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前言

合集下载

制冷与低温工程团队介绍

制冷与低温工程团队介绍

T IF
IF I
冷凝 水 再利 用
电镀废 液
T
T
I
I
电镀
液回 热器
电镀废液 浆泵
热泵蒸发海水淡化处理系统图
3. 溶液除湿制冷:
溶液除湿:
溶液除湿(或称溶液调湿、液体除湿)是一种利用液 体吸湿剂吸收水蒸气、能够有效满足空气湿度处理需 求、综合利用多种品位能源的高效空气除湿方式; 蒸发冷却
蒸发冷却是一种利用水在干燥空气中蒸发吸热、环保 高效且经济的制冷方式。
三.实验室
制冷与低温实验室
四.科研项目
1. 热泵技术的工业应用:
热泵蒸发; 生活浊水热泵热Leabharlann 器;2.热泵废水处理的研究:
热泵废水处理系统性能的研究; 蒸发分离相关热物理问题研究;
降膜蒸发 T器 I
冷凝 水回 热器
真空
启泵动 蒸 汽
P
I电 热
P

I

P I
分离 器
离心水 蒸
汽压缩 机
制冷与低温工程团队介绍
2016年9月1日
一. 团队 二.学科 三. 实验室 四.科研项目
一.团队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应用与制冷技术,废热溴化 锂吸收制冷,制冷与除湿制冷空调技术,热泵工业应用技 术,低温设备与工程,热管技术等。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支 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项,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 申请专利15项。
太阳能多级蓄热试验台
欢迎各位研究生同学加入到我们团 队从事制冷低温学科的研究!
二.学科
1.热能动力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1成功取得热能动力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的授予权,其中能源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工 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博士点。

空间深空探测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

空间深空探测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

空间深空探测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探索深空是空间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任务,而低温制冷技术则是深空探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论文将着眼于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低温制冷技术是目前深空探测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将探测器中的物体降至极低的温度,使其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

目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多种低温制冷技术,例如:机械制冷、磁制冷、压缩气体制冷、吸收制冷、等温制冷等。

这些制冷技术在深空探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械制冷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制冷技术之一。

它利用机械压缩或膨胀制冷剂,将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制冷。

该技术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并且制冷效果稳定,但是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适合应用于探测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磁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

它利用磁性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热中微子的磁热效应来进行制冷。

该技术的特点是无气体污染、低温度梯度、低震动、高效率,因此在未来深空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目前该技术的制冷量还比较小,且制冷机械磨损较快,需要改进和改进。

压缩气体制冷技术是一种将气体从高压区域压缩至低压区域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无需制冷剂,直接利用气体的压缩膨胀过程,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制冷。

该技术的优点是没有制冷剂泄漏问题,并且制冷速度快,可以满足时效性需求,不过由于制冷时涉及到高压气体,所以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二、低温制冷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深入,低温制冷技术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未来,发展低温制冷技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制冷效率。

目前,各种制冷技术的制冷效率都有所不足,需要寻求更加高效的制冷方式。

比如,利用新材料进行制冷、采用多种制冷技术的复合制冷等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制冷效率。

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制冷设备的结构和设计。

目前制冷设备的重量、体积还有待进一步减小,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制冷设备的结构和设计。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教学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教学计划
制冷空 调实验 学
入学教 ∨ 育
毕业鉴 定
创新教 育
军事训 ∨ 练
公益劳 ∨ 动
工程训 练A
制冷原
∨∨



∨∨
∨∨
∨ ∨
∨∨∨
∨∨
办∨ ∨
∨∨∨


∨∨

学∨ ∨ ∨ ∨ ∨∨


∨∨∨
∨∨∨∨
教∨

∨∨ ∨
∨∨

∨∨
∨∨∨

∨∨
∨∨
8
理课程 设计
机械设

计基础
课程设
计A
拆装实 验
综合实 验
空气调 节课程 设计
三 课内学分栏包括课内、实验和上机; 四 课程编码由开课单位制定,编码注意事项: 1.对于不同学期开课的课程要有相应学期的编码,例如高等数学由两个学期开课就要编两个编码 2.对于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时的课程要用A,B,C区别,如高等数学A 176 高等数学B 128) 3.对于同一学时有不同的实验上机等学时要用1,2,3来区分,如分析化学A1 40 分析化学
办 础专业知识,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运算、分析、测试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掌握独立
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 1、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
学 2、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企业策划、运行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教 修业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
见附图。
合肥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低温方向)课程配置流程图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一、学科简介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于“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和“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低温环境的获取理论与方法,工质在低温下的热力学性质及其能量传递机理,制冷装置、气体制备工艺的设计与控制,制冷系统的仿真与优化,以及工业系统中低温余热的回收与利用等。

