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在教学目标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通过多样化、实用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以社会热点、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并通过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掌握英语学习的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要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驱动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取英语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提问、讨论和辅导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是多方面的。
在教学目标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李雪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地位,这种方法论本身具备了区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严谨性、实证性、系统性、价值性和科学性。
它完全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强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和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本文将对中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试用这些哲学的观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提高促进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初中英语;单词教学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及实践意义1.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并进一步阐明了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和运用原则[1]。
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它包括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具体性,四个基本原则。
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两种错误倾向。
1.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意义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掌握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不是抽象教条。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同本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英语课程标准变为美好实现。
其次,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有切实有效的方法。
要带着问题教学,要联系实教学,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把科学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4]。
最后,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须要有刻苦钻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体现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可以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分析。
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英语专业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课程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在这门课程中,可以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入解读,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指导意义。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应用可以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倡导的是以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教学等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还可以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授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语言运用的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一、引言高校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探讨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业相关人士以启示和借鉴。
1. 强调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关注,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和解决。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际时事,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批判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研读相关英文原著、学术论文以及跟踪国际新闻等方式,促使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 强调对思想和文化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强调对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批判性分析,这一思想可以运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不仅仅停留于表面,更应该深入思考并批判性地分析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一些文化翻译题,让他们通过翻译去挖掘和理解不同文化背后的思想内涵,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在语言能力的也应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1.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选取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例如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能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提倡以批判性思维来认识世界,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视域下“英语学习活动观”述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视域下“英语学习活动观”述评[摘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是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更是指导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南。
英语学习活动观由六要素所整合,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境。
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能为问题解决提供借鉴价值。
这启示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英语学习活动时要注重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成量到质变的飞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英语学习活动观一、相关概述(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述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强调的世界观是系统科学的方法,是能为研究提供帮助的方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根本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者既是中国历史上秉持的世界观,也是科学开放的方法论体系,能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导。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述“英语学习活动观”凸显了“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是学习的基本有效形式,也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2]]。
在宏观层面,可从多角度分析。
从字面角度看,“观”即观点态度或看法,则“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关于英语学习活动的观点和态度,这就涉及到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范围界定、有效形式、基本类型等,应具有多样化。
