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树脂的制备——高化实验报告
实验六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吸水性树脂的基本功能及其用途。
2. 掌握制备合成聚合物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 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且 保水性能有良,一旦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 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
按照原料划分,高吸水性树脂可分为淀粉类、 纤维素类、合成聚合物类。前两者是在天然高分子 中引入亲水性基团制成的,后者则是由亲水性单体 聚合或对合成高分子进行化学改性制得的。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特点: 1. 分子中具有强亲水性基团,如羧基、羟基 等。与水接触时,聚合物分子能与水分子迅速形 成氢键或其他化学键,对水等强极性物质有一定 的吸附能力。 2.聚合物通常为交联型结构,在溶剂中不溶, 吸水后能迅速溶胀。由于水被包裹在呈凝胶状的 分子网络中,不宜流失和挥发。 3. 聚合物应具有一定的立体结构和较高的相 对分子质量,吸水后能保持一定的机械强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丙烯酸(AA) 25%KOH溶液 过硫酸钾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蒸馏水 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 13mL 32mL 0.2g 0.05g 75mL 1套
四、实验步骤
1. 将75mL蒸馏水、13mL丙烯酸加入三口瓶中,室温 下搅拌均匀。 2. 在室温下缓慢滴加32mL KOH溶液(约半小时滴 完)。 3. 往三口瓶中加入0.05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0.2g过硫酸钾,搅拌使其溶解。 4. 加热搅拌,温度维持在75℃。体系变为果冻状时 结束反应。 5. 将产品倒入烧杯中,在烘箱中于50℃烘干。
合成聚合物类高吸水性树脂目前主要有聚丙 烯酸盐和聚乙烯醇系两大类。其合成路线主要有 两条途径:一是由亲水性单体或水溶性单体与交 联剂共聚,必要时加入含有长碳链的憎水性单体 以提高其机械强度。调整单体的比例和交联剂的 用量以获得不同吸水率的产品。这类单体通常经 自由基聚合制备。第二种合成途径是将已合成的 水溶性高分子进行化学交联使之转变为交联结构, 不溶于水而仅溶胀。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一、实验目标1.理解高吸水性树脂制备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室中沉析、真空干燥等常见的操作。
二、产品特性与用途高吸水性树脂或称超吸水性树脂(SAR),是指能吸收自身质量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水分的高分子聚合物,在日常生活、农业、医药及其他工业部门有广泛用途。
例如,高吸水树脂可用作香料载体、尿不湿的吸水材料;农业上用作园艺保水剂;工业上用作油水分离材料、污水处理剂、溶剂脱水剂;医药上用作人工肾脏过滤材料、血液吸附剂等,其很多用途正处于开发研究之中。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以淀粉、丙烯腈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主要的化学反应有两个,即接枝反应和水解反应。
接枝反应是以水为介质,以铈盐为引发剂,将丙烯腈接枝到已糊化的淀粉链上。
水解反应是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将接枝聚合物侧链上的腈基转变为酰胺基和羧酸盐基。
其反应式如下:接枝反应:R st +Ce4+Rst·+Ce3+(Rst代表淀粉,下同) 水解反应:作为吸水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自身带有较多的吸水基团;二是本身不溶于水。
本实验制备的树脂是以淀粉为骨架,与丙烯腈接枝共聚成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侧链上的腈基又经过水解转化为亲水性很强的羧酸盐基和酰胺基,使其具有极强的吸水性。
因此,水解反应是使接枝共聚物实现其吸水性关键的一步反应,而水解反应条件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的高低。
四、主要仪器与药品1.主要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动搅拌器,500mL三口烧瓶以及氮气钢瓶等。
2.主要药品玉米淀粉,市售;丙烯腈,AR;硝酸铈铵,AR;氢氧化钠,AR;硝酸,AR;95%(v/v)乙醇,CP。
五、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 称量淀粉10克装入三口烧瓶内,加200mL蒸馏水搅拌制成淀粉浆。
在氮气保护下,在80~85℃糊化30~40min,然后冷却到20~40℃。
2. 将硝酸铈铵用1mol/L的硝酸配成0.1g/mL的溶液,取3mL硝酸铈铵溶液与16克丙烯腈混合,配制成丙烯腈的硝酸铈铵溶液。
11.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11.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实验十一. 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半开放研究型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2. 了解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原理及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高吸水树脂是一种三维网状结构,它不溶于水而大量吸水膨胀形成高含水凝胶。
