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合集下载

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

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

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行政区划编码是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标准化编码,规范了全国各级行政区的编号,对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为了更方便地对行政区划进行相关计算和处理,可以通过建立行政区划编码的正则表达式来实现快速查询。

第一步,理解行政地区编码的基本规则。

行政区划编码通常由6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数字表示所属的省份代码,中间两位数字表示所属城市或区域的代码,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所属县或区的代码。

并且,行政区划编码是根据国家标准编制的。

第二步,根据上述基本规则,建立正则表达式。

行政区划编码的正则表达式可以写成“^[1-9]\d{5}$”,其中^表示开始,[1-9]表示第一位数字不能是0,\d表示任意数字,{5}表示数字共出现5次,$表示结束。

这个正则表达式是一个符合基本规则的行政区划编码的标准表达式。

第三步,对正则表达式进行进一步优化。

行政区划编码还有以下特点,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进行进一步优化:1. 不会出现重复编码;2. 编码前两位和后四位分别有特定含义;3. 有时会有新行政区划的出现和变更。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正则表达式进行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1-9]\d{5}(?!00)(?!(\d{2}){2})(?!\d(?:(?:11|12)(?:0[1-9]|[1-2]\d|30)|(?:0?[469]|11)(?:0[1-9]|[1-2]\d|3[01])|0?2(?:0[1-9]|[1-2]\d))(?:\d{2}[1-9]|(?:19|20)[1-9]\d|30[0-5])$。

正则表达式中的各部分解释如下:1. ^:表示开头。

2. [1-9]:第一位数字不能是0。

3. \d{5}:表示后面五位数字可以是任意数字4. (?!00):表示前两位数字不能是005. (?!(\d{2}){2}):表示前4位数字的值不能是两个相同的两位数6. (?!\d(?:(?:11|12)(?:0[1-9]|[1-2]\d|30)|(?:0?[469]|11)(?:0[1-9]|[1-2]\d|3[01])|0?2(?:0[1-9]|[1-2]\d))(?:\d{2}[1-9]|(?:19|20)[1-9]\d|30[0-5])):表示后四位数字要符合特定的日期规则。

5、编码规则(山东)

5、编码规则(山东)

附件:SMIS2012编码规则(山东省本级)一、一般省直单位编码规则(除垂管系统单位)(一)编码结构编码共18位XXXXXX 0 0 XX XX XXX XXX行政区划代码(6位)人社部识别码(1位)省人社厅预留码(1位)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代码(2位)单位序列代码(2位)单位排序码(3位)单位自主编码(3位)(二)编码解释1、行政区划代码:参照国标码,详见表一2、人社部识别码:固定(0)3、省人社厅预留码:预留,以备后期使用。

固定为0.4、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代码:详见表二5、单位序列代码:详见表三6、单位排序码:按照“山东省人事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省直单位排序进行编码。

详见表四7、单位自主编码:各省直单位使用,各主管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内部的填报单位进行编码,要做到①下属单位编码不重不漏;②下属单位编码一经编制,长期沿用,不得随意更改;③省级主管部门向省人社厅报送报表时,三位单位自主编码统一为000。

二、垂管系统单位编码规则(一)编码结构编码共18位XXXXXX 0 0 XX X XXXXXXX行政区划代码(6位)人社部识别码(1位)省人社厅预留码(1位)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代码(2位)单位序列代码(1位)单位自主编码(7位)(二)编码解释1、行政区划代码:参照国标码,详见表一2、人社部识别码:固定(0)3、省人社厅预留码:预留,以备后期使用。

固定为04、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代码:详见表二5、单位序列代码:详见表三6、单位自主编码:省级垂管系统主管单位负责对本系统填报单位进行编码,要做到①下属单位编码不重不漏;②下属单位编码一经编制,长期沿用,不得随意更改;③省级垂管系统主管部门向省人社厅报送报表时,七位单位自主编码统一为0000000。

