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企业管理领域的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领域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感疗法来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操作条件理论
03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
教学策略
01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策略上强调奖励和惩罚的应用,以激励学生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按时完成作业。
特殊教育
02
对于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应用行为分析(ABA)已被广泛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和提高社交技能。
绩效评估与管理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企业可以通过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奖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绩效。同时,对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或辅导也有助于提高整体工作表现。
团队建设与沟通
通过观察和强化团队成员的积极行为,企业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例如,对于表现出良好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给予公开表扬或奖励,以激励其他成员效仿。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自由意志和责任感的忽视
05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前景与未来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互补性,未来发展将更注重两者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行为。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而人本心理学关注个体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两者结合将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人类行为。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研究无法观察的内心过程或意识。该学派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通过实验控制和操作条件变量,可以预测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学派,它强调观察和注重可见行为的测量。
以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古典条件反射古典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由俄罗斯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
它指的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在两个刺激之间建立联系来产生条件反射。
例如,巴甫洛夫通过在狗的嘴巴里放置食物并同时响起铃声,使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2.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基本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发展而来。
它强调通过行动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来塑造行为。
例如,当一个老鼠按下特定的按钮后,就会获得食物奖励,这会增加老鼠按下按钮的频率。
3. 强化强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指的是增加行为频率的过程。
正向强化是提供奖励或愉悦的刺激,以增加特定行为的概率。
负向强化则是消除或减少不愉悦的刺激,以增加特定行为的概率。
4. 惩罚惩罚是另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原则,它指的是减少行为频率的过程。
正向惩罚是提供不愉悦的刺激作为后果,以减少特定行为的概率。
负向惩罚是消除或减少愉悦的刺激作为后果,以减少特定行为的概率。
5.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新行为。
阿尔伯特•班德拉拉提出了镜像神经元的概念,即观察到的行为能够引起与之相关的神经活动,从而促使学习和模仿。
6. 古典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应用古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古典条件反射的原理被用于治疗恐惧症,医生通过建立刺激与恐惧之间的联系,使患者逐渐习惯并消除恐惧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则被用于训练动物和改变人类行为。
7. 行为塑造行为塑造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连续或逐步逼近的方式来引导和培养特定行为。
例如,当要训练一只狗顺利走向目标地点时,可以通过分步骤的训练和逐渐增加距离来实现这一目标。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 课件目录•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原理•行为塑造与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比较•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01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定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称为行为学派或行为科学。
它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等人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修正和发展,引入中介变量等概念,使行为主义更加完善。
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等人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定义与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 ):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主张通过控制环境来研究行为,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之后出现的后果(强化或惩罚)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
他主张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别比较与构造主义比较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和元素,而行为主义则主张研究可被客观观察的行为。
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与机能主义比较机能主义强调心理的功能和目的,关注心理与行为的适应性和有用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加关注行为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与人本主义比较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内在体验和主观感受,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导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学派。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主流学派,它强调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而忽视了内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外界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
以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1.1 反应与刺激的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外界刺激对个体的反应。
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
例如,爱因斯坦的狗实验中,狗通过与食物相联系的铃声来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1.2 强化与惩罚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强化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
强化是指增加某种行为的力量,惩罚是指减少某种行为的力量。
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塑造和改变人的行为。
例如,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可以增强其重复该行为的可能性,而惩罚不良行为可以减少其再次出现的概率。
1.3 行为的可观察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忽视了个体的内部思维和感受。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可以对人类行为进行客观评估和预测。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回应,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2.1 个体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力的内在动力。
个体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被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2 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对其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个体的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自我价值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
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对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名词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名词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按照类别为大家解释这些名词。
1. 学习学习是人类行为改变的基础。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各种条件反射、惩罚和强化来达到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通过重复某种行为,以使其在脑中建立刻板印象来实现的。
2.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自动化的、生物学上的应答。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者看来,条件反射是一种未被大脑意识控制的固定模式反应,先有刺激,而后有反应。
例如,当我们闻到某种刺鼻气味,我们会自动地咳嗽。
3. 惩罚惩罚是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负面反馈。
