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和中亚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1、东亚所处的经度、纬度的位置
纬度:20ºN -50ºN绝大 部分在北温 带 经度:80ºE -140ºE东 半球
2、海陆位置: 找出东亚地区濒临哪个大洋?背靠哪块大陆?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国家范围 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
中国 北京 蒙古 乌兰巴托 朝鲜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二、人文特征
(一)经济
1.总特征: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2.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
(1)不利:①缺乏矿产资源 ②国内市场狭小 (2)有利:①丰富的人力资源 ②科技水平高 ③多优良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主要的城市及工业区的分布
日本工业分布有何特点呢?主要集中在哪里呢?
平原地区多种植水稻,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茶和桑。
(三)农业 1.耕作业: 特点:耕地面积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 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单产高) 农产品:水稻 2.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 原因:北海道附近海域处在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 饵料丰富,鱼群密集
(四)贸易 1.最大贸易对象:美国 2.进口原材料:石油------中东、东南亚 (五)主要城市 1.首都:东京-----最大城市 2.对外贸易港口:横滨、神户 (六)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复习过程:
思考:探究一个区域从哪两个角度入手?各包括 哪些要素?
自然 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资源
人 文 环 境
人口 文化 城市分布 经济
北 —里海 冰 —大高加索 洋 东北以白令海峡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与北美洲为界
亚 洲
南亚中亚与西亚

觀光業:由於印度濃厚的風土民情,以及豐富的歷 史遺跡,使觀光旅遊業的產值逐年成長,成為印度 的重要財源之一。 階級制度:印度的階級制度嚴明,貧富差距與教育 資源不均,軟體人才和文盲呈兩極化分布,全國近 四億的貧民對印度的經濟發展,影響重大。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
農業人口均占該國就業人口的六成以上,農業生產 同受天災所苦。 巴國是旱災頻仍,孟加拉則是水患連年。 巴國的財政狀況不佳,過去長期與印度對峙的結果, 軍費支出浩繁,近年來已謀求和談之途,加強經濟 建設。
產業
南亞的經濟以農牧為主體,集中在中部大帄原與 德干高原地區。 除稻米、小麥等糧作外,經濟作物如棉、麻、茶 葉等生產加工很盛,早在英國殖民時期便行銷海 外,與礦產原料同為輸出大宗。
印度
發展工業
印度獨立後,利用德干高原東北側的煤、鐵等豐富的 資源,發展鋼鐵和機械工業。
1990年以後,更由於政府的支持,加上在英國殖民時 期所奠定的語言優勢,配合完整的培育制度,造就了 軟體產業方面的人力優勢。
以色列
國土面積不到臺灣的一半,人口僅650餘萬人,天然 資源不足。 自1948年建國以來,即發展技術性工業,是西亞少 數的高科技國家之一。
軍事工業的研發與外銷也是重要財源。
耶路撒冷為世界知名的宗教聖地,也是西亞觀光旅 遊的重點。
其餘國家多屬初級產業的經濟型態
約旦、黎巴嫩等國家,因輸油管線通過或提供港口 輸出石油而有額外收益。 中亞五國,在前蘇聯時代,棉花是最主要的經濟作 物。近年來,由於鎢、鉻以及天然氣等天然礦產原 料的陸續開發,經濟發展也轉型為工礦產業,其中 以哈薩克的表現較為突出。
人文與經濟
人口
南亞各國大多人口眾多,高出生率的人口結構導致 經濟負擔沉重。 貧困和醫療資源缺乏,也使得居民帄均壽命不高, 老人和嬰兒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南亚和中亚 答案

第一部分南亚一、地理位置(一)纬度位置:1、可用于定位的经线有70°E和90°E,纬线用10°N、20°N和30°N2、南亚大部分在10°N~30°N之间3、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二)海陆位置:南亚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二、范围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三、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特征1、南亚的地形特征:主要有三大地形区,分别是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略成弧形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以及高原两侧的东西高止山脉2、南亚和东亚的地形特征比较:(1)东亚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有东部和西部两大地形区;西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沿海以平原、丘陵为主(2)南亚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坦荡,主要有三大地形区,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二)河流2、主要河流:印度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流后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处形成巨大的恒河三角洲。
(三)气候1、南亚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热带占了大部分地区,主要有三种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分布在南亚大部分(2)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
(3)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世界雨极在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成因是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亚洲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短处”: 土地窄小,矿产资源缺乏,能源不足。 “长处”: 地理位置重要,港宽水深。
在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道路!
