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要知识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 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3 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口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1 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敏度;(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
2 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
3 减少无效X线量:(1)尽可能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
4 距离防护:(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曝光时必须与X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放射损害;(2)X线检查时,焦点距患者皮肤应具有一定距离;(3)在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及其照射部位。
X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根尖片投照技术: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方便) 2.平行投照技术(成像好,用持片器)1 X线平片检查种类——口内片和口外片2 口内片检查种类——根尖片、5555翼片、5555片等;3 口外片检查种类——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鼻颏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颅底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踝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1)患者位置:患者坐在专用口腔治疗椅上,椅座呈水平位,背托呈垂直位,调节椅子高度,使患者口角与术者腋部相平,以利术者操作。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骨折后多长时间可在X线片始见骨质愈合现象(AC)正确答案:(AC)A、成人约3-6个月后B、成人约6-12个月后C、儿童约2个月左右D、女性约2个月以后2、欲观察关节盘的病变应用何种检查方法(A)正确答案:(A)A、许勒位片B、关节造影C、磁共振D、B和C3、颌骨放射性坏死的特点有(ACDE)正确答案:(ACDE)A、死骨不易分离B、常见骨膜反应C、颌骨有牙存在,病变常从牙槽突开始D、放射性龋较多见4、关于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下列哪种说法不对?(D)正确答案:(D)A、常能看到病源牙B、骨破坏边界清楚,周围骨密度高C、可见死骨形成D、可见袖口状骨膜反应5、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造影表现是(A)正确答案:(A)A、末梢导管扩张B、主导管充盈缺损C、主导管呈羽毛状、花边状D、分支导管密集6、X线表现为穿凿样骨缺损,多见于(AB)正确答案:(AB)A、汉一许一克病B、嗜酸性肉芽肿c、纤维异常增殖症D、中心性血管瘤7、颞颌关节侧斜位片可较好的观察到以下影像解剖结构,但除外哪一项:(E)正确答案:(E)A、髀状突B、关节间隙C、关节结节D、关节窝8、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指标是(C)正确答案:(C)A、20GYB、40GYC、60GYD、80GY9、阳性结石应当采用(C)方法检查正确答案:(C)A、涎腺造影B、核素显像C、X线平片D、CT10、根尖周肉牙肿X线特点(BD)正确答案:(BD)A、边界不清B、病变范围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C、有致密的骨硬板D—出现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的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E、牙可被推压移位11、显示上颌磨牙矢状断面及上颌骨内部结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是:(A)正确答案:(A)A、上颌侧位体层片B、颌翼片C、颔片D、上颌华氏位片12、牙骨质结构不良分为三期病变(B)正确答案:(B)A、一期病变密度增高B、三期病变密度增高C、一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D、三期病变不均匀密度减低13、腮腺X线造影正位片上,正常主导管自导管口向外行走,在离下颌升支外缘约多少距离才转弯走行。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试题(有重点)

十一、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一、A11、在上颌磨牙位根尖片上,不可能看到的颌骨解剖标志是A、上颌窦底部B、颧骨C、喙突D、切牙孔E、上颌结节2、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是A、年轻恒牙髓腔宽大B、牙槽骨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C、上颌磨牙髓腔一般似立方形D、前牙牙髓腔髓室与根管界限不清呈针状低密度影E、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3、牙科X线片中,阻射X线最强的组织是A、牙髓B、牙骨质C、牙本质D、牙釉质E、牙槽骨4、下列有关牙X线影像说法错误的是A、牙釉质X线片显示的影像密度最高B、牙本质X线影像密度较釉质稍低C、牙髓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D、老年人的根管和髓室较年轻人大而粗E、牙骨质X线片上所显示的密度与牙本质不易区别5、下颌根尖片无法看到的解剖