表一:山东省行政区划代码代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370000山东省370303张店区370640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379900山东省省本级370304博山区370641烟台高新区370100济南市370305临淄区370681龙口市370101市辖区370306周村区370682莱阳市370199济南市市本级370321桓台县370683莱州市370102历下区370322高青县370684蓬莱市370103市中区370323沂源县370685招远市370104槐荫区370340淄博高新区370686栖霞市370105天桥区370341淄博文昌湖旅游度假区370687海阳市370112历城区370400枣庄市370700潍坊市370113长清区370401市辖区370701市辖区370124平阴县370499枣庄市市本级370799潍坊市市本级370125济阳县370402市中区370702潍城区370126商河县370403薛城区370703寒亭区370140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70404峄城区370704坊子区370181章丘市370405台儿庄区370705奎文区370200青岛市370406山亭区370724临朐县370201市辖区370440枣庄高新区370725昌乐县370299青岛市市本级370481滕州市370740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370202市南区370500东营市370741潍坊峡山区370203市北区370501市辖区370781青州市370205四方区370599东营市市本级370782诸城市370211黄岛区370502东营区370783寿光市370212崂山区370503河口区370784安丘市370213李沧区370521垦利县370785高密市370214城阳区370522利津县370786昌邑市370240青岛高新区370523广饶县370800济宁市370241青岛保税区370540东营经济开发区370801市辖区370281胶州市370541东营港经济开发区370899济宁市市本级370282即墨市370600烟台市370802市中区370283平度市370601市辖区370811任城区370284胶南市370699烟台市市本级370826微山县370285莱西市370602芝罘区370827鱼台县370300淄博市370611福山区370828金乡县370301市辖区370612牟平区370829嘉祥县370399淄博市市本级370613莱山区370830汶上县370302淄川区370634长岛县370831泗水县代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370832梁山县371202莱城区371500聊城市370840济宁高新区371203钢城区371501市辖区370841济宁北湖新区371240莱芜高新区371599聊城市市本级370881曲阜市371241莱芜雪野旅游区371502东昌府区370882兖州市371300临沂市371521阳谷县370883邹城市371301市辖区371522莘县370900泰安市371399临沂市市本级371523茌平县370901市辖区371302兰山区371524东阿县370999泰安市市本级371311罗庄区371525冠县370902泰山区371312河东区371526高唐县370911岱岳区371321沂南县371540聊城经济开发区370921宁阳县371322郯城县371581临清市370923东平县371323沂水县371600滨州市370940泰安高新区371324苍山县371601市辖区370982新泰市371325费县371699滨州市市本级370983肥城市371326平邑县371602滨城区371000威海市371327莒南县371621惠民县371001市辖区371328蒙阴县371622阳信县371099威海市市本级371329临沭县371623无棣县371002环翠区371340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71624沾化县371040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371341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371625博兴县371041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371342临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71626邹平县371042威海工业新区371400德州市371640滨州经济开发区371081文登市371401市辖区371641滨州高新区371082荣成市371499德州市市本级371642滨州北海新区371083乳山市371402德城区371700菏泽市371100日照市371421陵县371701市辖区371101市辖区371422宁津县371799菏泽市市本级371199日照市市本级371423庆云县371702牡丹区371102东港区371424临邑县371721曹县371103岚山区371425齐河县371722单县371121五莲县371426平原县371723成武县371122莒县371427夏津县371724巨野县371140日照经济开发区371428武城县371725郓城县371141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371440德州经济开发区371726鄄城县371200莱芜市371441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371727定陶县371201市辖区371481乐陵市371728东明县371299莱芜市市本级371482禹城市371740菏泽开发区表二: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代码序号单位编码备注1 办公室XXXXXX 00 01XXXXXXXX2 法规处XXXXXX 00 02XXXXXXXX3 规划财务处XXXXXX 00 00XXXXXXXX 注14 就业促进处XXXXXX 00 04XXXXXXXX5 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员调配处XXXXXX 00 05XXXXXXXX6 职业能力建设处XXXXXX 00 06XXXXXXXX7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XXXXXX 00 00XXXXXXXX 注18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XXXXXX 00 00XXXXXXXX 注19 劳动关系处XXXXXX 00 09XXXXXXXX10 工资福利处XXXXXX 00 00XXXXXXXX 注111 养老保险处XXXXXX 00 11XXXXXXXX12 调解仲裁管理处XXXXXX 00 12XXXXXXXX13 劳动监察处XXXXXX 00 13XXXXXXXX14 省社保局注215 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XXXXXX 00 00XXXXXXXX 注116 省就业办XXXXXX 00 16XXXXXXXX17 鉴定中心XXXXXX 00 17XXXXXXXX注:1、为方便各省直单位人事处统一报送人事统计报表,凡涉及人事报表接收的处室统一采用编码XXXXXX0000XXXXXXXX。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为规范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建立各项普查、全面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特制定本规则。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结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分为两段位,其代码结构为:□□□□□□□□□□□□—□□□□□统计用区划代码城乡划分代码(一)统计用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由~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位,为省级代码;第~位,为地级代码;第~位,为县级代码;第~位,为乡级代码;第~位,为村级代码。

