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教学实录1精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简介杜甫:杜甫的诗有着悠长的意境和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史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

(板书课题)2.解题:春夜喜雨的意思就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评价。

3.齐读。

三、细读品味。

1.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是处处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诗中哪一个字、哪一组词特别能体现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把这个字或词圈起来,在旁边注明原因。

2.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抓住“好”字。

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

(2)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

其中“好”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这一联写听觉。

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

(2)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字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人知道。

)(3)“潜”“润”“细”能体现诗人心里对春雨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4.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这一联写的是雨夜的环境。

抓住“俱黑”“独明”,这时原野、路径、云虽然是黑茫茫一片,唯有江上的船只灯火通明。

(2)象征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相信春雨会绵绵不断,下很长时间,定然会彻底地滋润干涸的大地。

这里诗人从视觉角度表达出内心的喜悦。

5.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一联写第二天早上诗人看到带雨的花朵,想到万紫千红的鲜花开遍锦官城,诗人的心花随同春花一起怒放了。

《春夜喜雨》优秀教案

《春夜喜雨》优秀教案

《春夜喜雨》优秀教案《春夜喜雨》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夜喜雨》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地图课时安排:二课时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由《燕子过海》最后一段导入师:燕子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长途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遇到很多麻烦。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燕子专列》,这一定会让你们产生很多感慨。

2、揭题,齐读课题。

3、巩固词,交流一下生字词。

二、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1、交流一下,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专程送行)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学生板演)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1、导: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好,都是缘于一种最朴素。

最真挚的感情。

这就是对“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爱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讨论交流,把有关句子画一画。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对燕子的爱。

A、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以及背诵古诗。

2.感受春雨的美好。

3教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用歌曲《小雨沙沙》引入古诗。

二、学习古诗1、有一首古诗中也藏着“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前四句),感受春雨的美好。

(出示课题)。

2、指名读课题(相机正音)3、齐读课题4、比一比、赛一赛(一)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1、学生自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请教一下。

2、指名读。

(相机指导读准字音,教师做及时评价给读正确的同学奖励春姑娘的礼物花朵)3、看看哪一桌读得最准确呢(同桌读)4、让我们一起来把古诗正确地念出来。

(二)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流利,并且读出感情来呢1、先请同桌之间读一读,如果你觉得你的同桌能闯关成功了,那就在他的诵读书上打上一个五角星。

2、指名读,进行小老师评价。

3、欣赏范读4、和老师比一比5、小组推荐读,进行赛诗会。

6、齐读——齐诵三、自主学习古诗(课堂延伸)1想再学剩下的四句吗2、师讲明方法,生自学3、多种形式指名诵读4、齐读全诗四、小结根据本节课学生实际表现情况做出相应的鼓励评价〖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品读杜甫,感受作者写这首诗的感情。

2、读背古诗,发展想象,感悟古诗之美。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一、导入: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歌时期莫过于唐朝,唐朝在我国又叫诗唐。

在这最辉煌的时期,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诗人,而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只推崇了两个人,他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而这个“杜”是谁呢?对,就是“杜甫”。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甫的咏雨诗《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的优秀教案3篇

《春夜喜雨》的优秀教案3篇

《春夜喜雨》的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标:1、读这首诗的节奏,感受诗歌带来的韵律,这首诗的朗诵和听写。

2、以人物为出发点,把握词、句的特点,甚至古人注意词义,欣赏诗词美。

3、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1、本单元所学都是诗歌,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

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

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2、生积极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我们知道杜甫的那么多的诗句,那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呢?4、生简介杜甫。

5、师:杜甫的诗有着绵远悠长的意境和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诗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

(板书课题)二、初读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

评价。

3、师:正确解读古代诗歌是不够的,是古代诗歌研究的第一步。

古代语言简洁,高度集中,虽然只有几个数字,但丰富的内涵不在两个字或三个可以说清楚。

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无法轻易触及的。

所以我们必须冷静下来仔细阅读。

在注释、鉴赏和工具的帮助下,你一定会得到回报。

4、生自主理解诗句。

三、品析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①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春夜喜雨王崧舟教学实录

春夜喜雨王崧舟教学实录

春夜喜雨王崧舟教学实录《春夜喜雨》教学实录在全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校从去年就尝试推行“五环节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确切的说这不是一种“教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自推行以来,它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同时也带来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