结构A、颏嵴B、喙突C、营养管D、下颌管E、下颌骨外斜线6、应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鉴别的疾病是A、类风湿关节炎B、创伤性关节炎C、化脓性关节炎D、髁突骨瘤E、以上说法均正确7、下颌下腺导管口位于舌下区前部,主导管长A、1~2cmB、2~4mmC、5~7cmD、7~9cmE、9~12cm8、目前唾液腺造影术可用于A、舌下腺及下颌下腺B、舌下腺及腮腺C、舌下腺D、腮腺及腭腺E、腮腺及下颌下腺9、下列不属于唾液腺造影术适应证的是A、唾液腺导管阳性结石B、唾液腺慢性炎症C、舍格伦综合征D、唾液腺良性肥大E、唾液腺肿瘤10、唾液腺造影的禁忌证是A、肿瘤B、慢性炎症C、涎瘘D、急性化脓性腮腺炎E、口干11、下列哪个选项非涎腺造影的适应证A、涎腺慢性炎症B、舍格伦综合征C、涎瘘D、涎腺急性炎症E、涎腺导管阴性结石1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诊断一般使用A、许勒位片B、关节造影C、开口位片D、锥形束CT片E、下颌横断(牙合)片13、不属于口外片的是A、下颌骨后前位片B、髁突经咽侧位片C、下颌骨开口后前位D、下颌横断(牙合)片E、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14、鼻颏位片不可用于观察A、额窦B、筛窦C、颏孔D、颧骨E、眼眶15、下颌骨侧位片主要用于观察A、下颌前牙区病变B、上颌窦部病变C、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D、下颌骨体、升支及髁状突病变E、上颌骨骨折16、许勒位片临床上可用于检查A、肿瘤B、先天畸形C、颞下颌关节脱位D、颞下颌关节紊乱病E、以上说法均正确17、许勒位片可显示颞下颌关节A、顶部影像B、后前部影像C、外侧1/3影像D、中部1/3影像E、内侧1/3影像18、上颌前部(牙合)片无法显示A、牙槽突B、蝶骨突C、鼻腔底D、腭中缝E、上颌窦19、(牙合)片使用A、5cm×7cm胶片B、6cm×8c m胶片C、5cm×6cm胶片D、6cm×7cm胶片E、7cm×8cm胶片20、(牙合)片不包括A、上颌前部(牙合)片B、上颌后部(牙合)片C、下颌前部(牙合)片D、下颌后部(牙合)片E、下颌横断(牙合)片21、(牙合)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A、牙槽嵴顶B、下颌管位置C、根折部位D、根尖病变类型E、上颌窦分隔22、采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23、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需用牙片数目为A、14张B、8张C、10张D、6张E、9张24、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牙髓和根尖感染X线片上牙根典型表现A、牙根变长B、根管变细、根尖孔闭锁C、根管钙化D、牙根较短根尖孔扩大呈喇叭口形E、正常影像25、以下哪种病变X线片表现为根尖周圆形低密度透射区,边缘有一薄层密质白线A、急性根尖周炎B、慢性根尖脓肿C、根尖肉芽肿D、根尖囊肿E、牙骨质增生26、X线影像阻射性改变“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为A、骨化纤维瘤B、Garré骨髓炎C、成釉细胞瘤D、颌骨放射性骨坏死E、Albright综合征27、有关牙槽突骨折说法错误的是A、常伴有牙损伤B、好发于颌骨前部C、以曲面体层片最常用D、为低密度线条状影像E、X线片上骨折线为不规则28、颧弓骨折A、前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B、前段多见、骨折线处呈M形C、中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D、中段多见、骨折线处呈M形E、后段多见、骨折线处呈Y形29、骨性愈合X线征象出现于A、1~3个月B、2~4个月C、3~6个月D、4~8个月E、12个月30、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主要X线表现A、颌骨斑点状或虫蚀壮破坏,边界不清楚B、多见骨膜反应C、没有明显的死骨形成D、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E、边界清楚31、成骨性骨肉瘤的重要标志之一A、瘤骨形成B、骨髓腔扩大C、骨小梁增生D、软组织区病变E、牙槽骨水平吸收32、骨肉瘤X线表现为A、骨膜反应B、瘤骨形成C、骨质结构改变D、软组织肿块形成E、以上说法均正确33、不属于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X线表现的是A、牙周骨质破坏B、不伴有病理性骨折C、牙齿浮立于软组织中D、边缘凹凸不平呈虫蚀状E、病变进展则可侵犯密质骨34、成釉细胞瘤多房型错误的是A、分房大小相等B、唇颊侧为主C、分隔清晰锐利D、椭圆形密度减低影E、被侵蚀呈锯齿状或截断状35、成釉细胞瘤分为四型A、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B、分叶型、多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C、分叶型、多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D、多房型、单房型、卵圆型、局部恶性征型E、以上说法均错误36、颌骨成釉细胞瘤X线特征A、瘤内可含牙B、牙根吸收呈锯齿状C、颌骨膨隆,以向唇颊侧为主D、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E、以上说法均正确37、占据整个上颌窦窦壁有膨胀性改变的是A、牙瘤B、骨化纤维瘤C、成釉细胞瘤D、根尖周囊肿E、中央性骨髓炎38、用于诊断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是A、CTB、MRIC、开口位片D、许勒位片E、下颌横断(牙合)片39、颞下颌关节强直说法错误的是A、分为纤维性强直及骨性强直B、关节骨性结构不同程度破坏C、可累及乙状切迹、喙突和颧弓D、X线片上显示为一M形骨性融合E、可见关节间隙模糊不清且密度增高4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诊断一般使用A、许勒位片B、关节造影C、开口位片D、锥形束CT片E、下颌横断(牙合)片4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骨质改变是A、髁突硬化B、髁突骨质增生C、前斜面模糊不清D、髁突小凹陷缺损E、以上说法均正确4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间隙改变常用A、许勒位片B、锥形束CT片C、关节侧位体层片D、A+CE、A+B+C二、A21、某颏部外伤患者,曲面体层片显示其下颌中部及双侧髁状突骨折,如果要进一步检查髁状突骨折的内外方向的移位情况,宜投照A、许勒位B、经咽侧位C、下颌骨侧位D、下颌骨开口后前位E、下颌体腔片三、B1、A.