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生理学第二章 第3节

3、影响RP因素:
①膜内、外的[K+]: ∵[K+]o与 [K+] i的差值决定EK, ∴ [K+]o ↑ → EK ↓ ②膜对K+、Na+的相对通透性 ③ Na+-K+泵的活动水平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
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一)、细胞动作电位的概念和特点 1.概 念: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有效刺激
后去极化电位 负后电位 后超极化电位 正后电位
3.单一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① “全或无” 现象:在同一细胞上AP要么不发
生,一旦发生就达到最大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增强而 加大的现象。 ② 不减衰传播:AP产生后不局限于受刺激的局部, 而是迅速沿细胞膜向周围传播,直至传遍整个细胞,
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和波形保持不变。
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增加的方向变化的 过程。
去(除)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的方向 变化的过程。
复极化 :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所 处的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
RP值:哺乳动物的神经、骨骼肌和心肌
细胞为-70~-90mV。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1.细胞膜两侧各种带电离子分布不均衡。 钠-钾泵 2.在不同情况下细胞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不同。离子通道 哺乳动物神经轴突内外的离子浓度(mmol/L) K+ Na+ Cl细胞内 140 10 4 细胞外 5 130 120 细胞内外浓度比 28:1 1:13 1:30 离子流动方向 外流 内流 内流
后产生一个迅速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2、动作电mv
(2)去极相(上升支): -70+50mv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三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含答案解析)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1)含义: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调节因子: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其中主要是激素。
(3)传送方式:体液,主要指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4)作用对象: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机体通过反射,可使躯体、内脏等各部分的生命活动更加协调,并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3知识点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人体的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多少,若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平衡,则体温恒定。
人体产热可归结为体内有机物氧化放能的结果。
安静时产热量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产热量最多的是骨骼肌。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分为直接散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高温环境下主要的散热途径。
(2)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3)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平衡的含义:人体水和无机盐的排出和摄入基本相等,维持相对平衡。
(2)水和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水的摄入途径:饮水、食物和自身物质代谢;排出途径:肾脏、皮肤、肺和大肠。
无机盐的摄入途径:食物和饮料;排出途径:肾脏和皮肤。
