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合集下载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的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则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演示、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

首先,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实现目标的达成。

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最后进行作品的要求。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实践。

其次,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而在3P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再次,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交流和合作。

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运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模仿、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实现。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

最后,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因为任务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是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所以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教师角色、学生参与方式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任务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及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任务型教学和“3P”教学法都属于交际教学法的分支,其教学步骤却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研究其联系与区别、优点与缺点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目前的英语教学改革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3P”教学法英语教学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便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由于“3P”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也已有十多年的历程。

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反思,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共5页word资料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共5页word资料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在交际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由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提出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理论。

3P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下的产物。

本文对两种教学法进行比较,阐述两者之间的差异及优劣之处,并提出两种教学法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它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轰动。

教学理论认为:掌握语言不是单纯训练语言和学习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一定的语言交际项目设定可操作可实行的任务,从而学生能够通过沟通、交涉等各种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英国语言学家Wl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任务,主要通过音频、视频短片或者小故事等引入主题,让学生对任务的主体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 cy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分小组或两人一组讨论交流并成功完成任务,老师负责监督并鼓励引导。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者讨论并向全班同学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当学生表述有困难时,老师应当给予一定得帮助。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对每份报告的内容和质量给予及时的反馈。

(3)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小组任务完成情况。

b.操练(practice),老师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应提供学生相应的语言练习机会。

并让学生换小组练习强化语言点的使用。

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运用(production)。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对比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对比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对比作者:史中慧李文娟杨晓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1期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被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定义对于任务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有“二语习得之父”之称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罗德•艾莉丝(Rod Ellis)在2003年提出的“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基本理念的体现,是英语教学的崭新理念。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教学任务功能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实现真实的互动,融入情感因素,训练策略意识,重组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利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

随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这种语言教学模式。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指的是3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下的产物。

"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操练、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3P”教学法便于课堂控制,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设计和控制之中。

对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深度解读

对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深度解读

对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深度解读发布时间:2021-11-01T15:15:52.945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月作者:徐龙[导读] 长期以来,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相继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泛使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该两种模式的实践中,也有教师会混淆概念,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会出现偏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从背景与界定、环节与过程、目标与活动、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教学手段和特色等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深度诠释,旨在理清两种模式的运用适宜性,同时适度纠正两种模式的使用误区,以期实现有效英语教学。

徐龙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长期以来,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相继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泛使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该两种模式的实践中,也有教师会混淆概念,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会出现偏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从背景与界定、环节与过程、目标与活动、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教学手段和特色等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深度诠释,旨在理清两种模式的运用适宜性,同时适度纠正两种模式的使用误区,以期实现有效英语教学。

【关键词】3P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深度诠释;有效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11-156-03长期以来, 广大英语老师一直在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

然而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长期教学实践的反馈,老师们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最佳的教学模式,只有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

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志取决于教师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和氛围,学习的主动权要真正掌握在学生手中。

这种认知也恰好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 通过协作、沟通、合作、交流而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3P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3P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3P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康陆
【期刊名称】《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6)008
【摘要】随着交际教学方法的兴起,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外语工作者的重视.从传统的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点及其先进性,以便为任务型外语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康陆
【作者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11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J], 岳红
2."3I"和"3P"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J], 梁文华
3.“3I”和“3P”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J], 梁文华;
4.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影响之比较--以语音、准确性及流利度为例 [J], 王盼盼
5.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3Ps模式的对比研究 [J], 乔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教案资料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教案资料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教案资料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完成真
实的任务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
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而“3P”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和Production(应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通过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
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1.教学目标:
“3P”教学法:以掌握知识点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
握程度。

2.学习方式:
“3P”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点的听讲、练习和应用,主要是教师导向的学习模式。

3.教师角色:
“3P”教学法: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主导学
生的学习过程。

4.教材选择:
“3P”教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呈现、练习和应用。

5.评价方式:
“3P”教学法:侧重于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价。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教师角色、教材选择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任务型教学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动力,而“3P”教学法则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两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3P教学理论V.S Willis 3段教学法
3P教学模式是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表达production
(1)在任务型教学的阶段中,学生都在完成任务。

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偶尔穿插一两个任务。

(2)3P教学模式是先呈现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操练,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

三个步骤没有侧重,同等重要。

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取消了呈现,淡化了操练,重点突出了表达。

(3)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步骤似乎是把3P教学模式倒过来,即学生先表达,然后学习语言难点。

且3P教学模式中的各项活动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故属于练习;而任务型教学模式更注重意义,信息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

(4)3P教学模式相对“安全,可靠”,因为它安全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权威及主导作用,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有充分的活动和表达自由。

任务与练习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