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ICM

合集下载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 是指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属特异性心肌病范畴。

【病因】基本病因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有关:年龄、性别、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绝经、其他。

【发病机理】心脏增大,有心力衰竭者尤为明显。

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心肌和乳头肌,可波及起搏传导系统。

患者的冠状动脉可出现闭塞性病变和无闭塞性。

【临床表现】(一)心脏增大患者有心绞痛或MI的病史,心脏逐渐增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后期则两侧心脏均扩大。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心绞痛或MI史。

(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多逐渐发生,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

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期前收缩(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现,有些患者在心脏还未明显增大前已发生心律失常,也有发生猝死者。

【治疗】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方法:①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血管再生;②心肌再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③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左室减容术聚质网心室包绕术,心脏再同步化;④心肌能量代谢;⑤终末期的心脏移植等方面的质量进展。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靠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和排除可引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检查是最为重要的检查。

其他有关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预后】有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差,故在心脏增大而未发生心力衰竭的阶段中宜避免劳累,尽量保护心脏功能。

【防治】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的营养,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所属分类:内科学医学名词医学术语添加摘要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ICM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严重。

目录[隐藏]•1 概述•2 流行病学•3 病因•4 发病机制•5 临床表现•6 鉴别诊断•7辅助检查•8 治疗•9 预后•10 预防•11 参考资料缺血性心肌病-概述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相似但在本质上ICM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

Burch等在1970年描述了在某些冠心病病人中,由于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了一些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样的表现,并将这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1984年Pantely等将ICM定义为在排除了如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等结构性异常以后,由于收缩功能降低和(或)舒张功能改变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室功能损害于1986年提出ICM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综合征,也称为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1995年WHO/ISCF对ICM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用冠状动脉病变和缺血的严重程度来解释者。

从ICM的定义可以看出,该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故其发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

缺血性心肌病-流行病学1.流行趋势随着中国人民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随年龄而增加。

有人认为40岁以后明显上升6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则增加1倍左右。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治策略和措施 2015-7-9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治策略和措施 2015-7-9

use in clinical research [J]. J Am Coll Cardiol, 2002, 39:210-218.
5
基本概念
➢最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3支血管病变占71% ➢两支病变占 27% ➢单支占2%
➢其次:冠状动脉痉挛 ➢少见:冠状动脉栓塞、血管炎、先天性冠状
动脉异常 ➢临床上ICM主要指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者
1. Bax JJ, van der Wall EE, Harbinson M. Heart, 2004, 90 Suppl 5:v26-33.
2. Schinkel AF, Poldermans D, Rizzello V, et al.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4; 127:385. 24
27
1212
随机分至 单纯药物组
602
610 随机分至 CABG+药物组
• 22个国家99个临床中心 • 入组时间:2002年7月至2007年5月 • 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 • 全部进行了冠脉造影且血管适于行CABG
28
29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yocardial-viability status and benefit from CABG in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should not be the sole factor in selecting the best therapy for these patients. 心肌活性和CABG的获益之间的关系在STICH亚组结果显示,评估心肌活性不是心 衰患者考虑是否选择最佳血运重建方法的唯一因素