高吸水树脂的主要性能是具有吸水性和保水性。
要具有这种特性,其分子中必须有强吸水性基团和一定的网络结构,即具有一定的交联度。
研究表明,吸水性基团越强,含水量越多,吸水率越大,保水性越好。
而交联需要适中,交联度过低则保水性差,尤其在外界有压力时水很容易脱去;交联度过高,虽然保水性好,但由于吸水空间减少,使吸水率明显降低。
高吸水性树脂按原料来源可分为三类:淀粉系列、纤维素系列和合成系列。
前两类是以淀粉或纤维素为底物,接枝共聚上亲水性或水解后有亲水性的烯类单体;后一类多是用丙烯酸盐轻微交联制得。
合成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较之淀粉系、纤维素系吸水高分子,聚合工艺简单,单体转化率高、吸水能力高、保水能力强,是目前超强吸水材料的主体产品;淀粉接枝共聚生产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和保水率强,也已用于工业化生产;纤维素来源广泛,有降低成本、废物资源化和成为环境友好材料的潜力。
1.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原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分析来看,高吸水树脂一般为含有亲水基团和交联结构的高分子电解质。
吸水前,高分子链相互靠拢缠在一起,彼此交联成网状结构,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紧固。
与水接触时,因为吸水树脂上含有多个亲水基团,故首先进行水润湿,然后水分子通过毛细作用及扩散作用渗透到树脂中,链上的电离基团在水中电离。
由于链上同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而使高分子链伸展溶胀。
由于电中性要求,反离子不能迁移到树脂外部,树脂内外部溶液间的离子浓度差形成反渗透压。
水在反渗透压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入树脂中,形成水凝胶。
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各种水合状态;而分子中的疏水性基团则易于折向内侧,形成局部不溶性的微粒结构,使进入网格的水分子由于极性作用而局部冻结,失去活动性,形成False ice结构。
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摘要:本文以丙烯酸、丙烯磺酸钠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交联网络高吸水树脂。
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钠与丙烯磺酸钠两单体比例为5:1时,吸水倍率可达110倍。
反应温度60℃,丙烯酸中和度40%,交联剂用量1%,为最佳的反应条件。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高吸水性树脂是具有低交联度且含有亲水基的水溶胀型高分子聚合物,能够吸收自身质量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重量的水[1]。
高吸水树脂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其具有高能力的吸水性能与保水性能,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2-4]。
目前,中国市场高吸水树脂需求量很大,但多数都是依赖于进口,中国在高吸水树脂生产制造方面相当落后,工业化规模小、产量低[5-6]。
因此,为促进我国高吸水树脂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大对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本文以丙烯酸、丙烯磺酸钠为单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交联网络结构的高吸水树脂。
并探讨了温度、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1.实验部分1.1实验过程在25ml的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丙烯酸,加入一定量的NaOH调节丙烯酸中和度,待其溶解之后依次加入烯丙基磺酸钠、过硫酸钠及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使之溶解成均一溶液,调节水浴温度反应至形成稳定凝胶,再放入烘箱中干燥,即可获得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PAA/PSA)高吸水树脂。
1.2表征方法采用Perkin Elmer1730 FTIR 仪对完全干燥的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扫描范围为 400-4000cm-1。
选取一块完全干燥的样品称重,并记录其质量为m。
再将样品浸没在500ml的自来水中,每间隔一天称量一次吸水凝胶的质量直至达到吸水饱和,记录饱和凝胶的质量为m1,试样的吸水倍率ω可按式(1)进行计算:图1 PAA/PSA树脂的FTIR谱图图1为PAA/PSA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的红外光谱图。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酯)制备高吸水树脂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聚合法制备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聚合物的原理及工艺。