东
盟
东盟的比较优势(劳动力、 市场、资源) 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所经的国家:中国—越南— 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南亚
高考复习讲座
亚洲部分
东亚
一、地形特征
1、海岸线比较曲折,沿海有许多半许多大河从 西往东流入太平洋
二、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
2、东亚季风显著
(1)原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
(2)特点
一月
北回归线
亚
洲
赤道
印
度
洋
每年10月到次年5 月盛行东北季风,风 海洋 ,为 陆地吹向 ——— 从——— 旱季。 每年六月到九月盛 行西南季风,风从 海洋 陆地 ———吹向 ———,为 雨季。
七月
北回归线
亚
洲
赤道
印
度
洋
印 度 农 作 物 分 布 图
水稻 小麦 棉花 茶 黄麻 甘蔗
印 度 年 降 水 量 的 分 布 图
源地 冬季
风向
气候特点 寒冷少雨 高温多雨
蒙古、西伯利亚 西北风
夏季
太平洋
东南风
东南亚
地形、气候特征
1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河流: (上游)V型谷, 河流侵蚀严重,水能资源 丰富; (下游)河口三角洲 --河谷展宽。 2、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地形崎岖,平原少; 河流短促,火山多。
1987年
人均耕 地面积
世界区域地图专项训练:南亚、中亚(附参考答案)

世界区域地图专项训练:南亚、中亚(附参考答案)南亚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布图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a ;b ;c ,该河出我国国境以后名称为。
(2)地形区:山脉:d 、e 、f ;平原:g 、h ;高原:i 。
(3)国家:A 、B 、C 、D 。
(4)城市及其主要职能:①、②、③、④、⑤。
(5)图中g地区的地势特征是,判断依据。
(6)图中h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试分析其成因。
中亚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布图2.读下图回答:(1)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国家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A ,B ,C ,D ,E 。
其中,A、B 两围首都分别是,。
答案:1.(1)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2)喜马拉雅山西高止山东高止山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4)新德里,首都,政治和交通中心加尔各答,印度第二大港口,麻纺织业中心孟买,印度第一大港口,棉纺织业中心班加罗尔,新兴工业中心卡拉奇,巴基斯坦第一大港口和经济中心(5)地势低平广阔、由西向东倾斜为大河的冲积平原,河流的流向是由西向东流(6)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降水少;夏季风(西南季风)无法到达;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的破坏。
2.(1)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斯塔纳塔什干(2)咸海巴尔喀什湖阿姆河锡尔河额尔齐斯河乌拉尔河(3)平原和丘陵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大卡拉库姆采矿、冶金阿姆河和锡尔河有水灌溉的沿岸平原。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3.地理特征
特别提醒 (1)中亚地区有利于棉花生长的条件: ①夏季光热充足(不要答降水丰富);②灌溉水源 充足;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中国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运入石油对我国的 好处: ①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我国 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②有助于我国石油 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③石油 源地距我国近,运费低安全性好。
(3)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哈萨克斯坦 的好处: ①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 发展;②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有利于 基础设施建设,并拉动相关 产业发展;③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渠道多 元化;④出口源地距中国近运费低,有利于降低 石油运输成本。 (4)内陆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要点三 中亚 1.基本概况 指亚洲的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 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5个国家。本区深处亚欧大陆的腹地,远离海洋, 气候干燥,荒漠广布,靠高山冰雪融水和河水灌 溉,绿洲农业颇发达,棉花生产有重要意义。矿 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铬、铜、 铅锌等都很丰富。
要点二 南亚 1.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亚洲南部地区,介于东南亚与 西亚之间。北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与亚洲大陆 主体相阻隔,东、西和南三面为孟加拉湾、阿拉 伯海和印明的 热带季风气候。 (3)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印度河、 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南北高,中部低。
②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 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促进了它们的 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 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使之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③人力资源状况: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 成为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 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但却 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与其有丰富而优 质的劳动力资源关系密切。
第9课 中世纪的中亚和南亚

迦 腻 色 迦 ( Kanishka , 约 78~102 ) 是 贵 霜 帝 国 最 著 名 的 君王,他在西方打败了衰落中的 帕提亚(安息),向南进抵恒河 中游、德干高原,将都城迁至犍 陀罗地区的富楼沙(今巴基斯坦 白沙瓦Peshawar)笈多帝国(Gupta Empire,319-570)
同样以富庶的摩揭陀地区为核心。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约320–335在位) 建国,军事征服结合联姻,重新统一北印度大部。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沙摩多罗·笈多(Samudragupta,335~375)和旃陀罗·笈多二世(Chandragupta II,375~415)在位期间,笈多王朝国力达到鼎盛,疆域快速扩张。
坦,控制印度河流域。 第二阶段(11~12世纪):突厥人(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占北印度。 第三阶段(13~16世纪):突厥人(德里苏丹国),东抵孟加拉,南下深入德干高
原。 拉吉普特(Rajput):印度西北部的军事封建主。抵抗入侵。本土居民和外来民族融
合而成。今天印度西北部面积最大的拉贾斯坦邦 ,字面含义即拉吉普特人居住的地 区。许多拉吉普特人自称属刹帝利种姓,实际上阶层身份、宗教信仰十分驳杂。
(二)笈多和戒日帝国
种姓制度的变化
种姓成分衍变 种姓等级细化 旃陀罗(旃荼罗) 瓦尔那制度在新时代的变形——阇提:社会职业集团的内敛和封闭
印度教。商羯罗(788-820)。
(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诸王国
北印度——伊斯兰教诸王国
穆斯林的东进永久改变了南亚次大陆文明的面貌。 第一阶段(7~10世纪):阿拉伯人(木尔坦、曼苏拉等小国),占阿富汗、巴基斯
【高考教练】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2节东亚和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精品课件 人教版

1770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 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 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 1771年 剩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 日,乾隆帝《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两碑,以资纪念。
(我国称为雅鲁藏布江)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
