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资料汇编和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

中国民用航空局应对突发事件总体预案

中国民用航空局应对突发事件总体预案 1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民航管理部门在管辖范围内的以下工作: (1)组织、指挥或协调下级民航管理部门、民航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事件; (2)制定专项或地区应急预案; (3)组织、指挥或协调下级民航管理部门、民航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指挥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 应急响应级别 依据突发事件对民用航空活动造成的威胁与危害,民用航空活动中可能发生、引发的突发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以及协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民航管理部门分别启动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应急响应。 3 指挥体系 3.1 指挥机构 (1)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时,民航局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民航局领导任指挥长;相关地区管理局成立分指挥部;民航局派出工作组与相关地区管理局、监管局共同成立现场指挥部; (2)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时,民航局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或应急处置指导小组,民航局领导或其指定人员任指挥长或组长;相关地区管理局成立指挥部或分指挥部;相关监管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民航局、地区管理局视情派出人员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 (3)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时,相关地区管理局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地区管理局领导任指挥长;相关监管局成立分指挥部或现场指挥部;

(4)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时,相关地区管理局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或应急处置指导小组,地区管理局领导或其指定人员任指挥长或组长;相关监管局成立现场指挥部或指挥部。 3.2 指挥机构的组成 (1)如已有适用的专项应急预案,指挥机构的组成遵从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 (2)如缺少适用的专项应急预案,由指挥机构领导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决定指挥部或指导小组的组成; (3)成立指挥部时,指挥长可以要求相关民航企事业单位派出领导干部或相关人员参加指挥部工作; (4)分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的组成由分指挥部、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根据相关规定和应急处置需要决定。 3.3 指挥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 确定突发事件正在或者可能造成的威胁、危害;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参加应急处置行动;组织、指导和协调维护事发现场的工作秩序;组织制定防止次生、衍生事件发生的措施与应对方案;尽快恢复民航的正常运行;改变应急响应范围,或宣告应急状态结束;发布相关工作信息;收集、记录和汇总应对工作过程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制定其他必要的应急处置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向地方人民政府指挥部提供民航专业技术支持。 4 值守应急 4.1 值守机构 包括各级民航管理部门的值班机构、各级民航公安部门的值班机构、民航各级运行监控部门。 4.2 值守应急的工作职责 接报、报告和通报可能威胁或危害民用航空活动的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与应急处置信息,协助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航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航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民用机场的安全保卫 第三章民用航空营运的安全保卫 第四章安全检查 第五章罚则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止对民用航空活动的非法干扰,维护民用航空秩序,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民用航空活动以及与民用航空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适用本条例;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民用航空公安机关(以下简称民航公安机关)负责对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检查和监督。 第四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与民用航空单位应当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民用航空安全。 第五条旅客、货物托运人和收货人以及其他进入机场的人员,应当遵守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六条民用机场经营人和民用航空器经营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方案,并报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实行有关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的措施; (三)定期进行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训练,及时消除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隐患。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航的外国民用航空企业,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报送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方案。 第七条公民有权向民航公安机关举报预谋劫持、破坏民用航空器或者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对维护民用航空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民用机场的安全保卫 第九条民用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中的民用部分,下同)的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应当符合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关于民用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的规定。 第十条民用机场开放使用,应当具备下列安全保卫条件: (一)设有机场控制区并配备专职警卫人员; (二)设有符合标准的防护围栏和巡逻通道;

2020版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 建设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2020版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民航局长总经理会议上,杨元元局长指出:“我们不仅要继承在实践中创造出的经验和民航特有的安全文化,而且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要赋予它新的内涵。” 这再一次表明,建设安全文化对于提升行业的安全形象、创造并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认识并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呢? 一、安全文化的提出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能,必然植根于一定的文化、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从世界现代企业走过的200多年历程来看,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中,文化管理把企业人当作“自我实现的现代社会文化人”来看待,以开发企业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人的价值为管理宗旨,这是现代管理最深

