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队形教学设计方案.doc张俊丽

合集下载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队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包括队列队形的名称和动作要领。

3.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增强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队列队形的名称和动作要领。

2. 集体操动作。

3. 队列队形的变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名称和动作要领,集体操动作。

2. 教学难点:队列队形的变换,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2.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队列队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本节课的学习。

2. 队列队形教学:a. 教师讲解并示范队列队形的名称和动作要领。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操教学:a. 教师讲解并示范集体操动作。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队列队形变换教学:a. 教师讲解并示范队列队形变换的方法和动作要领。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队列队形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队列队形和集体操,加强身体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队列队形的动作准确性。

b. 集体操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c. 队列队形变换的熟练程度。

3. 评价标准:a. 动作准确:动作规范,无明显错误。

b. 协调性和节奏感:动作连贯,节奏感强。

c. 队列队形变换:变换迅速,队形整齐。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口哨、标志杆、音乐播放设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基本的队列队形和集体操动作。

《队列队形》教学设计

《队列队形》教学设计
重 点
难 点
原地各种转法、方向的掌握以及动令下达之后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解散与集合,判断自己位置准确性。
教学
流程
课堂常规--准备活动--队列队形学习--解散与集合--结束带回教室


教学内容
组 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课堂常规
1、课室整理队伍
2、排队带到指定地方
3、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按老师指定的路线慢跑
×××××
×××××
×××××
×××××

1、教师语言简明清晰
1、教师提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好人要求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
1、学生按四路横队站立
2、学生和教师一同做准备活动
3、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
4、学生精神饱满10Βιβλιοθήκη min基本


一、队列队形
立正、原地踏步、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原地的各种转法
《队列队形》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1、队列队形(立正、原地踏步、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原地的各种转法)
2、解散与集合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的整队方法、要领和原地各种转法的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通过各种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5、奖励个别表现好的学生
1、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练习
3、学生练习时精神饱满,整齐一致
4、学生要认真对待解散与集合的要求
25

队列队形教案设计1.docx

队列队形教案设计1.docx

指导思想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本节课。

本课突出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训练和教育,帮助五年级学生树立坐、站立、行走、跑步等正确的姿势,使松散的集体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并为今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该年龄阶段学生止处于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心理方而,具有模仿力强,好动,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特点, 但是缺乏合作精神,因此,队列队形练习,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及竞争合作精神。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三面转法的动作方法。

齐步走,立定的动作要领技能目标:80%的学生基本掌握三面转法动作,齐步走,立定的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敏性,情感冃标: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三面转法,齐步走难点:转的方向,立定的口令。

六、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完成课堂常规,用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提示练习安全。

2、准备部分首先对身体各关节进行基本的拉仲,使身体处于积极的运动准备状态。

其次, 三面转法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进入基本部分的学习;提示练习安全。

3、基木部分基本部分设计力争打破传统的教师灌,学生学的模式,突出教师主导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以导促学”的目的,并釆用循序渐进式的分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4、结束部分:学生进行积极的身心放松,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下压式传接棒技术要领,表扬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布置在网上观看接力比赛,师生再见。

体育教学教案授课班级:教师:教学内容队列队形练习教学目标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训练和教育,帮助五年级学生树立坐、站立、行走、跑步等正确的姿势,使松散的集体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并为今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体育科目《队列队形》教案

体育科目《队列队形》教案

体育科目《队列队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能够正确进行列队和变换队形。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

2. 队列队形的变换方法。

3. 队列队形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变换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队列队形的变换速度和整齐度。

四、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

2. 教学器材:口哨、指挥棒、标志杆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队列队形的基本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列队和变换队形,强调纪律和整齐度。

3. 队列队形的变换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各种队列队形的变换,让学生熟练掌握变换方法。

4. 队列队形的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如模拟比赛、集体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队列队形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队列队形的变换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六、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为学生展示队列队形的正确方法和变换技巧。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队列队形的变换速度和整齐度。

3. 竞赛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荣誉感。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队列队形的质量。

七、教学步骤:1. 基本队列训练: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原地队列变换,如列队、散开、集合等。

2. 队列队形变换: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行进间队列队形的变换,如横队变纵队、纵队变横队等。

3. 队形应用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队形应用练习,如模拟比赛、集体舞蹈等。

4. 队形变换竞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队形变换竞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队列队形水平。

队形队列体育课详细教案.doc

队形队列体育课详细教案.doc

队形队列体育课详细教案.doc一、课程概述本节课程主要是介绍队形队列的应用和训练,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到队形、队列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技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队形队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2.掌握基本的队形、队列训练方法,培养和提高团队合作和个人技能。

3.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速度和爆发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队形意义、队列意义、队形、队列的训练方法。

难点:队列转换速度、队形操作协调性。

四、教学内容1.队形队列介绍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队形、队列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队形、队列的基本训练通过简单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形、队列转换方法,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速度和爆发力。

(1)直线队列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平整的运动场地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直线队列的基本训练方法,包括平齐、整齐、灵活、快速。

