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业1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简史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
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
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
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
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地图学理论[5]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
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
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2、地图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还为人们提供了导航、规划、交通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并剖析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刚刚诞生的时候。
当时,人们借助于观察天象和地貌变化,开始尝试将周围的环境记录下来。
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时期,巴比伦人用黄土板制作了一张由河流和山脉组成的简易地图。
其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文明古国纷纷制作了一系列与自身文化和地理环境相关的地图。
地图的发展离不开测量技术的进步。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和手工绘制的方式制作地图。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这些地图往往存在误差,并且无法反映真实地形的精确情况。
直到17世纪,荷兰的商船船长布伦斯威克创造了现代地图制图法。
他发明了投影法和经纬度,并利用这些方法绘制了全球第一张比例尺地图。
这一技术突破为地图的精密制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图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伴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海洋地图作为重要的制图对象。
17世纪末,奥兰达斯·米尔构建了三角测量法,为海洋地图的制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18世纪,法国的卡西尼家族绘制了许多精确的地图,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地理学中的里程碑。
在20世纪,地图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图过程从手工绘制转变为电子绘制,使得地图的制作速度和精度大幅提高。
GPS技术的应用使得地图导航成为现实,人们在出行时可以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此外,遥感技术为地图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对于地质、天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技术进步,地图还受到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误导。
在历史上,一些国家为了达到政治和军事目的,故意改变地图上的信息,以控制民众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使用地图时需要对其背后的政治和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
《地图发展简史》课件

地理发现时代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们开辟新 世界,地图开始不断更新。
科学测量技术
测量科学的进步为地图制作带 来了更准确的数据和绘制方法。
空间信息科学
卫星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 使得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更加便 捷和准确。
地图制作的技术进步
1
印刷时代
2
地图制作进入印刷时代,大规模生产使地图
更加普及。
3
手绘时代
结论和总结
地图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地图不断演变和创新。
人工手绘的地图,精美的细节,但制作速度 慢。
电子制图时代
电脑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地图制 作更加高效和精确。
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导航与交通规划 • 城市发展与规划 • 地质勘探与资源管理 • 旅游与地理教育
地图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图将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连。增强现实和虚拟 现实技术将为地图带来全新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图发展简史》PPT课 件
地图的起源 了解地图最早的起源,追溯最原始的人类绘制的地图。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
巴比伦时期的世界地图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人就制作了世界地图,展现 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地理学》中的地图
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地理学家莫培尼乌斯·梅拉在其著 作中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
地图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

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地图信息。
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地图应用,就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是规划路线。
但在古代,地图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古代地图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埃及人使用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政府系统和宗教机构的位置记录来制作地图。
这些地图通常描绘了政府辖区、寺庙、水源和矿藏等关键地点,用于管理土地、税收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地图逐渐演化为更为精确的版本。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地图制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亚历山大大帝将数学和测量知识引入到地图制作中来。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绘制了高度精确的地图,并使用地形简化的方法来描绘山脉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并用固定的比例缩小地图。
在古代中国,地图制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描述地形地貌的文字记载,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形式之一。
汉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幅真正的地图——《禹贡地域图》,它是用绫画成的,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描绘了当时中国的各个州和部族的分布以及地形地貌。
唐时期,出现了第一幅具有地形实际比例尺度的中国地图——《大明仆夫航海图》,该图比例十分精确,描绘了中国港口、山脉和河流等重要地标。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地图已经成熟,不仅由官方进行制作,民间也有许多绘制地图的人才。
在古代地图制作中,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各种天文仪器如浑仪、星盘和角度器等,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红线仪、姆指器和分度尺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古代地图开辟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遗产,它们也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宝贵的遗产,并继续探索和发掘古代地图技术的价值。