刻的革命。许多成功的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都很重视企业的文化工作,尤其在战略重组时,更是将文化的整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1986年,“国际核安全检查咨询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两年后,INSAG在其“核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安全的目标必须渗透到核电厂发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1991年国际安全咨询组编写的75-INSAG-4报告《安全文化》面世,标志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1994年3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联合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推进一步。此后,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推动下,我国在核电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等领域逐步引入并推广这一概念。目前,研究和建设安全文化的热潮正在我国勃然兴起。 二、中国民航安全文化架构 民航是一个最能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行业,具有技术装备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等特点。中国民航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编写指南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公安局管理文件 民航西南地区通用航空公司 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编写指南 二〇一三年一月

民航西南地区通用航空公司 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编写指南 为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为规范通用航空公司安保工作的开展,为统一通用航空公司安保方案编写的标准,特制定此指南,由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公安局负责解释。 一、编写方案的依据: 根据民航局第176号令《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十二条第九款第五项规定:取得筹建认可的申请人,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民用航空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安全保卫方案。 二、编写方案的宗旨: 方案是公司级的法规性文件,阐述的运行管理政策、规定、标准和程序是公司所有运营活动的准则。编写方案是为了规范、指导公司的航空安保工作,明确公司航空安保政策、标准和程序,以及与此相关的部门、人员的职责,并通过方案的实施,防止非法干扰和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以保护乘客、机组、地面人员及一般公众的安全,以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生产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三、编写方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 (一)国际民航组织《防止对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

保安手册》及《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等国际法、国际条约和惯例,以及通航国家、地区安保程序要求。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示范大纲》、《处置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程序》、《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规定》、《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等民航规章和行政文件。 (四)公司应以上述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的最新版本为准制定方案,并随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的变化及公司实际运行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持续符合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章的要求。 (五)针对通航特定国家、地区机场的安保要求,应制定专门的安保程序和措施纳入方案。 四、编写方案的基本框架及要点: (一)前言 要点:总经理声明、局方审批、修订记录、发放清单等内容。 (二)总则 要点:方案制定的宗旨目的、指导思想和适用范围;方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章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本章提示: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在1957年10月5日就对民航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这一指示高度科学地概括了民航工作的特点,深刻地阐明了民航工作的基本内容,精辟地确定了航空运输质量的综合指标,成为民航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对民航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本章课程目的是掌握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内容,了解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组成及国际相关民航组织对于安全管理的职权和职能。 ·

2 第一节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是国际民航组织倡导的管理安全的系 统化方法,它要求组织建立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责任制度、程序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形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体系,并实现既定的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 一、中国民航推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 2005年3月,加拿大民航局局长到中国民航总局访问,期间介绍了加拿大开展SMS的情况和SMS的理念,帮助中国民航建立SMS,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民航开展SMS研究的序幕。 2006年3月,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对《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的第30次修订。该次修订增加了国家要求航空运营人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各缔约国应要求其航空运营人实施被局方接受的安全管理体系。 2006年,民航总局将SMS建设确立为民航安全“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重点之一,设立6个专业组,其中航空公司组由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负责,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局方整合各方力量,深入研究国际民航组织有关SMS的内涵和要求,向全民航宣传SMS的理念。编写SMS差异指南材料和指导手册,开展相关培训。选择海航、深航作为SMS试点单位。 2007年3月,总局颁发了《关于中国民航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全行业进行SMS总体框架、系统要素和实施指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于10月份正式印发了《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 2007年11月,总局飞行标准司根据SMS的要求提出对《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做相应修订,增加要求航空运营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设立安全总监等条款;同时,下发了相应的咨询通告《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就CCAR121修订内容和咨询通告征求各航空公司的意见。 2008年,民航工作会上进一步明确:2008年是SMS“全面实施年”,要求航空公司要重点抓好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主动报告机制、飞行数据译码分析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doc

【类别】国家法规 【编号】 【下发日期】 【施行日期】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止对民用航空活动的非法干扰,维护民用航空秩序,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民用航空活动以及与民用航空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适用本条例;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民用航空公安机关(以下简称民航公安机关)负责对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检查和监督。 —1 —