根据体育运动的需要,让学生在曲线道路上进行队列的基本训练,包括转弯灵活、速度稳定、节奏协调等要点。

旋转队列是比较难的队形训练,需要学生通过锻炼增加对队形的感觉和协调能力。

在练习中需要老师及时指导,让学生了解动作规律及注意事项。

通过队列实践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队列转换速度和操作协调性。

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队形和队列,让学生按照比赛中常见的情况进行训练和演练。

五、教学方法2.情景模拟法:将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演练。

3.教师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灵活转换队列,让学生学习实践操作方法。

六、教学准备1.讲义或PPT。

2.运动场地及装备。

3.学生分组。

七、教学评价1.学生出勤率和参与度。

3.学生课后作业测验和练习效果。

队列队形课后教案

队列队形课后教案

队列队形课后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队列队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 难点,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队列队形的组织和调整。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队列队形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队列队形对于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2. 活动一,队列队形的基本操作方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队列队形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站位、转向、变换队形等内容,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3. 活动二,队列队形的练习(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要求学生按照指令进行站位、转向和变换队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执行能力。

4. 活动三,队列队形比赛(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队形,评选出最佳队形,并表扬获胜的队伍,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活动四,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队列队形对于集体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队列队形的水平。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体育与健康《队列队形》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乐于进行反复练习,能与同学合作开展活动。

学习内容:1、队列队形练习2、游戏:快快集合学习步骤:一、复习队列队形教师活动:1、集合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明确课堂要求。

2、排体育课队形,调整学生站位,并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3、学生注意力集中较短,在练习中穿插小游戏,集中注意力练习。

4、复习学过的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动作规范,注意力集中,反应快。

5、及时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动作,并点评。

6、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个别学生耐心地指导。

学生活动:1、集中注意力听讲,遵守课堂常规,不讲话打闹。

2、积极参与队列练习活动。

3、积极投入小游戏活动,明确游戏方法,思想集中,反应迅速。

4、能熟练做出稍息、立正、向右看齐的动作。

5、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纠正同学的错误动作。

6、学会坚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组织:★★★★★★★★★★★★★★●●●●●●●●●●●●●●※二、交流合作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自主练习队列(重点:原地踏步),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队列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再次分组练习。

学生活动:1、积极参与队列练习活动,能与队员和睦相处,相互配合,认真完成任务。

2、认真做好动作,大胆展示自己,能积极发言评价。

3、乐于反复练习,相互指导帮助。

组织:散点三、快乐游戏:快快集合教师活动:1、游戏的规则要求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

2、组织学生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

3、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立即纠正。

4、引导学生正确参与游戏。

5、以小组进行相互比赛,评价优秀的小组,加以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要求“快、静、齐”。

学生活动:1、仔细听明白要求,按要求完成游戏。

2、积极参与,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及时纠正自己错误。

4、培养团队意识,学会相互交流,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不同队形的特点和应用场景;3. 能够灵活运用队列队形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

二、教学内容1. 队列队形的定义和分类;2. 队列队形的特点和优势;3. 常见的队列队形及其应用场景;4. 队列队形的实际操作和演练。

三、教学重点1. 理解队列队形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常见队列队形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段文字或图片引入队列队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简要介绍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3. 实例演示:展示常见的队列队形及其应用场景,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理解和领会;4. 操练练: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5. 总结归纳:对队列队形的研究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队列队形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场地。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2. 学生完成的操练练作业;3. 学生对队列队形的掌握情况的测验。

七、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队列队形在历史战争中的应用;2. 鼓励学生研究和设计更复杂的队列队形。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队列队形的概念和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实例演示和操练练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队列队形的知识。

同时,通过延伸和拓展,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列队形--分合队走、裂并队走》(水平三)
教案设计
学校:襄州区伙牌镇凉水小学
姓名: 张俊丽
时间:2016年
队列队形教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掌握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兼顾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分合队走、列并队走是队列队形的重要内容,是学习队列队形的难点。

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课教案中我采用多种教案手段,使练习由“难”变“易”,为学生较好的掌握队列队形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乐学好动,表现欲强,模仿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体育课感兴趣。

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组织纪律性一般,身体素质一般。

因此,在教案中应以多变、游戏竞赛
的形式进行教案。

四、教案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说出所学队列队形的动作名称及术语,了解其基本锻炼价值和教育意义。

2、技能目标:95%的学生基本掌握此队列队形的变换,并能进行自主操练;初步掌握简单的队列口令;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矫正不良姿态,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身体全面发展。

3、情感目标:能够认真地参与各种队列队形的练习,体验与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更加培养学生敢于自我,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对纪律重要性再次重新认识。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立:
重点:始终保持直线、对称行进,队形整齐。

90度转弯
难点:分合裂并队走时,到位转弯、直角转弯、步幅均匀、步伐整齐,队形变换自然、协调,运用自如。

竞赛六、教案策略:
1、教法:
讲解示范法:在教案过程中,教师规范的做示范动作,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指导纠错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情景融入法:在教案过程中,将学生学会的队列队形融入到气势昂扬的音乐中,使学生们的表演细胞调动起来,充分的展示自己,不会让单调的队列队形乏味,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增强自信。

2、学法:
模仿练习法:在教师讲解示范的过程中,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分组练习法:根据划分的组别,听教师口令进行小组练习
自主体验法:学习过程中小组内自主体验,相互学习,相互纠错。

全课的教案手段,运用了游戏参与法、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指导纠错法、实践操练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增加学生的练习效果。

用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将教案内容融合在游戏中,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到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案的初步目的。

《队列队形》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