(二)城乡划分代码城乡划分代码由~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位,为城乡属性代码;第~位,为城乡分类代码。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一)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编码方法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位代码组成。

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

(二)县以下区划代码编码方法县以下区划代码由~位代码组成,包括乡级代码和村级代码两部分。

.乡级代码编码方法凡民政部门确认的街道、镇、乡,按照国家标准《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编制,其乡级代码为~;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开发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乡级单位,乡级代码为~。

具体编码如下:● ~表示街道;● ~表示镇;● ~表示乡;● ~表示类似乡级单位。

.村级代码编码方法凡民政部门确认的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园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除外)。

具体编码如下:● ~表示居民委员会;● ~表示村民委员会;● ~表示类似居民委员会(不含代码);● ~表示类似村民委员会(不含代码)。

.特殊情况的编码方法()虚拟村级单位当乡级单位下未设(或未明确)村级单位时,则在该乡级单位下虚拟一个村级单位,其编码方法为:在街道、镇以及类似乡级单位的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工矿区、高校园区、科研机构园区等区域下,虚拟村级单位的代码为,名称为“××虚拟社区”;在乡以及类似乡级单位的农、林、牧、渔场和其他农业活动区域下,虚拟村级单位的代码为,名称为“××虚拟生活区”。

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行政区划代码其实就是统计局统计码,也就是身份证上的前6位。

第一位华北区1,东北区2,华东区3,中南区4,西南区5,西北区6。

第二位是各大区的各省在区内的号码,比如西南区5,50重庆(当然重庆是后来成立的所以是50,北京是11,也就是华北区的1,上海市31,也就是华东区的1),51四川,52贵州,53云南,54西藏。

第三四位是各次一级行政区的代码,其中省、自治区第三四位是各城市的编码,01从省会/首府开始(因为行政区划的各种调整,所以有一些是空缺的,比如四川51没有5102,因为这个码原来是重庆的,后来重庆走了就空缺了),比如江苏32,01南京,02无锡,03徐州,04常州,05苏州等等,这两位的先后顺序在各省有所不同,有的是按照比如设地级市的时间先后,有的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方位(比如省会开始,由北向南),有的是按照当时的经济地位(江苏就是这种情况)等等,当然这个可能有其他特定顺序,待考。

当然这里头也有一些特殊,比如海南、河南、湖北、新疆有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就给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编了一个90,然后各县级市就从9001,各县就从9021开始排。

而各直辖市第三四位表示该行政区是市辖区还是县,如北京1101是市辖区,1102是县,各直辖市都是这样,以前重庆的5003是各县级市,后来四个县级市改区了也就没有了。

各省/自治区下辖市地州的第五六位就是表示县级区划了,一般01表市辖区(这在统计上有特定意义,所以需要设立),如石家庄市市辖区的六位码就是1(华北区)3(河北省)01(石家庄市)01(市辖区),然后各市辖区就从01往后排,比如石家庄市130102长安区、130103桥东区、130104桥西区、130105新华区、130107井陉矿区、130108裕华区等等(缺130106,必然又是撤消了的市辖区);而考虑到一些市可能有10个以上的区(目前还没有20个以上的),所以各县是从21开始,顺次后排;而县级市则是从81开始,顺次后排,这个排列顺序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但是后设的比如原来一个县后来改成县级市,哪怕原来这个县再牛而原来的县级市们本来不太好,这个新的县级市在编码上也只能往后排。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来源: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发布时间:2009-11-25 10:55为规范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建立各项普查、全面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特制定本规则。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结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分为两段17位,其代码结构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统计用区划代码城乡划分代码(一)统计用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12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1~2位,为省级代码;第3~4 位,为地级代码;第5~6位,为县级代码;第7~9位,为乡级代码;第10~12位,为村级代码。

(二)城乡划分代码城乡划分代码由13~17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13~14位,为城乡属性代码;第15~17位,为城乡分类代码。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一)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编码方法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6位代码组成。

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

(二)县以下区划代码编码方法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12位代码组成,包括乡级代码和村级代码两部分。

