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共26页文档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共26页文档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 改革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 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 是光明的,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走适合本国国情的 改革道路。 ·人教版
法、罗斯福新政 中国戊戌变法、 理· 马特改革、大化改新、俄国农 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列宁新经 新政、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 现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罗 革开放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 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的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的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明治天皇
亚历山大二世 ·人教版
一、考点清单 明确要求
A识记:
洋务运动派别、定义、内容;戊戌变法的序幕、报纸、团体、高潮、失败;土 地改革;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 格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就业制度的变化;伯利克里改革;大化改新; 查理· 马特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罗斯福 新政;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东欧国家改革。
·人教版
改变了社 会性质
大化改新 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列宁新经济政策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匈牙利改革 新中国系列改革
·人教版
未改变社 会性质
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 土地改革 新中国系列改革 三大改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教版
明治天皇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 明治天皇 罗斯福
列宁
邓小平
大二世
废除农
奴制改革
明治 维新
罗斯福新政 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人教版
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其主要依据是(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共44张PPT)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共44张PPT)汇总

2.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 )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
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
田宅 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他改变了一个北方民族, 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北朝 人物: 孝文帝
思考: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 路的原因。
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
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C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A )
19.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为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实行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二个五年计划
20.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罗斯福 C、列宁
B、丘吉尔 D、斯大林
(C )
2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关于这一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 D)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C、它大力发展了苏俄的商品经济 D、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 国家: 苏俄 领导人:列宁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 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 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2011·海南中考)“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2.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文化大革命结束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4.(2012·湖北模拟)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5.(2012·成都中考)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肯定为主。

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6.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B.科技改变生活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D.战争与和平7.土地问题是古今中外备受国家政府关注的问题。

下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大化改新——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④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得到一块份地⑤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8.(2012·安徽中考)某班举行辩论会,右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中外近现代重大改革课件(1)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中外近现代重大改革课件(1)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 (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 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 改革分别是什么? 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 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改变了社会 性质的资产 阶级改革
没有改变本 国制度的成 美国罗斯福新政 功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新经济政策
1、19世纪中后期改革的比较 2、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功 改革的比较 3、苏东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 革开放的比较 4、…… 5、……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 (3)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 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 戊戌变法失败。 会制度的改革。
20世纪二三 十年代 20世纪五六 十年代 20世纪七八 十年代

匈牙利 卡达尔改革20世纪五六
十年代
⑨ 苏联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⑩ 中国 改革开放1978
地主阶级改革:洋务运动
资产阶 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 义改革
苏东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
2.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 质的是( C ) A.日本明治维新 C.罗斯福新政 B.俄国农奴制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1分)日本明治维新 (1分)中国的戊戌变法(1分) 某校开展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一起参加 第一小组探讨的是资产阶级改革 (1)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 种形式。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 (2)罗斯福新政(1分)开创了资本主义国 义道路的重大改革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19世 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分) 纪,中国进行的同类性质的改革是什么?(2)改 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请写出对应的事件并说明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 的作用。(2分)

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性质的改革(4)影响:走上资本主义 俄等材国料的二侵:略道1,9面世路临纪,着中促严叶重,进的一本民向族奉国危行资机“本。锁日国主本政义人策民”的仇的发视日展外本国,;侵遭改略到者美,、更英痛、恨法和、 侵略者相勾结革的幕不府彻。底农民,和保市民留纷封纷建起义残,余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
商人、资本家和新(兴1)地农主中奴的在改“革法势律力也”投上入是了自“由倒幕人”,斗地争主。再也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不知许识回买答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1分) (1)比较材料为(一资2和)本材农主料奴义二在发历获展史得提事①动“供件改社解大的革会放量相要的”劳同彻发时动点底展可力?、和以((6立 进得分1足步到分)国;一)情块,推 ((从 2)时结期合、材背料景份发一、地展反性,提映质但供的、必资历影须金史响出和事等钱市件②文角赎场内积化度买(容极。分(1,向分析1分西分))析方)“学为客习资观先本上进主促技义进术了和资本 主义的发展”(4分)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三要素劳动力、资金、 市场等角度分析)