制冷与低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航天航空、石油化工、汽车,以及食品、药品、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装备的生产等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左右。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级人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宽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有独立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成果。

博士生在学期间,除了完成论文工作外,还要独立承担部分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活动;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且在国内同行产生一定影响;外语、计算机、实验技能和应用写作水平达到博士毕业生要求。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3年,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4年,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1 余热回收制冷技术与装备2 热泵技术3 冷冻干燥原理与技术4 制冷系统的仿真与优化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六、学位论文要求1.文献阅读和调研课程学习在第一学期进行并修满学分,同时开始文献阅读、调查研究等工作,确定论文研究方向。

2.论文的选题和开题选题结合科研实际,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按要求及时完成并提交文献综述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

(完整版)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完整版)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4)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0807)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机与环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4)环境控制、环境模拟、人机工程、航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电子设备冷却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为保证培养质量,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2.5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学术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要求,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极低温制冷技术研究

极低温制冷技术研究

极低温制冷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温度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许多领域,如半导体、天文学、低温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都需要极低温环境,为此,如何制造出温度极低的环境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这就需要一种极低温制冷技术。

制冷技术一直是热门研究领域,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创新,并探索出各种方法来降低温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冷却技术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最近,随着物理和化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种实验的不断展开,人们终于发现,目前的制冷技术只能制造超低温环境,而不能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方式--极低温制冷技术。

极低温制冷技术即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制冷机制,使温度达到极低的程度。

目前最流行的极低温制冷技术有三种:一、反常材料热力学制冷反常材料热力学制冷技术(ATC)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它利用超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环境的物理特性制冷。

它采用特殊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表现出反常热力学效应,即在加热时会变冷或在冷却时会变热。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非常低的温度(几乎接近绝对零度)。

ATC制冷技术虽然能够制造出极低温的环境,但它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改进来提高效率。

二、核磁共振制冷核磁共振制冷(NMR)是一种基于原子和分子的量子力学理论的制冷方法。

它是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磁性性质进行制冷,通过磁场和放射性频率等变化来控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降低温度。

此外,NMR制冷技术也可以被用于制造高精度的磁场测量仪器等。

三、低温等离子体制冷低温等离子体制冷(LTPC)是一种用等离子体加热和冷却的方法。

在LTPC 中,等离子体被创建在一种混合的气体中,并且通过微波或激光等加热源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系综的温度,并使得实验精度更高。

LTPC制冷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于生产低谷度的原子束和分子束等。

总的来说,极低温制冷技术是一项很有前途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包括半导体材料生产、生命科学研究、材料物理、纳米技术等。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

工程热物理前沿探讨摘要:概述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及其重要性。

从工程热物理的学科体系出发分析它们的开展方向,综合各分支科学的涵、开展趋势、开展目标,预测工程热物理可能的开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开展方向Prospect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Abstract:This articlesummarizes what is EngineeringThermalPhysics and itsimportance .Form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we analyze their development .bining the content, development tendency withdevelopment target of various scientific branches of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we have predictedits possibledevelopment tendency.Key word:EngineeringThermalPhysics, development tendency1.工程热物理学科概述工程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

它研究各类热现象、热过程的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按其应用又可包括:能源利用、热机、流体机械、多相流动等。

工程热物理学有着自己的根本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Newton力学的定律、传热传质学的定律和化学动力学的定律。

在这些定律和反映其本质的根本方程的根底上,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在特别设计的实验装置上进展多种细致、可靠的试验,以发现其特有的规律和根本特征,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并在工程实践加以应用、验证、不断完善。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领域,该专业主要涉及制冷、冷冻、空调、低温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

针对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冷空调行业:制冷空调行业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在空调制造、销售、安装、维修等环节从事相关工作,如空调设计师、安装工程师、维修技师等。

2. 能源行业:能源行业也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热门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石油、天然气、核能、风能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如能源研究员、工程师、技术员等。

3. 医疗行业:医疗行业也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医院从事冷库、冷链等方面的工作,如冷链物流师、冷库管理师等。

4. 食品行业:食品行业也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食品加工行业从事保鲜、贮藏、烘焙等方面的工作,如食品工程师、食品安全管理师等。

总之,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