缺血性心肌病(ICM

缺血性心肌病(ICM

心功能不全。
2、血栓形成:近年来的研究肯定了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堵塞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在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的基础上,血栓急性形成,血栓局部的斑块 约3/4有破溃及(或)出血。北京阜外医院31例急性 心肌梗死病人尸检结果,发现冠状动脉并发新鲜血栓 者有21例尸检证明所有血栓均堵塞在冠状动脉大分支 近端,贯通性梗死累积范围更广,左心衰竭或心源性 休克并发症多见。部分患者血栓可溶解再通,也有少 数患者发生血栓机化,造成血管腔持续性的狭窄或闭 塞。在急性期恢复后的幸存者中,大多数患者会遗留 广泛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心室腔明显扩大。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往往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 然出现的临床表现。早期进展缓慢,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进展迅 速。多数病人在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早期可能已发生心力衰竭, 这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病人 常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展为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 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的表现。疲乏、虚弱比较常见。晚期合并 右心衰竭时,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周围性水肿和腹胀、肝区痛 等表现。周围性水肿发展缓慢而隐匿,老年人应注意监测体重尿 量。
发病原因
缺血性心肌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动力性和(或)阻力 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心脏不同于人 体内其他器官,它在基础状态下氧的摄取率大约已占冠状 动脉血流输送量的75%,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就只能通 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来满足氧耗需求当各种原因导致冠状 动脉管腔出现长期的严重狭窄引起局部血流明显减少就会 引起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分类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基础主要是由于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甚至 心肌内毛细血管网的病变,引起心肌供 氧和需氧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 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 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腔的扩大 ,表现为充血性心肌病样的临床综合征。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
血液学检查
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有助于评估心 肌损伤程度。
进一步检查项目安排
冠状动脉造影
金标准,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和 程度。
心脏MRI
评估心肌活性、纤维化程度和心功能,有 助于明确诊断和预后评估。
心内膜心肌活检
病理诊断依据,但操作风险较高,需严格 掌握适应症。
诊断流程优化建议
整合初步筛查和进一步检查项目,形成连 贯的诊断路径。
处理原则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心律失常,可不予特殊治疗,密切观察即可;对于症状明显或 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电复律或射频消融等治疗
方法。
猝死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猝死风险评估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存在猝死风险,尤其 是有过心脏骤停史、心室颤动史、持续 性室性心动过速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善心肌灌注和预后。
出血风险
03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出血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04
临床表现与评估方法
典型胸痛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典型胸痛特点
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紧缩感或烧灼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 、左臂内侧甚至无名指和小指,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检查方法难以确诊的病例。
03
实验室检查与生物标志物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意义
血糖、血脂检测
高血糖、高血脂是缺血性 心肌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肝功能、肾功能检测
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状况, 为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提
供依据。
电解质平衡
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 水平,以维持心脏正常电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指南2019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指南2019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指南2019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 refers to a condition in which the heart muscle is weakened due to inadequate blood flow and oxygen delivery to the heart.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指由于心脏血流不足和氧气输送不足而导致心肌减弱的一种疾病状态。

It is typically a resul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nd can lead to symptoms such as chest pain,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fatigue. 它通常是冠心病(CAD)的结果,并可能导致胸痛、呼吸急促和疲劳等症状。

The diagnosis of ICM is crucial in order to provide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对ICM的诊断对于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Therefore, the 2019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play a key role in guidi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accurately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this condition. 因此,2019年的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指南在指导医护专业人员准确识别和处理这种疾病状况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The 2019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orough clinical evaluation, including patient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various diagnostic tests. 2019年的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指南强调了全面的临床评估的重要性,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诊断测试。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13.1平方根(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2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二、探究1、一般地,如果一个________的平方等于a ,即2x =a ,那么这个______叫做a 的_________.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规定:_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0. 00 记作:也就是,在等式2x =a (x____0)中,规定x =a .2、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212=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25 81.0 04、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00;(2)6449;(3) 0.0001 解:(1)因为102 =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为10,即100=10。

(2)(3)课堂练习1、 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2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2、____,_____===3、_____, 0.64-的算术平方根____4、 若x 是49的算术平方根,则x =( )A. 7B. -7C. 49D.-495、 7=,则x 的算术平方根是( )6、 若()2130x y -++=,求,,x y z 的值。

7、 若a b a 、b 的值。

8、 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疾病名】缺血性心肌病【英文名】ischemic cardiomyopathy【缩写】【别名】【ICD号】I43.8﹡【概述】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970年,Raftery和Burch研究指出心肌缺血能导致心肌弥散性纤维化,继而产生一种与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不易区别的临床综合征。

Burch等将这种临床综合征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

这个名称后来扩大了含义,经常用来描述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许多心脏异常。

缺血最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可由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或冠脉血管炎等引起。

按照George.A和Pantely 1984年将之定义为:由于收缩功能降低和(或)舒张功能改变引起的心室功能损害。

这种损害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或慢性损害过程中急性发作。

急性损害通常是由于短暂的缺血,慢性损害通常是心肌纤维化。

这种因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纤维化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弥散性的。

没有其他合并存在的疾病能解释出现的症状和心室功能损害,排除了孤立性室壁瘤,或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结构异常,如二尖瓣反流和室间隔穿孔。

1995年WHO/ISFC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但不能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缺血损害程度来解释。

