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故事
仿写老屋的故事

仿写老屋的故事《老房子的故事》在我们村,有一座老房子,那是我爷爷奶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这座老房子见证了太多的故事和岁月的变迁。
每次我走进那座老房子,都仿佛能听到它在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那陈旧的门窗,嘎吱嘎吱地响着,像是在讲述着曾经有多少人在这里进进出出;那斑驳的墙壁,有着深深浅浅的痕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指纹。
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就在这房子里长大。
那时候,家里孩子多,大家挤在一起,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但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每天早上,爷爷和他的兄弟姐妹会一起床就开始忙碌,帮忙做家务、种地、砍柴,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听奶奶讲故事,那温馨的场景至今还印在爷爷的脑海里。
后来,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一个个都离开了老房子,去外面闯荡世界。
老房子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了起来。
但是,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又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老房子又会变得热闹非凡。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也特别喜欢在老房子里玩耍。
我会在那咯吱咯吱响的木地板上跑来跑去,感觉就像是在探险。
我还会钻进那堆满杂物的阁楼里,翻找着那些被遗忘的宝贝。
有时候,我会找到一个旧玩具,或者一本泛黄的书,都能让我兴奋好一阵子。
如今,老房子虽然还在,但已经显得那么落寞和沧桑。
它就像是一位孤独的老人,默默地守望着这个村庄。
但是,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却永远不会改变。
它是我童年的回忆,是我家族历史的见证。
我常常想,如果老房子也有情感的话,它一定也会很怀念那些热闹的日子吧。
它一定也希望我们这些后代能够时常回来看看它,听听它的故事。
老房子啊老房子,虽然你已经不再年轻,但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特别的存在。
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故事,永远珍惜你带给我的那些回忆。
等我有了孩子,我也要带他来这里,给他讲讲这座老房子的故事,让这份家族的情感一直传承下去。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老房子会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但它所承载的那些记忆和情感,将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幼儿园房子的故事

幼儿园房子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幼儿园房子的故事”:1. 嘿,你知道吗,幼儿园那房子就像一个大城堡!我们在里面尽情玩耍,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教室里玩躲猫猫,我躲到了一个柜子后面,心里紧张得怦怦跳,生怕被发现啦!那时候真的好有趣啊,幼儿园的房子就是我们快乐的小天地,不是吗?2. 幼儿园的房子啊,它就像一个魔法屋一样。
我记得有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我们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
就好像那房子有神奇的魔力,能把我们都吸引住。
你说神奇不神奇?3. 哎呀呀,那幼儿园的房子承载了太多回忆!有次过节日,我们把房子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挂满了彩带和气球。
小伙伴们一起又唱又跳,那场景,真让人怀念呀,这房子可是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呢!4. 咱幼儿园的房子可是个温暖的地方哟!有次我摔了一跤,膝盖都破了,我大哭起来。
老师赶紧跑过来把我抱到一边,轻轻安慰我。
那时候就觉得这房子就像家一样温暖,对吧?5. 嘿,幼儿园的房子有时也是个舞台呢!有一回我们表演节目,我穿着漂亮的裙子站在台上唱歌,下面的小伙伴们都为我鼓掌喝彩。
哇塞,在那房子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小明星,厉害吧?6. 幼儿园的房子呀,是个充满惊喜的地方。
记得有次老师在教室里藏了好多小礼物,让我们找,找到的都高兴得不行。
这房子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呀!7. 哇哦,幼儿园那房子对我来说可太重要了。