第四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与民用航空单位应当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民用航空安全。 第五条旅客、货物托运人和收货人以及其他进入机场的人员,应当遵守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六条民用机场经营人和民用航空器经营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本单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方案,并报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实行有关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的措施; (三)定期进行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训练,及时消除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隐患。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航的外国民用航空企业,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报送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方案。 第七条公民有权向民航公安机关举报预谋劫持、破坏民用航空器或者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对维护民用航空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民用机场的安全保卫 第九条民用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中的民用部分,下同)的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应当符合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关于民用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的规定。 —2 —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 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1963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3.4 为了适应机型更新和发展国际通航需要,在此期间,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

中国民航法规大全

一、运行和维修管理 1. CCAR-43《维修、预防性维修和改装》——2004 年 6 月完成编制工作,8 月送审。——用于规定民用航空器维修的基本准则。 2.CCAR-91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2004 年 1 月 14日民航总局令第 120 号发布,2004 年 6 月 1 日施行。 ——用于管理在我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的特别行政区)实施运行的所有民用航空器(不包括系留气球、风筝、无人火箭和无人自由气球)的飞行和运行。 3.CCAR-91FS-II 《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 II 类运行 规定》——1996 年 10 月 16 日民航总局令第 57 号发布,自发布 之日起施行。 4.CCAR-94FS-III 《民用直升机海上平台运行规定》——1997 年 9 月 22 日民航总局令第 67 号发布,1997 年 10 月 1 日施行。同时,1985 年 5 月 8 日民航局制定的《中国民用航空直升机近海飞行规则》第六章第八节停止执行。 ——用于实施对民用航空直升机海上作业的管理。 5.CCAR-97FS-R2《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1991 年 8 月 22 日民航总局令第 20 号发布,1992 年1 月 1 日施行;2001 年 2 月 26 日民航总局令第 98 号发布第一次修订版,发布之日起施行;2003 年 6 月 20 日民航总局令 119 号发布第二次修订版,发布之日起施行。 ——用于规定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制定民用飞机使用的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同时用于航空营运人对所用机场制定运行最低标准和实施细则。 6.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1999 年 5 月 5 日民航总局令第 83 号发布 CCAR-121FS;1995 年 5 月 12 日民航总局令 41 号发布 CCAR- 121AA;2000 年 7月 18 日民航总局令第 92 号第一次修订 CCAR-121FS;2004 年 2-6月第二次修订CCAR-121FS并与CCAR-121AA 合并, 7月送审。 ——用于管理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航空运营人所实施的公共航空运输运行(包括:使用最大起飞全重 5700 千克以上的多发飞机实施的定期载客运输飞行;使用旅客座位数超过 30 座或者最大商载超过 3400 千克的多发飞机实施的不定期载客运输飞行;使用最大商载超过3400 千克的多发飞机实施的全货机运输飞行)。 附载一:咨询通告 AC-FS-001《关于航空公司航务手册的编写》——1998 年3 月 9 日发布。 AC-121-1 号《关于下发<运行规范标准格式>的通知》——1999 年 10 月 20 日发布。 AC-121-2 号《关于运行合格审定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1999 年 10 月 20 日发布。 AC-FS-2000-1《关于印发缩小垂直间隔标准(RVSM)运行对签派员工作程序要求的指导材料的通知》——2000 年 1 月 10日发布。 AC-FS-2000-2《关于制定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的通知》——2000 年 2 月 23 日发布。 AC-FS-2000-3《CCAR-121FS 修订后有关运行管理办公室设置和驾驶员熟练检查要求的实施办法》——2000 年 10 月 20 日发布。 AC-FS-2000-4《航空公司运行中心(AOC)的政策与标准》——2000 年 10 月 30 日发布。AC-121FS-005《关于客舱乘务员值勤期/飞行时间和休息时间问题的意见》——2001 年 12 月24 日发布。 AC-121FS-006《飞机航线运营应进行的飞机性能分析》——2001 年 12 月 24 日发布。

中国民航提升安全系数参考文本

中国民航提升安全系数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民航提升安全系数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1月13日, "911事件”的余震还未散去,美国美洲 航空公司的一架A300客机又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惨剧。 虽然原因尚未查清,但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加动摇了人们 乘坐飞机的信心。 今天一大早,赶往民航总局,就航空安全问题采访了 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刘恩祥是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他说,“911事 件”后,民航总局已经下发紧急通知,并专门成立了相应 机构,研究“911事件”对我国民航的影响,制订对策, 应对突发事件。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和各大航空公司也相继成立了应急 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制订了航空安全的应急预案。而且,

