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班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未来的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众多内容。
本文将对初三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重要的历史知识。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商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繁荣的时期,周代则是封建制度的典范。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夏禹、商纣王和周武王等。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战争频繁的时期,强国争霸,百家争鸣。
著名的历史事件有齐桓公的变法和孔子的教育思想等。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国,实行了许多变法措施。
而后的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科技、农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曹操和刘备等人的故事被广为流传。
同时,在南方也有吴国、东晋和南朝宋等王朝的兴衰。
5. 隋唐五代: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恢复了统一的中央集权。
而唐朝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近代史知识点1. 明清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华帝国,崇尚文化,并进行了海外贸易。
而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满族统治王朝,封建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社会和经济的衰落。
2. 近代中国的西方列强侵略:19世纪末,中国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包括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和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现代史知识点1.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变。
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改革开放: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3. 当代中国的崛起: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它包括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个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则是中国的第一个文明时期,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统治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国家之间的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时,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了众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和孟子等,他们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政权,它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尺度以及货币制度,同时还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被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东汉时期,出现了董卓之乱和黄巾起义等一系列动荡,最终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国家魏、蜀、吴相互争霸的时期。
曹操建立了魏国,刘备建立了蜀国,孙权建立了吴国。
这个时期有许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
6. 隋唐宋时期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隋朝统一了北方,唐朝达到了极盛,宋朝则在文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国时期。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时期,明朝是汉族统治的时期,而清朝是满族统治的时期。
二、世界古代历史1. 古埃及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拥有众多庞大的古代建筑和壁画。
古埃及的法老统治着这个王朝,有许多著名的法老如图坦卡蒙和克莱奥帕特拉。
2. 古希腊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不仅在哲学、数学和历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创立了奥运会。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也对世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罗马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九年级知识点全部总结

历史九年级知识点全部总结作为九年级历史学科的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全面总结历史九年级的知识点,助你系统回顾和复习。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阶段,夏代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我国使用象形文字的阶段;周代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开端。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家与学派,如孔子、老子、墨子等,也有战国七雄之间的割据和齐楚之间的争霸。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对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变革,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其间出现了汉武帝、王莽新朝等重要事件。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著名的英雄人物如关羽、张飞、刘备等。
5. 隋唐时期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开启了统一的新纪元,其经济政治制度对后来的唐朝影响深远。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李世民、唐太宗等一系列受人敬仰的君主与文化人。
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段时期,出现了文天祥、陆游等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人;元朝是蒙古族统治中国的时期,结束了宋朝统治;明朝是汉族人重新夺回政权的时期,出现了朱元璋、郑和等重要历史事件;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1.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古城邦制度和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大和持久的一个帝国,建立了宏伟的罗马法和道路。
2.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教、佛教的出现,对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孔雀王朝、孟加拉帝国等都是古代印度的典型代表。
3. 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以其独特的宗教和建筑风格而闻名,包括金字塔、法老王等重要元素。
4. 古代美洲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等古代美洲文明在农业、天文、建筑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
初三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三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记忆。
一、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过渡1. 奴隶社会的特征:奴隶制度的存在,劳动者与主人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压迫关系。
2. 封建社会的特征:封建地主与农奴之间形成的主仆关系,封建体系的建立和士农工商阶级的形成。
3. 唐朝的特点:遵循儒家思想,实行科举制度,建立完善的政府机构,并在经济、文化上取得较大进展。
二、古代帝国的崛起与发展1. 秦始皇统一六国: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措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国家统一。
2. 汉朝的成就:建立科举制度,改革法律、兵制、货币等,并推行文化大革命,形成汉族文化。
三、唐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繁荣1. 宋朝的特点:实行科举制度,提倡理学,发展种植业和手工业,推动国家繁荣。
2. 唐宋文化的兴盛:兴起了诗词、绘画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四、元朝与明朝的兴衰1. 元朝的统治:采用蒙古族政权体制,实行官员制度,为贵族和军人提供特权。
2. 明朝的特点:建立科举制度,恢复由文官主导的政治统治,并进行海外航海和农田水利的建设。
五、现代中国的崛起与革命斗争1. 清朝的衰退:清政府的腐败与对外侵略,引起了民间反抗与革命思潮的兴起。
2. 辛亥革命:起义将军黄兴等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
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目标,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战1. 抗战的背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国共两党联合抗击外敌入侵。
2. 抗战的历程:南京大屠杀、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3. 中国的战略: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等多种战略形式的运用。
通过对初三全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这对我们深入学习历史、了解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历史九年级总复习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总复习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科学,通过研究和了解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的考试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总结历史九年级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西方古代史知识点1. 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包括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古希腊艺术与哲学的繁荣、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等内容。
