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关键字:儒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教化融合创新春秋时代,孔子创建儒家学派,而后人不断继承、改造、发挥,丰富于儒家学说的内容,使它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达二千年之久,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儒家学说不仅有辉煌的一页,而且在当代也仍有其意义和价值,我们要用“扬弃”的立场来继承这份遗产。

因为,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能割断历史,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应既克服又保留的态度。

1990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的《论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一文指出:“社会现实的需要就成了衡量、评价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尺度。

对现实社会有用处的,有益的历史文化,具有正价值和积极意义,就是精华;无用处,甚至有害的历史文化,具有负价值和消极影响,就是糟粕。

”我们就吸取儒家学说的精华,去其有害的东西。

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吸取如下三点:第一,儒家的教育观,它提出的教无类,因材施教。

的确,为人之师,没有这样的态度,肆何尽职呢?还有强调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

”特别科学的东西不应有半点虚伪,应踏踏实实,不断进取。

儒家求实思想永远值得学习。

第二,儒家的xx:强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

认为“富贵不能淫”、“舍生取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些都是对我们现实社会有用,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洪潮里,外国好的、坏的都随着流进来,为了加强自身修养,儒家的道德观还值得我们弘扬。

第三,儒家提倡“和为贵”。

现在国际形势在和平中求得发展,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就不能持续发展。

一个集体,为了团结,我们仍值得提倡。

但是,儒家学说也有不足、则不适应当今社会。

我认为应克服如下三点:第一,儒家思想,认为“无后为大”“千子万孙,多子多福”等观念,在当今人们脑里,都有或多或少的,重男轻女大有其人,这对我们政策的实行,是很不利的。

小学儒学课程教案

小学儒学课程教案

小学儒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小学儒学课程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

2.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部分内容。

3.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

2. 提问:同学们对儒家思想有什么了解和认识?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如仁爱、礼仪、智慧、忠诚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部分内容,如孔子的话语、弟子的问答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成两队,进行儒家思想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儒家思想的问题,学生抢答。

3. 比赛结束后,教师点评并给予奖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儒家思想在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认同感。

2. 学生作业和测试: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进行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评估儒家思想对他们行为的影响。

以上是一份小学儒学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儒学知识教案

儒学知识教案

儒学知识教案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注重道德、伦理和礼仪,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授儒学知识也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结合教学经验和儒家经典,为大家提供一份儒学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儒家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使学生明白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3、使学生领悟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和价值;4、使学生能够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1、儒家哲学的概述(1)儒家思想的起源和演变(2)儒家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观点2、儒家伦理思想(1)仁: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2)礼:儒家文化重要的表达形式(3)义:儒家伦理思想的另一个关键概念3、儒家政治思想(1)君子: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人物形象(2)君权与臣道:儒家对政治治理的看法(3)民本思想:致力于建立民主和社会公正的理念4、儒家经典诵读(1)《论语》(2)《孟子》(3)《大学》(4)《中庸》三、教学方法1、讲解老师通过对儒家哲学的讲解和解析,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3、阅读老师组织学生诵读儒家经典,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4、演示老师借助场景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儒家思想。

四、教学手段1、投影仪借助投影仪,老师能够清晰地展示课件和图像,给学生呈现全面的教育资源。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互动板互动板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媒介,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双向沟通。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完成。

在这里,我建议采用一个有利的方法,即通过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关键字:儒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教化融合创新春秋时代,孔子创建儒家学派,而后人不断继承、改造、发挥,丰富于儒家学说的内容,使它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达二千年之久,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儒家学说不仅有辉煌的一页,而且在当代也仍有其意义和价值,我们要用“扬弃”的立场来继承这份遗产。

因为,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能割断历史,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应既克服又保留的态度。

1990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的《论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一文指出:“社会现实的需要就成了衡量、评价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尺度。

对现实社会有用处的,有益的历史文化,具有正价值和积极意义,就是精华;无用处,甚至有害的历史文化,具有负价值和消极影响,就是糟粕。

”我们就吸取儒家学说的精华,去其有害的东西。

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吸取如下三点:第一,儒家的教育观,它提出的教无类,因材施教。

的确,为人之师,没有这样的态度,肆何尽职呢?还有强调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

”特别科学的东西不应有半点虚伪,应踏踏实实,不断进取。

儒家求实思想永远值得学习。

第二,儒家的道德观:强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

认为“富贵不能淫”、“舍生取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些都是对我们现实社会有用,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洪潮里,外国好的、坏的都随着流进来,为了加强自身修养,儒家的道德观还值得我们弘扬。

第三,儒家提倡“和为贵”。

现在国际形势在和平中求得发展,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就不能持续发展。

一个集体,为了团结,我们仍值得提倡。

但是,儒家学说也有不足、则不适应当今社会。

我认为应克服如下三点:第一,儒家思想,认为“无后为大”“千子万孙,多子多福”等观念,在当今人们脑里,都有或多或少的,重男轻女大有其人,这对我们政策的实行,是很不利的。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儒家思想1、儒家思想被尊崇的原因⑴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本身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 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

⑶ 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喜爱。

2.儒学受到的劫难和打击⑴ 秦朝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禁绝儒学传播,镇压儒士,儒学学派受到残酷镇压。

⑵ 明末清初,儒学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和挑战。

⑶ 近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儒家思想受到强烈冲击。

⑷ “文革”期间,在“四人帮”掀起的批儒评法中,儒家思想受到极端的否定和批判。

3.儒家思想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明显的。

首先其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其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

不利于科学和民主,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对这些落后的内容也应该批判和否定。

4.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东南亚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5.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及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从先秦时期开始形成,一直流传至今。

对我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和学派。

1.先秦儒家先秦儒家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

先秦时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立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传播至今。

