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学》课程导论.ppt
合集下载
休闲学第章ppt课件

第12章:休闲消费
第三节 中国休闲消费结构分析
一、中国休闲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休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休闲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 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有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两种。 休闲消费结构是反映居民休闲消费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构成合理化程度的重 要标志。
第12章:休闲消费
三、优化中国休闲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高素质的休闲消费主体,促进休闲消费知识化和丰富化 (二)培养自主性休闲消费理念,推动休闲消费文明化和健康化 (三)全面提升休闲产业,改善休闲供需关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2
14.2%
2011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中最核心部分的规模大致在21959亿元, 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0%,相当于GDP的5.51%。
第12章: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活动的外延条件:
1、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产业对休闲消费活动的支持,调动其参 与休闲消费的积极性;
2、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及全社会对休闲消费活动的支持和健全的 管理;
第12章:休闲消费
(一)粗放型休闲消费结构主导:基于层次性的分析
1
简朴型消费结构
2
粗放型消费结构
3
集约型消费结构
4
舒展型消费结构
第12章:休闲消费
(二)倾斜型休闲消费结构:基于内容的分析 1. 重娱乐性、消遣性休闲消费,轻发展性、智力性休闲消费 2. 重非自主性休闲消费,轻自主性休闲消费 3. 重被动性休闲消费,轻主动性休闲消费
2. 按消费内容划分,把休闲消费分为商品密集性休闲和时间密 集性休闲。商品密集性休闲是指需要消费大量商品的休闲活 动,而时间密集性休闲是指休闲投入中时间比例较高的消费 活动。
休闲学概论(全套课件280P)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二.何谓休闲
1.关于休闲的定义
(1)从时间角度定义休闲
从时间的角度来考察休闲的涵义,通常是指生活 中的这样一些时候——在这些时候,我们拥有相对多 的自由,可以做想要做的事情。换句话说休闲就是 “自由时间”。May & Petgen 认为休闲是“在生存 问题解决以后剩下来的时间”。凯普兰 (Kaplan,1960)发现,如果把休闲定义为“自由时 间”,我们的社会中就存在四种不同形态的自由时间: “富有者持久而自愿的闲暇,失业者临时而无奈的空 闲,雇员们定期而自愿的休假和伤残者长期的休养, 以及老年人自愿的退休。”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6
休闲的核心在于“休”,能否聪明地用 “闲”,关键在于我们对“休闲”价值是否 有正确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才能有 效地开发“闲暇时间”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 与财富,才能使我们在“休”中学会沉思、 学会欣赏、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学会如何摆 脱诱惑与浮躁、学会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 择。因此,罗素说,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 明的最终考验。
ppt课件
5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闲暇 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
比如说,你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且内 容丰富、积极向上,你就获得了比别人多的 知识、技能、情感、才干、能力,获得比别 人多的业余爱好,你就不会在闲暇时感到寂 寞、孤独、空虚与无助。闲暇时间是我们每 一个人生活和生命中看不见的资源和财富! 你利用得好,你就拥有了比别人多的能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 于闲暇。
休闲学概论ppt课件