每次进那扇门,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就像进了一个只属于我们的世界。
难道不是吗?8. 幼儿园的房子,它就像是一本厚厚的相册。
翻开每一页都有不同的故事和回忆。
我们在那里欢笑,在那里学习,在那里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
这幼儿园的房子真的太棒啦!我的观点结论:幼儿园的房子是童年美好记忆的重要载体,它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和成长,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珍惜。
【儿童故事】像橘子一样的房子

【儿童故事】像橘子一样的房子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喜欢听爷爷给他讲故事。
有一天,爷爷给小明讲了一个关于像橘子一样的房子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庄里,有一个神奇的房子。
这个房子外形像一个橘子一样,圆圆的,色彩鲜艳,散发着浓浓的橘子香味,而且据说房子里面的生活设施也都是由橘子做成的。
小明听了很感兴趣,便问爷爷:“爷爷,这个房子是怎么制作的?里面的生活设施都是由橘子做成的?”爷爷笑着说:“小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要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勇于尝试。
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就能创造出惊人的作品。
”小明听了很感动,他决定要画一幅像橘子一样的房子,然后亲手制作出来。
于是,小明开始勤奋地画图,他用五彩纸粘贴成橘子的形状,然后在里面设计了卧室、厨房、客厅等生活设施,都用橘子皮、瓤子等制作而成,非常有创意。
完成后,小明给爷爷看,爷爷很是喜欢,夸奖小明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小明带着爷爷的鼓励,决定要把这个橘子房子真正地制作出来。
他找来了橘子、橙子、柠檬等各种水果,想要利用它们的皮、瓤等来制作房子。
爷爷看到小明这么努力,也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他们把橘子、橙子等水果削皮、去瓤,然后把果皮准备好。
接着,他们用果皮做成了墙壁和屋顶,用果瓤做成了家具、餐具等生活设施。
整个房子非常精致,闻起来还散发着浓郁的水果香味。
小明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就是我梦想的像橘子一样的房子!”小明邀请了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参观,他们都对这个像橘子一样的房子赞不绝口。
小明也为他们讲起了爷爷给他讲的关于像橘子一样的房子的故事,告诉他们只要肯努力,就能创造出惊人的作品。
他们也被激发了创造的欲望,说要回家也自己制作一个类似的房子。
小明在这个橘子房子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觉得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都是他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
这个橘子房子也成为了小村庄里的一大名胜,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人们都对小明的创造力和勇于尝试表示赞赏。
几则关于房子的故事

两个人在一起 ,似乎有说不完 的话。 幸福的 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 当 结束来临的那刻 ,阿飞没料到 自己 那句我爱你 ,因为他不知道如何 去 表达爱。
一
平方米七八千元 ,一套 10多平 婶没有 说话 。 0 她扭头看 到丈夫 回来
竞那么平静。 白始至终 , 他都没说 出 说广州 、 深圳的楼市正在下跌 , 而 动 的一 类人 , 华叔 在一父母资助的钱 , 一共 5 多 划 算 。 O ”
牵着狗 的王大妈讲 得正 起劲 , 空 出来 的那只手手 指张得很 开 , 生
怕 别 人 不 知 道 她 家 有 5套 房 子 似
座城市工作 了。 晃 6 一 年过去 了, 万元 。 时候股市牛劲十足 , 那 考虑
生 I 空 囱豳圜目 I时 1 活 I
几 则 关 于 房 子 的 故 事
口康 会 欣 因为 房 子 而 分 手
20 0 7年上半 年 , 大辉 和女友
三 房 两 房 ? 房 子 多 了 还 怕 住 不 过
准备买房结婚。两个人 的积蓄加 来 ? 出租 啊 , 是空 着让 它 升值也 就
那 一刻她伏 在他 肩头哭 了。 为 远 。 的家人 看不起他 , 她 他理解 。 天
下 的父 母 没 有 不 爱 自己 儿 女 的 , 以
让大辉深感慰藉 的是 ,女友
了她 , 他奋斗过 , 然而离梦想依然 太 没有费 臣他 , 她拉着大辉的手说 : 轻, 这个学费交得起 。 我们手头 的
华 叔 已经 在 拆 迁 协 议 上 签 了
次 , 骑 车 送 她 回 家 , 要 道 他 就
别 的时候 , 她忽然很认真地对他说 : “ 以我们 的工资 , 么时候才能买一 什 套房子啊? 他注意到了她说话 中称 ” 谓上 的变化 , 中狂喜 , 心 然而对于买 房 , 从来没有想 过。 笑了笑说 : 他 他
我家房子的故事作文13篇