其他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孟子、荀子等。

2.汉代儒家汉代儒家是指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东汉时期的董仲舒,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学术;西汉时期的扬雄,他推崇的是儒家的“王道”,认为君主应该用仁义来治理国家。

3.魏晋南北朝儒家魏晋南北朝儒家是指公元220年至589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充、阮籍、谢灵运等。

4.唐代儒家唐代儒家是指公元618年至907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重要的儒家经典被重新评价和注释。

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孔颖达等。

5.宋明清儒家宋明清儒家是指公元960年至1911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宋代和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代表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程颐、程颢、吕祖仙、顾炎武等。

以上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这些思想家和学派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思想虽然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社会和谐以及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仁爱”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通过修养和实践来培养和发展。

儒家还提出了“五常”、“三纲”等道德规范,强调了家庭、社会、国家的秩序和稳定。

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倡导“君子治国”,强调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干,能够治理国家,使国家得以繁荣稳定。

道家儒家看法的作文提纲

道家儒家看法的作文提纲

道家儒家看法的作文提纲
段落一,道家的自然与无为。

哎,说到道家,那可真得聊聊“自然”和“无为”了。

道家就
觉得吧,咱们这宇宙万物,都按着自己的节奏在运转,咱们人儿呢,就别老想着去插手、去控制。

你瞅瞅,那流水潺潺,鸟儿欢鸣,不
都是自己活得好好的吗?所以啊,道家就告诉我们,别太折腾了,
让事情自然发生,咱们就省心省力了。

段落二,儒家的仁德与礼治。

儒家啊,那就是讲“仁”和“礼”的。

你说仁德?那就是得对
人好,关心别人,孝顺长辈,这些事儿儒家都看重得很。

再说礼治,那就得有个规矩,大家都要遵守,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儒家觉得,
人天生就有仁德之心,但要表现出来,就得靠礼。

教育、修养,都
是提升品德的好方法,这样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段落三,道家与儒家的生活哲学。

道家和儒家,这两家子在生活上可真是南辕北辙。

道家就觉得
吧,人生就应该过得自在点,别老想着功名利禄,那都是浮云。


们觉得内心的平静、淡泊名利才是真幸福。

而儒家呢,那就不同了,他们觉得人得积极参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
价值。

一儒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提纲

一儒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提纲

(三)古代官学
举要 胡瑗的“分斋教学法” 王安石的“三合法” 明初朱元璋兴学育才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古代书院
办学特色
a.书院是某一学派的学术基地,实行教育教学与 学术研究相结合,聘请各师主持院务。
b.书院具有鲜明的自治性质,形成迥异多彩的治 学风格。
c.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倡导“以文会友”, 展开学术争鸣,探讨学问。
(六)现代名校
1.类型 (1)公立 (2)私立 (3)教会
2.标志 治校有方,教学得法,人才辈出 三高——高声誉、高门槛、高台阶 三特——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色、 人才有特色
3.办学传统特色 4.反思
5.教师典范说
(1)学而不厌 (2)温故知新 (3)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 (5)爱护学生 (6)教学相长
孟子
持之养气 深造自得
荀子
闻见知行 虚壹而静 解蔽
《学记》教学原则举要
A. 预防性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预” B .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 C .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D .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 E .长善救失原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 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 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d. 道家审美艺术文化的理想境界 无为与主体精神的充分肯定与张扬
2.构建真善美的人格金字塔
道美 墨真 儒法 善
3.实施的基本范畴
(1)智慧的激发
➢体验大自然 ➢深入大社会 ➢投身集体生活 ➢手脑并用 ➢艺术陶冶 ➢科学启蒙 ➢提升闲暇品位
(2)道德的涵养
➢诚实为人 ➢守信树人 ➢责任心立人 ➢勤劳做人 ➢节俭成人 ➢以情育人 ➢爱心助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

分析和借鉴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思想基础——“孝亲尊师”
儒家认为“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天地之行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父母是生育我们的恩人,要知恩报恩。

凡为人子,孝当竭力,夙兴温请,这是天之经、地之义而民之用。

所以孝是动物天性的光明,人间永恒之真理。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养我蒙正,教我嘉谟。

”老师是生我们法身慧命的恩人。

人若没有智慧,与畜生无异。

因人也是动物之一,人比动物高是人有智慧,有道德观念。

智慧道德是老师教的,所以老师的恩德与父母是相同的。

父母跟老师对待子女、学生、子弟,可以说是爱护无微不至,期待更是殷切,教育也格外地认真。

因此,做弟子的人要常常念着父母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尽心尽力地顺从。

所以说,“孝亲尊师”是德性之根本。

2.核心思想——“仁”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

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旁人同等的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破除一切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体现在政治治理上,就是要“为政以德”,“节用爱人”,主张重视教养,改善民生,增强国力。

“仁”也是儒家提出的最高道德准则。

众所周知,孔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

他认为,作为“仁者”的君子,一定要有人格,有志向,能明辨是非,能守死善道。

他提出,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曾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原则真理的追求维护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不但教育了学生,对一个民族刚建进取心理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3.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
诚信,是儒家所推崇的处世原则。

《礼记·乐记》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信,行必果。

”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以诚待人;要求我们要诚实,态度要诚恳,讲话要坦诚。

待人以诚,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功利思想,是心与心的交流,一定能在彼此间建立深厚的情谊。

如果有求于你,对你以诚,明日不求于你则弃之,长此以往,必成孤家寡人。

所以,坚持以诚待人,萍水相逢可成知己,沦落天涯可觅知音;得意之时不冷落朋友,失意之日有贵人相助,唯有真心换真心,唯有真情换真情,才是处世之真谛。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之精华——仁、义、礼、智、信,此五常正是治疗现今人伦道德衰微,人情疏离,社会冲突的一剂良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