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并结合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是,要求各单位的领导加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合理调配机组力量,严格飞行标准,杜绝带隐患飞行。 刘副主任说,每年总局都与各航空公司老总签订《航空安全责任书》,对达不到安全目标的单位给予严厉处罚。 民航总局公安局办公室王怀玉主任也介绍了有关情况:在国际上,中国民航的安检保障水平应该居于前列。 自1993年以来,民航用于安全保卫设施、设备的投入已达十多亿元,不断更新了各种检查仪器。而且,全民航拥有2000多名航空安全员、7000多名安全检查员。 目前机场区域以及候机楼、航管楼、油库、仓库等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和警戒已经得到加强;对出入证件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局 飞 行 标 准 司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局 飞 行 标 准 司 编 号: 咨 询 通 告 下发日期: 编制部门: 批 准 人: 机组资源管理训练(征求意见稿) 1、目的 本咨询通告旨在为设计、实施、强化、评估机组资源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以下简称CRM)训练提供指导、并供局方对合格证持有人的机组资源管理训练进行批准时使用。 2、依据 本咨询通告依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部)、《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部)、《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CCAR-142部)制订。 3、适用范围 本咨询通告适用于按照121部要求应为驾驶员和客舱乘务员提供CRM 训练的合格证持有人,按照91部K章要求应为机组成员提供CRM训练的航空器代管人,以及为他人提供CRM训练的142部合格证持有人。上述合格证或运行规范持有人之外的其他运营人或人员,以及按照135部要求培训驾驶员和客舱乘务员及其他客舱工作人员的合格证持有人,在进行有关人为因素训练时也可以参考本咨询通告。

4、背景 航空事故调查表明,在多人制机组运行过程中,大部分事故与事故征候都涉及CRM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包括:沟通不畅、不妥当的团队决策、不胜任的领导、情景意识下降或丧失、工作负荷和驾驶舱资源管理不当等。究其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首先,传统飞行训练的重点在于培养驾驶员的技术能力(主要体现为技术知识与操纵技能),偏重于个体的表现,同时认为个体表现的熟练和技术水平代表机组整体的熟练和技术水平;对于心理状态控制、团队集体决策、共同工作效率的提高等CRM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或缺失。其次,随着航空技术越来越先进,航空器控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飞行过程的控制方式,由传统的以“操纵”为主转变为“监视-决策-控制”为主,更加强调在复杂系统工作环境中,人类角色的优化,从而对机组的CRM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空业界现在已经形成共识,机组的技术能力与CRM能力对安全、高效飞行是同等重要的。CRM无法解决飞行技术知识欠缺和操纵技能低劣所造成的问题。同样,如果机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与配合,飞行安全和效率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在重视飞行技术知识与操纵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强调CRM训练。 针对CRM训练效果进行的持续评估显示出训练的重要性。经过初始的CRM训练之后,受训人员对协作与机组资源管理的态度出现明显改善。如果训练计划中还包含了定期的CRM强化训练与实践,那么在航线模拟飞行训练与实际飞行过程中,机组的表现会明显改进,团队协作更加有效,特别是在遇到不正常情况的时候,会做出更有效的反应。相反,如果不开展或不定期地开展训练来强化CRM能力,通过初始的CRM训练获得的态度和行为改变很容易消失,并回复到原来的模式。 随着CRM在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方面的有效性日益突出。我国民航局发布的多部规章和咨询通告都涉及CRM训练的要求和内容,航空运输企业和民航许多相关培训机构也在广泛开展CRM方面的培训,