我家房子的故事作文13篇篇1 我家房子的故事作文我家的房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调屋”,冬暖夏凉,可你却不能在屋子里找到一个空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带着疑问向补课班的老师求助,老师听了,笑笑说道:“有些东西只有自己发现,才有意义开动你的小脑瓜,认真想一想。
自己查查资料,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
”我回到家,自己上网查阅关于房屋设计的资料,认认真真的做了些笔记。
最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来我家的地基打的很深并且有很多条莊子,能够很好地把热量传到地下去,还有我家是两层,二楼很好地隔绝了湿气,所以我家就冬暖夏凉了。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长大了。
”我家的房子让我长大了。
篇2 我家房子的故事作文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住在公司宿舍。
这个家只有一间房,两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还有一个卫生间。
那时,家里挤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东西。
每天,我只能在我的床上玩我那些可爱又好玩的布娃娃!我还记得上幼儿园前的一天,爸爸不小心没把我看好,我就摔倒了,鼻子撞在椅子上,当时我流了好多好多的血。
爸爸妈妈看到我满脸又是泪又是血,也心疼极了。
爸爸从此下决心要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大房子。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搬到了我的第一个新家,在湖里区那里。
住进新家的那一天,我一路上又是唱又是跳,还不停地问:“妈妈,我们新家大吗?那里有公园玩吗……”妈妈看我开心的样子,不住地点头说:“有,有!”终于到家了,我冲在最前面。
进门一看,哇!我的新家有两个房间,一个卫生间,还有一个大大的客厅。
爸爸妈妈已经在这里装上了新的空调、电视、冰箱等等。
爸爸在房间和餐厅里全部铺上地板纸,我就可以在家里骑自行车了。
这里的社区很大,玩的地方也多:从幼儿园放学回来,我有时去轮滑,有时去游乐场… ...我尽情地玩耍,这里留下了我童年那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我还交到了好多好多的好朋友!但是,新家的社区里有很多的小吃店,环境卫生不是很好。
房子找家的小故事

房子找家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座漂亮的房子,它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家。
它在城市里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地方。
有一天,房子来到了一个美丽的乡村。
这里有蓝天白云,绿树成荫,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
房子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于是它决定在这里安下家来。
房子在乡村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它和周围的花草树木成为了好朋友,还经常和小动物们一起玩耍。
它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小房子的故事

小房子的故事范文一:小房子的故事村头那座小房子,矮矮的,像极了一个害羞的小孩儿,躲在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边。
小时候,我总爱跑到那儿去探险,说是探险,其实就是想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那时候啊,脑袋里装的全是奇奇怪怪的想法,总觉得那小房子里住着仙人,或者藏满了金银财宝。
第一次鼓起勇气走进去,脚下的木地板吱吱呀呀地响,像是在跟我说悄悄话。
屋顶有个小小的洞,阳光从那里钻进来,洒在地上形成一个光圈,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成了故事里的主角,正站在世界的中央。
其实啊,那不过是个老木匠留下的工具房,里面除了几件旧家具,啥也没有。
但在我眼里,每一件东西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那个破旧的木箱,我想象它是海盗的宝藏;角落里的扫帚,我幻想它是哈利波特的飞天扫帚。
就这样,我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度过了无数个快乐的下午。
后来,村子拆迁了,小房子也被拆掉了。
现在想起来,虽然小房子没了,但它带给我的那些美好回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有时候,夜晚抬头望向星空,我还会想起那个充满魔力的小房子,嘴角不禁扬起一丝微笑。
范文二:小房子的故事记得小时候,奶奶家后面有个小房子,不大,但对我而言却是整个世界。
夏天的时候,小房子里凉飕飕的,成了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最佳地点。
每次我藏进去,都能听到外面传来小伙伴们的脚步声,紧张又刺激。
小房子的门总是虚掩着,轻轻一推就能打开。
门后是一张破旧的桌子,上面摆着一本泛黄的日历,还有几个空瓶子。
