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7张

小结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游 天姥山,登山观仙境为内容,抒写 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 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 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 夸张,描摹了一幅亦虚亦实、亦幻 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 境雄伟,内容丰富,形象辉煌,感 慨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形 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 束。
二、梦游之景
画面 月下镜湖图 清晨山景图
意境特点 凄清幽静 雄奇壮美
表现手法 拟人
二、梦游之景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速, 很快夜晚降临了。
熊在咆哮,龙在长吟,“深 林”“层巅”都在发抖。天气也在急 剧变化,黑沉沉的云,像要下雨,水面升 起烟雾,这样的环境,令人感到身居高 危之地而毛骨悚然。
三、梦游之吟
结尾段三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第一句表现的是一种超越名利 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2、第二句表现的是沉醉精神自由、 吸纳山水精神的人文情怀。 3、第三句强调的是内心感受重于 功名富贵的尊严,表现的是傲骨嶙 峋、不慕权贵的独立人格。
第四章节 小结
小结
《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诗风: “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 到。”本诗是如何达到或者体现这种效果的?结合诗歌分析。
结 束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对比、夸张、衬托 联想对比、以虚衬实
峻拔雄伟
热情向往
第二章节 梦游之景
二、梦游之景
壹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壮年游历
成年后,李白游历四方,广泛结交好友,诗歌创作 达到高峰。
长安之行
李白曾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性格不羁,最终离 开长安,继续漫游生活。
唐代诗歌发展及特点
80%
初唐时期
以宫廷诗人为主,诗歌风格绮丽 婉约。
100%
盛唐时期
诗歌创作达到巅峰,出现了李白 、杜甫等伟大诗人,诗歌风格多 样。
80%
晚唐时期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汇报人:
2023-12-24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
少年时期
李白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开始创作诗歌 。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歌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呈现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如“熊 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等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奇幻的世 界之中。
视觉冲击力
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如“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等句,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璀璨夺目的仙 境景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意境深远
全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黑暗与光明、束缚与自由等,营 造了一个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这个意境不仅表达了诗人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引发了读者对人 生、自由、理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
夸张
诗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如“天姥连 天向天横”、“天台四万八千丈”等 ,极言山之高、天之远,营造出一种 壮阔、神奇的意境。
成年后,李白游历四方,广泛结交好友,诗歌创作 达到高峰。
长安之行
李白曾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性格不羁,最终离 开长安,继续漫游生活。
唐代诗歌发展及特点
80%
初唐时期
以宫廷诗人为主,诗歌风格绮丽 婉约。
100%
盛唐时期
诗歌创作达到巅峰,出现了李白 、杜甫等伟大诗人,诗歌风格多 样。
80%
晚唐时期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汇报人:
2023-12-24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
少年时期
李白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开始创作诗歌 。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歌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呈现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如“熊 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等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奇幻的世 界之中。
视觉冲击力
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如“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等句,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璀璨夺目的仙 境景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意境深远
全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黑暗与光明、束缚与自由等,营 造了一个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这个意境不仅表达了诗人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引发了读者对人 生、自由、理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
夸张
诗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如“天姥连 天向天横”、“天台四万八千丈”等 ,极言山之高、天之远,营造出一种 壮阔、神奇的意境。
史上最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94张ppt)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 (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 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 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 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 充满愉悦神往。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
中的“桃花源”。 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 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 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 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 冰冷残酷。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云青青兮欲雨
用作动词,下雨
訇然中开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失向来之烟霞
原来
古来万事东流水
向东,作状语
开心颜:
舒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头;名作动 侍奉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 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 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 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 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 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 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 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 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26张PPT