含牙囊肿B.残余囊肿C.正中囊肿D.球上颌囊肿E.鼻腭管囊肿<1> 、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状低密度影像,与牙无关为A B C D E<2> 、拔牙后牙槽窝下方颌骨内出现圆形囊性密度减低影像A B C D E<3> 、位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倒梨形囊状透射区A B C D E<4> 、囊腔内可含有发育不同阶段的牙A B C D E<5> 、病变位于上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多呈心形A B C D E2、A.Le FortⅠ型B.Le FortⅡ型C.Le FortⅢ型D.颅前窝骨折E.颅中窝骨折<1> 、骨折线从鼻骨通过眶内下、眶底、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为A B C D E<2> 、骨折线从鼻背、眶部,经颧骨上达翼突属于A B C D E<3> 、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底,至上颌结节至翼突为A B C D E3、A.舌癌B.骨肉瘤C.口腔癌D.牙龈癌E.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1> 、使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A B C D E<2> 、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的颌骨中央性癌A B C D E<3> 、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最常见者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根尖片所见有关正常X线影像:上颌根尖片: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上颌窦、颧突、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一、选择题1.口腔颌面部X线摄影法通常采用的是:A.直线扫描B.全景X线C.锥形束CT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答案:B.全景X线2.以下哪种影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中主要用于观察牙槽突颞关节疾病:A.核磁共振成像B.超声造影C.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D.口腔数字化X线成像答案:A.核磁共振成像3.对于颌骨囊肿的诊断过程中,最常用的辅助影像检查是:A.颌骨正侧位X线片B.颌面部CTC.牵拉法口腔内X线照片D.颌骨磁共振答案:B.颌面部CT4.下列哪种影像学检查对于观察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具有较好的解剖和诊断价值:A.腭窦透视检查B.颌骨正位片C.超声成像D.正侧位片答案:C.超声成像5.牙周组织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A.密度欠均B.骨质增生C.骨髓坏死D.骨质疏松答案:A.密度欠均二、填空题6. 造成牙龈间隙增宽的最常见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龈下缘溢血7. 接受牙齿移植后,为了观察牙槽骨愈合情况,可采用____________检查。
答案:口腔数字化X线成像8. X线影像上出现齿槽骨分隔影是____________性肿物的特征性表现。
答案:髓母细胞瘤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颞关节综合征在X线上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髌骨后移10. 口腔颌面部CT增强扫描应用于颌骨囊肿诊断时,可出现对比剂效应增强并呈____________信号。
答案:低密度三、问答题11. 解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答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颌面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变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12. 请简要介绍口腔颌面部X线摄影法的作用及使用范围。
答案:口腔颌面部X线摄影法是口腔颌面医学领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牙齿、骨骼结构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适用于检测口腔颌面部各类疾病,如骨折、牙槽突颞关节疾病、颌骨囊肿等。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复习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复习题及答案1、在1985年,()发现了X射线?A.佩特罗 B.伦琴 C.维勒邦纳 D.诺加尔德2、电磁辐射中,不同的射线有相同的()?A.波长 B.频率 C.波速 D.穿透力3、对射线高度敏感的器官是()?A.腮腺B.下颌下腺 C.舌下腺 D.腭腺4、用于观察上颌窦影像最佳的平片是()?A.上颌后部片 B.上颌前部片 C.华特位片 D.曲面断层片5、许勒位片主要观察()?A.牙根尖 B.上颌窦 C.牙槽骨 D.颞下颌关节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数字化放射学的优点()A.辐射剂量低 B.成像速度快 C.价格低廉 D.可远程医疗7、下列哪一项属于唾液腺造影的禁忌症()A、导管阴性结石 B.肿瘤 C.唾液腺急性炎症 D.