那时候,我就喜欢坐在那儿,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想象着各种各样的冒险故事。
有一次,我偷偷地把家里的蜡笔带到小房子里,在墙上画了一幅画。
虽然画得歪歪扭扭的,但那是我心中的小房子,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每当爸妈吵架或者作业太多的时候,我就跑到这里来,对着墙上的画说话,好像它能听懂我的心事似的。
随着时间流逝,小房子变得越来越破旧,最终也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但是,那份属于童年的纯真与自由,却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偶尔梦回那个小小的世界,感觉就像是重新找回了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老房子故事短篇100字左右

《老房子故事短篇》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老房子的故事。
在我们村子的角落里,有一座老房子。
它的墙皮都掉了,窗户也破破烂烂的。
听爷爷说,这房子以前住着一位很慈祥的老奶奶。
老奶奶经常给村里的小朋友们分糖果吃。
有一次,我调皮地爬上了老房子旁边的大树,结果下不来了,吓得大哭。
老奶奶听到哭声,赶紧出来,安慰我不要怕,然后找了大人把我从树上抱了下来。
每到夏天,房子周围的花开得特别漂亮,红的、黄的、紫的,就像一个大花园。
老奶奶会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看着花,脸上带着微笑。
后来,老奶奶去了很远的地方,老房子就空了。
但是每次我经过那里,都会想起老奶奶的笑容和她给的甜甜的糖果。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梦到自己走进了老房子,里面很温暖,老奶奶正在做我最爱吃的糕点。
小朋友们,这座老房子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老房子故事短篇》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那座老房子的故事。
那座老房子呀,屋顶上长满了青苔。
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顺着屋檐滴答滴答地流下来。
以前,房子里住着一家人。
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和我差不多大。
我们经常一起在房子后面的小山坡上玩耍。
有一次,我们在山坡上发现了一个鸟窝,里面有几颗小小的鸟蛋。
我们小心翼翼地看着,生怕把鸟蛋弄坏了。
房子前面有一棵大大的柳树,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在柳树下乘凉。
大人们会在那里聊天,我们就围着柳树跑来跑去。
可是后来,那家人搬走了,老房子变得冷冷清清的。
有时候我经过那里,还会想起和小女孩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
有一次,我一个人来到老房子前,风呼呼地吹着,窗户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好像在和我说话。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老房子故事短篇》小朋友们,我还有老房子的故事要说给你们听。
这座老房子的门是木头做的,上面有好多划痕。
听爸爸讲,他小时候经常在这房子里捉迷藏。
有一次,他藏在了一个大柜子里,大家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等他自己从柜子里出来的时候,天都黑了。
房子后面有一个小池塘,水很清。
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在那里唱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子的故事作者:姜雨辰来源:《小溪流(成长校园)》2019年第08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老家盖楼了!在亲友微信群里,姑妈和叔叔不时传来一张张新房的图片:两层乡间小别墅,屋后青山屋前塘,传统和现代风格交融,楼房与山水辉映,让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爸爸也很兴奋,常常跟老家的亲人视频通话,有时聊聊房间里的布置,有时商量门口挂什么对联,聊着聊着就会聊到一个话题:变化。
爸爸对我感慨道:“想想爷爷奶奶当年盖的泥砖房,现在已经变成乡间小别墅了!”两间房:十年辛苦为栖身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
——曾国藩《静中细思》爷爷奶奶第一次建房,在长科第。
长科第,原名长窝里,是湘北幕阜山半山腰的一个小山窝。
屋前有溪,溪畔有田,山脚有地,旱涝有收,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地方。
晚清时,浏阳知县余筱池见这里曾出读书人,便将这里改名为“长科第”。
小时候,我常去那里的叔公家玩,那时的我没有想到,叔公家住的房子曾是爷爷奶奶当年盖的。
我的奶奶1946年出生,16岁那年初中毕业,是村里唯一念完初中的女子。
奶奶的舅舅在公社卫生院工作,他很欣赏一个在卫生院当学徒的小伙子,这个人便是爷爷。
我的爷爷1942年出生,他的爷爷(即我的高祖)是个乡绅,略有田产。
