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案例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和途径案例

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和途径案例

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和途径案例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严重问题。

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和途径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多样性的保护不仅能保护物种的生态安全,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命体验。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方法包括:1.促进自然演化:自然演化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它能够为生态系统提供保护。

因此,生态系统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让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减少人工干预。

2.限制外来物种:控制外来物种是保护多物种的一项重要措施。

生态系统管理者应该限制他们的引入,防止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扩散。

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保障其稳定性的基础。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法包括:1.限制开发:生态系统管理者要限制土地的开发,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例如,采取水资源节约措施,降低工业污染排放等。

2.控制过度利用:过度利用可能会使资源储备耗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生态系统管理者应该控制资源利用量,确保资源恰当地使用,例如合理占用水资源,实施耕作休耕制度等。

三、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障其长期健康的重要保障。

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包括:1.实现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生态系统管理者要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保护湿地资源,增加旅游收入。

2.实现生态系统保护的公平性:生态系统管理应该实现公平性保护政策,要求公平分配资源。

例如,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少贫困人口的影响。

四、以案例为例探讨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1.海南三亚观海半岛生态系统管理观海半岛是海南最大的人工湖群之一,是三亚海岸线唯一供游客完全自由参观的生态景区。

生态位原理应用的案例

生态位原理应用的案例

生态位原理应用的案例案例背景在生态学中,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居住的环境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角色或职位。

而生态位原理是指不同物种之间通过适应和竞争,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共存于同一生态系统中。

生态位原理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保护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生态位原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案例一:林下作物种植生态位原理在林下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农田土壤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下作物种植中,可以选择适合生长在森林环境中的庄稼品种,例如竹子、银杏等。

这些植物在森林环境中占据了一种特定的生态位,与森林中的其他物种形成了互补关系。

它们通过吸收、利用和释放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并通过释放根系分泌物来防治土壤病虫害。

案例二:湿地保护与塘渡综合养殖生态位原理在湿地保护与塘渡综合养殖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同时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湿地保护与塘渡综合养殖中,可以利用不同生物在湿地中的生态位差异来实现协调发展。

例如,通过合理布置塘渡和湿地生境,可以利用塘渡养殖中的废弃物和养殖废水来提供养分和滋养湿地植物,从而实现湿地的修复和保护。

同时,在塘渡中养殖的鱼类和鸟类等水生动物也可以借助湿地提供的丰富食物和栖息地来生长和繁殖。

案例三: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生态位原理在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减缓城市化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不同植物物种,利用它们的生态位特点来达到不同的功能。

例如,选择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的乔木种植在城市绿地边缘,可以减少风力对建筑物的侵蚀;选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吸附能力的植物种植在城市道路旁,可以净化空气和吸收噪音。

绿色生态十大典型案例

绿色生态十大典型案例

绿色生态十大典型案例1. 珊瑚礁保护行动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全球变暖和海洋污染的威胁。

许多国家和组织采取行动,加强珊瑚礁的保护和恢复,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活动、推广环保旅游等。

2. 森林生态修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至关重要。

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森林生态修复计划,包括植树造林、防火措施、限制非法砍伐等,以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3.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威胁。

许多地区实施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计划,包括加强水资源监测、限制水资源开采、提倡节水措施等,以确保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 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农业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许多农业企业和机构开始采取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式,包括有机农业、节约用水、减少农药使用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可再生能源利用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保护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6. 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城市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但城市化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许多城市开始进行绿化和生态建设,包括建设城市公园、增加绿化覆盖率、推广环保建筑等。

7. 生态旅游的推广旅游业对于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文化冲击。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许多地区开始推广生态旅游,包括保护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保护、推广低碳交通等。

8. 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受到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始采取行动,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活动、推广海洋环境教育等。

9. 垃圾分类与回收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生态保护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些生态保护的典型案例:1. 保护森林:巴西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系统,巴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限制非法伐木、推动可持续林业管理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生计。

2. 恢复湿地:美国恢复湿地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芝加哥河流域。

该地区曾经严重受到工业污染和城市化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通过清理污染物、修复湿地、引入濒危物种等措施,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并成为鸟类迁徙重要站点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3. 海洋保护: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为了保护大堡礁的生态系统,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海洋污染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珊瑚礁、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旅游。

4. 城市绿化: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它也致力于保护和增加绿色空间。

通过在建筑物上安装垂直花园、创建公园和社区花园、推广屋顶绿化等举措,新加坡成功地将城市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城市。

这些绿化项目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休闲场所、改善空气质量,并帮助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5. 可持续农业:荷兰是全球农业领域的先驱之一,他们致力于实施可持续农业方法。

