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教案――美丽的布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扎染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扎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第三节“美丽的扎染”。
详细内容包括扎染的历史文化背景、扎染的基本技巧与设计方法,以及扎染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扎染,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扎染技巧,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美感的扎染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扎染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会基本的扎染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扎染样品、扎染工具、染料、展示板、视频设备。
学具:白布、橡皮筋、夹子、手套、围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扎染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扎染艺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如捆绑、打结、夹子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分发学具,示范扎染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练习扎染技巧。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扎染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由创作一幅扎染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扎染2. 内容:(1)扎染的历史文化背景(2)扎染的基本技巧(3)作品创作与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美丽的扎染”为主题的扎染作品。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幅具有美感的扎染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
(2)鼓励学生将所学技巧运用到生活中,如制作扎染服饰、家居用品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扎染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2.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扎染作品。
3. 作业设计:创作一幅以“美丽的扎染”为主题的扎染作品。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扎染基本技巧捆绑法:将布料按照一定规律折叠,然后用橡皮筋或绳子捆绑。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美丽的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教案《美丽扎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印染》中第三节《美丽扎染》。
详细内容包括:解扎染历史和文化,学习基本扎染技巧,创作属于自己扎染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扎染历史和文化,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热爱。
2. 让幼儿掌握基本扎染技巧,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掌握扎染基本技巧,如折叠、捆绑、染色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扎染艺术兴趣,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扎染样品、染料、白布、橡皮筋、夹子、手套、围裙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白布、染料、橡皮筋、夹子、手套、围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扎染作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作品特点,激发幼儿对扎染兴趣。
2. 讲解扎染知识(5分钟)介绍扎染历史和文化,让幼儿解扎染起源和发展。
3. 示范扎染技巧(10分钟)演示扎染基本步骤,如折叠、捆绑、染色等,让幼儿观看并模仿。
4. 课堂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扎染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个简单扎染作品为例,讲解创作过程和技巧。
6.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个扎染作品。
7. 作品展示(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美丽扎染》2. 内容:扎染历史与文化扎染基本技巧:折叠、捆绑、染色创作提示:对称、色彩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属于自己扎染作品。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幅具有个人特色扎染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扎染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实践,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技巧掌握方面,部分幼儿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染料,如植物染料、化学染料等。
(2)鼓励幼儿将扎染作品制作成生活用品,如围巾、手帕等。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扎染》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扎染》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扎染》「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染制的方法,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
3、大胆创作,萌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音乐、扎好的作品、颜料、巴氏吸管。
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四角方又方,身边将它藏,擦汗又擦手,帮我不少忙。
”(手帕)1、出示图片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手帕,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师:“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手帕,是如何从白色变成彩色的?如果老师给你一个白色手帕,你会怎么做?让它也变成彩色。
”师:“哦,原来这是用中国民间古老的一种染布方法――扎染制作成的!小朋友知道什么是扎染吗?”扎染就是用绳捆扎白色的布,用颜料浸染,颜料在布上留下深浅不一的颜色,从而变成各种各样的花纹。
扎紧的地方上不了色,呈现出白色花纹。
二、欣赏扎染作品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扎染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相同的手帕扎的方法不同,染出来的手帕花纹也不相同。
扎染还可以扎染出蝴蝶、花朵、小熊等。
围巾、袜子、衣服等都可以扎染出来。
今天染的颜色就是秋天的颜色。
三、视频欣赏师:“在我们自己动手操作之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神奇的扎染过程”播放由扎到染的过程,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到扎染的魅力。
