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力学复习提纲
2022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提纲

2022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提纲初三学生冲刺中考阶段要留意做好复习,争取在最终几个月的时间尽快将成果提高上去,复习提纲就显得很重要了。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提纲,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提纲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试验室运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物体运动状态变更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变更。
⒈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⒈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那么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⒈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始终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⒈同始终线二力合成:方向一样: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一样;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一样。
⒈一样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必须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速度:v=s/t密度:ρ=m/v重力:G=mg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干脆考)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功:W=FS功率:P=W/t=Fv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 n为滑轮组的股数物理解题有哪些原那么做题依次一般来说,初二物理题目的排列依次都是先易后难,因为出题教师也盼望通过这样一种按部就班的方式使大家尽快进入到答题状态中。
九年级物理力学复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力学复习资料九年级物理力学复习资料物理力学是九年级学生所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这门学科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等方面。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九年级物理力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它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ma,其中 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求解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可以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求解。
分力是合力在某个方向上的分解,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来求解。
4.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衡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平衡。
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合力不为零,物体处于加速或变速运动状态。
5. 力的摩擦和力的弹性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弹性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恢复力所产生的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力与物体的形变成正比。
6. 力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等。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
- 使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使物体变形。
三、力的表示方法
- 力的大小:牛顿(N)。
- 力的方向:箭头表示。
- 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任意一点。
四、力的合成和分解
- 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
- 分解力: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合力的和。
五、力的平衡
- 平衡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 平衡条件: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力合力为零。
六、力的单位和测量
- 力的单位:牛顿。
-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七、力与加速度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
八、权重
- 物体受到的重力称为权重。
- 计算公式:权重 = 质量 ×加速度。
九、摩擦力
- 定义:物体相对运动或即将发生运动时的阻碍力。
- 类型: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十、弹力
- 定义: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 特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变形程度成正比。
十一、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大力使物体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 方向相同的力使物体加速度增大,方向相反的力使物体加速度减小。
以上为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力学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
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
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提纲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提纲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2.弹簧测力计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合成与分解5.运动状态的判断(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6.分离力和接触力7.牛顿第一定律8.牛顿第二定律9.牛顿第三定律10.质量和重力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和路程2.速度与速度的计算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4.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5.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6.自由落体运动7.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8.斜抛运动9.飞行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三、力的应用1.摩擦力与静摩擦力最大值的计算2.摩擦力与斜面上物体的运动3.鹰击长空问题4.能量和功5.功的计算公式6.能量守恒定律7.动能和位能8.动能的计算公式9.重力势能10.机械能守恒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2.杠杆的公式3.一类简单机械(斜面、滑轮、绞盘)4.输出功与输入功五、压力和浮力1.压强概念2.压强的计算3.压力和面积的关系4.浮力概念5.浮力的计算6.浮力的应用(浮力平衡、浮力的浮物性质)六、机械能和功率1.功和功的计算2.机械能的转化3.功率概念4.功率的计算公式5.功率的单位七、力的留性1.弹性形变和弹性恢复2.弹性势能3.弹性势能的计算4.动力学留性5.动力学留性的应用(减震、保护)八、物体的平衡1.物体平衡的条件2.物体平衡的类型(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中立平衡)3.杠杆平衡条件4.力矩的概念5.力矩的计算公式6.力矩平衡定律7.平衡力的分析九、机械工作和机械效率1.机械工作的定义2.机械工作的计算公式3.输入功与输出功4.机械效率的定义5.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1.运动和力学1.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5.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6.加速直线运动和斜抛运动2.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的合成和分解3.弹力和重力4.弹簧弹力、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5.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3.能量和功1.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功和能量的转化4.功率和效率5.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弹簧势能4.热学1.温度、热量和热能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3.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4.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5.比热容和相变6.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5.光学1.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2.光的反射:光线、反射定律和像的性质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像的性质4.凸透镜和凹透镜:像的性质和像的构成方法5.光的色散和彩色世界6.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2.电阻和电阻定律3.并联和串联电路:电阻的计算和电流的分配4.电功和电功率5.静电场和电场力线6.电池、导体和绝缘体7.磁学1.磁场和磁力线2.磁铁的磁性和磁场的形成3.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4.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现象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6.变压器和感应电流8.声学1.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2.声源和声音的强度3.声音的反射和声音的吸收4.声音的频率和音高5.声速和声时9.电磁波1.电磁波的概念和分类2.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波谱3.光的电磁波特性:波长、频率和光的颜色4.光的干涉和衍射5.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以上是初中物理复习的完整提纲,对于每个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展开,掌握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复习工作!。
初中物理力学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力学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力一.力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性质有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
表示符号: 单位: 单位符号:观察上图我们得到给物体施加力会或。
练习:1. 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二、如图所示, 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 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 使其发生( )、( )、(c)、(d) 各图中的形变, 如果力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的出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分别是、、. 能得到此结论的图像分别是图、、。
练习: 1.物体A的质量都是5 kg, 画出图中A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2.重20 N的小球正从斜面上加速滚下, 所受摩擦力为10 N, 在下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3.在水平地面上有辆小车, 甲用6 N的力水平向右推车;乙用9 N的力向右上方与水平面成30°角拉车, 在下图中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4.如图, 一物体放在斜面上, 重15 N, 对斜面的压力为12 N,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这两个力。
一、分析下图可以的到的结论分别是(1)(2)(3)练习: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这两个力相同的是()A.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大小和作用点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下列图中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3.用绳子系着水桶, 手拿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 此时水桶受到向上的力,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手B. 绳子C. 地球D. 水4.划船时, 使船和桨一起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划船的人对桨的力B. 船桨对水的力C. 河中的水对桨的力D. 船对水的推力三、观察右图中图甲为捏橡皮泥, 图乙是拉弹簧总结两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观察两图还可以的到的结论有哪些?练习:1.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 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制成;(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3)该弹簧原长是cm, 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 其量程为N。
(完整版)力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力学知识点复习提纲力的基本概念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同时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B、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并在受力方向上进行调零;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必须在受力方向进行调零。
D、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涉及到的原理有: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E、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一个端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不要求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斜面推理实验:(1)三次实验都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处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初速度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力学复习提纲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如磁力、重力)。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
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
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
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和方向以及力的作用点都有关。
7、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其作图方法如下: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
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力的作用点。
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8、弹力:
概念: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支持力...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弹力的概念应该明白弹力是一种接触力!是必须有接触才能产生的力!而且物体发生的形变必须是在其弹性形变范围
之内!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 ,k 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 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l k F ∆=)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1、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2、测力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的力的方向
在同一直线上!3、弹簧不能与外壳接触,以免发生摩擦影响测量结果。
10、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mg G =其中Kg N g /8.9=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空心铁环。
)
非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11、无处不在的一种力——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会产生(有滑动时是滑动摩擦,有滚动时是滚动摩擦,只有趋势时是静摩擦。
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
1、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
2、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
(
N F f μ=)。
(4)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3、同时增大。
(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同时减小;4、隔离摩擦面;5、变滑动为滚动。
(7)特别值得注意的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方向向前;前轮受到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后。
12、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⑵二力合成定义:求两个力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13、惯性和惯性定律:
(1)惯性定律的产生:
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
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
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14、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1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