受高祖家学熏陶,爷爷自幼便有修齐治平的想法,想对社会有所贡献。
因出身不好,完小毕业后只得停学,后在李勋伯先生处念了半年私塾。
李勋伯先生在湘鄂赣交界几县负有盛名,是位人人敬重的教书先生。
爷爷听李勋伯先生讲过范仲淹“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故事,即立志学医,救死扶伤。
爷爷学习努力、做事用心,经奶奶的舅舅托媒,与素未谋面的奶奶定下了亲事。
奶奶即将成年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的家,跟着爷爷过起夫唱妇随的日子。
“家贫长子苦”,爷爷是家中长子,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家里住不下,于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带着他的祖母分了家。
爷爷从父母那里分到一间半房。
他在正屋两侧屋檐外,搭两个简易的棚子,铺上稻草,便成了厨房及厕所。
住下后不久,奶奶的第二个孩子眼看着就要出生,家里很快又不够住了——爷爷被逼上梁山:这屋,必须得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刚刚在卫生院从学徒转为正式职工的爷爷被下放回家,盖屋的计划也搁置下来。
下放那两年,爷爷在家做“单干医生”。
特殊时期,没多少人找他看病,奶奶瘦小体弱,她在大队劳动拿到的工分也少,家里有时候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1967年,爷爷恢复职位,又重新有了每个月20元的稳定收入。
他和奶奶决定攒钱盖房!本以为日子能这样平稳地过下去,爷爷奶奶没想到,1969年,爷爷又被下放了。
这次他下放了6年。
下放期间,他一直在家做“单干医生”,每张处方只收三角钱。
这段时间,爷爷把帮人看病、看好病作为头等大事。
不论乡亲们何时找他出诊,他都立马背着药箱出发,哪怕是正在吃饭或是刚刚睡下。
为了提高医术,天刚蒙蒙亮,爷爷就起床读医书药典、背《汤头歌诀》,碰上疑难杂症,他连夜跑到师傅家请教。
渐渐地,爷爷的医术和为人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有时,爷爷到邻乡看病,开处方要从天亮开到天黑,家里的收入也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
每次出诊回来,爷爷都把那几角钱的出诊费收着,锁在柜子里。
两三只母鸡生了蛋,也要攒着换钱,不来客、不过节,小孩儿就没有蛋吃。
平时乡亲们给的“土果子”,爷爷也留着,奶奶把花生、豆子挑出来,存在家里留着待客。
盖房很难,但他们没有放弃,咬着牙一点儿一点儿盖。
从1967年筹备,到1976年完工,爷爷奶奶历时10年,终于盖了两间正房、两间附房(厨房、猪厕),都是砖木结构,还给正房、吊楼铺上了楼板。
铺了楼板的房子隔热,楼上可以储存谷物、红薯丝,使粮食保持干燥。
他们还充分利用坡屋顶的空间,放置篾制的箩筐、晒垫。
在湘北、湘中的山区、丘陵地带,很多房子都会铺上楼板。
房子盖好了,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1975年6月,爷爷也因为政策落实,回到公社卫生院上班,重新吃上了“商品粮”。
1976年,奶奶因有些文化,被公社安排到大队合作医疗点担任中药员,半医半农,有一个全劳力的工分,还有一点儿报酬,可以担回一家人的口粮。
那段日子,爷爷去公社卫生院上班,奶奶在大队医疗点抓中药,孩子们跟着她住在医疗点,她自己种菜、喂猪,还抽空砍点儿柴。
日子虽然仍过得紧巴,但爷爷奶奶总算喘了口气,他们坚信:只要坚持,这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泥砖屋:转折时期新气象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的一次伟大转折,也使爷爷奶奶的人生发生了重要转折。
1979年,爷爷决定第二次盖房。
这时,他已经有了7个弟弟妹妹,还有4个孩子。
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房子,得腾出来了。
这时,农村经济形势正在好转,爷爷的工资也涨到每月38.5元。
奶奶仍在大队医疗点担任中药员。
为筹备盖房,有大半年时间,只要不刮风下雨,爷爷奶奶在晚饭后就会去掮树,一个来回30多里。
蓋房的钱攒了一些,木材也基本上准备好了,争取一块地基却成了最大的难事。
终于,大队干部为爷爷找到一块合适的地基,但这块地归生产队集体所有,要全队社员都签字才可以让他盖房。
爷爷奶奶是忠厚老实人,看病、抓药都很用心,乡亲们欠点儿处方钱、赊点儿账是常事,大伙儿记着他们的好。
但爷爷还是很担心:这毕竟是集体的地,大家会不会同意呢?结果让爷爷非常开心,全队社员都签了字。
听说爷爷奶奶要盖房,邻乡邻村的乡亲们都来帮忙。
不像现在,砖、沙、木材等一切材料都要花钱买,那时都是自己准备。
有人从田里挖来细泥,有人上山砍树,有人来送来瓜果蔬菜。
砖匠师傅负责做泥砖,紧锣密鼓地忙碌两三周之后,盖一间屋的泥砖就制作完成了。
泥砖在太阳下曝晒一两个月,干透了就可以用来砌房。
那时,盖房的乡亲多,但多数农家没钱请帮工,便要自家小孩儿停课掮砖。
但爷爷奶奶从不让孩子停课,在他们看来,读书是孩子们最要紧的事。
一天三餐,工匠师傅都在主人家吃饭。
早上八个菜,中午十个菜,晚上八个菜,有荤有素,每次两三桌,虽不算丰盛,但也够吃了。
每天上午、下午,工匠师傅都要“吃茶烟”,奶奶泡好凉茶、装好旱烟,放在工地上,他们想吃就拿。
这是那时盖房的规矩。
我想,这是一种无声的感谢,也是乡土人情的一种体现。
完工那天,欢天喜地,爷爷奶奶给每个工人发一包“相思鸟”(一种当时五角钱一包的香烟),包一个1元2角钱的红包。
在爷爷看来,他站起来了:他有正式工作,孩子们读书用功,前景一片光明。