唾液腺瘘8、根尖周围呈圆形透射影,透射影边缘有致密线条影的是()A.成釉细胞瘤 B.根尖囊肿 C.根尖脓肿 D.根尖肉芽肿9、常导致根尖孔呈喇叭口形,牙根不能形成的是()A.畸形舌侧沟 B.畸形舌侧尖 C.畸形舌侧窝 D.畸形中央尖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牙根折裂的原因()A.龋病 B.咬合力过大 C.牙周炎 D.牙内吸收11、造成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A.化疗 B.放疗 C.冠周炎 D.根尖炎12、放射性骨坏死常发生在()A.下颌骨前部 B.下颌骨后部 C.上颌骨前部 D.上颌骨后部13、骨纤维结构不良病变晚期的影像学表现为()A.透射影像 B.溶骨样改变 C.磨砂玻璃样 D.混合密度改变14、牙槽骨被破坏,导致牙“漂浮”征出现的疾病是()A.含牙囊肿 B.骨内癌 C.颌骨骨折 D.成釉细胞瘤15、Le FortⅠ型骨折位于()A.上颌骨下部 B.上颌骨中部 C.上颌骨上部 D.下颌骨前部16、在X线片上,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分辨出髓腔界限表示有?()A.牙髓充血 B.牙髓炎 C.髓石 D.弥散性牙髓钙化17、牙根异常多见于()A.尖牙 B.第一磨牙 C.第三磨牙 D.侧切牙18、在下颌骨种植手术中,需要密切关注的解剖部位是()A.下颌神经管 B.颏孔 C.口底 D.营养管19、含牙囊肿的囊壁常附于未萌牙的()A.牙冠部 B.牙颈部 C.根尖部 D.牙根部20、下列肿瘤中含有皮肤附属器的是()A.皮样囊肿 B.表皮样囊肿 C.鳃裂囊肿 D.甲状舌管囊肿21、电离辐射的照射方式分为()A.外照射 B.内照射 C.混合照射 D.以上都对22、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指标是A.20GYB.40GyC.60GYD.80GY23、X线检查对下列哪种牙髓病具有诊断价值?A. 牙髓炎B.牙内吸收C.牙髓钙化D. 牙内吸收和牙髓钙化24、临床中拍摄根尖片常用的投照技术是()?A.矢状位投照技术 B.分角线投照技术 C.平行投照技术 D.垂直投照技术25、Burnout征象常发生在()?A.牙根部 B.牙冠部 C.根尖部 D.牙颈部26、唾液腺造影适用于()A.腭腺 B.腮腺 C.唇腺 D.都不正确27、牙内吸收的患牙髓腔(),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doc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一、名词1.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被作用物质电离的射线2.非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也都属丁电磁射线,但它们不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称非电离辐射3.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通过消耗口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
4.辐射剂虽率:剂量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接受的照射剂量5.听口线:外耳道口上缘至口角之连线6.听鼻线:外耳道口上缘至鼻翼Z连线7.垂直角度: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长轴和胶片Z间夹角的分角线的角度称为垂直角度& X线水平角度:X线中心线向牙近、远中方向所倾斜的角度称为X线水平角度9.硒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Z— 10. 继发翩:足指舗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舗坏,须经X线检査确诊二、填空1.大类。
2.照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一能的相依关系。
3.合照射4.细胞内DNA 重要地位5.流动性、脆性和通透性6. 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表现由轻到巫可以分为:轻度黏膜疹、明显黏膜疹、斑点状黏膜炎、融合性黏膜炎7.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溃烂四级8.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9.保证X影代替透视、捉高纪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措施來减少照射时间。
10.牙科X线机基木有三种形式:可移动立式、壁挂式和在综合诊疗台上的镶带式11. 牙科X臂和控制部分组成12.投照前牙时,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岀切缘7mni左右13.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边缘要高出10mm左右14.分角线投照技术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根据共边三角形内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连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原理。
15.牙骨质及牙髓。
16.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的影像17.在上颌磨牙位根尖片上常可见上颌窦底部、频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18.暗、营养管等结构19. 20.线、下颌管及下颌下缘等结构21.性翩、静止踽和继发舗22.越、根血越及线性釉质踊23.舗病按病变深度对分为浅翩、中舗和深翩24.变性、牙内吸收和牙髓坏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口腔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光、CT、MRI等,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影像学分析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口腔影像学的主要内容和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一、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的基础知识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主要是通过采集人体组织的成像数据,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像,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X光、CT、MRI、超声波等。