初识“五环节”,我对它并没有报以很大的热情,刚开始只是颇有些好奇,甚至是还有些排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接受了它,直到现在它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在落实“五环节”理念上也积累了短浅经验,下面是我结合这一理念执教的一节公开课,拿出来恳请各位同仁不吝指导。

时间:20XX年3月18日上午第1节地点:十五中西校七年级班教室学科:语文执教教师:师: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

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

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生:(齐答)杜甫师:好,我们今天就学习他的一首描写春雨的诗歌。

大家对新课都进行了深入的预习,有没有主动到黑板上默写的同学(有三位同学去前面默写)师:学习诗歌重在朗读,在前面同学默的过程中,请大家有感情朗读全诗!(学生大声朗读,其间老师注意观察学生读的情况作适时指导)(学生都读了几遍后)师:大家读得很投入,我想肯定有很想给大家作朗读展示的同学(有十几位同学举手)生:(赵钰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读完后掌声一片)师:老师暂不作评价,请咱们语文课代表郭盈利同学作点评生:(郭盈利)她读得很好,感情很充沛,但是我觉得好像没有读出“喜”的感觉师:那为什么非要读出“喜”呢?生:我感觉题目是《春夜喜雨》,而且诗句中处处能体现出“喜”的感觉师:那你能给大家读出“喜“的感觉么?生:能(郭盈利读完后,同样也赢得了同学的掌声)(这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生:老师,我觉得他俩读得都很好,但是我感觉诗歌不仅要读出感情,读出感觉,还要读出韵味来。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第【1】篇〗《春夜喜雨》教学教案设计【材料准备】1、杜甫诗《春夜喜雨》2、唐朝李约诗《观祈雨》;宋朝苏轼诗《望楼湖醉书》3、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4、唐朝历史:安史之乱5、“春雨”挂图【探索内容】1、律诗艺术形式。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本单元共收唐诗绝句四首,律诗三首,古风三首。

其中律诗是唐诗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精巧整饬的结构、洗炼的语言、抑扬悦耳的节奏韵律和优美丰富的意境,历来脍炙人口。

2、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巨星,他的诗内容博大、思想深邃,艺术风格苍凉遒劲、沉郁顿挫,语言千锤百炼,深得古典诗歌之精髓。

《春夜喜雨》虽为写景咏物诗,思想内容不及《三吏》《三别》博大精深,但它平中见奇、以小见大,体现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诗歌行涓涓细流而致雄浑壮阔境界之风格可窥其一斑。

3、创新情境及拓展运用。

“论诗及人”,“春夜”观“雨”仅是诗人关于春雨心理历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与之相关的其它部分怎样,如“春旱盼雨”、“雨后生机”的情境,应为学生探索的内容;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同是写春雨,其情境、思想、艺术手法又是怎样的,也应让学生去探讨。

借此大力度地激活探索欲望,使学生养成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开启心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探索目的】1、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特征、语言运用等方面质疑研讨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操作过程】一、拉开心理距离,引发探索动力。

引入语:“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当然是春雨。

出示研读材料一,彩色“春雨图”,通过投影展示画面:青山、小河、黄柳、绿草、野径、行人、斜风、细雨和飞燕。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研究,抓特征对景物作口头描述,谈感想论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新课。

春夜喜雨教案(精选5篇)

春夜喜雨教案(精选5篇)

春夜喜雨教案春夜喜雨教案(精选5篇)春夜喜雨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师: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遭遇坎坷,历经磨难,特别是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那个动荡的时期, ,即使落泊在野,生活困顿,也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疾苦。

公元761年,他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要知道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火上加霜。

终于在这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这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习古诗一定要多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自学)(出示全诗)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生:(高声朗读)师:声音响亮,读准了字音,非常好!听了你的朗读,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首诗的节奏画出来呢?(画节奏)同学们会读吗?谁能清晰地把节奏读出来?生:指名读师: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真棒!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全班齐读)师:请同学们看诗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生:喜。

师:诗人因何而喜?生:因这场春雨而喜。

(板书:雨)师:那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生:春雨能滋润大地。

生:春雨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雨过后,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明其意,知其情。

看大屏,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是处处都体现出诗人喜悦之情。

这是真的吗?我们下面就要来研究这个问题?还是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你从哪一个字?哪一组词组?特别能体现作者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把这个字圈起来,在旁边注明你体会到原因。