关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小地理教案范文大全

关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小地理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章:世界地图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世界地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起源:古代地图、航海地图、航空地图等。
2. 世界地图的发展:比例尺、经纬度、地形、气候等要素的变化。
3. 世界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政治地图等。
三、教学活动1. 展示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分析世界地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3.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世界地图的能力,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识别世界地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学生能绘制简单的世界地图,并分析其中的信息。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与主要国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2. 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和地图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理分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
2. 世界主要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
3. 各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
三、教学活动1. 展示世界地理分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进行小组讨论。
3. 进行世界地图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世界的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列举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
3. 学生能参与世界地图拼图游戏,展示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识。
第三章:世界地形与气候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2. 掌握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形的主要类型: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2. 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世界地图变迁史

世界地图变迁史地图是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记录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和地理信息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地图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不断深化和扩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世界地图的变迁史。
一、古代地图古代地图的制作主要依靠人们的观察和经验,因此在精确度和准确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这些地图主要是用来记录土地和城市的位置。
古代埃及人也制作了一些地图,其中最著名的是《尼罗河地图》,它展示了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古希腊时期,地理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并绘制了一系列地图。
他的作品《地理学》成为了古代地理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地图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托勒密的地图以地中海为中心,将地球分为三个大洲:欧洲、亚洲和非洲。
二、中世纪地图中世纪地图的制作受到了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地图上常常出现神话生物和奇幻的地理特征。
这些地图往往是基于传说和传统的,缺乏准确的地理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是13世纪的《埃尔西诺尔世界地图》,它将地球分为三个大洲,并在地图上标注了一些传说中的地理特征,如巨人和飞龙。
三、大航海时代地图大航海时代是地图制作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地图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15世纪的《普图斯世界地图》是当时最著名的地图之一,它展示了欧洲人对世界的新认知。
该地图将地球分为四个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并标注了大量的地理特征和航海路线。
四、现代地图现代地图的制作借助了先进的测量和绘图技术,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0世纪初,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制定了一系列地图投影方法和地理标准,为现代地图制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地图通常采用等角投影或等距离投影,能够准确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地图不仅可以在纸质上呈现,还可以通过卫星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实时更新和交互式浏览。
谷歌地图和百度地图等在线地图服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地图是人类认知和描述地球表面空间的工具,它既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理信息的图形,也是导航和定位的重要工具。
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图经历了漫长而独特的进化过程。
本文将探讨地图的起源以及它在历史和现代中的发展。
一、地图的起源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
当时的地图主要是为了记录土地和土地所有者的边界,以及农田和灌溉系统的位置。
这些地图通常是在粘土板上雕刻的,被称为“土地纲要(Cadastral Maps)”。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也开始制作地图。
古埃及的地图主要用来记录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希腊的地图则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罗马帝国的地图则用于管理领土和军事行动。
二、传统地图的发展1. 中世纪地图在中世纪,地图制作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期的地图常常以宗教信仰为中心,侧重于描绘圣经中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宗教场所。
其中最有名的是13世纪的“埃舍尔世界地图(Mappa Mundi)”,这是一幅巨大的圆形绘画,其中描绘了世界各地的宗教和历史特征。
2. 大航海时代地图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地图学的发展。
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图主要用于导航和探险,帮助航海者在未知水域中找到正确的航线。
这些地图以描绘海洋和陆地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中最著名的是荷兰航海家荷马斯·滨古的世界地图。
3. 科学测绘时期到了16世纪末,地图制作开始运用科学测量和绘图技术。
一些突破性的地图绘制方法被发明,如经纬度和等高线。
这种科学测绘的方法使得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得以显著提高,为后来现代地图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地图的发展20世纪以后,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经历了巨大的革命。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图的制作和更新变得更加方便和准确。
