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
高中9大类易错成语。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高中9大类易错成语。
一。
曲解词语,望文生义(原创版)目录1.导语2.高中 9 大类易错成语分类概述3.第一类:曲解词语,望文生义4.第二类:误用褒贬5.第三类:误用范围6.第四类:误用对象7.第五类:误用色彩8.第六类:误用语体9.第七类:误用谦敬10.第八类:误用时态11.第九类:误用语法12.结语正文导语: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成语的正确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由于许多原因,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 9 大类易错成语,帮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
第一类: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曲解词语,从而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杯水车薪”一词,学生可能会将其理解为“用一杯水去救火”,而实际上它的含义是力量微薄,无济于事。
第二类:误用褒贬成语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将贬义词用于褒义环境,或者将褒义词用于贬义环境,导致情感色彩的错误。
例如,“处心积虑”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费尽心机,但有些学生可能会误将其用于褒义环境。
第三类:误用范围有些成语在特定语境下使用,学生可能会将其范围扩大或缩小,导致使用不当。
例如,“川流不息”用于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有些学生可能会将其用于形容其他事物,造成范围误用。
第四类:误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对象,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将其对象弄错。
例如,“鹤立鸡群”用于形容人的才华出众,有些学生可能会将其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第五类:误用色彩成语有特定的色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将色彩弄错。
例如,“黑白分明”用于形容界限清楚,有些学生可能会将其用于形容其他方面。
第六类:误用语体有些成语在正式和非正式语体中使用,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用。
例如,“垂头丧气”在正式语体中使用,有些学生可能会在非正式语体中使用。
第七类:误用谦敬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谦敬,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用。
把握成语题设置误区的七种类型

把握成语题设置误区的七种类型练习一般来说,高考成语题设计的错误选项,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有一定的典故或来历,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成语意义的困难。
考生如果对成语意义辨析不仔细,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 :信息化浪潮带来了令人目不交睫....的变化,越是如此,我们越应该抛弃走捷径的念头和幻想,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交:合拢。
睫:睫毛。
目不交睫:上下睫毛不能交合。
即不合眼,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望文生义。
把它误解为“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的意思了。
此处可以改为“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正确用例] 此时宋云彬已年逾古稀,却为了《史记》的标点工作目不交睫....,夜以继日,连日记都中断了两个多月。
例2:如果人们仍然目无全牛....,不讲文明地继续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印度的渡渡鸟会出现灭绝之灾,中国的大熊猫、朱鹮、金丝猴……以及世界上其他珍贵的、国宝级的野生动物,经过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生态环境的恶劣演变,同样有可能会像稀有的渡渡鸟一样,遭受灭绝的厄运。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语境把“目无全牛”望文生义,理解为目光短浅的意思。
这里应为“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正确用例] 中国人常把国外有数百年历史基业长青的企业挂在嘴边,并感叹中国企业的鼠目寸光....。
二、用错对象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及范围,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
而且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事。
考生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导致错误。
例3:音乐剧科班出身的娄艺潇,与藏族歌手四郎贡布共同传唱经典之作《在那东山顶上》:俩人的交相对唱,将东山顶上的那份思念更是抒发得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像举轻东西一樣,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误用的七种类型

成语误用的七种类型成语是近几年中考的一大重点,考查角度多是判断成语中运用的正误,考查形式多为单项选择题,往往要求从四个句子中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或不正确的一项。
鉴于中考对成语的命题趋势,我们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常见成语的误用类型。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
如果不懂某个成语的真正意义,只从字面去附会,势必做出错误的解释。
例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看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D、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A项中万人空巷意为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这里错把其理解为人们都离开街巷回到家里。
B项中差强人意中的“差”含有稍微义,“强”含有振奋义,整个词指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或还能振奋人的意志。
这里错把其理解为强人所难。
D项中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这里理解成出手大方的人。
C项中不刊之论的“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这个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那么“不刊”就成为不被刊登,则意思完全理解错了。
二、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适用对象,学习成语如果只了解其大致意思,而不清楚其适用对象,就很容易产生张冠李戴的错误。
例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四个现代化不是能一挥而就的,而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
D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临走时钥匙放在窗台上,可回来发现它竞不翼而飞了。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词义的运用