清楚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品一品、悟一悟。

(出示一、二两句)谁来读读这两句诗?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生:好。

(板书:好)师:春雨好在什么地方?生:它好像知道春天来了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1师: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

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

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生:(齐答)杜甫。

师: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生:学过他的《绝句》。

师:你能背背这首诗吗?生:(大声而流利地背诵《绝句》)师:背得真流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

(出示全诗)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生:它属于律诗。

师:几言律诗?生:五言律诗。

师:要学其诗,先知其人。

让我们走近杜甫,初步了解其人其诗。

(出示杜甫的简介)师:谁来读一读?生:(大声朗读杜甫的简介)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多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自学)(出示全诗)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生:(高声朗读)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有自己的韵味,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谁听出来了?生:“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读错了,应该读“zhònɡ”。

师:请同学们看注释,然后选择正确的读音。

生:(认真看注释)师: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了吗?生:(齐答)应该读“zhònɡ”。

师:非常正确!谁再来读一读?生:(大声朗读)师: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真棒!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全班齐读)师:请同学们看诗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生:喜。

师:诗人因何而喜?生:因这场春雨而喜。

(板书:雨)师:那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生:春雨能滋润大地。

生:春雨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雨过后,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其实,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无所谓喜与不喜,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

因此,同是写雨,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出示杜牧的《清明》)师: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诗人很悲伤。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诗人因雨而悲。

(出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诗人非常思念亲人。

师:你知道他思念谁吗?生:思念他的妻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以前读过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他写给妻子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是啊,诗人思念妻子,却不能回家,他因雨而思,因雨而愁,因雨而苦。

那杜甫为何因雨而喜呢?当时,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能不喜吗?生:不能!。

师:是的,他喜!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他能不喜吗?生:不能!师:他更喜!如果说前者是小“喜”,那后者就是大“喜”!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吧。

生:(全班齐读)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配乐朗读)师:来点掌声吧!(生热烈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把作者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生:(全班配乐齐读)师:有进步!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生热烈鼓掌)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明其意,知其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其字,悟其境。

(出示一、二两句)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诗?生:(朗读一、二两句)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生:好。

(板书:好)师:春雨好在什么地方?生:它好像知道春天来了一样。

师:能用诗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生:它知时节。

(板书:知时节)师: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把雨拟人化,变无知为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春雨还好在什么地方?生:当春乃发生。

师:“当春乃发生”是什么意思?生:到了春天,雨就下起来了。

师:这一句迎合了第一句中的哪个字?生:知。

师: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

而雨好像知道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

同学们,这是不是好雨?生:(齐答)是好雨。

师:它不但是好雨,还是和人们心有灵犀,不点都通的神雨呀。

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欣喜表达出来?生:(流利地朗读,但喜悦之情表达得不够充分)师:我觉得还不够喜,谁再来读一读?生:(有感情地朗读)师:读得真好!我听出了其中的喜。

让我们带着欣喜之情,一起朗读这两句诗吧。

生:(齐读一、二两句)(出示三、四两句)师:谁来读读这两句?生:(朗读三、四两句)师:你读得字正腔圆,很有韵味,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字音读得不准。

大家听出来了吗?生:听出来了。

“潜”应该读第二声,他读成了第三声。

师:你听得非常认真!(面对刚才朗读的学生)请你再读一遍好吗?生:(再次朗读三、四两句)师:非常好!请大家看屏幕,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春”和“雨”,这两句点明了诗题中的哪个字?生:夜。

师:它不但点了题,还进一步体现了春雨的“好”。

想一想,春雨“好”在哪里?生:它好在可以润物。

(板书:润万物)师:它是如何润物的?生:它悄悄地润物。

师: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生:我从“潜”字体会到的。

师:这个“潜”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生:写出春雨是在夜晚下的,别人并不知道。

师:是啊,春雨静静飘洒、不为人知。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还有描写春雨如何润物的吗?生:细。

师:这个“细”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生:写出春雨非常小。

师:正因为春雨非常小,所以它是轻轻地、柔柔地润物。

一个“潜”字,一个“细”字,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也写出了它的美好品格。

可见,这两个字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推敲而来。

我们知道,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仿佛唐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但有没有例外?生:(有点犹豫地)有吧。

师:什么时候?生:(无人举手作答)师:大家想一想,今年春天倒春寒的时候,是和风细雨吗?生:(恍然大悟)不是!好大的风,好冷!师:伴随狂风而来的雨自然下得非常凶猛。