2.了解高吸水树脂的性能特点。
二、实验原理淀粉接枝型丙烯酸酯类高吸水性树脂的主链骨架是淀粉,其主链或接枝侧链上含有亲水性基团(-OH、-COOH 和-CONH2 等),经轻度交联形成一个具有主链、支链和低交联度的三维网络结构。
此类树脂存在吸水速率慢、耐盐性差等缺点,从而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诸多专家和学者采用接枝聚合方法,在淀粉分子链上引入丙烯酸、丙烯腈等离子型基团,以提高其吸水速率和吸水率。
制备过程中应研究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单体浓度、接枝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为改性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型高吸水性树脂。
AA 单体和交联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式三、实验原料玉米淀粉;丙烯酸(AA);过硫酸铵;氢氧化钠(NaOH);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四、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水浴锅、搅拌器、250ml三口烧瓶、回流冷凝管、100ml烧杯、250ml烧杯、称量纸、滴管(5支)、广泛pH试纸、20ml量筒、15cm表面皿、研钵、40目铜筛、烘箱、300目滤布。
五、实验步骤1.玉米淀粉15g、去离子水120 g加入三口烧瓶,搅拌成悬浮液。
2.上述悬浮液于80 ℃搅拌糊化1 h 后冷却至60 ℃,再加入0.5g(也可0.6 g、0.8 g)过硫酸铵,恒温搅拌10 min,降温至60℃待用。
3.将AA 10 g 用30%NaOH 溶液中和,控制中和度为80%~100%(AA与NaOH摩尔比,提前计算好),待中和液降至室温时,加入0.2 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后倒入糊化淀粉中。
4.使其充分混合均匀,于60 ℃搅拌反应2 h。
5.取聚合产物30 g,用无水乙醇洗涤2~3 次,再经100干燥、粉碎和过筛后,得到浅黄色晶状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高吸水树脂,也叫超级吸水树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能够吸收数倍于自身重量的水或其他液体。
它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水性、离子交换性和吸附性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卫生、农业、环保、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高吸水树脂的制备、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一、高吸水树脂的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自由基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1、自由基聚合法自由基聚合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吸水树脂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利用双烯丙基醚、丙烯酸钠、2-丙烯酰胺等单体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等交联剂在反应器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网状结构。
自由基聚合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工艺成熟、产量高,且制备出的高吸水树脂具有较为均匀和稳定的孔隙结构、较高的吸水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但缺点也明显,由于聚合反应过程中存在多种副反应,如交联度不均、水解、分解等,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耐久性差,且合成出的高吸水树脂多为非无毒或半无毒的产物。
2、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在水溶液中通过加入不同的单体,即可得到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加入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水溶性单体,并反应后形成高分子材料的过程。
与自由基聚合法不同,原位聚合法需要在低温下进行反应,以控制高分子的交联度,并加入交联剂促进交联反应的进行。
原位聚合法的优点在于制备出的高吸水树脂结构较为优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吸水性能更好,且水分子运动更加自由,有利于离子交换反应的进行。
缺点是需要对反应温度、反应物和交联剂等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否则会产生聚合不完全、交联不均和晶体生成等副作用。
3、悬浮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是一种新型的高吸水树脂制备方法,主要通过将单体和交联剂等散布在水中,形成悬浮液,并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与自由基聚合法相比,悬浮聚合法的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产能高,且吸水性能和耐久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摘要: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类具有出色吸水性能的材料,正在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卫生用品、农业、环境保护等。