中国民航市场结构

中国民航业市场结构分析:垄断或竞争? Monopoly or Competition: Chinese airline industry market structure 范幸丽1龚强2 Abstract:Chinese Airline industry is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After nearly four-year marketization in airline industry, not only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the investors and consumers show great concern for the present market structure of Chinese airline industry. This paper initiate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airline market structure, combining with Chinese airline industry data to study the equilibrium quantity and air fares. Hence we can identify Chinese airline industry market structure by considering the entry barrier and the costs of the airline compan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esent Chinese airline industry structure is competitive. Consequently, our empirical facts are consistent with our findings. 内容摘要: 中国民航业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进程中。在中国政府实行了近二十年的放松管制政策后,目前的中国民航市场结构呈现什么态势,是投资者、政府和消费者均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中国民航的实际经济数据对其进行判断。在市场结构分析中,我们加入对民航业进入壁垒、航空公司成本的分析,进而通过判断均衡的市场产量与均衡客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目前的市场结构状态。同时,我们将成本因素引入到市场结构判断中,并通过判断成本与均衡客票价格的关系,进一步判断中国民航业市场结构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民航运输市场整体体现为竞争的市场结构。 正文: 目前,中国民航运输业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中国民航的运输总周转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中国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2005年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占中国整个交通运输旅客周转量比例为8%,但是增长速度(14.7%)却超过整个交通旅客周转量增长速度(6%)7个百分点。中国民航运输业迅猛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对民航运输市场实行的不断放松管制政策,“中国航空运输正从极度受管制向更加自由化、竞争更激烈的市场转变,其中政府法规是影响民航产业结构的关键(《2006年中国市场预测报告》,波音公司)”。 中国民航业正处于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进程中。在中国政府实行了近二十年的放松管制政策后,目前的中国民航市场结构呈现什么态势,是投资者、政府和消费者均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中国民航的实际经济数据对民航市 1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工作单位: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 2美国西北大学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助教授,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民用航空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

第二章中国民用航空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 第一节中国民用航空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用航空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中国民用航空的初步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史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中国航空先人的飞翔思想和实践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 中国水上飞机设计制造第一人:谭根 中国人在国内的首次驾机飞行:秦国镛 2、近代中国航空的开展及民用航空的起步 3、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初步发展 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是谁?他死后,被尊为什么? 什么是水上飞机? 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初步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在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初步发展的时期,中国航空公司除担负“驼峰飞行”外,还新开航线执行特殊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表现在哪里?

第二节二战结束前后快速崛起的中国民用航空 第三节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怎样成为民航大国 教学重点:国际签订的三个国际条约 教学难点:中国民航取得的突破性发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员运输”与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创建和世界民航活动事务 3、国家新旧命运的交替与“两航起义” 4、1949-1978年这一阶段,中国民航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发展? 5、1980年后,中国民航事业发展速度迅速提高,都表现哪些方面? 6、1988-2002年,中国民航质量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节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战略转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民航强国的战略 教学重点:省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教学难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民航管理体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中国民航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内容 2、中国民航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的组建 3、省(区、市)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4、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民航管理体制 美国的民航管理体制:美国是世界上机场数量最多的国家。 美国把商业性服务的公共运输机场定位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由政府投入为主,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绝大多数机场分别归属于当地州、市、县政府,由政府组织公用事业性质的机杨管理局作为机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私营企业经营,但必须保证政府对机场发展政策和财务的控制。 法国的民航管理体制:法国民航的管理体制有三种,一种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主要为中小型机场;二是特殊管理的国有公共企业,如巴黎机场集团公司;三是对机场租赁经营。 英国的民航管理体制:主要是机场私营化并拥有管理权,但政府保留对机场公司的经营、收费监督权和运行审查权。 日本的民航管理体制:日本机场的所有商业设施均由地方财团出资建设管理。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 前言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类型:选修课 2、课时:36课时 3、授课方式:讲课、讨论、作业、考试等 4、考核方式: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的考试(70%) 5、期末考试:开卷考试 6、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 二、课程目标:旧中国民航起步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1、时间:1919--今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变迁、对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文化沿革等 3、目的: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民航发展规律 三、课程结构 1.1903-1929:中国民航早期发展 2.1929-194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3.1949-1979:新中国民航的创立 4.1979-1999: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5.1999-今: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 6.台港澳地区的民航业

