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的老师授课的行为之一,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提出学生愿答会答的问题。好的问题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问题的设计就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是备课的重点所在。本文从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巧妙设问中,变“死”为“活”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学启于思思起于疑因势利导沿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而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智慧的天堂。当师生双方被文本的魅力感染的时候,语文课就不再是学习的负担,而是精神世界的陶冶炉。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就必须精心准备,尤其在课堂设计上花一番功夫,一旦设计出精致巧妙的问题,课堂就会出现让人期待的情景。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设计好问题,提问出有质量的问题。那么如果做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课前,教师要反复的读课文,深入研究课文,研究所教课文在教材、单元中的地位,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重设计一个中几个关键性的提问,以问题为纲,统率教学目标。如教《亡羊补牢》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道理?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围绕三个问题去“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的学习、研讨、探究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教材教参中规定的学习重点就被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

二、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我是小学教师,但是有时候对初中的语文课也很关注,在网上我有幸学习过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已》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已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已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

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进行问题设计。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启发性就不强,而启发性教学也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例如教学《燕子》时,引导学生理解“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个句子,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在展示一段五线谱后,再提问:“这会是怎样一支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由于燕子与音乐中间有一定的跳跃性,这样的提问也有跳跃性,而文字引起的联想就是架在其间的桥梁。所以,跳跃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所以说,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作文教学《亲情》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亲的亲人,但是只能选择五个,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肯定是很慎重的,这是第一个层次:找准基调情感;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划掉,这个层次目的是让学生激发情感,因为划掉一个亲人是需要感情牺牲的,更难,这是第二个层次;接着依

次划掉亲人的名字,在这个选择中,学生的情感不断地深化,逐次提高,为学生的情感激发不断升温,依次达到“全面爆发”的目的,到最后,要求学生只能留下一个亲人的时候,很多的孩子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学生的情绪达到极限,这个时候,我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学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力求情感的真实性,学生说的都很好。并且能写下来,可以想象,这次作文必定成功的,之所有这个成绩和,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上采取了情感分层,化抽象情感为具体真实的感受,让学生的情感来自内心,争夺为真心就有实意。

五、巧妙设问,变“死”为“活”

现实教学中,有很多的课文比较抽象,如《刻舟求剑》一文的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所体现的哲理上。他们会通过一些巧妙的设问,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际生活的问题设计中:生活中,你遇见类似于刻舟求剑的例子吗,请说给大家听听,你在学习中遇见过这样的事情吗?怎么做才不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是,这样学生的思想就不会被课文的圈子所束缚,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思维也不会沿袭前人的老路,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总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问题的设计就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是备课的重点所在,围绕以上几点来

设计问题,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朝阳教育》

(3)《辽宁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