考试例题
下列语段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巨大的 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 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 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
续表:
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
定义 在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所
产生的结果。
假 设 关 系
如果 假如 假若 倘若 要是 单用
要不然 要不是 假使 就是
不然
否则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
配对 使用
则)……
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
再(就是)……也…… 如果说……那么……
1.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答题指导】 ②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壮丽、谦逊、 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
1.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答题指导】 ③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 强烈。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诡辩”侧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 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侧重在“狡”, 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 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所包含的范围由大到小。
分析:
此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与选择。解答这一类型的试题,要 根据语境正确地理解词义。第(1)题,“蕴藏”的意思是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蕴含”的意思是包含;“蕴蓄”的意思是积蓄或包含在里而未表露出来。 三个 词语只有“蕴含”能与“哲理”搭配。第(2)题,“别开生面”的意思是另外开展 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别出心裁”的意思是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具 匠心”的意思是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比较 三个词语的义项,“结构”应该是“别具匠心”。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练习篇
1、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 “国家破产”的边缘。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望文生义。
2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等极为丰富。用错对象
3、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 忍痛割爱。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2、八(6)班涌现出四个优秀小组,十多个先进学 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 “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此处显得大词小用。
七、敬谦错位 该用敬辞的地方误用了谦辞,
积累篇
常见语义前后矛盾的例子:
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没有份量的不刊之论 浮光掠影的看留下极深印象 精心组织而不期而遇
积累篇
常见的谦词和敬词:
蓬荜生辉(谦词) 鼎力相助(敬词) 不情之请(谦词) 敬谢不敏(敬词) 才疏学浅(谦词) 高抬贵手(敬词) 信笔涂鸦(谦词) 不吝赐教(敬词) 一孔之见(谦词) 洗耳恭听(敬词)
“耸”和“骇”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也有 明显的区别。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使人震惊, 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 震惊的事。
总结篇
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3、褒贬误用 5、前后矛盾
2、用错对象 4、语义重复 6、不分轻重
7、谦敬错位 8、近义混淆
该用谦辞的地方误用了敬辞。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 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成语题设置错误的七种类型

成语题设置错误的七种类型作者:师建军来源:《高中生·天天向上》2017年第10期一般来说,高考成语题设计的错误选项,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有一定的典故或来历,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成语意义的困难。
考生如果对成语意义辨析不仔细,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交:合拢。
睫:睫毛。
目不交睫:上下睫毛不能交合。
即不合眼,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望文生义。
把它误解为“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的意思了。
此处可以改为“眼花缭乱”。
[正确用例]为了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司令部的将军们目不交睫,彻夜研究作战方案。
例2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厝:放置。
薪:柴草。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伏着极大的危险。
这里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早作准备”的字面意思了。
此处可以改为“积谷防饥”(积存粮食,防备饥荒。
现有时也比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采取预防措施)。
[正确用例]小煤窑乱开滥采,既破坏地貌浪费资源,又无异于厝火积薪,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二、用错对象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及范围,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
而且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事。
考生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导致错误。
例3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像举轻东西一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人。
不能用于“第二展厅的文物”。
此处可以改为“淋漓尽致”。
[正确用例]别人头疼的人事纠纷,她总能举重若轻地应付过去。
例4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
(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
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
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
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
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
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例10中“多少”已有“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例11中“表现反常”便是“与往常截然不同”;例12中“浑身”与“遍体”重复;例13中“风靡”已有“耳熟能详”之意,再用显然是重复了。
(六)语意前后矛盾
例14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例15沉默不一定是金,我们要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韬光养晦。
例14中“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表意与前面“听说”的内容正好相反;例15中“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与前文矛盾。
(七)使用对象不清
例16张华对王虹说:“你买房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例17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李师傅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例16中“鼎力相助”通常是说话人对他人表达请托或感谢时用;例17中“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为自己花钱则不能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