(3)水盐调节的调节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4)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
(5)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调节机制【例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具有的特点是()A.反应迅速B.作用准确C.持续时间长D.只在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答案 C解析和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在作用速度方面比较缓慢,在作用范围方面广泛而不准确,在作用时间上比较长,所以A、B错,C正确。
第二章第三节

3.补糖的类型 需及时动用能量的时候补充葡萄糖,因其吸 收速度较快。 需增大体内糖原贮备量用果糖或者果葡混合 糖,因果糖可避免胰岛素反应,体内肝糖原 的量是葡萄糖的3.7倍。使用浓度控制在35克 /升。 耐力性需要大量补糖时,可使用低聚糖,其 渗透压低(为葡萄糖1/4),吸收也快。
養素的主要功能:
1.吸收速度 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为100,半乳糖为110,果 糖为43,甘露糖为19。 2.甜度 以蔗糖为100,果糖175,葡萄糖75,半乳糖 33,麦芽糖33,乳糖16,淀粉的甜度最低,几 乎尝不到甜味。
二、营养功用
(一)供给热量 糖是人体主要的热源物质,也是运动员从 事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最佳能源物质。 (二)维持中枢神经机能 (三)维持脂肪正常代谢 (四)节约蛋白质作用 (五)保护肝脏 (六)构成机体的一些重要物质
四、糖与运动
运动员体内贮备的糖约500—600克,肌糖原占 350—400克,肝糖原100克,血糖约10克左右。 供长时间运动至力竭时间约为90—120分钟。 糖的补充过程中须避免产生胰岛素低血糖反应。 训练后即刻摄入果糖对恢复肝糖原的效果较好, 摄入葡萄糖与蔗糖使肌糖原贮备在24小时后保 持较高水平。
第三节 糖类与运动
一、分类与性质
(一)糖类的分类 1.单糖:单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3—6个碳原 子的糖。 2.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缩合失去一分子水而 形成的化合物。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必 须水解成单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3.多糖: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构成的大 分子化合物。
(二)糖类的一些性质
三、供给量与来源
我国目前一般人糖的供给量标准:占总热量 的50—70%。 摄入过少的糖易致体能不足,增加消耗体内 蛋白质;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化为脂 肪。 摄入糖的种类以淀粉为主,在必要时辅以葡 萄糖、果糖、蔗糖等补充。 主食(大米、面制品等)是摄入糖类的主 要来源,淀粉是最经济的热源质。
第2章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3.配合物 (1)概念:含有 配位键 的化合物。 (2)组成:价电子层部分 d轨道 和 s、p轨道 是空轨道 的 过渡金属 的原子或离子和含有 孤对电子 的分子(如
NH3 、H O)或离子(如 Cl- 、CN- 、 NO -2 )。 CO 、 2
[师生互动· 解疑难]
1.NH4 中配位键的形成 NH3 分子中的 N 原子采用 sp3 杂化形成的四个杂化轨道 中含有一对孤对电子,而 H+有 1s 空轨道。当 NH3 与 H+结 合形成 NH+时,氨分子中的孤对电子所在的 sp3 杂化轨道将 4 与 H+的 1s 空轨道重叠,使得孤对电子主要在重叠区域中运 动。NH3 与 H+形成的配位键与 NH3 中的三个 N—H 键性质 完全相同,故 NH+是正四面体形,N—H 键之间的夹角都是 4 109.5° 。
键Mg>Na,钠的熔、沸点低于镁,B正确;用以上比较方法
可推出:电荷数Mg2+>K+;离子半径Mg2+<Na+<K+。所以 金属键Mg>K,硬度Mg>K,C正确;钙和钾价电子数Ca>K,
离子电荷数Ca2+>K+,离子半径K+>Ca2+,金属键Ca>K,
熔点Ca>K,D正确。 答案:A
点击下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
(3)导热性:
当金属中有温度差时,不停运动着的“自由电子”通过 它们与 金属阳离子 间的碰撞,把能量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使金属表现出导热性。
[师生互动· 解疑难] (1)在固态金属中,由于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和电离能较
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所形成的金 属阳离子之间“自由”运动,成为“自由电子”。 (2)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价电