2.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包括封建制度、宗教改革、骑士精神及十字军东征等内容。
3.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包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以及哥伦布的航海探险等内容。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包括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华夏族的起源等内容。
2. 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包括夏、商、周三代王朝,以及秦、汉、唐、宋、明、清等历代王朝的兴衰。
3.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包括《诗经》的创作、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华民族的形成、岳飞等历史人物的事迹等内容。
三、近代史知识点1.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等重要事件。
2. 近代中国史:包括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中国成立等内容。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包括纳粹德国的兴起、日本侵华战争、联合国的成立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等。
四、现代史知识点1. 当代国际关系:包括联合国的作用、国际热点问题、中国的对外关系等内容。
2. 当代中国发展:包括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的崛起等内容。
3. 科技与环境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进步、环境污染与保护等内容。
通过对以上历史九年级知识点的复习,同学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
在备考历史科目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复习,或者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重点复习。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故事、地图和图片等多种学习资源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战争•秦赵之战•秦朝的建立•项羽和刘邦的争斗2.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秦朝的统一与中国历史的分水岭•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3. 秦始皇及其统治•秦始皇的治理手段•墓室的建造第二单元:秦汉之际的中国1. 秦汉之际的政治改革•三公九卿制度•儒家学说的兴起•法家学说的兴起2. 秦汉边疆的拓展•西南地区的征服与开发•北方边疆的防御3. 刘邦与汉朝的建立•刘邦的功绩与政策•汉朝的建立与发展第三单元:西汉时期的中国1. 西汉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在西汉的影响2.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商业与手工业的繁荣3. 西汉的外交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西汉与罗马帝国的交流第四单元:东汉时期的中国1. 建武中兴与赤眉起义•王莽篡位与新朝的建立•赤眉起义与刘秀的建武中兴2. 东汉的政治与文化•吴汉政权的建立与粉碎•东汉的文化与科技3. 长平之战与三国分立•董卓之乱与十八位诸侯的争夺•曹操、刘备、孙权的兴起与对峙第五单元:三国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建立•三国蜀汉、魏国、吴国的对峙•西晋的建立与政治内乱2.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南朝与北朝的对立•南北朝统一的历次尝试3.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与文化交流•南方的稳定与经济发展第六单元:隋唐时期的中国1. 隋朝的统一与政治改革•隋文帝杨坚的统一战争•隋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2. 唐朝的政治与社会•唐朝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3. 长安与东都的文化繁荣•唐朝的文化与科技•长安与东都的区别与联系第七单元: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的中国1.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政权更迭•五代十国政权的兴亡•民族政权的兴起2. 北宋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北宋的建立与政治改革•巨臣政治与改革的限制3. 北宋的经济与文化•农业生产与商业的繁荣•文人墨客与科技的发展第八单元:南宋时期的中国1. 南宋的统治与政治制度•南宋的统治者与政治家•南宋的政治制度2. 南宋的经济与文化•南宋的社会与经济•南宋的文化与科技3. 金朝与南宋的对立与和平•金朝的建立与南宋的对峙•金宋对立演变为南北和议第九单元:元朝时期的中国1. 元朝的建立与世袭制•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者•元朝的国号与政治制度2. 元朝的政治与经济•元朝对中国的统治与影响•元朝的经济制度与发展3.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农民起义与元末之乱•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以上就是九年级历史全册的复习提纲,涵盖了秦朝至元朝的中国历史要点。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在初三的历史学习中,掌握关键知识点对于理解历史脉络和应对考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历史知识点精华,帮助同学们高效复习。
首先,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及其特点。
夏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制度。
秦朝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汉朝继承秦制,发展了儒家文化,开启了丝绸之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宋朝经济发达,科技领先,但军事较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前期国力强盛,但后期闭关锁国,导致国家逐渐落后。
其次,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的贞观之治,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元朝的忽必烈统一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次,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等。
这些人物的政治决策和个人品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成就。
如《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文学作品,以及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四大发明。
这些文化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和变法。
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
这些改革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动荡。
通过以上精华知识点的掌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为中考历史科目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九年级历史全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历史全册知识点大全一、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文明发展- 文明的起源:亚洲的黄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 主要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
2.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 古希腊:希腊城邦的兴起、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军国主义、希腊神话和奥林匹克运动等。
- 古罗马: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古罗马法律和萨拉森人的入侵等。
3.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和骑士精神:封建主和领主是社会的统治者,骑士精神强调勇敢、忠诚和礼仪等价值观。
- 十字军东征: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激起了欧洲人的反击,十字军通过东征来恢复圣地,也带回了中东的文化和物品。
4. 近代欧洲-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欧洲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探索和殖民。
-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发起,导致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冲突和战争。
5. 近代亚洲- 中国明清时期:明朝的海上禁止政策和清朝的封闭政策导致中国错失了发展机遇。
- 日本江户时代:江户幕府的统治下,日本实行了严格的封闭政策,但也有一些内部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6. 近代非洲和美洲- 非洲的殖民化:欧洲列强对非洲进行了殖民掠夺,带走了大量资源并剥夺了非洲人民的权益。
- 美洲的殖民化: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对美洲进行殖民,带来了欧洲文化和疾病,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奴隶贸易。
二、中国历史1. 中华文明起源和古代王朝- 夏、商、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
2.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法律制度。
- 汉朝:汉朝开展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科学技术也蓬勃发展。
- 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和北朝,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动荡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祖国统一民族关系一、台湾1、三国时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2、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即台湾。
3、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政府设为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甲午战争后,1895《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到岛给日本,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
