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第1至4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学科不断细化,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与物理、 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 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
5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化学
洗涤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都是化学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
2024/1/28
环境中的化学
2024/1/28
22
06
碳和碳的氧化物
2024/1/28
23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碳单质通常为黑色或无色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化学性质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用途
碳单质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如作 为燃料、还原剂、电极材料等。
2024/1/28
30
THANK YOU
2024/1/28
31
氧气的用途
氧气在医疗、工业、冶金、化工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医疗 急救、切割和焊接金属、制造合成 氨等。
2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 气体,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 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制冷剂、碳 酸饮料的制造;在农业上用作气体肥料; 在化工领域用于制造尿素、纯碱等化工 产品。
2024/1/28
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 括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 发生的变化,包括反应条 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等。
4
化学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 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胆矾的研碎
2021/4/13
新课讲授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序号
实验 1-1 实验 1-2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物质
的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 冷凝结成水珠
水
无
块状的胆矾 变为蓝色粉末 胆矾
2021/4/13
新课讲授
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1.0g/cm3
铁
7.8g/cm3
铝
2.7g/cm3
氧气 1.429g/L
二氧化碳 1.977g/L
2021/4/13
空气 1.293g/L
新课讲授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 酸性、碱性等。 如:(1)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2021/4/13
石灰石与稀盐酸 的反应
新课讲授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序号
实验 1-3
实验 1-4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蓝色硫酸
蓝色的氢
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氧化铜沉 有
淀
颗粒状石 灰石
产生气泡,石 二氧化碳 灰水变浑浊 等
有
2021/4/13
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用途
体现 决定
性质
2021/4/13
新课讲授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绪论与基本概念•气体性质与实验技能•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目录•溶液组成与性质变化规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绪论与基本概念化学研究对象及意义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意义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化学键030201物质组成与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从左向右读作“某物质和某物质反应生成某物质和某物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气体性质与实验技能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应用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影响因素应用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氢气性质实验氧气性质实验包括氢气的制取、收集、验纯、性质实验等步骤,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实验室制取氢气方法通过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同时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进行制取。
气体净化技术通过洗气瓶中的液体吸收剂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如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等。
气体收集技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适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等。
气体干燥技术使用干燥剂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如使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干燥剂对气体进行干燥处理。
气体收集、净化和干燥技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较小,熔点较高。
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史引入 体验探究
化学是实验科学
体验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1 】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 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 得到的。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现象的
、
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 等,可以发现和验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
讨论:
有发光、放热、 生成气体等这些 现象发生的一定 是化学变化吗? 举例说明。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1.春天到了,冰雪融化 。 2.把一块3克的黄金打造成一枚漂亮的戒指 。 3.菜刀生锈了 。 4.农民用收获的粮食自酿米酒 。 5.灯泡钨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
(1)大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倾倒)
注意事项: 1、细口瓶塞要倒放 2、标签要向手心 3、瓶口要紧挨 4、使用完盖好,放 回原处
?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五、化学的拓展——绿色化学
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 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 产品有利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
化学参与的过程工业:以美国为例,在全 部生产中份额要超过30%。这还不包括诸如电 子、汽车、农业等相关工业的产值。后者都要 用到化学工业的产品。
与化学有关的中国古代发明和文明
指南针模型
蔡伦
火药—— 万户飞天模型
活字印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爱护水资源
➢ 防止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导致鱼等生物死亡
爱护水资源
➢ 防止水体污染
城市水污染
爱护水资源
➢ 防止水体污染
• 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Βιβλιοθήκη 水污染的危害• •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危害人体健康
防止水体污 染的措施
• 工业上: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提倡使用农家肥
• 生活上: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 过滤后的水不是 纯水
• 过滤操作主要去除水中的什么杂质? 去除不溶性的杂质
• 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沉淀、过滤。
•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那些? ✓ 滤纸破损; ✓ 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 仪器不干净等。
此时,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可溶的杂质
微生物
吸附水中悬浮 的杂质
除去不溶 性杂质
杀死残存的细 菌
沉降杂质
除去可溶性杂质, 吸附颜色和异味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 静置沉淀
把河水引入沉淀池,静置一段时间后,底部有沉淀,上面的 水变得相对澄清。但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沉淀物
让部分不 溶的杂质 沉到水底。
不能去除悬浮 在水中及浮于 水面的固体物 质。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 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性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主要问题
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 用水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教材】

新材料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 子薄膜做的鸟笼
电阻几乎为 零的超导体
直径6mm的尼 龙绳能吊起质 量为2t的汽车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制造的破冰斧柄
为什么小猫在高温的火焰上还能坐得这么安稳呢?