现代地图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分为政治地图、交通地图、气候地图、地形地图等多种类型。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图的发展》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图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地图的起源、地图的发展历程、地图的分类以及地图的使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地图的发展历程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地图的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分类,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3.地图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资料,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等。
2.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地图资料。
3.准备地图绘制工具,如白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图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让学生思考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壁画、地图到现代的电子地图。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交通图、导游图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地图,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4.巩固(5分钟)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贾耽
唐代的地图制作,由贾耽集其大成。贾耽(公 元730—805)是一位对地图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人, 他的代表作品是于公元801年完成采用朱墨二色 表示古今地名的《海内华夷图》,流传五百年之 久。该图在南宋(公元1136年)经缩小刻石的《华 夷图》一直保存到现在,内容丰富,位置比较准 确。
•
• • •
•
• • •
裴秀 中国古代著名地图学家是西晋的裴秀(公元223—271),他主持编制了《地形方丈 图》和《禹贡地域图》18幅,总结了前人的制图经验,创造了著名的地图绘制原理 “制图六体”。在《晋书·裴秀传》中记有“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 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 五曰方邪,六曰遇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有图象而无分率, 则无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理, 则施之于山海隔绝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遇直之校,则径路之 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然远近之实,定于分 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遇直之算。故虽有峻山矩海 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 无所隐其形也”。这里的第一项分率即比例尺,它是用来辨别地域面积大小的准则; 第二项准望,是用来订正彼此间方位关系的准则;第三项道里,是用来计算交通路线 及其里程的;第四、五、六项高下、方邪、遇直是指随着不同的地形情况,道路有上 山岗、下平野、垂直、斜行、曲折的区别。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依此 可以绘出比较精确的地图。裴秀的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他们采 用的计里画方方法,影响我国1400年间(西晋至明末)绘制地图的格局。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演讲人:高伦
地图的起源
• 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尚未创造文字以前,原始人类很早就知道在地面上或石板上绘画简单的图形或用石 块、贝壳来模拟所看到现象的形状、大小、方向或相对位置等。在我国已发现的6000多处原始社会人类活动遗址中, 有多处在陶钵或甲骨上刻划着几何形线条或多种多样的图案和图象,可以认为这是原始形态的简陋地图。现在能看 到的最古老的地图,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前制作在粘土片上的古代巴比伦地图,图上表示了山脉、四个城镇、流入 海洋的河流及其他地理特征,这是古代地图中有代表性的作品。1955年美国著名学者克拉默(Kramer)在耶鲁大学发 现了纪元前1500年前画在泥板面上的《尼普尔城邑图》。尽管它们的内容和表示方法很简单,但已反映出地图与人 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据《世本八种》记载,黄帝同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时期,出于军事、政治、丧葬以及社会经济的需要,地图品种也随之增多,在 《周礼》中曾有十几处记载有:“司徒所掌之图”(这是掌管土地和矿产用的专题地图)、“冢宰之图”(这是表示疆 域户籍为内容的行政区划图)、“司马之图”(这可能是全国性地图)、“宗伯之图”(这是表示墓地范围地图)。1972 年在山东临沂的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的《孙膑兵法》残简上,刻有讲述地形、地图对用兵重要性的文字外,还有 “附地图九卷”之说。上述这些地图,都由于历史久远已经失传。能够见到的战国时期的地图,是1977年发掘中山 王墓葬时发现的镌刻在铜版上的“兆域图”,这是用金银镶嵌的墓葬平面图,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 图上标明有宫垣及坟墓所在的地点,建筑物各部分的名称、大小、位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时间在公元前 299年前后,证实了《周礼》的记载是可信的。 到了西汉时期,国家统一,农业、水利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加上军事扩张,地图测绘出现繁荣。当时已有了 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测算学,可以测定“高、远、深、宽”,绘制了不少地图,这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但无实物保存。 1973年12月在发掘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时,发现了两千一百多年前(公元前168)绘在帛上的三张彩色地图,分别 为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图上包括的范围大致是现今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比例尺约为1∶18万,内容 和现代地图大致相同。水系比较详细,主支流区分明显,按流水方向用线划符号由细到粗表示生动自然;用封闭曲 线描绘地形山体及走向;居民地按行政单位以不同符号表示县、乡、里三级;道路用实线与虚线表示出不同等级。 内容十分丰富,表示方法与绘图工艺水平都较高。在《驻军图》上还用颜色按两层平面表示,这些都与现代地图的 表示方法相近似。因此,该图在国内外的地图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研究古代地图的发展极为宝贵的这 一测量工作是僧人一行(名张遂,公元673—727)主持的,于724年与 南宫说在黄河以南的白马(滑县)、浚仪(开封西北)、扶沟(扶沟孙)和武 津(上蔡)一带五百余里的地面上,用水准、墨绳和八尺之表观测日影 长度差(晷差),并实地丈量距离,还观测了四地的北极高(纬度)分别为 35°3’、34°8’、34°3’、33°8’,四点间的距离为198里179步、 167里281步、160里110步,共实测距离为526里270步,晷差为二寸 余,经换算按当今的计量单位得子午线上纬度相差一度的距离为 132.03公里。这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宋代在地图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个时期在宋王朝建立不久 就曾下令各州县绘制本区地图。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令画工集诸 州国,用绢百匹画之,为天下之图,藏秘府”,就是《淳化天下图》, 这些图现已不存。现存的宋代地图有:华夷图、禹迹图、九域守令图、 地理图等。
• •
地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