1.乡级代码编码方法凡民政部门确认的街道、镇、乡,按照国家标准《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2003)编制,其乡级代码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开发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乡级单位,乡级代码为400~599。

具体编码如下:● 001~099 表示街道;● 100~199 表示镇;● 200~399 表示乡;● 400~599表示类似乡级单位。

2.村级代码编码方法凡民政部门确认的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园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400~599(498、598除外)。

最新整理GB-T2260-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表

最新整理GB-T2260-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表
代码编号 业务含义 编码规则 代码 110000 110100 110101 110102 110105 110106 110107 110108 110109 110111 110112 110113 110114 110115 110116 110117 110200 110228 110229 120000 120100 120101 120102 120103 120104 120105 120106 120110 120111 120112 120113 120114 120115 120116 120200 120221 120223 120225 130000 130100 130101 130102 130103 130104 130105 130107 130108 130121
绛县 垣曲县 夏县 平陆县 芮城县 永济市 河津市 忻州市 市辖区 忻府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原平市 临汾市 市辖区 尧都区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洪洞县 古县 安泽县 浮山县 吉县 乡宁县 大宁县 隰县 永和县 蒲县 汾西县 侯马市 霍州市 吕梁市 市辖区 离石区 文水县 交城县 兴县 临县 柳林县 石楼县 岚县 方山县 中阳县
平定县 盂县 长治市 市辖区 城区 郊区 长治县 襄垣县 屯留县 平顺县 黎城县 壶关县 长子县 武乡县 沁县 沁源县 潞城市 晋城市 市辖区 城区 沁水县 阳城县 陵川县 泽州县 高平市 朔州市 市辖区 朔城区 平鲁区 山阴县 应县 右玉县 怀仁县 晋中市 市辖区 榆次区 榆社县 左权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寿阳县 太谷县 祁县 平遥县 灵石县 介休市 运城市 市辖区 盐湖区 临猗县 万荣县 闻喜县 稷山县 新绛县
130123 130124 130125 130126 130127 130128 130129 130130 130131 130132 130133 130181 130182 130183 130184 130185 130200 130201 130202 130203 130204 130205 130207 130208 130209 130223 130224 130225 130227 130229 130281 130283 130300 130301 130302 130303 130304 130321 130322 130323 130324 130400 130401 130402 130403 130404 130406 130421 130423 130424 130425 130426 130427 130428

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编码方法

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编码方法

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编码方法我国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区、乡、镇、街道等行政区域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统计的重要工具。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的编码方法吧。

1. 编码规则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是GB/T 2260《行政区划代码》,其编码规则如下:(1)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为2位数;(2)市(地区、州、盟)代码为4位数;(3)县(市、区、旗)代码为6位数。

通过编码规则可以发现,每个行政区划代码都属于某一个大分类,即省、市和县,同时每个级别的行政区划代码长度和范围也各不相同。

2. 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目前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的行政区划代码分别是:北京市:11天津市:12河北省:13山西省:14内蒙古自治区:15辽宁省:21吉林省:22黑龙江省:23上海市:31江苏省:32浙江省:33安徽省:34福建省:35江西省:36山东省:37河南省:41湖北省:42湖南省:43广东省:44广西壮族自治区:45 海南省:46重庆市:50四川省:51贵州省:52云南省:53西藏自治区:54陕西省:61甘肃省:62青海省:63宁夏回族自治区: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台湾省:71香港特别行政区:81澳门特别行政区:823. 市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的市级行政区划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地区、州、盟、县级市、省直辖市、副省级市以及直辖市。

这些行政区划的编码规则如下:(1)地级市、省直辖市、副省级市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前两位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加后两位数字;(2)县级市、直辖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前四位市级行政区划代码加后两位数字;(3)地区、州、盟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前四位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加后两位数字。

4. 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由前六位为该县所属市的行政区划代码,后两位为县级行政单位的特定代码,用于识别不同的县,每个县的代码是唯一的。

5. 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的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由前六位为该街道、乡镇所属县的行政区划代码,后三位为街道、乡镇级行政单位的特定代码,用于识别不同的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的代码也是唯一的。

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

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

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是在城乡规划和统计工作中常用的重要编码系统。

这两个代码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对于实现国家城乡统一规划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的概念、编码规则以及应用领域。