6、历史上三次长期分离了①1624年至166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长达38年,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895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统治长达50年抗战胜利后收回。
③1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直至今日尚未回归。
7、海峡两岸交往①发生什么变化,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的广泛交流。
②发生变化原因:a、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b、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c、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大势所趋。
③阻挠统一的势力:a、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b、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分子。
④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问题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8、对台政策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1987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统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③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现在为江丙坤。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现在为陈云林。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新加坡汪辜会谈达成共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两会会谈中断已15年,今天才得以重开。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征下指导思想。
中八下P66如两岸直航二、新疆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新疆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19世纪70年代,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并于1884年设立行省(左宗棠建议)。
三、西藏(唐时称吐番)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许配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加强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与吐番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
3、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
4、清朝前期确立达赖和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金瓶掣签制)。
1727年设为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计表一。
6、1959年—1960年,西藏完成土地改革,现为省级民族自治区(5个,最早内蒙古、最后西藏)。
专题2 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 1 0 周年一、周恩来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1、五四运动期间,领导了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
2、大革命时期,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4、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同毛泽东、王稼祥共同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
5、1936年12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
6、1945年8月,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7、解放战争初期,与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1948年参与和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8、1949年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北平谈判。
二、建国后,周恩来同志的主要活动1、1949年10月1日,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同这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1954年4-7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协议的签署,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1971年7月,周恩来同秘密访问中国的基辛格会谈,促成了尼克松的中国之行,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6、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同邓小平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7、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
(联合国下半旗致哀)三、列举最能体现周恩来外交艺术的重大活动1、1936年西安谈判;2、1945年重庆谈判;3、1949年北平谈判;4、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6、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四、评价:周恩来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革命活动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专题3:都江堰水利工程1、修建年代: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中叶)。
设计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2、用途:防洪灌溉。
3、设计特点:工程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
4、意义: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夫模最大,效益最好。
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后人评价——“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理由:因为李冰在岷江游所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即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6、李冰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见宝典(第四页)7、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都江堰?治理水土流失、疏通河道、加固水坝、植树造林、不乱排放污水、不乱扔垃圾等。
8、在这次汶川地震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未有受损迹象,这说明了什么?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说明都江堰设计巧妙,具有较高的工程水平,表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体现了人定胜天的雄伟气魄。
发动全校师生进行爱心捐款;为灾区学生捐献书本文具;给灾区儿童写慰问信等专题4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内容: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为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实行汉化政策,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提倡同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作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
专题5 近代化的起步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政治方面: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一、洋务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即洋务派)。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主要内容:A、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B、后期以“求富”为口号,主要开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资产阶级维新派(或称改良派)。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采用严复的思想观点:交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主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2、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多次上书警示3、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对顽固派影响最大);②经济:鼓励私人举办工矿企业;③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④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4、意义: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没有实现救亡图存愿望,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1.资产阶级革命派(或称民主派)—以孙中山为代表。
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3.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大学就任临时大总统4.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2日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虽然没有改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
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1、代表人物:陈独秀《敬告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提出“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鲁迅。
2、口号(主张):“民主”与“科学”。
3、主要内容:①前期(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介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1918的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不足之处: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1、代表人物:陈独秀《敬告青年》(提出“文学革命”)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