第一章中国民航早期的发展(1903-1929) 第一节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一、飞机发明 18世纪:产业革命促进了航空理论、器械的研究和探索 1782年,【法】Joseph Montgolfier制造出热气球 1783年6月4日,Montgolfier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公开飞行 1783年11月【法】成功把人带离地面 1852年9月24日【法】H.吉法尔载人飞艇(蒸汽动力)巴黎——特拉普斯,航程28公里,实现了操作飞行 19世纪【英】G.凯利发明了滑翔机,揭示动力飞行的基本原理——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 1891年夏奥托〃李林达尔设计并制成一架悬挂式滑翔机,并完成15米距离滑翔 1896年失事遇难,共进行了2000多次滑翔飞行。 1903-12-17,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号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 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 1910年【俄】布尔列奥,XT单翼飞机,北京东交民巷 1911年【比利时】广州近郊,五次 1911年【法】范龙,上海泯城桥赛马场表演时失事,机毁人亡,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牺牲的外国飞行家

最新整理航空安全保卫协议

最新整理航空安全保卫协议 甲方: 乙方: 为落实中国民航各项航空安全保卫工作要求,防止和处置各类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确保航空运输有序运行,经甲乙双方协商,现就共同做好航空保安工作的有关事项,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友好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协议签订的依据 1、《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4、《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 5、《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 6、《民用机场应急救援规则》 7、《航空保安手册》 8、《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 以上法规、手册应以最新有效文本为准。 第二条通行区域的控制 1、乙方按照国家相关航空保安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机场控制区的封闭式分区管理;乙方负责对办理通行证件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办证条件者,在规定时限内核发通行证件。 2、甲方人员和车辆必须持有效通行证件,方可从指定的通道进入控制区,并主动接受和配合安全检查人员的检查;甲方对需办证人员事前进行背景调查和初审,并对填报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甲方有义务宣传教育所属员工遵守国家、民航局以及机场航空安全保卫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航空器的安全保卫 1、乙方负责停放在机坪的航空器的监护;航空器在执行飞行任务前,和结束

飞行任务后,必须甲方和乙方按照《航空器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单;特殊情况下的航空器安全保卫检查(航空器搜查) 甲方向乙方提出申请,乙方组织有关人员协助甲方严格按照《航空器搜查程序》进行。 2、甲方负责航空器舱内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四条旅客和手提行李的安全检查 1、乙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负责对甲方承运的出港旅客及其手提行李的安全检查。 2、甲方有义务宣传和要求其所承运的旅客遵守国家、民航局以及机场的航空安全保卫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航空货物/邮件的安全保卫 1、乙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负责对甲方承运的航空货物、邮件的安全检查。 2、甲方有义务宣传和要求货运代理人严格遵守国家、民航局以及机场的航空安全保卫的有关规定,并主动接受乙方的相关检查。 第六条航空器机上餐食和供应品的安全保卫 1、乙方应要求甲方指定的机上供应品供应商对机上供应品的采购、生产、储运等各个环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安全保卫措施。 2、甲方应要求机上供应品供应商制定《航空安全保卫计划》并报机场或局方备案。 第七条押解接受司法和行政强制措施人员的保安 押解接受司法和行政强制措施的人员乘坐民航班机,甲乙双方必须按照民航局、公安部《押解犯罪嫌疑人乘坐民航班机保安规定》执行。 第八条专机、要客的安全保卫 1、甲乙双方按照《中国民用航空专机工作细则》做好专机、要客的安全保卫工作。 2、甲方收到专机、要客的保障信息,应当立即通知乙方。 第九条发生非法干扰民用航空行为的应急处置 1、乙方负责机场范围内各类非法干扰行为的处置,甲方应予以配合。对非法干扰民用航空行为的处置应当按照《机场应急救援计划》和《机场处置非法干扰民用航空行为应急处置总体预案》执行。