第二章第三节——光电池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
电力:大功率发电系统、家庭发电系统等。 电力:大功率发电系统、家庭发电系统等。 通讯:无线电力、无线通讯等。 通讯:无线电力、无线通讯等。 消费性电子产品:计算机、手表、电动玩具、 消费性电子产品:计算机、手表、电动玩具、收音机 等。 交通运输:汽车、船舶、交通标志、道路照明、 交通运输:汽车、船舶、交通标志、道路照明、灯塔 等。 农业:抽水机、灌溉等。 农业:抽水机、灌溉等。 太阳能纤维---太阳能衣 太阳能纤维---太阳能衣 --其它: 茶叶烘焙、学校用电等。 其它:冷藏疫苗 、茶叶烘焙、学校用电等。
14
光电池的特性参数
① 光电池的短路光电流与光照度 ( 或光通量) 成线性 光电池的短路光电流与光照度( 或光通量 ) 关系 Isc=Ip=SE*E (或Isc=SE *Φ) *Φ) ②光电池的开路电压与光照度的对数成正比。 光电池的开路电压与光照度的对数成正比。 Voc=KT/qlnSE*E/Is 当光照强度一定时, 与受光面积成正比, 当光照强度一定时,Isc与受光面积成正比,Voc与 受光面积的对数成正比。 受光面积的对数成正比。 ③ 光电池用作探测器时 , 通常以电流源形式使用, 一 光电池用作探测器时, 通常以电流源形式使用 , 般都接有负载, 般都接有负载 , 输出电流随照度的增加而非线性缓 慢增加。 慢增加。 ④负载增大线性范围越来越小。 负载增大线性范围越来越小。
22
10
太阳能光电池
今天在光电效应的诸多应用中,最值得关注 的是太阳能光电池。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 块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4% 。 现在太阳能引起全世界关注 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 日本启动了新阳光计划 美国推出的是国家光伏计划(日前,美国参议院能源委 日前,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条件下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用符号表示。
2.特征:(1)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条件是。
(2)相同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
(3)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物和生成物。
(4)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
例1: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①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②氮气和氢气的化合③水的电解④可燃物的燃烧⑤氨气溶于水⑥氯气溶于水⑦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⑧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⑩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例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X2为0.2 mol·L-1C.Y2为0.4 mol·L-1D.c(X2)+c(Y2)+c(Z)=0.55 mol·L-1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在200 ℃时,将1 mol H2(g)和2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1)反应刚开始时,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____________,而v逆____________。
(3)某一时刻,当反应进行到_______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和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时的状态。
例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第二章 第三节阳离子聚合反应

3.4 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阳离子聚合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及链转移四个 主要基元反应所组成。其特点为:快引发、快增长、易转 移、难终止。 3.4.1 链引发 阳离子聚合引发速率很快,活化能Ei=8.4~21kJ/mol, 远低于自由基聚合引发(Ed=105~125kJ/mol)。