Page 20
第三节 休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休闲学研究的内容 就休闲本身的内涵而言,主语始终是人。休闲学的研究与人类
的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研究框架与内容上,我们也以人 为核心,从人的历史、社会、体验、经济和发展五大维度为切 入点,全面考察与解释人之休闲活动及由此产生的休闲现象。
Page 1
休闲学概论
第一章 休闲与休闲学概述
第一节 休闲溯源
一、休闲的起源
1、休闲一词的由来:
英文中的休闲(leisure)一词是由拉丁词“licere”转化而来,从词源上看,
leisure可被视作licence(许可)和liberty(自由)的合成词,亦即“被允许”(to be
permitted),指的是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在法文中也有休闲一
力的参与才能使动物意义上的休闲上升到人的意义上的休闲。
我国古代,休闲是指农田在一年或一季里不事耕作以恢复地力的措施,耕作
者在农闲所构成的休暇的基础上衍生和创造一系列节庆、集会活动。中文的“休”
字是由“人”与“木”所组合,其意象为人倚着树木或人坐在树下休闲。因此,
“休”有休息、休憩、休养等暂停劳动的意思。“闲”字在中文的繁体字也被写
Page 8
第一节 休闲溯源
游戏与休闲的区别 休闲活动不仅仅只有游戏,游戏也不仅仅存在于休闲
时间。游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休闲的从 属领域。两者都是自发行为,但是游戏可能会与工作混在 一起。而休闲则处于与工作完全对立的地位,是一种非工 作状态。游戏是一种浅层次的休闲。另外游戏的互动性使 得游戏往往需要与其他人共同完成,而休闲则不一定。
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
第三节 休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休闲学研究的内容 就休闲本身的内涵而言,主语始终是人。休闲学的研究与人类
的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研究框架与内容上,我们也以人 为核心,从人的历史、社会、体验、经济和发展五大维度为切 入点,全面考察与解释人之休闲活动及由此产生的休闲现象。
Page 1
休闲学概论
第一章 休闲与休闲学概述
第一节 休闲溯源
一、休闲的起源
1、休闲一词的由来:
英文中的休闲(leisure)一词是由拉丁词“licere”转化而来,从词源上看,
leisure可被视作licence(许可)和liberty(自由)的合成词,亦即“被允许”(to be
permitted),指的是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在法文中也有休闲一
力的参与才能使动物意义上的休闲上升到人的意义上的休闲。
我国古代,休闲是指农田在一年或一季里不事耕作以恢复地力的措施,耕作
者在农闲所构成的休暇的基础上衍生和创造一系列节庆、集会活动。中文的“休”
字是由“人”与“木”所组合,其意象为人倚着树木或人坐在树下休闲。因此,
“休”有休息、休憩、休养等暂停劳动的意思。“闲”字在中文的繁体字也被写
Page 8
第一节 休闲溯源
游戏与休闲的区别 休闲活动不仅仅只有游戏,游戏也不仅仅存在于休闲
时间。游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休闲的从 属领域。两者都是自发行为,但是游戏可能会与工作混在 一起。而休闲则处于与工作完全对立的地位,是一种非工 作状态。游戏是一种浅层次的休闲。另外游戏的互动性使 得游戏往往需要与其他人共同完成,而休闲则不一定。
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
第四章 休闲物品业 《休闲学概论》PPT课件

休闲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具有同类社会经济功能,提供 各种服务劳动,满足人的休闲需求的企业集群,是以旅游休闲、 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康体休闲为主导的综合性产业,目前其 发展已经延伸至我国各个地区,关联了旅游、文化、体育、康 体等相关行业。
森林休闲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内,以轻松 自由的精神状态和生态责任感,在森林环境中从事各种不破坏 生态环境、倡导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同时有利于身心恢复、 精神愉悦和自我实现的活动。
4.1 休闲农业 4.1.2 休闲农业的特点
1)资源的丰富性 2)项目的多样性 3)活动的季节性与参与性
4)地域的差别性 5)客源的广泛性 6)效益的综合性
4.1 休闲农业 4.1.3 休闲农业的功能
1) 经济 功能
2) 社会 功能
3) 生态 功能
4) 文化教 育功能
5) 休闲体 验功能
4.1 休闲农业 4.1.4 休闲农业的资源
CHAPTER
04
第4章 休闲 物品业
4.1 休闲农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日益追 求精神层面的发展。一方面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城市活动空间日渐狭小, 人们工作压力增大,急需寻求一个环境优美、宽敞清净的空间来释放自己的压 力,舒缓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交通网络日渐发达,节假日不断增多,越来越 多的人喜欢到乡村休闲度假,这也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
4.3 休闲渔业
4.3.4 休闲渔业资源
2)休闲渔业资源的特点
特点
01 “休闲吸引力”和“休闲价值”的功能性 02 区域性和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
03 可重复使用性 04 发展变化性
05 多样性与渔文化的衍生性
森林休闲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内,以轻松 自由的精神状态和生态责任感,在森林环境中从事各种不破坏 生态环境、倡导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同时有利于身心恢复、 精神愉悦和自我实现的活动。
4.1 休闲农业 4.1.2 休闲农业的特点
1)资源的丰富性 2)项目的多样性 3)活动的季节性与参与性
4)地域的差别性 5)客源的广泛性 6)效益的综合性
4.1 休闲农业 4.1.3 休闲农业的功能
1) 经济 功能
2) 社会 功能
3) 生态 功能
4) 文化教 育功能
5) 休闲体 验功能
4.1 休闲农业 4.1.4 休闲农业的资源
CHAPTER
04
第4章 休闲 物品业
4.1 休闲农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日益追 求精神层面的发展。一方面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城市活动空间日渐狭小, 人们工作压力增大,急需寻求一个环境优美、宽敞清净的空间来释放自己的压 力,舒缓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交通网络日渐发达,节假日不断增多,越来越 多的人喜欢到乡村休闲度假,这也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
4.3 休闲渔业
4.3.4 休闲渔业资源
2)休闲渔业资源的特点
特点
01 “休闲吸引力”和“休闲价值”的功能性 02 区域性和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
03 可重复使用性 04 发展变化性
05 多样性与渔文化的衍生性
《休闲学概论》全套课件321p