2.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的特点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主要是采用X光成像技术。
X光技术可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分析,而且辐射剂量较小,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
3.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包括口腔摄影、口内全景片、颅面X线照片、颅颌影像、CT、MRI等。
二、口腔颌面部影像的解剖学结构1. 颌骨及颞骨解剖结构颌骨是口腔颌面部很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着口腔牙齿的牙根和颌骨中的牙槽部。
额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也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骨骼。
2. 牙齿解剖结构牙齿是咀嚼和咀嚼的关键,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口腔黏膜是口腔颌面部非常重要的组织之一,它隔离了口腔颌面部其他部位,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疾病与诊断1. 牙齿表面的变异牙齿表面的变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通过口腔摄影和颅颌片来检测到。
2. 牙根病牙根病是一种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不适症状。
它通常可以通过口腔X线片或颅颌片来检测。
3. 常见的骨折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外伤之一,可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来检测。
4. 鼻窦疾病鼻窦疾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鼻腔和鼻窦囊实验室发生感染导致的。
它通常可以通过X光和CT扫描来诊断。
口腔颌面影像考试重点整理

概述学科内容主要包括: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X 线成像)2。
口腔颌面部的疾病X 线表现分析( X 线诊断)3.另外涉及口腔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种植放射学﹑口腔介入放射学等. 本学科以口腔颌面放射学为基础,辅以CT ﹑超声﹑核素显像﹑磁共振等。
1、X 线成像X 线以一定方向,穿透被照部位,被其中不同质和量(密度和厚度)的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后,在成像物质上形成由黑白度不等的色谱组成的不同灰度差别的组织结构影像。
X 线 穿透形成结构像普通光线 不能穿透,形成轮廓像 2、X 线诊断以X 线成像为主要依据,用病理学知识,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对发现的异常影像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解释,得出疾病诊断的过程。
是对疾病的理性认识阶段,也是病因诊断.即:利用X 线成像原理,对相关解剖结构的x 线影像(正常、异常状态下)进行合理解释,将X 线成像后的图像信息多为二维平面), 结合对已有的病史记录的综合分析,获得可能的三维立体结构状态,以丰富病史资料,优化治疗方案。
3、X 线成像要素1.X 线的特性和产生2.X 线入点和方向 3.穿透力和累计量 4.被照物质、量 5.被照物对射线的吸收6.现像方法7.成像物质8.黑白色谱结构像 4、X 线的性质1.一般光线物理性质2.特性穿透性 x 线波长短,具强穿透力,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
x 线的穿透力与x 线管电压密切,电压愈高,所产生的x 线的波长愈短,穿透力也愈强;反之,电压低,所产生的x 线波长愈长,其穿透力也弱。
另一方面,x 线的穿透力还与被照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
被照物呈高密度表现(厚度 密度 空腔效应)荧光效应 x 线作用于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钨酸钙,氟卤化钡等),转换成长波长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效应。
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和增感屏技术的基础。
光化效应 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 线照射后,可以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并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特点根尖肉芽肿大小<lcm形状圆形边缘淸晰包膜无其他周崗骨质正常根尖囊肿广2 cm町以较真圆形淸晰有硬化边缘可有偶有牙根吸收根尖脓肿个―疋不规则模糊戒者钱淸晰无周南骨质模糊或君硬化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
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