(3)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
入孟加拉湾。
(4)洪涝灾害严重——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并且飓风旺盛;地形:恒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排水不畅;水文:两条河流同时来水,风暴潮影响。
4.气候 (1)气候类型 ①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 月~9月) 和旱季(10月~次年5月),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 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
明理由。
(3)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
其主要原因。 (4)图中丙国A、B、C、D四地中,地带性土壤呈酸性的 是)___________地。
本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亚洲有关的地理知识和 综合思维能力。根据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可分析西部与中、东 部地形与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结合海陆位置与地形可分析
(1)工业特征:形成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
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工业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2)产棉区:印度西部——孟买棉纺城——接近原料产地 和对外贸易港口。
(3)产麻区:恒河三角洲——加尔各答麻纺城——接近原料产 地和港口。 (4)煤、铁丰富:集中于德干高原东北部;锰矿储量大: 产在德干高原中、北部地区;形成东北部工业区的钢铁、电 子、机械、化学工业。 (5)工业 工业由集中趋向分散——由西部以孟买为中心和东北部以 加尔各答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区向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新 兴工业区(软件业)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飓风 每年夏秋季节,在印度洋洋面形成的强烈发展的 中心附近风力达十二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形成飓风。 4.风暴潮 孟加拉湾呈喇叭状,天文大潮(农历初一或十 五),河流水位较高,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夏季风 或台风强劲。
例2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 重灾区。读下图,联系已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3)请你从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工程措施两个 方面,分别为孟加拉湾预防风暴潮提出合理化建议。
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对 风暴潮监测预报,或建立减灾决策系统。修筑堤坝。
【解析】该题是以孟加拉湾沿岸的风暴潮为情 景,考查南亚季风的活动规律、自然灾害的成因和自 然灾害的防治等内容。 (1)风暴潮是海水水位上升的一种现象。它与向 岸的西南季风和活跃在夏季的飓风呈正相关的关系。 (2)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除了自然灾害本身的 强度之外,还与灾害发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 件和科学技术条件有关。有些方面与危害程度呈正相 关的关系,有的则呈负相关的关系。解答此题应结合 孟加拉湾沿岸的实际地理状况分别加以叙述。 (3)地理信息技术属于自然灾害防治措施中的非 工程性措施,其作用是尽早发现灾害并尽早发出预 警。在平坦的沿海地区,防治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主 要是加固堤坝等。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国为孟加 拉国,该国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为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大,导致该国多洪涝灾害。
2.下列关于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巴基斯坦以印度教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 为穆斯林 B.南亚是印度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C.恒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孟加拉湾,下游地 区小麦的种植面积广大 D.南亚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3个,其中印度人 口最多 【解析】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南亚是印 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南亚地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有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其中印度人口最多; 恒河发源于印度,注入孟加拉湾,下游地区是水稻、 黄麻等种植区。
1.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古今东、西方交 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近代新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连接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 洋,促进亚欧大陆经贸联系和民族、文化交流。
2.中亚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中亚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与干旱的气候有关;中 亚的采矿、冶金工业与其丰富的矿产有关;畜产品加 工业、纺织业与其他农产品有关。 (1)气候条件评价 气候优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气候劣势: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沙尘暴。 (2)水文特征:季节性河流、内流河和内陆湖、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夏季汛期、冬季 断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盐度高。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①位置: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②地 形: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③气 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 少;④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 小,湖泊多为咸水湖;⑤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材料二 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 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 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 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石油、天然气 资源蕴藏最 (1)中亚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 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 管道运输 。 方式是___________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 低 ,其形成原 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_______ 西部有河流淡水注入 。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 因。
北半球夏季(5~10月)为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季 节。此时飓风频繁;西南季风盛行;正值雨季,河流 径流量大。
(2)从地形、河流、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 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孟加拉湾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 期时加重风暴潮灾害;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 人口众多,都是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考点2
南亚的自然灾害