利用聚硅氧烷( 牌号为RTV615)制 成的隔热板,能阻 隔2200℃的高温,使 这只小猫受到保护 ,能安然无恙地站 在上面.这种材料是 一种透明橡胶,具 有隔绝强热功能。 类似的聚硅氧烷已 经用于太空船的隔 热屏,它能耐太空 船重返大气层时所 产生的8300℃的高 温达三分钟之久。
二氧化碳气 体等
变化后有 无物质生成
无
无
有
有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实验1-4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条件 反应后的物质(生成物)
大理石 白色固体
二氧化碳
PPT模背板景:/mbeoijbinagn/
“神舟五号”宇航员服装
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 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 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 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 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 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 塑料细管制成;这种航天服属舱 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皮手套 ,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 强度涤纶做成的.为了防止膨胀, 宇航服上特制了各种环、拉链、 缝纫线以及衬料等。同时,保温 、吸汗散湿、防细菌、防幅射等 功能也体现在其中。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现象
1-1 液态的水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1-6章)

第二,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 分量,这些生长性很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 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用语和术语,是学 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化学学习的启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都起着先
入为主的极其重要作用。教材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层层深入,帮助 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 题;了解化学在治理环境,开发能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并从学生熟悉 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化学是什么,有什么用, 怎样学,让学生在主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化学的历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就完全打破老教材的体例格局,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变 化、物质性质三个知识点只保留了一个。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第二单元课题2中出现, 物质性质在第二单元课题1中出现。这样编写好像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但站在学生的角 度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减少了学习上的压抑感,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 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激发 兴趣上,也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像美好的化学世界,去憧憬未来的世界。
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_拉__丁__文__名称的_第__一__个__字__母__来表示元素。 书写时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大__写__。如_C_表示碳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大__写__,第二 个字母要_小__写__。如_A_l_表示铝元素。 【特别提醒】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和 数字标明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数目。
7
3.元素符号是采用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或另加第二个字母表 示的。( × ) 提示:元素符号是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或另加第二个 字母表示的。 4.2O表示氧元素和2个氧原子。( × ) 提示: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数字后,不再表示某种元素,只表 示几个原子。
8
【探究点】对元素的认识 观察下列图示,并探究相关问题。
9
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1)“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这种 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 少的含义,它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二氧化碳是 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10
(2)“一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这种说法 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它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应正确描述为“一氧化碳是由氧元 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11
(3)合作探究: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 元素吗?为什么? 提示:把握元素的概念应抓住“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判 断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不仅要看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否相同, 还要看是否属于同一类原子。 ①“类原子”既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包含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都 属于钠元素)。 ②“类原子”不包括由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或离子。如氖原子 (Ne)和水分子(H2O)的质子数都是10,但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 同的原子,因此不能判断两者属于同种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展示 教学板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史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 4.怎样学化学 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C.体积膨胀
D.物种减少
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
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2 化学变化 【实验1-1(3)】固体的溶解
操作: (1)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 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均 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2)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 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叫做物理 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做 化学反应 ,如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 现为 颜色改变 、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等,而且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放热 、 吸热 、发光 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第1至4单元》
精品PPT优质课件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R·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 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化学是在_分__子__、 _原__子__层次上研究物 质的性质、组成、 结__构__ 以 及 变__化__规__律__ 的科学。
【小结】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
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 (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没有新物质生成
例 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
生的是( D )
A.溶液变色
B.发光发热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
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分析 实验现象,然后揭示其本质原因再归纳得 到的。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实验,列表 记录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实验1-1(1)】 水加热汽化;冷却水蒸气凝结成水。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 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 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
(2)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 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等
纳米铜 单晶硅
扫 描 隧 道 显 微
用玻用子璃薄隔钢镜膜水制做透成的气的鸟的船笼高体分
知识点3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如何学习化学?
【总结】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①√ 环 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 生
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的是( D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利用化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防 治污染;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的作用重大;新材料 的研制完全依赖于化学;生命过程探索是运用化学知识在生 物学基础上进行的。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 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水蒸气
水
冰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 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牛
钢铁
奶
生锈
变
质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 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木材 燃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化学研究的内容 【交流讨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在分子、原
组成
子的层次上
物质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人类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了许多自然 界不存在的物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条件。
超导体
高分子形状记忆材料
【深化理解】从化学的角度了解水。
分子式:H2O 分子结构: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它 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人类社会的持续 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随着各种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 加绚丽多彩。希望同学们勇 敢地跨入化学科学的殿堂, 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2.人类利用化学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 价值的产品,如陶器、_铜__器__、_铁__器__、纸、 火药、酒、染料等物质。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3.近代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 罗等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 是由__原__子__和_分__子___构成的,分 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 的基础。_原__子__论__和_分__子__学__说__的 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R·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 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 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性质:常温下 是无色无味的 液体,较稳定
用途:维持生 命,作为溶剂、 反应物等
知识点2 化学发展的历程 (1)萌芽阶段:古代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 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人们的生活、生产资料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2)a.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论 学说的创立。
道尔顿
阿伏伽德罗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 子构成的,分子中 原子的重新组合是 化学变化的基础。
【实验1-1(1)】
现象: 有水蒸气产生, 玻璃片上出现 小水珠 。
有其他物质 生成吗?
【实验1-1(2)】 用研钵粉碎固体。
操作: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置 于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实验1-1(2)】
现象:
蓝色 块状 固体变成 蓝色 粉末 。
实验有(其1他)物、质(2) 有什生么成共吗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