体积大于22.4 LD.标准状况下,0.5 mol O2和0.5 mol N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解析:选A。
气体的质量只与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关,与气体的温度、压强无关,1 mol H2的质量为2 g是不变的,A选项不正确;B选项正确;C选项中273 ℃高于0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气体的体积增大,C选项正确;无论是混合气体还是纯净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D选项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 O2中一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分子B.1 mol O2的质量是32 gC.1 mol O2与1 mol CO2中的原子个数相等D.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解析:选B。
A项没指明温度、压强,无法求22.4 L O2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求氧分子数;B项O2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则m=n·M=1 mol×32 g·mol-1=32 g,正确;C项中两气体分子含的氧原子数相同,原子总数不等;D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错误。
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 g氦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4N AB.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N A个分子C.1 mol H2O中含有2 N A个氢原子和N A个氧原子D.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 N A解析:选C。
8 g氦气的物质的量为:n=8 g4 g/mol=2 mol,因为氦为单原子分子,故含有的原子数为2 N A,则A错。
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有分子,还有离子、原子等,因此B 错误。
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C项正确。
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因此0.3 mol SO2中含有0.6 mol氧原子,即0.6 N A个氧原子,故D错。
4.(2011年泰安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标准状况下,18 g水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B.1 mol H2的体积为22.4 LC.在标准状况下,以任何比例混合的CO和CO2的混合物22.4 L,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D.11.2 L 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解析:选C。
A选项中,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故A错。
B选项中,在常温常压下,1 mol H2的体积不等于22.4 L,B错。
C选项中,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含分子数为N A,C正确。
D项,未指明条件,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也就无法确定其分子数,D错。
5.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A.2 L CO和2 L CO2B.9 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 L CO2C.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22.4 L H2OD.0.2 mol H2和4.48 L HCl气体解析:选B。
A选项未指明状况,C选项H2O为液体,D选项HCl未指明状况。
6.(2011年菏泽高一检测)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C.气体质量相等D.平均摩尔质量相等解析:选A。
因N2和O2均为双原子分子,与NO为同类分子,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瓶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故两瓶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分数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 22.4 LD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解析:选B 。
体积分数是由该组分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总体积大小决定的;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B 项正确;气体摩尔体积是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体积不等,若处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时,物质的量仍可相等,即分子数也可能相等。
8.(2011年蚌埠高一检测)标准状况下有①6.72 L 甲烷,②3.01×1023 个氯化氢分子,③13.6 g 硫化氢,④0.2 mol NH 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④<①<②<③B .密度:①<④<③<②C .质量:④<①<③<②D .氢原子数:②<④<③<①解析:选A 。
①n (CH 4)= 6.72 L 22.4 L·mol-1=0.3 mol , ②n (HCl)= 3.01×10236.02×1023 mol-1=0.5 mol , ③n (H 2S)=13.6 g 34 g·mol-1=0.4 mol , ④n (NH 3)=0.2 mol 。
在标准状况下,根据V 1V 2=n 1n 2知,四种气体的体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④①③②;根据ρ1ρ2=M 1M 2知,四种气体密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④③②;根据m =nM 可知,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④①③②;根据每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分子的组成可知,氢原子个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②④③①。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都占有相同的体积B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C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水的体积约是22.4 LD .1 mol 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该气体所处的状况一定是标准状况解析:选B 。
A 不正确,因为在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同,所以不一定占有相同的体积。
B 正确,因为温度、压强相同,气体体积的大小只随分子数的变化而变化,体积大的含分子数多,体积小的含分子数少,体积相同则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 不正确,因为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D 不正确,1 mol 某气体处在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的某种情况下,体积也可能约为22.4 L 。
10.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 .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 .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解析:选B 。
同温同压下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说明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故D 项错误;在等质量的前提下,甲的物质的量少,故B 项正确;由于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A 项错误;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均相等,故C 项错误。
11.在标准状况下,67.2 L CO 2是____________ mol ,质量为____________ g ,含有____________个CO 2分子,其中含有________ mol 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