3.4.2 链增长 链增长是通过把单体分子连续地插入单体的活性中心 的正负离子间而发生。 1. 单体的反应活性 双键上取代基的给电子性越强,双键电子云密度越高, 越易受亲电试剂进攻,单体活性越高; 但一旦生成链碳阳离子后,给电子取代基分散碳阳离 子的电正性,降低链碳阳离子的活性,起稳定链碳阳离子 的作用,即单体的反应活性与其形成的增长链活性相反。
c. 立体规整度以及立体规整性(全同立构亦 或间同立构)随溶剂极性不同而改变 非极性溶剂有利于立体规整度的提高。 非极性溶剂有利于全同立构的生成,而 极性溶剂有利于间同立构的生成。
4. 阳离子聚合中的异构化反应 碳阳离子可进行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阳离子, 在阳离子聚合中也存在这种重排反应,如: 3-甲基-1-丁烯的阳离子聚合:
3.5.3 添加某些链转移剂或终止剂(往往是主要终止 方式)
HMnM+(CR)- + XA → HMnMA + XCR
除碳阳离子外,通常硫、氧阳离子活性都较 低,添加水、醇、酸、酐、酯、醚等,实际上都 能使链终止。 在阳离子聚合中,真正的动力学链终止反应 比较稀少,但又不像阴离子聚合,很难生成活的 聚合物,主要原因在于体系难以做到完全除尽上 述杂质。
ii/ 酸根的亲核性 酸根的亲核性过强,与碳阳离子的离解程度较小,则 不利于单体向离子对插入增长。 如卤化氢的X-亲核性非常强,与碳阳离子之间可以形 成稳定的共价键,所以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使用。 超强酸由于酸性极强,离解常数大,活性高,引发速 率快,且生成的抗衡阴离子亲核性弱,难以与增长链活性 中心成共价键而使反应终止。
注册计量师教材(二级,第二章,第3节)

系统误差小而随 机误差大,即精 密度低,正确度 高。
系统误差大而随机 误差小,即精密度 高,正确度低。
系统误差与随 机误差均小, 即精密度、正 确度都高,从 而准确度亦高。
• 期间测量精密度:简称期间精密度, 是指“在一组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下 的测量精密度”。
(三)测量重复性和测量复现性
• 1.测量重复性简称重复性,是指“在 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 度”。 • 2.测量复现性简称复现性,是指“在 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
(3)被测量不一定是物理量,还可以是化学量、生物量等
第三节 测量结果
(二)影响量 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是指“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 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 与测量结果有关的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参考数据值会对测 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产生影响,测量仪器的短期不稳定以及环境 温度、大气压力和湿度等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第三节 测量结果
一、被测量及影响量
二、量的真值和约定量值
三、测量结果和测得的量值 四、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
一、被测量及影响量
(一)被测量
被测量(measurand)是“拟测量的量”。测量的目的是确 定被测量的量值
第三节 测量结果
(1)要测量的是什么量,测量时必须搞清楚的 (2)测量有时会改变研究中的现象、物体或物质,此时实际受到 测量的量可能不同于想要测量的被测量
第三节 测量结果
(3)为了表征测量值的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 因为在概率论中标准偏差是表征随机变量或概率分布分散性 的特征参数。 实际上用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来表示测量不确定度,所以称为
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为区间半宽度时称为扩展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距
飞机上最常用的无线电 测距装置有无线电高度 表和无线电测距机 (DME)。 利用飞机和地面测距台 之间的无线电波往返所 用去的时间来测定飞机 和测距台之间的距离。
测距机(DME)
• 机载测距机发出频率在1025~1150兆赫间 的询问脉冲,地面测距台接收到这些脉 冲信号后就发出应答脉冲,机载的测距 器接收后比较询问脉冲和应答脉冲之间 的时间间隔,计算出飞机和地面测距台 之间的斜距。
3)惯性基准系统
飞行控制仪表的第三类是惯性基准系统,本系统可提供 一套精确的飞机姿态数据,如位置、倾斜、航向、速度和 加速度等,实现了飞机导航、控制及显示一体化。 • 本系统分为两大组成部分,一种是电子飞行仪表系统 (包括电子水平状态指示器、电子姿态指引仪、符号发生 器及方式控制面板、信号仪表选择板等),另一种是发动 机指示与机组警告系统,可以显示发动机的参数并对其进 行白动监控,如出现工作异常情况会发出警告并记录一下 故障时的系统参数。