本文旨在探讨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性能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高吸水性树脂这类具有独特性能的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吸水性树脂能够吸收和保持大量的水分,具有较高的保水能力和稳定的化学性质。
因此,研究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和性能不仅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一、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物理交联法和化学交联法两种方式。
1. 物理交联法物理交联法是通过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其中,主要方法有自组装法、热交联法和辐射交联法等。
自组装法是将聚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分子间作用力形成交联结构的方法。
热交联法是通过热处理使聚合物颗粒之间产生交联结构的方法。
而辐射交联法则是通过辐射照射聚合物体系来形成交联结构。
2. 化学交联法化学交联法是通过在聚合物分子中引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来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常用的交联剂有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有机过氧化物等。
化学交联法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较高的交联度和保水性能,但交联反应的控制较为复杂,合成条件较为苛刻。
二、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1. 吸水性能高吸水性树脂的主要性能之一是其出色的吸水性能。
当高吸水性树脂接触水分时,吸水性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
研究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与其交联度、孔隙率以及聚合物链的结构等有关。
2. 保水性能高吸水性树脂的保水性能是指其在吸收水分后能够保持水分,并不容易释放出来。
保水性能的好坏对于许多应用领域来说非常重要,如农业中的土壤保水、卫生用品中的液体吸收等。
许多研究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的保水性能与其交联度、孔隙率及分子链的结构有关。
3. 生物相容性高吸水性树脂在医学领域应用中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111m g h g m t --∆⋅⋅=∆吸水速率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高吸水性树脂的基本功能及其用途2、 了解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原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吸水性树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亲水基团,因此吸水能力很强,其吸水倍数可达自身重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吸水速度极快,可在数十秒内生成凝胶。
另外,在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反应过程中,由于分子间发生微量交联,使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
高吸水性树脂分散性好,无毒无味,加压不脱水,可以反复使用,现已发展成为系列化产品。
某些型号的高吸水性树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行分解,不污染环境。
目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在淀粉骨架上接枝含有乙烯基的单体,然后皂化、干燥而制成;第二种是在纤维上进行接枝制得;第三种是将水溶性高分子如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进行轻微交联而制得。
本实验采用第一种制备方法,以四价铈为引发剂在淀粉底基上接枝丙烯腈,然后皂化制得高吸水性树脂。
四价铈首先同淀粉链上带羟基的碳原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碳自由基,进一步引发丙烯腈单体进行接枝反应,接枝产物经水解皂化后制得吸水性树脂。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电动搅拌器、250mL 三口烧瓶、冷凝管、单口烧瓶、温度计、烧杯 试剂:淀粉、丙烯腈(用前蒸馏),0.08%的硫酸铈铵溶液(用1%H 2SO 4配成),0.5mol/L 硫酸溶液,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氮气。
四、实验步骤1、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1) 向干燥的250ml 三口烧瓶中加入2.5g 干燥过的淀粉、100ml0.08%的硫酸铈铵溶液(用1%H 2SO 4配成)和20ml 丙烯腈单体。