MHT 7003-95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 MH/T 7003-95 引言 民用航空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对机场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卫航空运输安全的首要环节是强化地面安全,其基础是使机场安全保卫设 施建设走向规范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因此,进一步完善1988年民航局颁发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已势在必行,它既是民航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统一各部门思想、保证安全设施功能和工程质量的需要。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简称标准,下同的主要内容有:机场控制区封闭设施、监控报警系统、航站楼安全设施、飞行区消防供水设施、消防站及公安、安检业务用房等。机场建筑防火设施也属于机场安全设施范围,对这方面的要求,在国家颁发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已有规定,也是机场建设中必须遵循的,本标准不再重复(关于机场专用设施的建筑防火标准,如航站楼、机库、维修基地等,以后再专门制定相应的建筑防火规范。在上述规范颁布之前,机场专用设施的建筑防火标准参照有关国家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机场控制区及其有关的安全保卫设施项目和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下同。飞行训练机场的安全保卫设施建设可参照本标准。 1.3 新建、扩建机场相应的安全保卫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2引用标准和文献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央军委〔1976〕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建筑标准》。 GNJ1-81《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MHJ1-85《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151号《中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规定》。 《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十四《机场》;附件十七《安全保卫》;航空港服务手册第一部分《援救与消防》。 3术语 3.1 机场控制区Airport rwstricted area 根据安全需要,在机场内划定的进出需要限制的区域,机场控制区包括飞行区、航站楼内旅客隔离区及公安保卫工作需要控制的其他区域。 3.2 封闭管理Closed management 封闭设施和有效制度相结合对机场控制区实施严密控制的手段。 3.3 地区航空运输Reg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我国内地城市到香港地区的航空运输,目前地区航空运输在操作上视同国际 航空运输,对航线上民用航空运输的旅客、货物、邮件等都要办理联检单位的进出港手续。 3.4 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The civil part of the military &civil airport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历届领导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历届领导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批准将交通部所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 国务院直属局,并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航总局的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有关民航工作的重大问题,由空军报请军委解决;或由空军报请军委转报中共中央或国务院解决。民航系统党的组织,实行以民航总局党委领导为主与地方党委双重领导;原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或交通厅所属民航局(处),均划归民航总局统一领导。6月,空军批准民航总局内设政治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一局至六局。六十九、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966. 5一1969. 11) “文化大革命”中,保留民航总局。1969年11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并转发了民航总局党委《关于进一步改革民航体制和制度的请示报告》,决定把民航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执行,对外名称不变。民航总局机构设指挥部、政治部、后勤部,3大部下设26个部、局、处室。局长邝任农(1962. 4-1969. 11) 政治委员刘锦平(1962. 6--1969. 11) 局长刘存信(1976. 10-1977. 12) 沈图(1977. 12-1985. 3) 政治委员 李世安(1976.10-1977.12)余立金(1976. 10-1977. 12) 王静敏

(1977. 12-1980-4) 1993年国务院再次机构改革,根据同年4月发布的《关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通知》的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简称“民航总局,’)”。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调整国家税务急局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构规格的通知》,民航总局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根据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民航总局的“三定”方案,此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原则和加强民航工作的指示,坚持政企职责分开,转变职能,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民航管理体制,促进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在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后,民航总局机关设办公厅、航空安全办公室、体改法规司、计划司、财务司、人事劳动司、科技教育司、国际合作司、运输管理司、飞行标准司、航空器适航司、基本建设机场管理司、公安局13个职能司局和政治部、机关党委、民航总局纪委。民航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450人。此外,设有行政单列机构离退休干部局和派驻机构监察局、审计局。1996年3月,体改法规司更名为体改法规企管司1998 年国务院又一次机构改革,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民航事务的直属机构继续设置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根据行政权力和飞行安全管理相对高度集 中的行业特点,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

12.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方案模板(仅作为参考)

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方案模板 (仅供参考) ....... 公司

二?一五年…月 XXX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方案 公司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年月日

XXX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方案 审核单位: 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日期:年月日 总经理申明 《 .... 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

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民用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规则》、《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质认可办法》等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民航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安保工作实际编写而成。 本《方案》重点阐述了本公司对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管理的制度、流程及标准,明确了背景调查、安保培训、实名申报等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是公司内部开展安保工作的主要依据文件。在此,我郑重声明:.................................... 公司将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 的工作指导方针,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本《方案》中的各项规定及作业规范,认真履行航空货运销售代理人职责,不断提升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安全保卫工作水平。同时,诚恳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行 业协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特此声明。 .... 公司 总经理:…… 二O—五年…月…日

方案修订记录 注:1、此记录是对本公司安保方案修改的记录页 2 、将本修改记录作为修改历史保留在方案内,以备查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