2、绝对高度(海平面气压高度QNH) • 以当地实际海平面的气压数据作为高度的 基准面,飞机高度表上表示出来的高度就 是飞机的实际海拔高度 。想要得到飞机与 下方地面间的真实高度,就用海平面气压 高度减去由航图上查到的这一位置的标高。 • 爬升和下降阶段使用
3、标准气压高度(ISA) • 以国际标准大气的基准面得到的高度称为 标准气压高度 。(大气压力为760毫米汞柱 高,温度为15℃) • 巡航阶段使用
• •
②地平仪 也叫姿态指示器,用来指示飞机与地平 面之间的相对关系,即指示飞机的俯仰和 倾斜角度。表上有一条人工地平线,由于 云、能见度降低或黑暗使自然地平线被遮 挡时,它能提供极大的帮助。地平仪是唯 一能够既提供俯仰数据又提供倾斜数据的 飞行仪表。 地平仪准确性极高,微小的俯仰和倾斜变 化都能测出来,如图2. 41所示。
•
浮子安放在一个装满非酸性白色煤油的碗状容 器中。液体的目的是为了罗盘刻度盘减震和通过 浮力缓解浮子对支架的重力。宝石轴承用来将浮 子装置安放在轴承座的顶部。仪表的玻璃窗口后 面安放了一条线(被称为航向标准线),作为校准 罗盘刻度盘上的航向的参考。 • 磁罗盘除受到地磁作用外还受到机舱内钢铁构 件的磁性干扰,因而出现了罗盘偏差,称为罗差, 在实用时还要把罗差减掉。此外在飞机非匀速飞 行或转弯时,磁棒受到飞机加速度的影响,会使 指示方向偏离,因而磁罗盘只适用于飞机巡航平 飞时。目前磁罗盘在大、中型飞机中只作为备用 仪表。
• 1)大气数据仪表 • 飞行控制仪表的第一类是大气数据仪表, • 包括气压高度表、飞行速度表、大气温度 • 表、大气数据计算机等组成。
• 为了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在不同的飞行 阶段,需要使用不同基准的高度。主要有: • 场压高度 • 海平面气压高度 • 标准气压高度
1、相对高度(场压高度QFE) • 机场当地海拔高度的气压高度为零,飞机 高度表上表示出来的高度就是机场上空的 相对高度距离 • 起飞和降落阶段使用
•
飞行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计算机、伺服作 动器(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执行元件,通过对负 载施加可控的推、拉等作用力,实现对负载的速 度、方向、位移、力的控制)、控制显示装置、 检测装置及能源部分组成。 • 飞机的控制仪表系统提供飞机飞行中的各种信 息和数据,使驾驶员及时了解飞行情况,对飞机 进行控制,以顺利完成飞行任务。早期的飞机飞 得又低又慢,只装有温度计和气压计等简单仪表, 主要是靠飞行员的感觉获得信息。现在的飞机则 装备了大量仪,并由计算机统一管理,用先进的 显示技术直接显示出来,大大方便了驾驶员的工 作。
一、飞机的电子仪表系统
• 飞机的电子仪表系统是飞机感知和处理 外部情况并控制飞行状态的核心,相当于 人的大脑及神经系统,对保障飞行安全、 改善飞行性能起着关键作用。飞机的电子 仪表系统共分为四部分:飞行控制仪表、飞 机综合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通信系 统。
1.飞行控制仪表
•
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控制飞机气动操纵面改 变飞机的布局,增加飞机的稳定性、改善操纵品质、优化 飞行性能。其具体功能有保持飞机姿态和航向、控制空速 及飞行轨迹、自动导航和自动着陆、地形跟随及地形回避、 编队飞行以及配合自动空中交通管制等,目的是减轻飞行 员工作负担,做到安全飞行,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和经济 性。
• •
⑥航向指示仪
由于磁罗盘在飞机变速和转弯时不能准确指示方向,人 们就把陀螺的定轴性和磁针的指向性结合起来制成航向指 示仪来解决这一问题。航向指示仪也称为航向陀螺仪,它 的陀螺指向在起始状态,飞机静止时或平飞时要调整得和 磁针指向一致,表盘中央的飞机标志固定,而表上的罗盘 刻度盘则随着机身的偏航而转动,如图2. 46所示,由此指 示出飞机的航向。
导航系统
无线电高度表
• 使用无线电波的反射回波测量飞机与大 地表面之间的实际高度。 • 民航飞机使用测高范围在0~2500英尺或 0~5000英尺的低高度无线电高度表,在 起飞和进近着陆期间使用。 • 使用频率为4200~4400赫,工作原理和雷 达相同,多数使用的是调频的连续波。
导航系统
• ②飞行速度表 • 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一样、也有不同的定义。 • 真空速:指飞机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也简称为 空速。 • 指示空速:是由测量空气压力的表上直接指示速 度,也叫表速。 • 升降速度:指飞机对地面运动的上升或下降的速 度。 • 地速:指飞机相对与地面物体的速度。 • 马赫数:是飞行速瓜和飞机所在高度声速的比。
•
两自由度陀螺具有两个基本特性:稳定性和进动 性。 • 稳定性是指陀螺一旦高速旋转起来,就会表现 出抵抗干扰力矩,力图保持其白转轴对惯性空间 方向不变的特性,如图2. 40所示。任意转动陀螺 的底座,其自转轴总是指向一个方向。
•