从哲学角度来看,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关于英语学习活动的观点态度和实践指引[[3]]。
从涉及的主体来看,侧重的是“学习”而不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主线。
对学生来说,了解活动目标,使活动有指向性和可测性;对教师而言,设计好活动,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微观层面,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六要素整合并指向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观,主要涉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不仅要明确课程目标,更要明确“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根本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在英语课程设置中。
高校英语教学隶属于文科学科,
其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需要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
英语课程要始终贯彻以人为
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通
过英语写作、口语表达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
式和方法。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中。
高校英语教学中,要贯彻以学
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互动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和创造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教材中。
高校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人文素养和发展全面的个性,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
择和教材编写方面,应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社会
问题和人生价值。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在评价与考核方式中。
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
价和考核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核,
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体现与应用价值。
通过贯彻马克思
主义哲学思想,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求。
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实践观对当今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

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实践观对当今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作者:刘德升来源:《商情》2015年第31期【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是对一切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第一次将实践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崭新的哲学体系,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实践观的方法论结合英语教育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情况,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实践观对英语教育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在定义“社会”时曾经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当世界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人学英语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王力第,2002)。
保守地说,中国目前至少有两亿人在学英语,就以同一母语和同一文化背景学习同一外语而言,可谓人类外语学习史上之最。
中国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超级大国"(张吉生、周平,2002),但能否成为世界英语教学强国,则需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
准确把握中国英语教育的时代脉络,了解其发展趋势,当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史的过程,从而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一方面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因此,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人的自觉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贯彻唯物主义的思想,即对世界和事物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认识,反对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等不科学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讲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如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以期学生能够根据正确的文化背景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
其次,高校英语教学需要贯彻阶级斗争观念,即认识到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教育学生要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和分析,批判剥削和压迫,支持斗争和反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防止文化冲突、文化隔阂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教育学生具有批判思维和科学思维,辩证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不断深化对真理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教育学生理性地看待事物,增强辩证思维和科学思维。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贯彻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观念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体现姓名:邱记英学号:11021405010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主要是研究并实践辩证思维的观点和方法,给人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人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如英语的学习和教学。
本论文就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试用哲学的观点例如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和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英语学习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因与外因;质变与量变;英语学习与教学现象与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英语是表音文字,但是和某些表音文字(例如俄语)相比,英语中音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
一音多形和一形多音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个音素可由多个字母(组合)表示;另一方面,一个字母(组合)又可以表示多种读音。
这种现象很容易掩盖英语是表音文字这一本质。
在入门阶段,我学习单词的拼读和拼写时,采用的做法是:不是从语音入手,通过分析单词的音节、音素,了解单词的音和形的联系,掌握单词的结构,有效快捷地识记单词;而是象教学表意文字那样,把一个单词分解为若干个孤立的字母串起来记忆,例如:b-o-o-k book, h-o-m-e home。
记单词象记电话号码一样,死记硬背,枯燥乏味,效率很低。
经常在老师要求听写的头一个晚上把某课的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第二天却把单词忘得一干二净;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极大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后来随着学习英语的时间长了,对一些特定的字母组合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般看到一个就自己会拼读了,而且凭读音听写出来的的单词正确率也大大提升;再加上老师的不断肯定,英语的学习兴趣便越来越浓。
无可讳言,英语在形和音的关系上错综复杂,给初学者带来不小的困难,但它毕竟是表音文字。
表音,形和音的联系,才是事物的本质,是主流;而音和形中的种种变化则是非本质的现象,是支流。
英语学习绝不可为这种现象所迷惑,因噎废食,在词汇学习中特别是入门阶段,置“音”和“形”的联系于不顾,孤立机械地背记字母,以至迷失方向,事倍功半。