一、城乡代码的概念和编码规则城乡代码是指划分城乡地区的编码体系,用于标识国家范围内各个城镇和乡村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统计区域。

城乡代码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并根据国家统计标准进行统一管理。

城乡代码的编码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一位是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根据国家标准,每个省级行政区划都有一个独立的代码。

例如,北京市的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是11,上海市的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是31。

2.地级行政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二到第四位是地级行政区划代码,用来标识各个地级行政区划。

例如,北京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10,上海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20。

3.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五到第六位是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用来标识各个县级行政区划。

例如,北京市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101,上海市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201。

4.乡镇街道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七到第九位是乡镇街道代码,用来标识各个乡镇街道。

例如,北京市的乡镇街道代码是010101,上海市的乡镇街道代码是020101。

5.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城乡代码的第十到第十二位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用来标识各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例如,北京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是010101001,上海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是020101001。

城乡代码的编码按照层级逐级递增,可以准确地标识各个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通过城乡代码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实现城乡地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

二、区域代码的概念和编码规则区域代码是指划分统计区域的编码体系,用于标识国家范围内各个行政区划的统计区域。

区域代码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并根据国家统计标准进行统一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区划代码其实就是统计局统计码,也就是身份证上的前6位。

第一位华北区1,东北区2,华东区3,中南区4,西南区5,西北区6。

第二位是各大区的各省在区内的号码,比如西南区5,50重庆(当然重庆是后
来成立的所以是50,北京是11,也就是华北区的1,上海市31,也就是华东区的1),51四川,52贵州,53云南,54西藏。

第三四位是各次一级行政区的代码,其中省、自治区第三四位是各城市的编码,01从省会/首府开始(因为行政区划的各种调整,所以有一些是空缺的,比如四川51没有5102,因为这个码原来是重庆的,后来重庆走了就空缺了),比如江苏32,01南京,02无锡,03徐州,04常州,05苏州等等,这两位的先后顺
序在各省有所不同,有的是按照比如设地级市的时间先后,有的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方位(比如省会开始,由北向南),有的是按照当时的经济地位(江苏就是这种情况)等等,当然这个可能有其他特定顺序,待考。

当然这里头也有一些特殊,比如海南、河南、湖北、新疆有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就给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编了一个90,然后各县级市就从9001,各县就从9021开始排。

而各直辖市第三四位表示该行政区是市辖区还是县,如北京1101是市辖区,1102是县,各直辖市都是这样,以前重庆的5003是各县级市,后来四个县级
市改区了也就没有了。

各省/自治区下辖市地州的第五六位就是表示县级区划了,一般01表市辖区(这在统计上有特定意义,所以需要设立),如石家庄市市辖区的六位码就是1(华北区)3(河北省)01(石家庄市)01(市辖区),然后各市辖区就从01往后排,比如石家庄市130102长安区、130103桥东区、130104桥西区、130105
新华区、130107井陉矿区、130108裕华区等等(缺130106,必然又是撤消了的市辖区);而考虑到一些市可能有10个以上的区(目前还没有20个以上的),所以各县是从21开始,顺次后排;而县级市则是从81开始,顺次后排,这个
排列顺序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但是后设的比如原来一个县后来改成县级市,哪怕原来这个县再牛而原来的县级市们本来不太好,这个新的县级市在编码上也只能往后排。

而地区、自治州是没有市辖区的,所以就把县级市从01开始排,各县还是从21开始排。

各直辖市的区、县也是同样的原则,只是市辖区有0100表示,所以就从0101
开始,比如北京市东城区就是110101,11=北京,第一组01=北京市所有市辖区,第二组01=东城区,县有02占据第三四位,所以县就是0221(注意,还是21)开始,比如密云县110228,延庆县110229(缺的很多都是改成了区的县
的代码)。

当然,这个也有例外,比如贵州省六盘水市原来只有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所以是用01、02、03排的,后来水城和盘县都改了县,于是就变成21、22了,而六枝特区作为实际上的县,还是使用03,而新成立的钟山区则使用了01,没
有给市辖区单独设立一个编码(毕竟只有一个市辖区,还好办),而铜仁地区的万山特区则是按照县的编码顺序排的,所以但凡有这种混乱,必然是行政区划调整遗留的,我就无法穷举了。

事实上除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编码之外,一些非正式的行政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编码,这个看各市的操作。

可以参考这样的原则来看各个具体的编码,规律还是很明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