【流行病学】缺血性心脏病是西方社会最常见的严重疾病,在我国也多见,且逐年增加。

缺血性心脏病的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危害众多病人。

【病因】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常见原因有:1.冠状动脉阻力性病变(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缺血的最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壁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诸因素间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其他:能引起慢性心肌缺血的因素还有冠状动脉微 血管病变(X综合征)以及冠状动脉结构异常,比如心 肌桥。人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大的分支,主要行走在心 包脏层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包脏层的深面。有时它们被浅 层心肌所掩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出到心肌 表面,这段被心肌掩盖的动脉段叫壁冠状动脉,而掩盖 冠状动脉的这部分心肌叫心肌桥。当心肌桥收缩时压迫 其包围的冠状动脉。可以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影响 局部心肌供血,造成心肌缺血。另外冠状动脉在体液和 神经因素作用下,血管平滑肌反应性异常增强,会出现 血管痉挛,尤其是在有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广泛的血 管常常表现为舒张反应迟缓,可造成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导致心肌缺血加重研究发现有很多因素参与了血管平滑 肌痉挛收缩的调节,例如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局部血 小板聚集和释放血栓素A2(TXA2)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或 局部粥样硬化病变均可使血管反应性异常麦角新碱是诱 发痉挛最有效的药物,而硝酸甘油、钙拮抗药能有效地 缓解这一痉挛。

3、血管炎:多种风湿性疾病可以累积冠状动脉发生冠状 动脉炎,经反复炎性活动、修复机化可引起冠状动脉管腔 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病毒性冠状动脉炎等。结节性多动脉炎 也称为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是主要累积中、小动脉的一种 坏死性血管炎,病变可呈节段性,好发于动脉分叉处,向 下延伸致小动脉,易形成小动脉瘤。大约60%的结节性 多动脉炎的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炎,引起心肌缺血,可诱 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引起缺血性心肌病。



2、血栓形成:近年来的研究肯定了冠状动脉急性血栓 堵塞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在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的基础上,血栓急性形成,血栓局部的斑块 约3/4有破溃及(或)出血。北京阜外医院31例急性 心肌梗死病人尸检结果,发现冠状动脉并发新鲜血栓 者有21例尸检证明所有血栓均堵塞在冠状动脉大分支 近端,贯通性梗死累积范围更广,左心衰竭或心源性 休克并发症多见。部分患者血栓可溶解再通,也有少 数患者发生血栓机化,造成血管腔持续性的狭窄或闭 塞。在急性期恢复后的幸存者中,大多数患者会遗留 广泛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心室腔明显扩大。
充血型ICM的临床表现


1、心绞痛: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但是,心绞痛并不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必备的症状,随着心力衰 竭症状的日渐突出心绞痛发作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仅表现为胸 闷、乏力、眩晕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心绞痛并不是心肌缺血的准 确指标也不是劳累时发生呼吸困难的心功能异常的准确指针。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往往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 然出现的临床表现。早期进展缓慢,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进展迅 速。多数病人在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早期可能已发生心力衰竭, 这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病人 常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展为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 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的表现。疲乏、虚弱比较常见。晚期合并 右心衰竭时,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周围性水肿和腹胀、肝区痛 等表现。周围性水肿发展缓慢而隐匿,老年人应注意监测体重尿 量。
疾病分类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基础主要是由于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甚至 心肌内毛细血管网的病变,引起心肌供 氧和需氧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 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 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腔的扩大, 表现为充血性心肌病样的临床综合征。
性心肌病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4%~24%。

最近人们强调可能就是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现象造成 了上述临床表现,特别是心肌冬眠这种由慢性持续性缺血 引起的心功能减低,可以与顿抑心肌和部分坏死心肌一起 导致临床上比较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而病理检查仅有较轻 的心肌病变。

正确判定这类心力衰竭是不可逆的(由心肌坏死纤维 化和瘢痕组织引起)抑或可逆的(由心肌缺血、心肌冬眠 和心肌顿抑引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进行心导管及 造影检查,以估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功能和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结果显示收缩力异常或丧失功能的心肌是由狭 窄的冠状动脉或侧支循环供血,而且应用正性肌力性刺激 后心功能确有改善者,说明其仍保留有心肌收缩储备,外 科搭桥术或血管成形术可能会改善心功能提高存活率,改 善预后。


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⒈X线胸片:有肺间质水肿、肺淤血及胸腔积液心脏 多不大,也无心腔扩张。有时可见冠状动脉和主动脉 钙化。 ⒉心电图: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 房早、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 ⒊超声心动图:常表现为舒张受限心室肌呈普遍性轻 度收缩力减弱,无室壁瘤局部室壁运动障碍。无二尖 瓣反流。 ⒋心导管:即使在肺水肿消退后,仍表现为左室舒张 末压轻度增高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和左室射血分数轻度 减少 ⒌冠状动脉造影:常有2支以上的弥漫性血管病变。
发病原因