荷兰农民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实践,例如精确灌溉、有机肥料和蔬菜种植在玻璃温室中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水资源利用和化学物质的使用。

这种可持续农业方法有助于保护土地和水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上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和领域的生态保护努力,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启示,并促进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儿童个案实践及反思_冯丽婕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儿童个案实践及反思_冯丽婕

2010年第9期下【作者简介】一、接案与建立关系案主小星,今年8岁,小学二年级。

在小星刚满两岁时,父母都离家到城里务工,因为儿子太小,没办法带在身边,就留给家里的奶奶带着。

现在父亲王明(化名)在工程队里做木匠,由于技术不错,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量很大,每天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了。

母亲李娟(化名)在超市做清洁工作,赚些钱贴补家用。

生活逐渐平稳以后,王明和李娟商议,把儿子从老家接过来,好一家人团聚。

这样,小星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就和一个他已经不认得的叫爸爸的男人,到了一个到处是高楼的地方,并为小星办理了在属地公办小学随班就读的手续,开学几个月后,问题就出现了,小星开始不完成作业,王明狠狠打了他好几次也没有效果,有一次下手太重,李娟还带小星去看过急诊,父子间关系十分紧张。

过了不久,学校的老师就把李娟叫了去,原来小星在学校里不但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也不好,还出现很多行为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老师的正常教学,如果不能改正的话,学校就要请家长把小星带回去了。

在母亲李娟的主动求助下,社区工作者于一个周末到小星家了解小星的家庭情况,在三次和小星的交往后,工作者获得小星的信任,并与小星建立了专业关系。

二、预估与问题界定(一)预估在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儿童生活的社区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三个子系统,因此本案例采用社会生态图的预估方法。

1.生态系统图的理论基础生态系统图又称社会生态图,是根据生态理论发展出来的。

生态学关注生物因应环境而做出的“适应”,及其生物在这个过程中所运用的、与环境达致“动态均衡”及“互惠”的手段和方法。

生态学理论认为个人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交流互动。

在人与环境这个着眼点的前提下,要满足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环境必须有足够资源,环境必须鼓励人与环境做“正面积极的互动”。

生态学的观点是以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社会功能”,强调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与他们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改变环境,并使之能更有效地回应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

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生物多样性案例分析

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生物多样性案例分析

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生物多样性案例分析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持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案例一: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们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拥有大量的物种和丰富的生态互动。

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既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

各种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形成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

例如,著名的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食肉动物巴西豹,是食用经济作物害虫的天敌,起着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的森林砍伐和开发,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食物网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削弱。

因此,保护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当务之急。

案例二: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热点区域之一。

它们是由珊瑚虫的骨骼积累而成,同时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珊瑚礁为许多海洋物种提供了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环境。

例如,五彩斑斓的珊瑚鱼在珊瑚礁中形成了复杂而精细的生物互动网络。

它们以珊瑚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同时也是其他大型鱼类和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

然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海洋酸化、海水温度升高和过度捕捞都对珊瑚礁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很多珊瑚礁正在死亡,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保护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

结论与展望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持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案例分析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案例分析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案例分析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因此,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案例,我们可以借鉴经验,推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亚马逊雨林保护与恢复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由于森林砍伐、火灾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亚马逊雨林,巴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

首先,巴西政府在亚马逊雨林地区强化了法律法规的执行,对非法砍伐和火灾等违法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

其次,政府鼓励农民和牧民转变种植方式,采用可持续的农业和畜牧业技术,减少对森林的侵蚀。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和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经济支持,从而减少了非法开垦和非法狩猎等活动。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亚马逊雨林的砍伐率持续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亚马逊雨林保护与恢复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保护和恢复本地生态系统方面提供了借鉴。

二、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中国的部分山地和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中国政府于1999年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该工程通过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停止农耕和放牧,将退耕土地改种树木或者种植草地。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砍伐和放牧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就。

大量的退耕土地得到了恢复,山地和草原的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美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全球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许多种类物种的栖息地。

生态系统理论介入福州长期独居女孩案例分析

生态系统理论介入福州长期独居女孩案例分析

289区域治理LIVELIHOOD作者简介:程 路,生于1997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生态系统理论介入福州长期独居女孩案例分析西北大学 程路摘要:本文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治疗模式和技巧来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在案主面临问题时帮助案主看清与环境的适应状况,摆脱困境,恢复其正常的生活。

通过对案主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介入和帮助,使案主获得一定的帮扶和照顾,促进案主健康成长,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个案社会工作;社工介入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8-0289-0001一、案例介绍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一名四年级的小女孩童童(化名),因母亲癌症去世,家中负债累累,父亲早出晚归务工,对她疏于照顾。

