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篇重点知识
铁路站场与枢纽重点

1.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如机务段内机车备线、三角线,车辆段内车辆检修作业用的线路以及工务、电务段内停留轨道车及其他车辆的线路。
2.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触,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3.车场或车站两端道岔汇集的地方,是各种作业(列车到发、机车走行、调车和车辆取送作业等)必经之地,故可称之为车场或车站的咽喉区,简称咽喉区。
P284.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可分为区间正线及站内正线,连接车站的部分为区间正线,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部分为站内正线。
5.机车车辆限界是规定机车车辆不同部位的宽度、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底部零件至轨面的最小距离,是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
无论是具有最大标准公差的新车,或是具有最大标准公差和磨耗限度的旧车,在停放在水平直线上,无侧向倾斜于偏移的条件下,除电力机车升起的集电弓外,其他任何部分应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不得超越。
6.建筑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它规定了保证机车车辆安全通行所需要的最小尺寸,在此轮廓内,除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车辆减速器,路签授受器,接触电线及其它)外,其他设备或建筑物均不得侵入,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也只能与机车车辆指定的部分接触,且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
7.车站线路全长是指车站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如为尽头式线路,则指道岔基本轨接头至车挡的长度。
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叫做铺轨长度。
8.进路:列车、调车的车列或调机在车站范围运行所经过的途径。
互不影响、能同时进行作业的两条或几条进路,称为平行进路。
9.车站线路有效长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10.车站通过能力是在车站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篇-重点知识

第二篇: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新建铁路和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修建单双线的原则•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站型布置图、线路设计•中间站的改建一.车站分布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必须满足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
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国家要求的铁路在交付运营第二十年以后具有远景规模性质的年货运输送能力。
2 办理客货运业务的中间站应根据日均客货运量,结合该地区其他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并与城市或地区规划相协调合理分布。
有技术作业的中间站应满足技术作业要求。
会让站和越行站应按通过能力要求的货物列车走行时分标准分布。
3 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和铁路运营条件。
4 应考虑区间通过能力的均衡性。
二.站间距离1.一般来讲,新建铁路的站间距离,单线不宜小于8km,双线不宜小于15km。
枢纽内站间距离不得小于5km。
2.客运专线站间距离不宜于小于30 km,大于60 km时,应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站间距离不宜小于15km,也不宜大于40km。
3.远期为双线、近期为单线的新建铁路宜按双线标准分布车站,当近期单线不能满足通过能力需要时,可采用增加会让站等措施过渡;如确有技术经济依据,也可按满足近期单线运量要求分布车站。
过渡工程设计应远近结合,尽量减少废弃工程。
三.修建单双线的原则1.新建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分别大于或等于35Mt的平原、丘陵地区和大于或等于30Mt的山区,宜一次修建双线。
2.远期年客货运量达到上述标准者,其正线数目宜按双线设计,分期实施。
3.远期年客货运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按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折算的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30Mt时,宜预留双线。
四.会让站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布置。
五.越行站越行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a)布置。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按下图(b)布置。
客运专线运输模式下的越行站是专为办理本线旅客列车越行跨线旅客列车而设的车站;由于只办理速度较快的列车越行速度较慢的列车,不办理旅客乘降作业,故只需设2条待避用的到发线,宜采用下图。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重点课件.ppt