在惩罚发生之后,人们通常会犯错的可能性变小。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惩罚应该与正面的强化一样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影响我们行为的发展。
4. 强化强化是任何一种可以增加某种运动或行为的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正面强化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行为,而惩罚则可以抑制行为。
例如,为了鼓励一个小孩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给他奖励来增加其学习动力,这种奖励就是正面强化。
5. 刺激刺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名词,是指所有能引起行为反应的因素,如声音、光、味道等。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刺激经常被用来训练动物或人类做某件事情。
例如,在练习打篮球时,教练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投篮,来训练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刺激反应。
6. 基本原则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指,行为是通过环境和经验的互动而形成的。
因此,行为改变是在环境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总而言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提供的名词和解释都能够真正为我们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提供一个很好的框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名词,更好地了解人类身心的相互作用,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根据这些基本原则来影响和引导我们自己的行为,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 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心理学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Skinner,1904-1990)
• 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 • 1958年《教学机》 • 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
• (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 器联结 • (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 器-效应器联结
• 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
• 接近 • 强化
• 初级强化 • 次级强化
3、反应势能说
• 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
• 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 有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 • 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 量
• (二)理论体系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 •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3、反应势能说
1、基本立场
•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 刺激痕迹(s) :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
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 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 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 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 • 赫尔的公式S-s-r-R
•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 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三)新实在论 • (四)实用主义
•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 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心理学十大门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1、发展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客观主义潮流。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神秘主义受到挑战。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过程的主要机制。
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些主张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对行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方面。刺激是指外界环境和身体内部的变化,如光、声音、饥、渴等。反应是指有机体所做的任何外部动作(外部反应)和腺体分泌(内部反应)。反应有先天反应和习得反应两种。复杂反应和动作技能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学会的。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学科,它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心理学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流派,它强调将心理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行为,并通过刺激和反馈来改变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森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或负向的刺激进行塑造和改变。
行为主义提出了许多实验和行为技术,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管理等领域。
然而,行为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由于其过度关注行为的可观察性,忽视了个体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不够全面地解释人类行为。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主要流派。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关注人类如何感知、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巴特利特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经典实验,如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为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个体在接收到信息后会加工、组织和解释这些信息,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算机模型等。
三、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发展的心理学流派。
在人本主义的观点中,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追求自身的成长。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行推销员问题”
▪ 一位实验者领着黑猩猩在场地里转来转去时,另 一位实验者当着黑猩猩的面把18片黑猩猩喜欢吃 的水果藏在18个不同的地方。
▪ 然后,把黑猩猩带到场地的入口处放开它。令人 惊奇的事实是,黑猩猩会直接奔向各个藏有水果 片的地点,吃下食物,再奔向第二、第三……藏 水果片的地点。
▪ 在严格控制的观察下所得到的证实表明,动物不 是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或在漫游时无意注视而获得 食物的。猩猩在找寻食物时,走的好像是最短距 离的路线。
对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评述
1. 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引入中介变量的概念,为 华生的行为公式打开了缺口又填补了空白。
2. 对学习心理学的贡献——促进对认知学习的研 究。
3. 实验设计精巧,用实验的方式探讨认知问题。
B·F·斯金纳(Frederic Skinner)
斯金纳的生平
1904-1990 1927年毕业于纽约州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
黑猩猩对简单示意和社交信号的领会
▪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把大小不同的两堆食物藏在黑猩 猩熟悉的环境中的不同地方(当然这种食物隐藏不让黑猩 猩看见)。
▪ 实验者通过指示并朝食物走15步向黑猩猩示意大堆食物 隐藏的方向;再通过指示并朝食物走5步示意小堆食物隐 藏的方向。
▪ 经过几次训练后,黑猩猩学会了两种示意方式的意义后, 一放出来它就奔向放大堆食物的方向寻找食物。然后,再 奔向藏小堆食物的方向寻找。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二)
▪ 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的启示: 人们对自己应付威胁的能力的知觉影响神经递
质和血液中由应激引起的荷尔蒙的释放。 人们能够通过有关自我效能的信念来调节其生
理激活水平。 这一发现使班杜拉关注人类的自我调节能力,
70-80年代,着重研究自我参照的思想如何影响 行动和情感唤醒。认为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 是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
统;行为的基本单位是S-R的联结。 S: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
组织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化。复杂的S即情 境。
R:由S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肌肉收 缩和腺体分泌。外显反应 内隐反应
主要观点(三)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任务 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建立理想的
行为主客观研究方法 1 观察法:试验、一般观察 2 条件反射法(阿尔伯特的恐惧研究) 3 口头报告法:以语言描述自己身体的变化
▪ 黑猩猩找水果的、行为就如同旅行推销员到18个 不同的推销点推销商品所安排的路线一样。
▪ 不同的是,推销员在行动之前,可以在地图上安 排或标明行动路线。而黑猩猩似乎只能在心理上 安排行动路线。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地图。这项实 验结果更充分地证明,动物有较强的路线记忆能 力,它们对熟悉的路线能够形成空间记忆的认知 地图。
而是受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支配的。(当 奖励物不如预期时,行为反应马上下降)
食物的转换引起的操作水平的变化
操作水平受奖励与驱力影响的实验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认知地图 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
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是认知行为轨迹和策略的图式。(空间习惯与
动作习惯的研究) 白鼠走迷宫时获得的是整个迷宫的视觉表征,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反思
➢信息技术能力或素养是如何反映在学生的 行为表现上的?