(2) 将三口烧瓶置于40~45℃恒温水浴中,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接枝聚合,反应1.5h 。
(3) 将产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和丙酮进一步清洗,然后置于真空烘箱中于60℃烘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水。当渗透压差消失时,树脂便达到了吸水平衡。 3.影响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因素很多。从原料上考虑,有单体的类别、中和度,还有交联剂、引发剂的 类型和用量;从聚合过程上考虑,有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加料方式等;从成品的角度考 虑,有结构助剂、防老化剂的用量等等。 九、 实验心得
COOH COOH
NaOH Na2S2O8
COOH O NH NH OCHN OCHN O CONH CONH
COOH
CO因为制备高吸水树脂需要以丙烯酸钠作为一部分单体, 因此 选用水溶液聚合更加方便。 三、 实验背景
高吸水性树脂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简称 SAP) , 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它能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液体, 同时具有较高的保液能力, 不能用简单 的物理方法将内部水分挤出,还可以反复吸水释水,因此其用途极为广泛。 高吸水性树脂按原料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系列: 即淀粉系列、 纤维素系列和合成树脂系列。 淀粉系包括淀粉接枝、 羧甲基化淀粉、 磷酸酯化淀粉和淀粉黄原酸盐等; 纤维素系包括纤维 素接枝、 羧甲基化纤维素、 羟丙基化纤维素和黄原酸化纤维素等; 合成树脂系包括聚丙烯酸 盐类、聚乙烯醇类、聚氧化烷烃类和无机聚合物类等。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包括树脂的吸收能力、吸液速率、保水能力、强度和稳定性等,
3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下图分别为聚合得到的凝胶(左)和切割得到的胶块(右) :
下图分别为烘干后的吸水树脂(左,薄膜态)和吸水饱和后的树脂(右,胶冻态) :
六、
注意事项 1. 本实验为研究型实验, 中和度、 交联度和引发剂用量都为可选条件, 在实验前应明
确分工,并进行详细记录,我们将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作为了变量。 2. 在中和过程中, 氢氧化钠水溶液应滴加到丙烯酸中, 使其缓慢放热。 中和度用摩尔 比计算。 3. 在聚合过程中不可搅动溶液,聚合之后应用去离子水洗涤,而不是自来水。
分别固定交联剂用量为 0.01g 和 0.05g,作出吸水倍率随中和度的变化曲线:
交联剂用量为0.01g
600 500
吸水倍率
400 300 200
100
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中和度
交联剂用量为0.05g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2011011743 分 1 黄浩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2. 了解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原理及影响因素 二、 实验原理
1. 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 使用单体为用 NaOH 部分中和的丙烯酸, 在水溶液中进行溶 液聚合, 引发剂过硫酸铵为水溶性的热引发剂, 并使用 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进行 共聚合,以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反应方程式如下:
5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但中和度和交联度都一定有一个合适值,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吸水。对于中和度而言, 中和度越大,亲水基团极性越强、含量越多,吸水率越高、保水性也越好,然而过强的极 性可能对聚合有影响,造成分子量下降等等,也会使得三维结构不完全,或者孔径太小。 对于交联度而言,交联度较低则三维网络未能完全形成,力学性能不好,保水性差,尤其 在外界有压力时水很易脱去,但理论储水能力较大,因为当其完全伸展时,内部空间较 多;而交联度高,虽然力学性能和保水性好,但由于吸水空间减少,吸水率也可能降低。 虽然吸水倍率的实验结果无法解释, 但我们 8 人的吸水树脂从外观上观察, 是符合预 期的。 我们发现, 当交联度一定时, 随着中和度的增大, 凝胶的韧性减小, 更加柔软, 流动 性更好, 这证实了中和度的增加会影响聚合、 交联, 造成分子量下降; 而当中和度固定时, 交联度较小的一组明显成流体、 或者稀鼻涕状, 而交联度较大的一组则呈凝胶状, 这也证实 了交联度的增加会促进三维网络的形成。 此外, 纵观 8 个实验数据点, 可以发现当中和度为 50%, 交联剂用量为 0.01g 时, 吸水 倍率最高,因此该配方是相对最合适的。 八、 思考题
2
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 可溶于水、醇、醚 性状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溶解性 易溶于水、醇,不溶于丙酮 性状 白色或浅黄色粉末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 性状 无色晶体