小女孩平时只吃白米饭,功课也无人辅导,跟不上进度。

居住在脏乱的小房间,使用的都是破旧发霉的生活用具。

小女孩家中堆着母亲去世前购买的、早已小得不能穿的衣服,她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是别人不要的校服。

由于一则视频使城关派出所对其进行关注及帮扶,小女孩一日三餐由派出所食堂提供,但多年的习惯让她只吃白米饭,民警只能提醒她多吃菜。

由于长期无人辅导,小女孩也无法跟上学校学习进度。

二、案主资料收集与问题分析(一)收集资料通过对案主及其周围环境以及微观系统(社区居民、同辈群体)的走访评估,来直接或间接收集有关案主的相关信息。

(二)问题分析在界定案主问题的时候将案主放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去分析其问题。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及宏系统四个层面分析案主的问题:(1)微系统主要体现在家庭系统、同辈群体、学校系统等方面。

案主属于单亲家庭,母亲早逝,父亲疏于照顾案主,所以案主长期一人独居,只吃白米饭,导致营养跟不上。

其居住环境也是破旧不堪,所穿衣物也都是以前的或是捡别人不要的校服,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案主长期一人独居,平时与同学接触也少,缺乏与同学老师的沟通交流,无人辅导功课,导致学习跟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30分)
林老先生今年76岁,退休前在政府机关工作,退休后与老伴生活在一起,两个人结婚五十多年来感情很好,育有四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剩下老两口一起居住。

就在五个月前,林老先生的老伴由于一次交通事故,抢救无效去世。

林老先生很伤心,子女们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他,但是老人觉得保姆对自己态度不好,所以没多久他就辞退了保姆。

子女们怕他在家无人照顾,睹物思人过于悲伤,便将他送到养老院。

但是之前性格开朗的林老先生住进养老院之后,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很少与其他老人交谈。

问题:
1.请对林老先生的状况做分析(10分)
2.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提出帮助林老先生的思路。

(20分)答题要点
1、从材料可以看到,林老先生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丧偶的状况对林老先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林老先生与妻子感情一直很好,居住在一起,丧偶对于林老先生心理上的打击是很大的;其次,林老先生自己居住,可能会有孤独与寂寞。

老伴之前起着感情陪伴的作用,老伴去世后,老先生自己居住,会面临这方面问题;第三,长期来看,生活照料方面也会成为问题。

虽然林老先生现在生活还可以自理,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以后照料方面也会成为问题。

(5分)从材料我们也可以看到林老先生有着一定优势:几个子女都很关心他,从请保姆到送养老院可以看到子女们对于林老先生是很关心的;
另外,老先生现在生活尚能自理,而且之前性格开朗。

(5分)
2、工作思路: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
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

支持网络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支持支持两部分。

(5分)
(1)关注林老先生的意愿,发掘他的胜任能力。

无论是帮老先
生请保姆还是继续留在养老院,都要与他进行很好的沟通,征求他的意见,尊重他的意愿。

要帮助林老先生建立起掌控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2)对林老先生生命周期中丧偶这个重大生活事件的处理。


过心理宣泄和心理调适帮助林老先生走出丧偶的心理阴影。

福利院或者子女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情感陪护,帮助林老先生建立新的依恋关系,从而有效减轻丧妻的悲痛,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3)与老先生子女沟通,帮助他建立更新的人际关联。

重视老
先生子女的作用,在工作中多与其子女沟通,也促进子女与林老先生的沟通,让老先生能够享受子女的照顾和关爱,有机会享受天伦之乐,从而发掘出更多的自我价值。

(4)征求老先生意见,养老院对老先生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看
其是否愿意以及适合住在养老院,以及以后住进养老院的可能性,让老先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适应力,从而与新环境形成最佳的调和度。

(15分)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慎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

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

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

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

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

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10分)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10分)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20分)
答案要点: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1分)
(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
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5分)
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
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杜女士的优势。

(5分)
①环境优势。

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

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5分)
①环境的缺失。

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

杜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

个人层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5分)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

因而,增能模式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

杜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杜女士改变的动机。

对于杜女士谈到自己异于他人的经历给予富有同感的回应也能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1分)
(2)运用优势视角(5分)
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

对于杜女士,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可以激发她的改变动机,鼓励他人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杜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3)为杜女士申请医疗援助,联系其所在社区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3分)
(4)让杜女士和其丈夫倾心交谈,各自敞开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关爱和担忧,消除其愧疚心理。

(3分)
为杜女士提供就业帮助,协助杜女士找到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以补贴急用和提升自我效能能感。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