视频结束。
师:“看完这个小视频,你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动手染了呢?我们一起下楼吧!”四、动手操作。
1、师:“这是孩子们自己捆扎好的白布,一会拿起你们自己的作品去进行染制,那在操作之前,有哪位小朋友可以跟我分享以下,你打算如何染?”师:“要注意的哦,同一块地方不要多次的去沾不同的颜料,沾完颜料在报纸上吸吸多余的颜料,全部完成的幼儿,将作品放在报纸上。
”2、放音乐,幼儿进行操作。
3、幼儿进行拆线展示作品。
师:“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小朋友们尝试着将你布上的绳子解开,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染出来的神奇图案吧”五、展示作品将作品进行晾晒展示。
幼儿园扎染白布教案中班

幼儿园扎染白布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幼儿园扎染白布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了解扎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教学准备:1. 白布(可以是T恤、围巾等)。
2. 扎染工具(橡皮筋、绳子、海绵等)。
3. 染料(水性彩绘颜料、食用染料等)。
4. 水盆、毛巾、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例如颜色的认知和混合。
- 准备一些扎染样品,展示给幼儿,引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扎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0分钟)-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扎染的含义,比如将布料上的染料限制在某些区域,形成有规律的花纹。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扎染的过程和效果,让幼儿对扎染有更直观的理解。
3. 示范扎染技巧和方法(15分钟)- 向幼儿展示使用橡皮筋、绳子、海绵等工具进行扎染的方法。
- 逐步演示不同的扎染技巧,如直线扎染、环形扎染、交叉扎染等。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问并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操作(25分钟)- 将每个幼儿准备好的白布铺在桌面上,让他们选择扎染工具和染料。
-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用扎染工具在白布上进行扎染。
-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扎染技巧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5. 清洗和整理(5分钟)- 将扎染完成的白布放入水盆中,用清水轻轻冲洗,直至水变清。
- 用毛巾轻轻拍干白布,然后将其放在塑料袋中晾干。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扎染完成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
- 引导幼儿观察彼此的作品,讨论不同的扎染技巧和效果。
- 总结扎染的过程和所学到的技巧,强调耐心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制作扎染展板:将幼儿的扎染作品整理并制作成展板,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展览区,让更多的人欣赏。
2. 扎染布艺制品:引导幼儿将扎染技巧应用于布艺制品的制作,如抱枕、围裙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中班艺术《扎染花布》教案

中班艺术《扎染花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扎染的基本知识和工具,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兴趣;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象力;3.培养幼儿群体合作的能力和爱心意识。
二、教学准备1.扎染绸布、色彩颜料等;2.打板、绳子、夹子等;3.教师准备幻灯片和简单的扎染图案。
三、教学过程1. 环境营造(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室内环境,在黑板上展示扎染花布的图片和彩绸,同时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营造出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2. 了解扎染(10分钟)教师简单讲解扎染的历史和由来,放映幻灯片展示扎染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引导幼儿了解扎染的基础知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制作扎染图案(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简单的扎染图案,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并请求幼儿画出感兴趣的图案,在绸布上按照图案涂上不同颜色的色彩颜料。
4. 手工制作扎染花布(2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绑扎染花布,让幼儿将准备好的绸布垂直平放在桌面上,用小夹子夹住其中一端,用打板将另一端固定在桌子上,然后将绳子缠绕绸布上,再收紧绳子,停止缠绕,最后用夹子将扎紧的地方固定。
5. 学习分享(10分钟)幼儿完成扎染花布后,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介绍自己的花布的染色过程和用到的颜色等。
6.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完成情况,并询问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感受,并带领幼儿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去描述自己今天的感受,营造愉悦的氛围。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幼儿扎染花布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部分维度对其进行评价:1. 学习成果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扎染花布的制作,制作的花布色彩鲜艳、图案自然,整体效果不错。
2. 学习兴趣幼儿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积极投入到制作中。
3. 安全卫生在活动现场,教师严格遵守安全教育标准,尽可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
4. 教学效果教师让学生在互动中有目的地学习,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并且很好地引导幼儿们进入了绘画的世界,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扎染》教案

《扎染》教案《扎染》教案《扎染》教案1【教材分析】蜡染和扎染都属于我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以靛蓝(蓝靛)染料在纯白棉布上染上蓝白相间的图案,用于生活中纺织品上的图案,如:门帘、桌布、服装、服饰等。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明创造的运用防染的技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成为民间传统印染工艺的瑰宝。
通过欣赏蜡染与扎染作品,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蜡染、扎染作品,感受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教材中选用了湖南凤凰县民间染布大师刘大炮的印染被面《喜庆丰收》,传统题材的贵州蜡染作品《贵州苗族彩色蜡染作品》《三都苗族蜡染布兜》,现代题材的蜡染作品《静物彩色蜡染艺术壁挂》。
题材与内容有民间、传统、吉祥喜庆的动物、植物图案作品,也有现代题材的蜡染静物壁挂。
展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与现代色彩静物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美感。