• 会分析各类布置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 会计算 • 会绘图
车站比例尺图、详图、示意图
• 会简单设计
站场初步设计、改扩建设计
绪论
• 铁路车站及枢纽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概念 •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原则
第一篇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第一章 车站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 第二章 线路连接 第三章 线路全长和有效长 第四章 梯线与车场 第五章 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
布置
第七篇 铁路枢纽
第一章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 第二章 铁路枢纽内主要设备配置 第三章 铁路枢纽内主要线路配置 第四章 铁路枢纽总体规划 第五章 铁路枢纽通过能力 第六章 车站及枢纽设计方案比选
第七篇 铁路枢纽
• 了解铁路枢纽的概念及有关设备 • 理解铁路枢纽总布置图影响因素 • 理解枢纽总图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 了解铁路枢纽内编组站配置:数量、分工、位置 • 了解铁路枢纽内客运站配置:分工 • 理解铁路枢纽内主要线路设置(枢纽线路的引入方
第三篇 技术站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布置图分析及选择 第三章 车站及线路设计 第四章 机务和车辆设备 第五章 车站通过能力
第三篇 技术站
• 了解技术站的主要任务 • 理解技术站的分类 • 理解技术站在路网上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理解技术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 • 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 能够分析技术站主要设备的合理配置方案 • 了解编组站与区段站的异同 • 掌握技术站布置图分析方法
第五篇 客运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客运站作业、设备和布置图 客运设备 客车整备所 高速铁路客运站 客运站通过能力
第五篇 客运站
➢ 理解客运站的分类 ➢ 了解客运站设计理念 ➢ 理解总平面布置要求 ➢ 理解客运站的作业及设备 ➢ 掌握客运站、客车整备所、正线、客运机务段
铁路站场与枢纽重点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0×2’=20’(18选10)1.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段专用并管理的线路2.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3.咽喉区:车场或车站两端道岔汇集的地方,是各种作业(列车到发、机车走行、调车和车辆取送作业等)必经之地,故可称为车场或车站的咽喉区,简称咽喉区。
4.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5.限界:是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
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和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
6.机车车辆限界:机车车辆限界是机车车辆的垂直与水平的外形轮廓尺寸。
它规定了机车车辆不同部位的宽度、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底部零件至个轨面的最小距离,是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
7.建筑限界:是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它规定了保证机车车辆安全通行所需要的最小尺寸。
8.车站线路全长:是指车站线路的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9.车站的铺轨长度: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叫做铺轨长度。
10.车站线路的有效长: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需要用简图表示)11.进路:在车站或车场咽喉区要办理行车和调车作业,每项作业的运行径路叫做作业进路,简称进路。
12.平行进路:互不妨碍的两条进路,叫做平行进路。
13.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现有的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
14.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是指在合理固定到发线使用方案及作业进路条件下,某方向接、发车进路上最繁忙的道岔组一昼夜能够接、发该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区间通过能力与车站咽喉通过能力是否协调。
15.驼峰解体能力:是指在既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车台数条件下一昼夜能解体的货车列车数或车辆数。
铁路车站与枢纽

根据正线数目
• 横列式布置图 • 纵列式布置图
根据到发线的 相互位置关系
注意:1)货场位置(站房同侧、站房对侧); 2)到发线进路设计(单进路,双进路);
3)中间站台的布置(两台夹一线/二线/三线)
单线铁路中间站布置图
双线铁路中间站布置图
小结
1.布置图:
(1)根据正线数目--单线和双线布置图; (2)按到发线的相互位置--横列式和纵列式; 2.货场位置:
第二章 铁路车站与枢纽
• §1 车站设计基础 • §2 中间站 • §3 区段站 • §4 编组站 • §5 铁路枢纽
§2 中间站
1. 中间站的作用
中间站是为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 满足地方客货运输而设的车站。