在激光技术发展之后,20世纪70年代出 现了激光陀螺,激光陀螺的原理是通过激 光干涉条纹的位移,测算平面的转动的角 速度。它的精度大大高于机械式陀螺,误 差很小,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它的缺 点是体积比陀螺大。激光陀螺和计算装置 及显示仪表的成本加在一起比机械陀螺高 出很多,因而在小型飞机上,今后很长一 个时期仍将使用机械式陀螺,在大中型飞 机上激光陀螺已经取代了机械式陀螺。
• •
3)飞机自动驾驶系统 飞机自动驾驶功能早就出现了,只是它所能控 制的范围太小,一开始是利用陀螺仪控制和纠正 飞机的飞行姿态;20世纪30年代发展成可控制和保 持飞机的高度、速度和航迹的自动驾驶仪;50年代 时又出现导航系统、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的自动 驾驶仪,实现飞机长距离自动飞行、起飞和着陆; 而到70年代中期,因为计算机的应用,自动驾驶 仪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在现代化大中型民 航飞机中,飞机自动驾驶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自 动驾驶仪指引系统、推力管理系统、偏航阻导系 统和自动安定面配平系统。
•
用气压式仪表测定飞行速度是基于伯努利定律。 空速表的构造和高度表相似,通过机械装置带动 指针,指示出空速。这个速度称为指示空速,它 和飞机的真空速还有差别,因为测量到的动压和 速度之间的关系受到空气密度的影响,空气密度 和温度压力有关,因而必须根据温度和压力来修 正指示空速才能得到真空速。在空速表上加装一 个相应的机构,可以测到真空速。马赫数表测量 的是同一地点声速和空速的比值,因而不需要温 度修正,只要根据静压得出当地的声速和空速比 较就能得出马赫数,马赫数表和空速表通常共用 一个表头,有转换开关可使这块表显示马赫数或 空速。空速表上标有各种彩色弧线区,用来表示 不同飞行阶段的速度限制范围,如襟翼操作速度 范围、正常操作速度范围、平稳气流中速度操作 范围(警戒范围)及极限速度等,如图2. 39所示。
•
协调转弯仪表盘上部的 飞机标志用来指示转弯快 慢程度,下部的侧滑仪是 用来指示协调飞行情况。 飞机倾斜进人转弯或脱离 转弯时,小飞机会向同一 方向倾斜。快转时小飞机 倾斜度大,慢转时小飞机 倾斜度小,如图2. 43所示。 飞行员可使用转弯仪利用 将小飞机翼尖对准转弯标 线的方法来建立和保持标 准转弯,即表示飞机以标 准角速度(3°/秒)转弯。此 时飞机转360°需2分钟时 间。
2.飞机综合电子控制系统
• • 1)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 飞机驾驶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把 飞机的信号基准系统启动驾驶系统和显示 系统统一综合管理,使飞机在整个航线实 现最佳性能的自动驾驶飞行,这个任务即 由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完成。
• •
2)飞行信息记录系统
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把驾驶 舱内发生的声音和飞行的各种性能数据记录在磁带上;另 一个部分是数字飞行数据记录器,记录飞行时的各种参数, 可记录25个小时中的60多种数据。这些记录被放在一个耐 热抗震的金属容器中,即俗称的“黑匣子”,其主要用途 是进行事故分析和维修飞机。
第三节 飞机的机载设备及系统• Nhomakorabea机载设备及系统是为完成各种飞行和任务而安装的各种 设备及系统的总称,主要用作导弹、通信、目标探侧、座 舱显示与环境控制、信息综合与处理、电子对抗以及飞机 发动机和武器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等。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飞机设备及系统发生了重大的革 新。在现代飞机上,机载电子设备已成为决定飞机性能和 效能的重要因素。
③协调转弯仪
• 驾驶员要使飞机同时侧倾和偏航才能完成协调 转弯,协调转弯仪就是为驾驶员指示侧倾和偏航 的协调而设计的,它的构造如图2. 42所示,它由 两个部分组成,表盘上部的飞机标志和陀螺组成 转弯仪,表盘下部的侧滑仪由一个盛有液体的密 封弯管构成,固定在表上,液体中浮着一个小球。 当飞机平飞时,小球处于弯管中央的最低位置;当 飞机进行没有侧滑的盘旋时,小球受到的重力和 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与飞机的立轴方向一致,小球 仍处于中央位置;只有当飞机出现侧滑时,小球的 受力偏离了立轴,小球从中央移向侧滑的一侧, 这样就使驾驶员能根据它的指示完成协调的转弯。
⑦飞机仪表板的安排
• 飞机仪表板上仪表的布局关系到驾驶员操纵飞机的反应时 间,也关乎飞行安全。根据各种仪表的重要性和与其他仪 表的相关程度,使用机电式仪表的仪表板基本上是按图 • 2. 47的标准形式布局,这种布局称为基准T型布局,驾驶 员的中央正前方是姿态仪表(地平仪或姿态指示仪),它的 左侧是空速表,右侧是高度表,姿态仪表的正下方是航向 指示器,这四块主要仪表构成了T型,这是操纵飞机的基 本仪表,在左下角的协调转弯仪和右下角的升降速度表都 是姿态仪表的辅助仪表,驾驶员根据它们的指示能更好地 控制飞机的俯仰和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