名句赏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这高亢的呼喊,使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 和忧愤,如火山般爆发。这是李白向黑暗 现实提出的挑战,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 对污浊社会的抗议,更是对自己崇高人格 的护卫。这独立不羁傲岸不屈的誓言,表 现了千百年来怀才不遇者最高洁的志操最 坚贞的品格。
课外拓展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余秋雨)
又因为诗人蔑视权贵,不断遭受排挤与诽谤。
作者情感是景仰和向往。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后又贬柳州,最终死于柳州。
总结:以虚衬实,引出写作重点。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京城长安,李白南下大都市会稽(绍兴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的“梦”,向来有“美 梦”“恶梦”之说。今人流行的看法认为梦中仙境 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是光明的象征,是黑暗现实的对立物,是诗人理想 说梦 赏梦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 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自读
•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 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在仙气飘飘的大都会绍兴(会 稽)写下这首传世之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 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有孤篇盖全唐之称。
• 熊咆龙吟
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咆龙吟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特点:奇——熊咆、龙吟(殷、栗、惊)云、 雨、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2024鲜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解读
Chapter
2024/3/28
7
诗歌整体结构与布局
01
02
03
梦游缘起
开篇交代梦游之由,展现 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
2024/3/28
梦游历程
详细描绘诗人梦游天姥山 的所见所闻,展现奇幻、 壮丽的景象。
梦醒嗟叹
诗人从梦中惊醒,对梦境 进行回味和感慨,表达了 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自由 的愿望。
2024/3/28
02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03
04
谈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 的理解和认识
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25
下节课预习内容提示
01
作《将 进酒》
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思考《将进酒》与《梦游天姥 吟留别》在风格、手法等方面
2024/3/28
22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作业布置
Chapter
2024/3/28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李白的生平及时代 背景介绍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创作背景及主 题思想
03
诗中运用的艺术手 法和表现技巧
04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 点和艺术成就
2024/3/28
24
课堂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并默写一遍
的异同点
准备在课堂上就预习内容进行 讨论和交流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8
描绘手法和意境表现
夸张手法
李白运用夸张手法,将天 姥山描绘得高耸入云、气 势磅礴,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Chapter
2024/3/28
7
诗歌整体结构与布局
01
02
03
梦游缘起
开篇交代梦游之由,展现 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
2024/3/28
梦游历程
详细描绘诗人梦游天姥山 的所见所闻,展现奇幻、 壮丽的景象。
梦醒嗟叹
诗人从梦中惊醒,对梦境 进行回味和感慨,表达了 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自由 的愿望。
2024/3/28
02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03
04
谈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 的理解和认识
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25
下节课预习内容提示
01
作《将 进酒》
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思考《将进酒》与《梦游天姥 吟留别》在风格、手法等方面
2024/3/28
22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作业布置
Chapter
2024/3/28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李白的生平及时代 背景介绍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创作背景及主 题思想
03
诗中运用的艺术手 法和表现技巧
04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 点和艺术成就
2024/3/28
24
课堂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并默写一遍
的异同点
准备在课堂上就预习内容进行 讨论和交流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8
描绘手法和意境表现
夸张手法
李白运用夸张手法,将天 姥山描绘得高耸入云、气 势磅礴,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共48张PPT)

•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 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 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 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 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 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 ,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 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 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被花迷住。
畅游奇花异石 、千岩万岭的 天姥山,流连 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 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思考
写出白天的天姥山怎样的景象?
壮美奇绝
栗: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写 作背景
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 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 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 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 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 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 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权贵不阿谀奉承,鄙弃权臣贵戚 的傲骨,更有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
梦境解读1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 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 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 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 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 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 视权贵,傲岸不屈)
被花迷住。
畅游奇花异石 、千岩万岭的 天姥山,流连 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 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思考
写出白天的天姥山怎样的景象?