2. 中间站的设置位置
中间站的特点:设备规模小,但数量很多。 设置位置:铁路沿线中、小城镇和农村。 位置要求:①符合线路通过能力的要求,
1)单线横列式
图形特点:(1)只有一条正线; (2)双方向共用到发场、调车场; (3)所有车场横向排列。
2)双线横列式
结构特点:(1)有二条正线(分方向使用); (2)二个到发场(分方向使用) 横向布置在正线一侧; (3)双方向共用调车场。
图形的缺点:交叉点多,干扰大;对客车到地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③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站间距离:单线不小于8 Km,双线不小于10 Km。
3. 中间站的作业
1)运转作业—列车的到达作业、出发作业、 通过作业、会让和越行作业。
2)客运作业—旅客的乘降,行包的收发与保管。 3)货运作业—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 4)调车作业—车辆的摘挂;货场专用线的车辆取送。
只有当客货交叉严重、区间能力不足时采用 纵列式。
铁路站场与枢纽(二)

第二部分中间站和区段站主要设备布置(20学时)重点内容:1.会让站、越行站布置图型设备分析。
2.中间站布置图型设备设置分析及改(扩)建。
3.区段站主要设备相互位置及设置条件和要求。
4.各种区段站图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第一节会让站和越行站一、会让站、越行站的作业和设备会让站、越行站的主要作业为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反方向运行列车的转线。
有的站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会让站、越行站的主要设备有到发线、平过道和运转室,并设置通信、信号及旅客乘降等设备。
二、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一般情况下,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
(一)会让站布置图1.横列式会让站会让站的到发线一般应设两条,以便车站具有三交会的条件,同时也能适应水槽车、机械化养路的工程车和轨道车等特殊车辆停留需要。
横列式会让站只设一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一般应设在站房对侧。
其优点是便于利用正线接发通过列车,车站值班员可不跨越线路,作业安全;经由正线接发的旅客列车可停靠基本站台而不经过侧向道岔,列车运行平稳,旅客比较舒适。
但如旅客列车较多,且有交会通过列车或近期有增设第二条到发线的可能时,则宜将到发线设在站房同侧,以保证旅客列车停靠基本站台,便于旅客进出站;同时摘挂列车停靠基本站台时,可不影响正线接发通过列车,并避免在铺设第二正线时需拆迁站台的问题。
会让站一般不设中间站台。
若旅客乘降较多且远期有发展时,可设中间站台,其位置应设在旅客站房对侧到发线与正线之间。
这样布置站台使用率高,除供正线停靠旅客列车外,还可供另一条到发线停靠旅客列车,站台间有两条线路,工务维修抽换轨枕方便。
横列式会让站设两条到发线时,一般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是两到发线设于正线一侧的布置,其优点是车站值班员接发正线通过列车无需跨线,但这种布置站坪长,土石方工程量大,且单线发展成双线时,拆迁工程也较大;另一种是两到发线分设于正线两侧的布置,其优点可以实现列车三交会,可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都能停靠站台,且到发线有效长相差小,站坪长度短,但车站值班员接发正线通过列车需跨线。
铁路站场与枢纽_李海鹰_铁路枢纽复习资料

铁路枢纽(2学时)了解铁路枢纽的概念及有关设备,枢纽图形的分类。
铁路枢纽概述铁路枢纽的意义在铁路干、支线的交汇点或终端地区,由各种铁路线路、专业车站以及其它为运输服务的有关设备组成的总体称为铁路枢纽。
铁路枢纽的设备1、铁路线路2、车站3、疏解设备包括铁路线路与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立交疏解、铁路线路与城市公路的跨线桥和平交道口以及线路所等。
4、其它设备铁路枢纽的分类一、按其在铁路网上的地位和作用分类1、路网性铁路枢纽凡承担的客、货运量和车流组织任务涉及整个铁路网的枢纽都属路网性铁路枢纽。
这种枢纽一般都位于几条铁路干线交叉或衔接的大城市,办理大量的跨局通过车流和地方车流,设有较多的专业车站,其设备的规模和能力都很大,如沈阳、北京、郑州、武汉、上海等枢纽。
2、区域性铁路枢纽凡其承担的客、货运量和车流组织主要为一定的区域范围服务的枢纽都属区域性铁路枢纽。
这种枢纽一般都位于干线和支线的交叉或衔接的大、中型城市,办理管内的通过车流和地方车流,设备规模不大。
3、地方性铁路枢纽凡其承担的运量和车流组织主要为某一工业区或港湾等地方作业服务的枢纽都属地方性铁路枢纽。
这种枢纽一般都位于大工业企业和水陆联运地区,办理大量的货物装卸和小运转作业。
铁路枢纽总布图影响因素分析枢纽在铁路网上的地位和作用1、枢纽所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经济特征2、枢纽所承担任务的性质3、与相邻枢纽的协作和分工引入线路的技术特征1、引入方向2、引入线数量3、引入线坡度各引入线路的客、货运量及其流向和性质枢纽内既有设备的利用1.既有车站改建为客运站2.既有车站改建为货运站3.既有机务车辆设备尽量利用4.既有客运站改建为客车整备所与城市规划的配合1.枢纽类型与城市规划的配合1).力求避免分割城市,减少与城市的干扰。
2).避免环线包围城市,限制城市的发展。
3).减轻城市交通的负担。
4).客运方面也可利用环线开行市郊列车,以缩短城市与卫星城镇的走行时间。
2.枢纽设备与城市规划的配合1).对直接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运站、货运站以及工业企业专用线,应根据其不同性质,布置在城市中心区附近或工业区、仓库区范围内。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铁路站场及枢纽》复习课1、车站与区间的范围规定:在单线铁路,以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柱的中⼼线为界,外⽅是区间,内⽅则属车站范围。
在双线铁路上,是按列车的上下⾏⽅向分别确定的,⼀端以进站信号机柱中⼼线,另⼀端以站界标的中⼼线为界。