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
2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
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
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
X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
4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
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
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
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X线:1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
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
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
2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
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致密性骨炎: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X线: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牙骨质增生:X线: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
牙骨质结构不门(常有牙松动。
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2 •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随病变的发展,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骨组织。
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
3 •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
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
可在根尖形成类似骨硬板和牙周膜间隙的改变。
牙周炎|分类:1.慢性成人牙周炎2.青少年牙周炎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4.青春前期牙周炎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1)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较均匀一致。
(2)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
(3)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收,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牙发育异常I (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障碍,造成牙发育异常。
包括形态、结构位置及数目等的异常。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或上颌前磨牙,磨牙偶尔可见)X线:中央窝处有一突出的小牙尖。
中央尖发生磨耗和破损导致牙髓和根尖感染,造成根尖发育障碍。
片上显示牙根变短,髓腔粗大,牙根不能形成,根尖周骨质吸收等感染征象。
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多见于上颌侧切牙):X线:牙内陷表现为牙体形态异常,牙呈圆锥状,体积可大可小,牙根正常或变粗大。
(1 )舌隆突特别突出隆起,X线片上显示为与牙冠重叠的密度增高的小牙尖,为畸形舌侧尖。
(2)如果舌隆突异常突起,同时在舌侧窝出现一透射的纵形裂沟,可将舌隆突一分为二,甚至可达很尖,为畸形舌侧窝。
(3)当舌侧窝向髓室陷人过深,由于釉质密度较高在牙中央形成一类似小牙的结构与患牙重叠,故称为“牙中牙”。
融合牙(fused tooth )(由两个正常牙胚相互融合而成。
可分为牙冠融合、牙根融合和冠根融合)X线:目的主要是确定融合的方式、根管情况及根尖是否伴有炎症。
牙根异常:X线:多见于恒磨牙,尤其第三磨牙变异较大。
有时为一个融合根,有时为二根或三根,甚至为四个根,釉质发育不全:X线:患牙比正常的釉质薄,牙冠部密度减低,牙冠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严重者可显示釉质大部分缺损,密度不均匀,失去正常牙冠形态;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影像学表现:牙冠严重磨损,变短小,邻牙间隙增大。
牙本质在髓腔侧的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额外牙X线:常位于上颌中切牙之间,呈一较小的圆锥形牙,根短小。
可确定额外牙的数目、位置、形态以及与邻牙的关系。
先天缺牙X线:乳牙滞留,牙根可以完整或有不同程度吸收。
由于牙数目减少,牙排列稀疏不齐,邻牙间隙增宽。
先天性无牙畸形乳、恒牙均可部分缺失或全部缺失。
由于无咬合功能,牙槽略低平,但下颌骨长度仍正常。
阻主牙(由于萌出位置不够,或周围存在阻力,牙不能萌出正常位置者,称为阻生牙(imPacted tooth ))X线:确定或了解:①阻生牙的位置:是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阻生或骨内阻生;②阻生牙的方向:如前倾、水平、垂直、侧向或颊舌向阻生;③阻生牙本身状况:如有无龋坏、龋坏程度及根尖有无炎症;④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紧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⑤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⑤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牙外伤牙脱位(由于外力使牙向5555面方向或根方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k人,称为牙脱位)X线:轻度向脱位者,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切缘超出正常邻牙切缘。