➢信息技术作为测量的工具将由何作为?它 的发展前景如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行为测量将会有什 么新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
▪ 行为 1. 英文书写 2. 家庭作业 3. 键盘使用 4. 笔记本量规 5. 倾听量规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符号学习理论 行为受一定目的指引,将行为情境中的各种特
点加以完整地“认知”(即掌握达到目的的符 号),并表现出有所期待的状态。
学习者所学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 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行为的动机——预期 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受行动的直接结果支配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二)
▪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1 运用斯金纳箱的研究:
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能发挥动物的 主动作用
以有机体的行为作为获得奖励和逃避 惩罚的手段或工具,故称工具条件作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工具制约作用)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三)
2 重视强化作用,提出强化原理和公式 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
▪ 1899-1908年芝加哥大学 ▪ 1908年-1920年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
主要观点(一)
▪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 “……以人类活动和动作作为研究对
象,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来表达支配人 类行为的规律和原理。”
主要观点(二)
▪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完整行为包括:
1 由外部环境或内部生理状态所激发; 2 经过某些中介过程(如期望等) 3 为此而表现出的行为
即: S-O-R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中介变量 1 需要系统:指有机体当时的生理需要或内驱
力情况 2 信念价值动机: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
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 3 行为空间:
而不是对刺激的特定反应。
奥尔顿的白鼠空间记忆实验(1976)
孟席尔的黑猩猩实验
▪ 把一群黑猩猩带到一个不熟悉的地区,让 黑猩猩不断地探索这个地区的每个地方。 待黑猩猩熟悉了地区的环境之后,在许多 不同的地方每天扔进一些新玩具。猩猩进 入场地后,在很短的几分钟时间之内,就 能发现一个新玩具,径直向玩具走去,并 拿起来玩耍。
▪ 行为趋向或回避某个目标(目的性)
整体行为总是坚持指向一定的目标-对象。 例如白鼠走迷津总是奔向食物;与朋友的谈话是为寻求 下一步共同行动的计划等。动物和人类行为莫不如此。
整体行为的特征:
▪ 行为能够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工 具排除障碍,实现目的。(认知性)
整体行为为实现指向目标-对象,总是选择一定 的途径和方式。
1986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一)
▪ 1953年与沃斯特进行社会学习和攻击行为的研 究,发现示范模仿在人类行为的形成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
▪ 1963《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提出解释间接学 习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理论。
▪ 1977《社会学习理论》总结社会学习理论。认 识到模仿是有意识的,但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因素 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
▪ 这样的实验表明,受训练的黑猩猩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它 们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达到目标的行动路线。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潜伏学习(潜在学习)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一种学习现象,指未表现
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 学习不等于操作水平的变化
对“学习只有靠强化才能产生”的挑战。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学习的类型 1 精力投入(精神投入、情感投注) 精神分析术语 在某种驱力与某种目标之间形成关系,受强化 规律制约。 2 等值信念(等效作用) 认识到某种情境等同于奖励或惩罚。受强化原 理和创伤经验的影响。
班杜拉主要思想发展脉络(三)
▪ 80年代中期,形成社会认知论。 ▪ 在社会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个体拥有的信念
国文学 1928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研究生课程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到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947年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斯金纳的生平
▪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 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最高科学奖——国
家科学奖 ▪ 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赠与金质奖
章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3 场的预期(场-期待)
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而形成的。导致潜在 学习的出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4 场-认知方式
指学习的方式。知觉、记忆、推论等方式的获 得与应用。最早涉及认知方式与认知风格的心理 学家。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5 内驱力辨别
区别各种驱力的能力(如渴与饿)。 6 运动模式
▪ 《有机体的行为》1938 ▪ 《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 ▪ 《言语行为》1957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一)
▪ 对行为的操作主义分析 1 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着重研究反应,而
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应答性行 为与操作性行为) 2 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不关注有机体的 内部过程 3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中间变量
(并不是绝对的客观主义者) 4 测验法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述
▪ 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加强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 客观性,使客观心理学得以建立。引起一场心理 学上的革命。
▪ 强调有选择的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肯定了教 育的作用。
▪ 应运而生的行为主义:美国的大机器生产背景 新实在论的哲学基础 华生的研究经历
学士。后师从斯彭斯研究学习理论,1952年获博士学位。 ▪ 1953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 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1年当选西方心理学
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 奖”,1999年获“桑代克奖”。
班杜拉的生平(二)
▪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1959 ▪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1963 ▪ 《行为矫正的原理》1969 ▪ 《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自我效能感:控制的运用》1977 ▪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强化程式:连续的与间断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四)
▪ 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1 程序教学(编程教学) 2 行为矫正术
关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反思
➢测量行为有无必要? ➢我们为何测量行为? ➢如何测量才是有效的? ➢如何选择应当或可以测量的行为? ➢对行为的分析应当持怎样的原则? ➢怎样警惕行为测量的“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