2、股道编号为了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的编号。
站内正线规定⽤罗马数字编号(Ⅰ、Ⅱ……),站线⽤阿拉伯数字编号(1、2、3……)。
1、在单线铁路上,应当从站舍⼀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如下图所⽰。
单线铁路车站线路、道岔编号2、在复线铁路上,下⾏正线⼀侧⽤单数,上⾏正线⼀侧⽤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如下图所⽰。
双线铁路车站线路、道岔编号3、尽头式车站,站舍位于线路⼀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向顺序编号,如下左图所⽰。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向终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如下右图所⽰。
尽头式车站铁路车站线路、道岔编号⼤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编号。
4、在划分车场的车站,车场股道的编号亦应从靠近站舍(信号楼)的股道起,向远离站舍(信号楼)⽅向顺序编号。
股道编号⽤阿拉伯数字,在股道编号前冠以罗马数字表⽰车场,如⼆场三股道,应为II3股道。
对⽆站舍(信号楼)的车场,应顺公⾥标⽅向从左向右编号。
3、道岔(组)的编号1、⽤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内,由主⽽次依次编号,上⾏列车到达端⽤双数,下⾏列车到达端⽤单数。
2、如车站⼀端衔接两个⽅向以上(有上⾏、也有下⾏),道岔应按主要⽅向编号。
3、每⼀道岔均应编以单独的号码,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4、站内道岔,⼀般以信号楼中⼼线或车站中⼼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
5、当车站有⼏个车场时,每⼀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车场号码,个位和⼗位数字表⽰道岔号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
•新建铁路和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
•修建单双线的原则
•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站型布置图、线路设计
•中间站的改建
一.车站分布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必须满足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
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国家要求的铁路在
交付运营第二十年以后具有远景规模性质的年货运输送能力。
2 办理客货运业务的中间站应根据日均客货运量,结合该地区其他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并与城市或地区规划相协调合理分布。
有技术作业的中间站应满足技术作业要求。
会让站和越行站应按通过能力要求的货物列车走行时分标准分布。
3 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和铁路运营条件。
4 应考虑区间通过能力的均衡性。
二.站间距离
1.一般来讲,新建铁路的站间距离,单线不宜小于8km,双线不宜小于15km。
枢纽内站间距离不得小于5km。
2.客运专线站间距离不宜于小于30 km,大于60 km时,应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站间距离不宜小于15km,也不宜大于40km。
3.远期为双线、近期为单线的新建铁路宜按双线标准分布车站,当近期单线不能满足通过能
力需要时,可采用增加会让站等措施过渡;如确有技术经济依据,也可按满足近期单线运量要求分布车站。
过渡工程设计应远近结合,尽量减少废弃工程。
三.修建单双线的原则
1.新建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分别大于或等于35Mt的平原、丘陵地区和大于或等于30Mt的山区,宜一次修建双线。
2.远期年客货运量达到上述标准者,其正线数目宜按双线设计,分期实施。
3.远期年客货运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按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折算的年客货
运量大于或等于30Mt时,宜预留双线。
四.会让站
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布置。
五.越行站
越行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a)布置。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按下图(b)布置。
客运专线运输模式下的越行站是专为办理本线旅客列车越行跨线旅客列车而设的车站;由于只办理速度较快的列车越行速度较慢的列车,不办理旅客乘降作业,故只需设2条待避用的到发线,宜采用下图。
六.中间站
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业务的车站。
1.中间站的作业内容
①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调整反方向运行列车的转线作业;
②旅客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与保管;
③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
④沿零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⑤有的中间站如有工业企业线接轨或是加力牵引起、终点时,还需办理工业企业线的取送车,补机的摘挂、待班和机车整备、转向等作业。
⑥在客货运量较大的个别中间站,还有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及编组始发货物列车的作业。
2.中间站的作业设备
·列车到发线、货物装卸线、牵出线和安全线;