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设计编制一套以语音为切入点的英语教学体系,为英语学习和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澳大利亚Evelyn Garrard女士的Phonics(福尼斯)教学法、马承教授的“三位一体”教学法、章兼中教授的“直接拼读法”,具体教法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其共同之处:从语音入手,以音和形的联系为切入点,有效地解决单词的拼读、识读问题。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上文所说的英语中“一音多形”和“一形多音”现象,形形色色,变化多端,使初学者眼花缭乱,难以招架。
以字母A的读音为例,flag, take, past, tank, palace, tomato, potato, about,water等单词的构成和其中字母a的读音错综复杂,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初学者也难以了解掌握。
作为英语教师,既不可能一下子全盘托出教给学生,也不应该零打碎敲,碰到哪个教哪个,使学生感到扑朔迷离,无所适从。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清矛盾的主次,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力量先解决主要矛盾。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解决有关英语语音的拼读和拼写问题,主要矛盾在于重读音节,特别是那些有读音规则可循的现象,例如元音字母在闭音节、开音节中的读音,以及辅音字母中一形多音但有规律可辨的情况(如c读/s/和读/k/的规律:centre,city, cat,come, cut;辅音字母g读//和读/d/的规律:gas, got, give, flag, gentle, large等等)。
至于非重读音节中的问题(如palace,above等)和不常见的语音现象(如tomato, potato, chef, xylophone等)则属于次要矛盾,留待以后接触这类现象较多,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再解决。
语法教学中同样存在分清主次的问题。
以动词时态形式为例,从理论上看可以构成16 种之多,加上其被动形式则多达32种,但并不都出现于实际语言(口语或书面语)中。
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多不过十一二种,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这些时态形式都教给学生。
首先应该集中力量学好“一般现在、一般过去、一般将来、现在进行、现在完成”这五种最基本时态的主动形式。
掌握了现在进行和现在完成两种时态形式,把助动词be或have改为相应的过去式was, were或had,即构成了过去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
各种时态形式的意义也有主次之别,同样应以掌握最常见的基本意义为主;其它意义待在教材中出现这种现象时再告诉学生。
教学中务必分清主次,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切勿一步到位,以至事与愿违。
内因与外因事物的发展变化受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的影响。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就是基于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性。
同一个教学班、同一个教师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悬殊,正是内因不同的反映。
因此,在认识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教”的地位和作用。
“教”和“学”是一个矛盾的两个侧面。
在教和学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
教师是教学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一个教学班由于换了一个班主任而学风大变,或焕然一新,或每况愈下。
这就是外因所显示的作用。
因此,决不能片面强调“内因”而低估或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统一的观点。
既要防止忽视内因的作用,教师包办代替,越俎代庖;也要防止忽视外因的作用,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作为。
要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上所暴露的缺陷和失误。
在这类问题面前,要学习商业和服务部门视顾客为“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那种精神,严以律己。
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应首先从主观上教学上找原因,检讨是否是由于教学上的失误所造成。
例如:学生将form误写为from,低年级学生学习新词时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注音等,都应归咎于教学上未能让学生建立语音意识,培养拼读拼写能力所致;语法运用不当则与讲练有关;书写潦草、作业马虎等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都可从教学策略上找到答案。
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根子却在教学上。
反思教学,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才能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深为学生爱戴的教师。
在大学期间,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同时也为提前适应自己将来做教师的这个职业,找了几份家教的兼职,分别教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
有些学生自己感觉已经很尽心尽力地在辅导,可效果却甚微。
但是有些学生只要稍微的点拨,就会取得或大或小的进步。
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作为辅导老师,“教”是这其中的内因,而学生的“学”是外因。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通过“教”这个内因起作用的。
而学生的“学”这个外因又影响着老师的“教”。
于是在家教一段时间后,便反思了一下,如何将内因与外因有机地统一起来。
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对策。
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就多讲解一些语法知识点,句型结构等,让其获得一个提升。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就多讲解基础的知识,再加上适当的练习来加强巩固。
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渐渐地得到提升,“教”这个内因就起作用了,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学”的这个外因在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量变的积累就会引起质的飞跃(质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语言学习中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生动形象的解说。
儿童学习母语的全过程,由听到说,由读到写,由知到用,由少到多,由生到熟,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学习外语由于缺乏学习母语那样的有利环境和条件,提倡听说带动读写,听读带动说写,增多接触外语的机会。
无论是口语带动书面语,还是输入带动输出,都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质的变化随量的变化而异,但又是隐形的,不易察觉。
因此,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阅读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但往往在阅读数量不多的读物后因觉察不到明显的收获,觉得不如作语法词汇练习收效显著而中断放弃。
要让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都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量变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学和教育活动也同样是量变与质变的转化过程。
无论过程长短,都是渐进的。
在渐进的过程中,却孕育着质变的因素。
教和学都不应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外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是学习了十年英语总结出来的经验。
从初中到大学都在学习外语,外语水平随着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初中外语刚启蒙的时候,就只会26个字母。
而且反复的唱着26个字母的那首歌来记住所写的26字母;接着就是每天很认真把这26个字母分批的书写在作业本上,注意区分大小写,渐渐的达到能够书写程度,由听说带动读写。
在牢固了26个字母这个基础之后,就开始了简单的由多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
这些单词也是一个一个的熟读和识记,渐渐累积下来的。
接着通过非常简单的语法知识将这些零碎的单词拼凑起来就学会了像”How are you?”, ”I’m six years old.”, “She is my siste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等简单的句子来表达比较简单的日常用语。
这样就由先会读写单个的单词再连成简单的句子,做到由读写带动听说。
继而由高中的比较复杂的语法和单词的记忆,以达到可以比较轻松地阅读比较简单的文章或小说;最后由大学里的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样就是可以跟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太大的障碍。
并通过其他的渠道来将英语的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词汇学的开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英语里面很多由词缀或是组合等带来的词汇变化,跨文化交际学让我比较容易理解那些在通常语境情况下比较难理解的句子等。
这其实也是量变带动质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