壮美奇绝
栗: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写 作背景
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 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 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 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 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 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 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权贵不阿谀奉承,鄙弃权臣贵戚 的傲骨,更有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
梦境解读1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 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 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 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 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 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 视权贵,傲岸不屈)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积极入仕、建功立业。 2.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
逍遥,自由放荡。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3.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
蔑视封建秩序,豪放仗义,扶危济困。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 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 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 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 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 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62岁 病逝当涂(安徽)
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的人 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 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 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 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 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 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 “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
意境(山脚): 凄清幽静
感情(飞): 心驰神往
登山奇观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视听结合,使景物更具立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境: 雄奇壮美
情感: 乐而忘返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 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 胁,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 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逍遥,自由放荡。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3.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
蔑视封建秩序,豪放仗义,扶危济困。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 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 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 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 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 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62岁 病逝当涂(安徽)
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的人 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 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 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 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 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 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 “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
意境(山脚): 凄清幽静
感情(飞): 心驰神往
登山奇观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视听结合,使景物更具立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境: 雄奇壮美
情感: 乐而忘返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 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 胁,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 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05
诗歌文化内涵探讨
道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追求自然与自由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如“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句,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 的思想。
顺应自然规律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如“列缺霹 雳,丘峦崩摧”等句,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超越现实束缚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如“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句,体现了道家追求精神自 由的思想。
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评估
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该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辞藻和奔放的情感,代表了浪漫主 义诗歌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和浪漫,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魅力,对李白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
该作品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佛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因果报应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因果报应的认同,如“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等句,体现 了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
禅意境界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融入禅意境界,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句,体现了佛家 “禅定”的思想。
超越生死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生死的超越,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体现了佛 家“涅槃重生”的思想。
景象。
梦境与现实交融呈现
01
02
03
诗中的梦境描绘
通过诗句“我欲因之梦吴 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等, 展现诗人梦游天姥山的情 景。
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 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 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 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思考
总结第二段
梦 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游
历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程
神仙洞府,灿烂辉煌
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梦境消失,无限留恋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总结第一段
景----神奇巍峨 情----景仰向往
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高大雄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欣赏品味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 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 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 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 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 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 ,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 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 所在。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任意奔驰。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
仙” 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 25岁始在各地漫游 ,结交名流,希望 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 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 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 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 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
东方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莽苍的 群山。又听到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它 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整体感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有何作用?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
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
四短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与前文有何联系?
1、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 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 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 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光辉灿烂,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壮丽非凡。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 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 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 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 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 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 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 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 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 借以表白心情。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失向来之烟霞”
全 诗 脉 络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 梦中惊醒 梦后留别
课文分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为何从“瀛洲”谈起?
思考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1、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 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 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 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 想做好准备。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不过本诗主要
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 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眼 前 奇 景:
为何提到“谢公”?
思考
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宿处”有 何作用?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 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 昏暗恍惚。 峰回路转, 情迷意乱, 山鸣水啸。
£
£
£
“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两句 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 了作者的消极面。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作者 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 脱。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 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3、概括全诗脉络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 式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诗歌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 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 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思考
总结第二段
梦 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游
历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程
神仙洞府,灿烂辉煌
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梦境消失,无限留恋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总结第一段
景----神奇巍峨 情----景仰向往
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高大雄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欣赏品味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 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 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 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 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 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 ,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 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 所在。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任意奔驰。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
仙” 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 25岁始在各地漫游 ,结交名流,希望 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 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 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 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 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
东方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莽苍的 群山。又听到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它 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整体感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有何作用?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
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
四短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与前文有何联系?
1、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 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 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 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光辉灿烂,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壮丽非凡。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 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 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 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 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 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 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 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 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 借以表白心情。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失向来之烟霞”
全 诗 脉 络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 梦中惊醒 梦后留别
课文分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为何从“瀛洲”谈起?
思考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1、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 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 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 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 想做好准备。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不过本诗主要
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 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眼 前 奇 景:
为何提到“谢公”?
思考
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宿处”有 何作用?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 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 昏暗恍惚。 峰回路转, 情迷意乱, 山鸣水啸。
£
£
£
“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两句 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 了作者的消极面。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作者 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 脱。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 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3、概括全诗脉络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 式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诗歌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