让学生看到我国蜡染和扎染传统手工艺在创作中得以传承创新。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的防与染的技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作出具有情趣浓郁、充满蜡染和扎染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悦目动情的情感,从而升华为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作为在第二单元的.活动之一,展现了这种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教学思路】鉴于本课涉及蜡染和扎染两种不同的染布技艺,可分别进行教学。
蜡染、扎染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蜡染工艺染色部分采用传统的浸染数次、然后在空气中氧化显色数天,在初中短期教学中难以实现。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采取蜡绘的方法适用于短时间教学,简便易行效果明显。
扎染需要开水煮染、流水漂洗、熨斗熨烫等工艺,在有条件的学校安排此类课程的教学非常必要。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在操作技术水平和难度的把握上,可以使用电磁炉加热蜡,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煮染工具的操作。
主题活动--美丽的扎染(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主题活动--美丽的扎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扎染的历史、特点及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扎染的历史及特点2. 扎染的制作方法3. 扎染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完成一幅独特的扎染作品。
2.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扎法和染液浓度,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扎染相关图片、视频、制作方法图解等。
2. 学具:白布、橡皮筋、夹子、染液(红、黄、蓝)、手套、围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扎染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扎染艺术。
2. 新课内容学习:介绍扎染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扎染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扎染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活动--美丽的扎染2. 内容:扎染的历史、特点、制作方法、作品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扎染技巧,为自己或家人制作一件扎染作品。
2. 搜集更多关于扎染的资料,了解扎染艺术的创新发展。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厚,实践操作认真。
2. 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染液浓度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3. 作品展示环节,学生评价较为客观,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课后作业设计较为合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总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扎染艺术,培养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教案设计大班艺术《美丽的扎染》微教案

幼儿园教案设计大班艺术《美丽的扎染》微
教案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色布料、扎染工具(橡皮筋、绳子等)、颜料。
材料:教案、示范作品。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和背景介绍
教师通过展示示范作品,激发幼儿对扎染艺术的兴趣。
简要介绍本次艺术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材料认识和准备
教师介绍扎染的特点和用途。
帮助幼儿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步骤三:扎染技巧示范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扎染工具进行扎染。
帮助幼儿学习扎染的基本技巧。
步骤四:创作和装饰
教师鼓励幼儿用扎染技巧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幼儿装饰和完善作品。
步骤五:欣赏和分享
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和分享彼此的艺术作品。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支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展示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艺术活动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布
活动名称:美丽的布
活动目标: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感受美。
2.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扎染的方法,从而完成扎染小作品。
3.培养幼儿对色彩认知的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活动重点:能灵活掌握扎染的方法
活动难点:在实践中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各种布、不同的颜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见过好看的花布吗?它们为什么这么好看?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扎染作品
师:老师手里拿的这块小手绢好看吗?这个小手绢上的花纹和颜色都是老师自己设计的。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
师:老师运用的是咱们民间的一种印花艺术,叫“扎染”。
(简单介绍扎染来源)师:今天咱们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怎样制作“小扎染”。
2.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离不开扎染的装扮和点缀,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扎染。
图片展示(衣服、桌布、围巾、烛台等扎染装饰图片。
)
师: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和图片中的花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小朋友们欣赏
完了这么多扎染小饰品,是不是感觉很神奇?想不想知道这美丽的花纹是怎么形成的?先跟老师学一下扎染小儿歌。
3.儿歌欣赏
染料多漂亮,一缸一缸红绿黄。
白布上面画图案一行行,一行行。
描描、缝缝、扎扎、染染,晒干了真漂亮。
4.扎染过程:捆扎——涂色——烫平
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
过程:捆扎后边,铺平小方布,用棉签或水粉刷画出想画的任意图案,画好后,
把橡皮筋或细绳拆掉,慢慢铺平,晾干即可。
5.探究创作
观察图片后,提问。
师:花纹是怎样形成的?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步骤做一次小扎染,做完后说说自己的小步骤。
三、作品欣赏
师: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完成的小作品都非常漂亮,下面请小朋友们相互欣赏作品,并把自己的小作品介绍给其他小朋友,不过一定要小心,不要弄到自己和别人身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