重者牙从牙槽窝内脱出,造成牙缺失。
嵌人性牙脱位,牙周膜间隙消失,切缘低于正常邻牙的切缘,有时伴牙槽骨骨折。
牙折X线:表现为不整齐的细线条状密度减低的影像,断端之间可微有错位。
牙根折裂(牙根折裂是指既无外伤史又无龋病、只发生于后牙牙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折断)病因:①咬合力过大和创伤;②牙周炎;③牙根发育缺陷;④牙内吸收。
X线:牙根折裂可表现为纵形、横形、和斜形,以纵形多见。
早期仅见根管影像局部或全部变宽。
晚期沿牙根中轴从牙颈部折断并常发生移位,根尖可有吸收。
领面骨炎症](颌面骨炎症是指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所引起的颌面骨炎症过程总称)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仅患牙疼痛,继之可迅速波及邻牙,疼痛明显。
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
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X线:(1)弥散破坏期一一①骨小梁模糊;②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和片状破坏;③骨膜反应。
(2)病变局限期一一两种表现:一种是炎症周围界限逐渐清楚,骨破坏区域内尚无可见的死骨形成;另一种为在边界逐渐清楚的骨破坏区域内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或尚未完全分离或已完全分离的高密度死骨形成(3)新骨形成期一一病灶明显局限,边界不但清楚,且因病灶周围的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而形成致密影像。
(4) .痊愈期一一破坏区域已被修复。
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的影像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冠周炎或其他牙痛病史。
主要为腮腺咬肌区或颌周肿胀、炎性浸润,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及局部压痛。
相应部位可出现经久不愈或时好时发的窦道X线:下颌升支侧位片可见弥散性的骨密度增高,其中也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
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则可见密质骨外有成堆的骨质增生。
虽可有骨膜溶解破坏,使骨质来自骨膜的血供障碍,但下颌骨的主要供血尚好。
因此,绝大多数病变表现为骨质破坏轻微,无死骨形成。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临床来现: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及低热。
病变部黏膜充血发红,脓肿破溃,口内、外皮肤形成久不愈合的溢脓窦道。
X线:片上观察骨质病变甚为困难。
晚期颌骨破坏、增生、死骨形成多同时出现。
Garre骨髓炎(骨膜成骨,无脓肿,无骨坏死,与第一磨牙有关)X线:致密性骨硬化伴骨膜新骨形成,葱皮样下颌骨弥散性硬化性骨髓炎X线:(1)在下颌骨下缘有轻度的密度减低区和致密区相混存在,表明有少量骨破坏(2),同时有骨膜增生反应和骨膜成骨沉积。
(3)经常在下颌体、角部有局限性密质骨缺损、硬化,也可侵犯升支。
(4)下颌骨的厚度增加,但也可由于骨膜成骨使下颌骨的上、下高度增加。
牙源性上颌窦炎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上颌第一、二磨牙及第二前磨牙根尖周围炎扩散X线:根尖周围骨质破坏,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像消失,或见牙槽窝与上颌窦底相通,或窦内有断根遗留。
1牙源性上颌窦炎与鼻源性上颌窦炎鉴别要点是:前者多为单侧,多有牙痛史,且上颌牙痛出现在典型上颌窦炎症状之前较长时间。
X线片上可见病原牙。
而鼻源性上颌窦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部疾病,鼻部症状明显,通常为双侧,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无病原牙。
2牙源性上颌窦炎有时需与上颌窦恶性肿物鉴别,其要点是:后者患侧面部麻木和疼痛症状明显,鼻腔分泌物多为血性。
X线检查常可见窦壁骨质破坏。
2牙源性上颌窦炎有时需与上颌窦恶性肿物鉴别,其要点是:后者患侧面部麻木和疼痛症状明显,鼻腔分泌物多为血性。
X线检查常可见窦壁骨质破坏。
颌骨放射性坏死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疼痛,多为间断性,也可深部持续性剧痛,继发感染,创口不愈,溢脓,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大块死骨形成,可致颌骨病理性骨折。
1 •颌骨:病变早期,骨质呈弥散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虫蚀样。
增粗的骨小梁纵横交错呈网格样改变,或表现为密度均匀增高伴有散在点状阴影。
2•牙及牙周:放射性龋较多见,偶尔可见牙内吸收现象。
有牙周膜间隙增宽。
骨硬板密度减低或消失。
牙槽突吸收,高度降低等。
四鉴别诊断:1 •恶性肿瘤复发放射性骨坏死所引起的骨质破坏需与恶性肿瘤局部复发鉴别。
后者X线片见骨质破坏进展迅速,且骨质破坏不限于照射野内。
临床上可触及肿块。
2•牙源性骨髓炎放射性骨坏死若照射区内有牙,且骨质破坏从牙槽突开始,有时不易与牙源性骨髓炎区别。
主要应结合病史及有否放射治疗史加以鉴别。
根尖周囊肿和残余囊肿X线:残余囊肿的X线表现特点是在拔牙后的牙槽窝周围骨质区有低密度小圆形囊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