1.水旱灾害 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而季风气候的 特征是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并且年际变化大。夏季 西南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迟早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2.热浪 每年四、五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 度角大,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 朗,降水稀少,北部喜马拉雅山地阻挡,热气流不易 扩散,形成“热浪”。
(4)从气候分析,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纬西风的 迎风坡,降水较多;从地表水分析,一是吉尔吉斯斯 坦位于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大,且在河流建有许 多水库,蓄积河水;二是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 丰富。
考点4
中亚地区的环境问题
1.沙尘暴与沙漠化 乱砍乱垦乱牧,植被破坏严重,加上气候干旱, 偏北风强劲,沙质土壤,疏松易被吹扬。 2.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 中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天 气晴朗,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沙质土地,下渗严 重;大量引水灌溉土地及工业和居民用水增加;水污 染及浪费严重等导致河流流量减少,河湖水位下降, 盐度升高,气候恶劣,生态环境恶化。 3.土壤次生盐碱化 大量引水灌溉,且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升 降运动,引起地下水盐运动而出现。
例4 读中亚五国区域图和M地各月气温降水量统 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归纳该地区气候特点是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或冬寒夏暖),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形成该气候特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陆位置 (地形或大气环境) 等。 气温 , (2)影响锡尔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锡尔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考点3 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 中亚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海洋水 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 候。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多内流河和内陆湖,阿 姆河和锡尔河是两条重要的内流河。干旱的气候特征 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在水源比较充足的河口地带,经 济、人口比较集中,加上光照强、热量丰富、土质疏 松,特别适合耐旱习性的棉花和小麦的生长。
(3)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量开垦和引水灌溉导 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进一 步恶化,在农业生产中,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 施?
①退耕还草还牧(或生态退耕);②因地制宜,调 整农业生产结构;③合理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 ④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⑤加强全流域水资 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或合理分配好上、 中、下游水资源);⑥合理开采地下水;⑦加强农田 水利工程建设;⑧营造农田防护林,保护农业生态环 境。
考点1
பைடு நூலகம்
南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业发展的条件
1.农作物的分布 农作物的分布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与地形、 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因地制宜。印度的耕地面积 很广,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由于各地气候、 地形等方面条件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不相同。 水稻:需要较多的水,分布地区是平原,降水充 足。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的东北部和半岛两侧沿海。
第二讲
南亚和中亚
(2013四川)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 风是(B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R河段( A)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 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小麦:耐旱力较强。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德干 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棉花:耐旱力较强。主要分布在有肥沃黑土、降 水较少、阳光充足的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低湿的土地和潮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地 势低平、气候湿热的恒河三角洲。 茶叶:多雨及排水好的坡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的雨水充足、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布拉马普特拉河 两岸),产量居世界首位。
3.中亚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沙质 土壤,土质疏松;可引水灌溉。 (2)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4.里海石油 (1)里海沿岸国家 (2)石油运输 (3)石油产业
例3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 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地形图
①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 多;②吉尔吉斯斯坦位于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 大;③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④吉尔吉斯 斯坦在锡尔河修建许多水库,蓄积河水。
【解析】(1)中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适 合运输石油、天然气的最佳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运 量大,损耗小。 (2)因河水为淡水,巴尔喀什湖的西侧有河流注 入,所以湖泊的西侧盐度低、东侧盐度高。 (3)从位置分析,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 远;从地形分析,图中图例表明,地势东高西低,地 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从气候分析,因深居内陆,其 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 稀少;从河流、湖泊分析,因降水少,所以其河流多 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 从植被分析,因气候干燥,所以植被为草原、荒漠。
例1下图是某国轮廓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多的地点及原 因。 ④。西南风带来印度洋水汽,遇地形阻挡,形成 地形雨。 (2)分析该国南部地势状况及判断理由。 西高东低。河流流向由西往东。 小麦 ,经 (3)图甲中阴影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 棉花 ,试分析该区域大面积种植该两种 济作物是_______ 农作物的自然原因。 地形平坦;降水少所以光照足;有灌溉水源。 (4)简述南亚季风对水稻种植业的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区域降水的因素。该 区域位于11° ~15° N之间,西部沿海,结合海拔高 度和河流分布可知,该地为印度西部的沿海地区。7 月份该地盛行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 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降水,1月份该地盛行东北季 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2)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地貌。R河段 位于山地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所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 无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不会形成春汛;R河段位于 河流上游的高原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强烈,河谷以 “V”型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