比如说,你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且内 容丰富、积极向上,你就获得了比别人多的 知识、技能、情感、才干、能力,获得比别 人多的业余爱好,你就不会在闲暇时感到寂 寞、孤独、空虚与无助。闲暇时间是我们每 一个人生活和生命中看不见的资源和财富! 你利用得好,你就拥有了比别人多的能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几乎人类所有 的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着密切的关联。许 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说,他们的创 造灵感常常是在休闲中峰回路转,茅塞顿 开。
亚里士多德说,“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 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 之一”。他举例说,“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 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 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
物理学家费曼早年喜欢敲手鼓,中 年开始习画,尤爱人物素描,培育了他 欣赏科学研究过程的素养。 马克思恩格斯都曾从巴尔扎克等人 的文学作品中获得过精神的滋养。 数学家外尔说:‚孤独和自由‛是 科学王国中盛行的原则。大凡有成就的 科学家,是在独处中使他们‚天才的翅 膀生长出绚烂多姿的羽毛‛。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闲 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
开发闲暇时间是发达国家社会进步和提 高人的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由于人们 认识到“休”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 间的合理支配与利用便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 的生活原则。 西方思想家认为,开发休闲,实际上就 是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 资本,就是对人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而且 这种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回报率越高。
阿基米德洗浴中诞生了发现杠杆支点原理的灵感。
瓦特发明蒸汽机受到水壶沸水顶起壶盖现象的启迪。
爱因斯坦一生酷爱小提琴,有人说他的科学发现与小 提琴有着内在的关系。 牛顿在伦敦瘟疫发生期间,不得不回到乡下的家里赋 闲,也正是这段恬淡的生活,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休闲学PPT课件

休闲观念的变化: •工业革命早期:休闲主要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恢复体力、调整心
态以便重新投入工作。 •20世纪上半叶:人们更趋向于从休闲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把
休闲理解为人们选择的一种能发挥其禀赋特长,使自我价值 得以实现的活动。
13
二、中国休闲史
1、中国古代休闲史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结构,农业耕
作文明决定了我国古代休闲娱乐活动对自然天 时、农业耕作活动的依赖。
----------亚里士多德 8
“那些终日无所事事的有钱有闲阶 级根本不懂得如何自娱,因为没有任 何工作和生活的负担,他们除了有时 间,就剩下无聊了。”
————皮柏(德)
9
(2)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休闲
欧洲中世纪——休闲的黑暗时代
•背景:以封建土地关系为基础和天主教控制力较强的时代 •休闲观念:重视辛勤的劳动和冥想,祈求拯救的冥想是休闲的最高
境界。 •休闲活动:宗教仪式、周日活动、以及在教会广场及村落公用广场
举行的仪式 •参与阶层:统治阶级(封建领主与骑士集团);城市市民阶层
文艺复兴时期——玩乐的黄金时代
•背景:中产阶级勃发兴起的时代 •休闲观念:人文主义思潮;文化消费繁盛;平民休闲的自由 •休闲活动:以智力和艺术追求为中心的沙龙活动;乡村漫步游憩;
6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休闲
背景:典型的奴隶社会
古希腊 •休闲观念:注重精神层面的诉求 •休闲活动:政治、哲学、教养活动、学问、美术、趣味
活动、宗教文化仪式、竞技大会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古罗马 •休闲观念:重视休闲的感官体验与享受,趋向于物质化 •休闲活动:观看斗剑、赛马、角斗;洗澡、赌博
总结:古希腊、罗马时代休闲与劳动对立,休闲只是一小部分人 的特权。
态以便重新投入工作。 •20世纪上半叶:人们更趋向于从休闲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把
休闲理解为人们选择的一种能发挥其禀赋特长,使自我价值 得以实现的活动。
13
二、中国休闲史
1、中国古代休闲史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结构,农业耕
作文明决定了我国古代休闲娱乐活动对自然天 时、农业耕作活动的依赖。
----------亚里士多德 8
“那些终日无所事事的有钱有闲阶 级根本不懂得如何自娱,因为没有任 何工作和生活的负担,他们除了有时 间,就剩下无聊了。”
————皮柏(德)
9
(2)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休闲
欧洲中世纪——休闲的黑暗时代
•背景:以封建土地关系为基础和天主教控制力较强的时代 •休闲观念:重视辛勤的劳动和冥想,祈求拯救的冥想是休闲的最高
境界。 •休闲活动:宗教仪式、周日活动、以及在教会广场及村落公用广场
举行的仪式 •参与阶层:统治阶级(封建领主与骑士集团);城市市民阶层
文艺复兴时期——玩乐的黄金时代
•背景:中产阶级勃发兴起的时代 •休闲观念:人文主义思潮;文化消费繁盛;平民休闲的自由 •休闲活动:以智力和艺术追求为中心的沙龙活动;乡村漫步游憩;
6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休闲
背景:典型的奴隶社会
古希腊 •休闲观念:注重精神层面的诉求 •休闲活动:政治、哲学、教养活动、学问、美术、趣味
活动、宗教文化仪式、竞技大会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古罗马 •休闲观念:重视休闲的感官体验与享受,趋向于物质化 •休闲活动:观看斗剑、赛马、角斗;洗澡、赌博
总结:古希腊、罗马时代休闲与劳动对立,休闲只是一小部分人 的特权。
休闲学概论全套课件585p