奶奶感受到丈夫的喜悦,干活儿时也哼起小曲儿,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天有不测风云。
1983年4月下旬,一场龙卷风袭击湘北地区,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还造成了人员伤亡。
爷爷奶奶刚建三年不到的房子也惨遭袭击,一阵大风袭来,房子轰然倒塌。
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当时家里没有人。
等爷爷赶到时,一面完整的墙都不剩。
看着一片废墟,他很冷静,但冷静背后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悲痛。
房子没了,日子还能过吗?过得过不得都得过:大女儿和二女儿借住在别人家一间放稻草的屋子里,大儿子跟爷爷住卫生院宿舍,小女儿和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跟着奶奶住在她工作的单人校——此时,大队医疗点已撤销,奶奶不得已到离家20多里外的单人校当民办教师。
单人校有5个年级,20多个孩子,其中有6个寄宿生。
奶奶除了上课,还要做饭、种菜,替年龄小的学生洗衣,辛劳是可想而知的。
回忆起这段岁月,奶奶说:“人生在世,可能会被困难打倒,但不能被击垮。
”紅砖房:新屋落成贺电影湖南传统民居,高下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以及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重左轻右等礼仪制度,反映到住宅中以堂屋为中心,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发展,天井院落组合变化的基本格局。
——《湖南传统民居》红砖房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最好的房子。
1984年,爷爷决定盖村里第一栋红砖房。
作为风灾中最严重的受灾户,爷爷奶奶得到了县、乡政府最大的救助:救济金900元、煤一吨,以及充足的木材、粮食指标。
煤正好可用来烧红砖。
这次来帮忙的乡亲更多,他们都同情爷爷奶奶,想帮一帮他们。
他们忙完之后就回自己家里吃饭,且不收工钱。
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爷爷奶奶能打翻身仗。
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的乡亲,一生最重大的事莫过于造屋、生子,殷实的农家一辈子也就盖一次房。
从攒钱到盖房,再到还账,没有哪一桩事轻松。
别看爷爷雄心壮志,其实那时家里连做饭的米都不多了。
大年三十早上,奶奶娘家兄弟挑着担子来我们家,一头是米,另一头挂着腊肉和瓜菜,一家人这才过了个踏实年。
这年冬天,雪下得厚,盖过了墙基的条石,浸湿了泥砖,导致了堂屋后墙的倒塌。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还好,有区党委和公社党委的关怀,有亲朋好友的帮助。
正月间,元宵还没过,大伙儿就来帮忙收拾。
爷爷在雪地里搭个棚子,晚上就睡在棚子里,守着材料。
即便这样艰难,爷爷奶奶最终还是成为了村里第一个拥有红砖房的家庭。
一间堂屋,两侧各两间正房,正房后面分别是厨房和厕所。
房子建在山腰,排水条件好,不用建天井。
正房较高,铺上楼板,二楼设有粮仓,还可开铺、住人。
红砖房完工那天,乡亲们都来“贺电影”。
那时候,山里还很穷,文化生活贫乏,看露天电影是一种奢求。
哪家有大喜事,乡亲们就把电影队请来,在坪里挂起幕布放露天电影。
放电影那天,像过节一样,男女老少早早从自家搬来凳子等着观看。
作为主家,放电影前,爷爷要讲几句话答谢。
当时,爷爷只说了两句话就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他说:“感谢党,感谢大家……”说来也巧,这栋红砖房盖好后,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姑妈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到了村小当老师;二姑妈考上重点大学;他们的三个弟弟妹妹也跟着先后考上大学或中专。
爷爷奶奶再苦再难也要送孩子读书,终于得到回报。
回忆起这段岁月,爷爷常告诫他的子女,人生在世,要记得别人的好处,“人抬人,无价之宝;人踩人,寸步难行。
”商品房:搬到集镇恋老屋2009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9.68%,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13.46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10年间有将近2亿人涌入城市生活。
正是大量人口的涌入,极大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2009年,爷爷奶奶在镇上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这时,孩子们的事业刚刚起步。
爷爷奶奶辗转于各个城市,他们不是去孩子们那里享福,而是去帮忙照顾孙子、外孙。
那时大儿子住在市中心,奶奶每天天刚蒙蒙亮时就拖着买菜的小车出了门。
天上的月亮还若隐若现,路上没什么行人,早餐店还在准备食材,奶奶已经坐在开往城郊菜市场的公交车上。
城郊的菜好,又新鲜又便宜,即便来回累一些,能省几块钱她也很开心。
爷爷仍坚持清晨读医书、背《汤头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