治资 维产 新阶
级 性
央集权 应潮流,杀适死时难改者遗革属。2国0只封1建4有清国家明这逐祭步样”变才为活资本主义国,家
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动买。卖,引进
__西__方__技__术_____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 是日本历史重大 转折点。
3、社会永生活远方面屹:提立倡于“文世明开界化 ”民,族2之、仍林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而且
(一) 知识梳理
(二) 分析比较
(三) 拓展延伸
(一)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并取得成功的改革
名性 称质
认内识:①2善0容1于4年不4月断5地日清学明习节世,作4界0多先位用 1、政治进方面文:“化废藩精置县南在髓京“”;,大哭加②屠墙强杀”中注幸前重存参1科、者加使、了教日死 “本;从难南一③者京个遗大闭顺属屠关锁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练习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练习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

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19·济宁中考)“甲午战败损失惨重,洋务运动弊端显。

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

”这首歌谣描写的是B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2.(2019·荆门中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CA.土地改革的推行B.遵义会议的召开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完成3.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

据此可知上海B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4.(2019·泰州中考)“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5.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评述的是B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片中的历史图1图2材料二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

……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精练精析一、选择题1.(2011·海南中考)“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2.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文化大革命结束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4.(2012·湖北模拟)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5.(2012·成都中考)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肯定为主。

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6.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B.科技改变生活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D.战争与和平7.土地问题是古今中外备受国家政府关注的问题。

下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大化改新——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④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得到一块份地⑤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8.(2012·安徽中考)某班举行辩论会,右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

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9.(2012·滨州学业考)1932年春,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胡佛曾对一名歌手说:“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

”最终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是( )A.移民海外、开发西部B.实行“新政”、干预经济C.专制统治、蓄谋战争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10.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下列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 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明治维新④罗斯福新政⑤1861年改革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1.(2012·江西模拟)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

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焕发了生机12.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二、非选择题13.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探究古今中外改革。

(1)改革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

战国时期,我国曾有一次成功的变革,确立了封建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

你认为这次变革是什么?而在当代,我国改革开放已持续三十多年,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请指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这次改革首先开始于农村,当时在农村进行的改革是什么?(2)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振兴;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国家的分裂。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的历史是最好的印证。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日本实现民族振兴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是在谁的领导下进行的?(3)当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时,改革承载着民族振兴的希望,但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

19世纪末,我国进行的一次重大而不成功的改革是什么?请指出这次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成功的改革除了顺应历史潮流之外,你认为成功的共同原因还有哪些?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解析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让鲜卑人使用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促进了民族融合。

此正与题意相符,故答案选择D项。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4.【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通过大化改新,学习隋唐的先进制度,实现“汉化”,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所以选B。

5.【解析】选B。

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

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全盘否定。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明治维新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分别使日本和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故选C。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据此分析,④搭配错误,正确答案选择C项。

【概念链接】农奴制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

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又称封建领主制。

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

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8.【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中,重点发展重工业,经过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但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使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32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最终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采取新政,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拓展延伸】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这是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即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的无政府(自由资本主义)状态;第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第三,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第四,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第五,美国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第六,罗斯福的个人优良素质。

10.【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商鞅变法使秦国进入封建社会;戊戌变法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的,没有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故选A。

1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评价能力。

对亚历山大来说,其改革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列宁来说,其改革没有使国家性质发生变化,也没有形成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对戈尔巴乔夫来说,其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据此比较、分析,正确答案为B。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为克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纷纷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

但改革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所以D项符合题意。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比较、归纳和认识能力。

第(1)、(2)题依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

第(3)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从变法对顽固派利益的影响、顽固派与维新派力量的对比等方面思考。

第(4)题第一问可从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支持改革的力量、改革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等因素综合归纳,第二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商鞅变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明治维新。

戈尔巴乔夫。

(3)戊戌变法。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改革力量弱小等。

(4)共同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领导策略方针得当等。

(言之有理即可)启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活力;改革要与时俱进,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善于创新;改革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改革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等。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