PART
1 基本认知
劳动与休闲谁更有价值?
中世纪的休闲:天主教控制着大部分休闲活动。宗教思想赋予劳动新的 意义和价值。
? ? ?
和尚有没有休闲?
中世纪初的人们认为休闲的最高境界是祈求拯救的冥思。主宰中世纪社 会精神领域的天主教会教导人们,生活的目的是为来世做准备;无所事 事是灵魂的敌人;重视辛勤的劳动和冥思。
? ? ? ? ?
结论:毛利人任何层面的经济生活之中,都伴随有消遣娱乐的成分。
人类学家艾伦和约翰逊对秘鲁的Machigenga印度安人长达18个月的考 察发现:在原始文化中,不仅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已经具有消遣娱 乐的性质,而且在某些社会里,专门被用于休闲的时间也不少于我们的 现代社会,有时甚至更多。
休闲本质
问题一
原始社会存在休闲吗?
PART
1 基本认知
原始社会的休闲
原始社会的休闲是什么样子?如何判断?
? ? ? ? ?
观点一(推理):在原始社会,人们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维持自己和家族 生存所进行的活动,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休闲。所有的活动都带有义务性 质,比如,婚礼、洗礼仪式、节假日的宗教仪式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 分。.
休闲学概论
问题一
为什么选修这门课程?
PART
1 基本认知
你们的理由
休闲好玩.
休闲好过 五 个 可 能 理 由
休闲轻松
学会休闲
好奇心
答案一
休闲是一个社会命题
PART
1 基本认知
休闲为什么成为社会命题
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闲暇【114天】。
一国中,有近3亿的老年人每天都处于闲暇。 五 个 理 由
功能利益
旅游 游戏
休闲学课件 第一章

就到这里, 休息一下……
二、不同视角、不同语境下的 “休闲”含义
国际娱憩协会《休闲宪章》界定的 “休闲”(活动角度)
休闲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欣赏艺术、欣赏 科学和大自然,为丰富生活提供可能,还为 人们提供了激发基本才能的条件。建立于闲 暇时间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 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等,他们都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与 满足,产生一种美好感。
二、20世纪及当代休闲学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席克珍特米哈依(M. Csikszentmihalyi) 于1990年发表了对休闲心理学影响深远的专著《畅:最 佳体验的心理学》。 此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休闲体验的性质作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畅”(flow)的概念,即“具有适当的挑战
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
二、不同视角、不同语境下的 “休闲”含义
市井文化眼中的“休闲”(时间角 度)
休闲是从属于工作和生活必需时间以外的 剩余自由时间里的消谴活动。其意义和功 能主要体现在恢复体能和打发时间上。 人们在闲暇中进行生活消费,参与社会活 动和娱乐休息,这是从事劳动后进行身心 调整的过程,与劳动补偿及再劳动相联系。 这个意义上的休闲往往缺少文化内涵。
四、休闲的综合性概念要素
时间要素 剩余时间 自由支配时间 制度要素 活动要素
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 对别人的贡献 劳动相关性
综合概念
时间+活动+状态+制度
休息 心情转换 自我启发
状态要素 心态 自由精神 灵魂状态
五、《休闲学》中的定义
休闲是人们在个人自由时间内,自发
地选择和参与有利于身体的休息和体能 的恢复并能产生内心愉悦感的体验性活 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 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