·客运业务设备:站房、站台、站台间的跨越设备(天桥、地道或平过道)和雨棚;
·货运业务设备:货物堆放场、货物站台、仓库、雨棚、装卸设备及货运办公房屋等;
·信号及通信设备;
·个别车站为机车整备、转向、给水作业而设置的有关设备;
·必要时还设有存车线和调车线
3.中间站布置图
一般采用横列式布置
客运专线中间站
4.中间站的设备
1、线路
(1)到发线数量中间站的到发线应设2条,作业量较大时可设3条。
下列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可较以上规定增加。
①枢纽前方站、铁路局局界站、补机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机车乘务员换乘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加。
②有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岔线接轨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
③有摘挂列车进行整编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
④办理机车折返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
⑤当车站同时具备上述两项及以上作业时,其线路数量应综合考虑,不宜逐项增加。
(2).中间站牵出线的设置条件:
①双线铁路和路段设计行车速度大于120km/h或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24对以上及其他调
车作业量大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均应设置牵出线。
②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不宜小于该区段运行的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或本
站作业量不大时,不应小于200m。
③当中间站上有岔线接轨,且符合调车作业条件时,应利用岔线进行调车作业。
不设牵出
线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可利用正线进行调车作业。
④当利用正线或岔线进行调车作业时,进站信号机宜外移,外移距离不应超过400m。
其平、
纵断面及瞭望条件应符合调车作业的要求,在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坡度不应大于6‰。
(3)中间站车站渡线:
客货共线铁路双线铁路中间站两端咽喉的两正线间宜各设2条渡线,其中每端除应各设1条渡线外,其余2条渡线可根据调车作业等需要设置或预留。
改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路段设计行车速度小于140km/h时,可采用交叉渡线。
客运专线铁路可在车站两端各设一条单渡线组成八字渡线。
始发站和有始发作业的中间站,两端应各设一组八字渡线。
2,客运业务的设备
3.货运业务的设备
中间站的货场位置应结合主要货源、货流方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及地形、地质条件等选定。
一般货场宜设于车站Ⅰ、Ⅲ象限;当有大量散堆装货物装卸时,可在站房对侧设置长货物线,但应有安全方便的通货场道路。
4.其他
站内正线应保证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换挂机车的车站及区段内选定的3~5个会让站、越行站或中间站应满足超限货物列车会让与越行的要求。
上述车站除正线外,单线铁路应另有1条线路,双线铁路上、下行应各另有1条线路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5.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1.安全线:安全线为进路隔开设备之一,是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进
路的一种安全设备。
2.铁路安全设备的设置:
1)新建干支线、专用线、段管线与站内正线、到发线接轨时,应设置安全线,当站内有平
行进路及隔开道岔并有联锁装置时,可不设安全线。
机务段和客车整备所与到发线接轨时,也可不设安全线。
2)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18对及以上时,应根据需要,在若干区间选定1个车站设置
同时接发客货列车的隔开设备。
3)客运专线车站有列车长时间停留的到发线两端应设置隔开设备。
4)当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的下坡道时,在车站接车线末端应设置安
全线。
5)干支线上同向列车汇合处,双方均应设置安全线。
6)区间内两条铁路线路平面交叉。
7)在区间内各级铁路线、岔线与正线接轨。
8)铁路中间站上,贯通式货物线的到发线腰岔处加设安全线。
(当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的下坡道时,在车站接车线末端应设置安全线)
各类线路在区间与正线接轨时,应设安全线
3.安全线设计条件
(1)安全线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50m。
(2)安全线的纵坡应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的上坡道。
(3)安全线上均应设置缓冲装置。
(4)临靠正线的安全线均应设置双侧护轮轨和止轮土基,有条件时,邻靠正线的此种安全线应采用曲线型布置。
(5)安全线不应设在桥上和隧道内,特殊情况下必须设置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6)曲线型安全线末端与相邻线的间距应能确保机车、车辆侧翻时不影响相邻线的安全。
4.避难线类型:
•尽端式避难线
•环行避难线
•砂道避难线
5.避难线设置位置:避难线的位置应根据车站的作业性质、地形条件、区间通过能力以及失控列车进入避难线的最大速度等综合考虑。
6.最高聚集人数指设计年度内车站全年最高月份中一昼夜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者)人数的平均值.
七.中间站的改建
1.增加线路
2.增设第二正线
3.延长到发线效长
4.改变纵断面
5.线路提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