毒性 本品对眼睛、皮 肤、粘膜和上呼 吸道有刺激性 备注 毒性 强腐蚀性 备注 本实验使用 10% 的 NaOH 水溶 液,75%中和度 毒性 低毒,对粘膜有 一定刺激性 备注 双官能度交联剂 毒性 刺激性和腐蚀性
丙烯酸
氢氧化 钠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熔点 分解
沸点 分解
用量 0.102g
摩尔数 0.00044
溶解性 易溶于水
备注 半衰期 2.1h (80℃, pH=4~5)
五、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课后分析
在 100mL 烧杯中加入 5g 丙烯 酸,用 10wt%氢氧化钠水溶液 中和至不同中和度,之后加 入 0.05g~0.5g N,N-亚甲基 双丙烯酰胺,0.05g~0.1g 过 硫酸铵,再补加适量水(水 的总量不超过 40g),搅拌溶 解,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将 烧杯放入 70℃水中静置聚合 2h 后取出烧杯,发现我的聚 待反应物完全形成凝胶后 合体系已经成为透明但不流 (约 2h)取出烧杯,将凝胶 动的凝胶态,韧性较强但强 转移到搪瓷盘中,将凝胶切 度一般。 割成碎片或薄片,置于 50℃ 用玻璃棒和刀片将凝胶扯 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待用 开,放入烘箱干燥 第二天取出烘箱中的凝胶, 将制得并干燥的吸水树脂研 发现已经成为薄膜状。 磨,用 60 目铜网筛分,将筛 放入去离子水浸泡后,粉末 分后的树脂取出 0.1g 放入 逐渐溶胀成为透明态的凝胶 250mL 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 状。 浸泡。一周后至吸水平衡, 滤网重 1.583g,滤网+滤出物 用自然过滤法测定其吸收倍 重 19.883,得吸水倍率为 率并分析结果。 182 滤法。 也不能上下晃动,即自然过 在过滤时,不能用手挤压, 能会使一些树脂飞溅出去。 碎,否则直接捻大块凝胶可 在研磨前应将薄膜凝胶捏 细,大块凝胶不易干燥。 干燥前应尽量将凝胶分散地 网络非常充分。 这种凝胶态说明内部的三维 我们 8 人共分 8 个实验点, 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是关系 固定丙烯酸和引发剂的投料 到吸水树脂结构的两个关键 量分别为 5g 和 0.1g(我的实 变量。中和度影响着聚合物 际投料分别为 5.017g 和 内部的离子含量,而交联剂 0.102g),将中和度和交联 用量则影响聚合物三维网状 剂投料量作为变量(我的实 结构的形成。 际数值分别为 75%和 0.05g)
1.高吸水性树脂一般具备什么样的结构? 答:高吸水性树脂一般是三维网状结构,而且要有着极性基团,可电离的基团吸水性 更好。首先,分子中极性基团的亲水作用,使得树脂表面开始吸附水分,然后,随着极性 基团的电离,聚合物带有负电荷,各链段的库伦斥力将整个三维结构撑开,而且由于树脂 内外的渗透压差,将水吸入树脂,最后,撑开的交联结构用于保水。但中和度和交联度都 一定有一个合适值,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吸水。对于中和度而言,中和度越大,亲水基团极 性越强、含量越多,吸水率越高、保水性也越好,然而过强的极性可能对聚合有影响,造 成分子量下降等等,也会使得三维结构不完全,或者孔径太小。对于交联度而言,交联度 较低则三维网络未能完全形成,力学性能不好,保水性差,尤其在外界有压力时水很易脱 去,但理论储水能力较大,因为当其完全伸展时,内部空间较多;而交联度高,虽然力学 性能和保水性好,但由于吸水空间减少,吸水率也可能降低。 2.高吸水性树脂的溶胀原理是什么? 答:(在上一问中已经回答了)首先,分子中极性基团的亲水作用,使得树脂开始吸 附水分,然后,随着极性基团的电离,聚合物带有负电荷,各链段的库伦斥力将整个三维 结构撑开,而且由于树脂内外的渗透压差,将水吸入树脂,最后,撑开的交联结构用于保
1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
Flory-Huggins 公式可较全面的反映影响树脂吸水能力的各种因素。
Q
5/3
2 1 i x V 1 1 2V S1 / 2 2 u
Ve
V0
它的吸水机理, 是利用单体中的亲水性基团来吸附水分, 借助树脂内的离子基团电离后 的库伦斥力撑开三维结构, 使树脂吸水后充分溶胀、 链段伸展, 并借助电离后树脂内外的渗 透压差将水分吸入树脂内部, 最后通过内部的三维交联结构来进行储存, 因此能够吸收几百 倍的水分。 吸水性树脂的种类不同, 其分子链组成、 结构、 分子量、 交联度不同, 则吸水能 力差别很大。 以交联度为例, 交联度增加会提高树脂的强度, 保水性好, 但内部储水空间减 小, 吸水率降低; 交联度减小虽然能增加储水空间, 但树脂强度低, 保水性很差, 因此需要 一个适中的交联剂用量。 衡量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为吸水倍率 Q, 它是指在吸水平衡时, 1g 树脂所吸收的液体的量: Q = (M2 − M1)/M1, 本实验正是通过比较不同配方下的树脂吸 水倍率,来找到最合适的配方。 四、 试剂名 实验药品 英文名 acrylic acid 熔点 14℃ 试剂名 英文名 sodium hydroxide 熔点 318.4℃ 试剂名 N,N-亚 甲基双 丙烯酰 胺 试剂名 过硫酸 铵 英文名 N,Nmethylenedi acrylamide 熔点 185℃ 英文名 ammonium persulfate 分子式 C3H4O2 沸点 141℃ 分子式 NaOH 沸点 1390℃ 分子式 C7H10O 2N2 沸点 --分子式 N2H8S2 O8 分子量 72.06 用量 5.017g 分子量 40.01 用量 20.8g 溶液 分子量 154.17 用量 0.05g 分子量 228.2 密度 1.05 摩尔数 0.07 密度 2.12 摩尔数 0.052 密度 1.352 摩尔数 0.0003 密度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