如果伴随冷风而来呢,雨会变成什么?生:变成雪。

师:这样的雨能润物吗?生:不能。

师:它不但不能润物,反而会损物,自然不会使人“喜”。

两相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笔下的春雨才是真正的润物好雨。

(出示口语表达练习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知时节的春雨,你有什么愿望和想法?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滋润大地上的万物。

师:谢谢你!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让田里的庄稼快快生长。

师:太好啦!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带给人们丰收。

师:这样的春雨,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假如你是一棵小树苗,你会对春雨说什么?(出示口语表达练习2)生:谢谢你,春雨,是你让我茁壮成长。

生:春雨,你真好!生:春雨,你终于来了,我太高兴了!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大家对于这场知时节、能润物的好雨是既有欣喜,更有感激。

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两句诗呢?生: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师:对,这样才能体现“潜”和“细”的特点。

谁来读一读?生:(朗读三、四两句)师:读出了味道!我们一起朗读三、四两句吧。

生:(全班齐读)师:这样善解人意、解万物之渴的好雨,作者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下个够啊。

(出示五、六两句)师:请男同学齐读五、六两句。

生:(男生齐读)师:这两句写的什么情景?生:写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

师:谁能描写一下?生:由于下雨,天上满是乌云,小路上一片漆黑,只看得见江上渔船里的烛光。

师:这两句直接写雨了吗?生:没有。

师: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雨,但诗人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春雨夜景图,显得春意盎然,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可爱。

三、四两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雨的润物无声,那这两句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生:视觉。

师:对,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雨意正浓。

诗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生:野径云俱黑。

师:此时真的是一片漆黑吗?生:不是。

师:还有什么?生:还有船上的烛光。

师:这一点光象征着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

他相信春雨绵绵不断,能彻底地滋润干涸的大地,所以,诗人用“俱黑”对“独明”。

这一鲜明的对比,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情画意。

同学们,这幅画面美吗?生:美!师:你们能美美地读一读吗?生:能!师:谁来读?生:(有感情地朗读,但语速稍快)师:谁能比他读得更好?生:(有感情地朗读,重音、语速处理比较恰当)师:我感受到了那种意境美,谢谢你!(出示七、八两句)师: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两句吧。

生:(全班齐读)师:“晓”是什么意思?生:早晨。

师:到早晨了吗?生:没有。

师:那么这两句是实景还是想象之景?生:想象之景。

师:诗人想象第二天早晨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生:花团锦簇。

生:万紫千红。

生:五颜六色。

生:五彩缤纷。

生:春意盎然。

师:同学们,这两句没有写雨,却写花的美丽,是不是诗人离题了?生:没有离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的?生:没有春雨的滋润,花儿不会那么美丽。

这是春雨的功劳。

师:对!这两句表面上写花,实际上还是写雨好。

由于雨的滋润,花儿才这样美丽。

而写花也并不局限于花,只是用花来代表被雨滋润着的万物。

同学们,这两句诗中,你认为作者哪两个字用得特别贴切、生动?生:我觉得“红”和“重”用得特别贴切。

师:为什么?生:“红”写出了花的颜色;“重”写出花儿有了雨的滋润,非常饱满的样子。

师:有道理。

不过,这里的“红”不是指颜色,而是代指“花”。

大家想一想,这个“重”字和第四句中的哪个字相照应?生:“湿”字。

师:请听清要求,和第四句中的哪个字相照应?生:和第四句中的“细”字相照应。

师:非常正确!若不是细雨的滋润,哪有这般美丽的景象?如果是骤雨,只能是花红满地,落英缤纷了。

还有哪个字用得特别贴切、生动?生:“湿”字。

师:它写出了什么?生:它写出了花朵带雨时的样子。

师:这“花重锦官城”的瑰丽景观,都是知时节、润万物的“好”雨的恩泽啊!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此时,田里的禾苗是什么样子?生:一定更有精神了!师:山上的树木呢?生:一定都长高了!师:那大自然的一切呢?生:肯定更美了!师:同学们,作者借助想象,描绘了雨后的春色,创造出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了自己对这场好雨的由衷赞美,以及无比喜悦的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诗。

生:(全班齐读)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

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

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

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

生:(全班齐读全诗)师: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经战乱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