缺血性心肌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动力性和(或)阻力 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心脏不同于人 体内其他器官,它在基础状态下氧的摄取率大约已占冠状
动脉血流输送量的75%,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就只能通
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来满足氧耗需求当各种原因导致冠状 动脉管腔出现长期的严重狭窄引起局部血流明显减少就会 引起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似于扩张性心肌病,少 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却主要以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为主而心肌 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类似于限制性心肌病的症状和体 征,故被称为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或硬心综合征(stiff heart syndrome)。患者常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 并因此使活动受限。患者可无心肌梗死病史,却往往因反复 发生肺水肿而就医即使在急性心肌梗死期间,有一部分患者 虽然发生了肺淤血或肺水肿,却可以有接近正常的左心室射 血分数说明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异常是以舒张期心功能障碍为 主的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大小可以正常但左室常 有异常的压力-容量关系。患者在静息和既定的心室容量下, 左室舒张末压高于正常。在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时心室顺应性 下降,心室僵硬度进一步增加,使左室舒张末压增高产生肺 水肿,而收缩功能可以正常或轻度受损。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为 动脉壁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 传诸因素间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血压升高、高血糖、 高胆固醇血症、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吸烟等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的主要危险因素。高热量饮食、肥胖或超重、缺乏体力活动、A型 性格以及冠心病的家族史也是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ICM病人,尤其是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往往有多支冠状动脉 发生显著性粥样硬化性狭窄。有报道在该病病人中3支血管病变以 上者占72%,2支血管病变者占27%,单支血管病变者极少见。 正是由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引起较大范围心肌发生长期灌 注不足,缺血心肌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化,心室壁被大片瘢痕组 织代替,心室肥厚、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和心室顺应性下降,导致 心功能不全。

3、心律失常:长期慢性的心肌缺血可导 致心肌坏死、心肌顿抑、心肌冬眠以及 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直至瘢痕形 成可导致心肌电活动障碍,包括冲动的 形成、发放及传导均可产生异常。在充 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中可出现各种 类型的心律失常。尤以室性期前收缩、 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同一个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人,可表现出多种类 型的心律失常。病变晚期心律失常类型 瞬时多变,大约有半数的缺血性心肌病 患者死于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诊断依据



缺血性心肌病必须有引起长期心肌缺血的致病原因。由于 引起心肌缺血的最常见病因为冠心病,所以既往有心绞痛 或心肌梗死病史是重要的诊断线索,但部分患者可表现为 无痛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对于这部分患者应给予高度 重视,以免漏诊。可根据临床查体及各种辅助检查对有下 列表现者: ⒈心脏有明显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 ⒉超声心动图有心功能不全征象。 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但是必须除外由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后引起的乳头肌功能不 全,室间隔穿孔以及由孤立的室壁瘤等原因导致心脏血流 动力学紊乱引起的心力衰竭和心脏扩大,它们并不是心肌 长期缺氧缺血和心肌纤维化的直接结果。其射血分数虽有 下降但很少小于35%。

4、血栓和栓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时血栓和栓塞较常见由于心脏扩大、心房纤颤, 心腔内易形成附壁血栓。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
黏滞度增高。因此,长期卧床而未进行肢体活动
的患者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发
生肺脑栓塞。对伴有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应常规
给予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和栓塞。有报道缺血
缺血性心肌病(ICM)
定义

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 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的收缩 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 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Burch等在1970年描述了在某些冠心病病人中,由于 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了一些类似于 扩张型心肌病样的表现,并将这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命 名为缺血性心肌病。 1984年Pantely等将ICM定义为在排除了如室壁瘤室 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等结构性异常以后,由于收缩 功能降低和(或)舒张功能改变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 室功能损害,于1986年提出ICM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 脉疾病引起的,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综合征,也 称为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1995年WHO/ISCF对 ICM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 其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用冠状动脉病变和缺血的严重程 度来解释者。从ICM的定义可以看出,该病是由于心 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故其发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
治疗——一般治疗


消除一切可以治疗或预防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⒈饮食:因缺血性心肌病时,需经常服用利尿药,故饮食的限制 不必过严。老年人体液减少,远侧肾单位吸收钠的能力减退,易 引起低钠血症,导致脱水、血压下降、血液浓缩、血栓形成。服 用利尿药时可不必过度限制钠盐一般2~5g/d,心力衰竭严重者 要限制在0.2g/d以下。液体入量1500~2000ml/d。应食用高 蛋白、低热量、高纤维素等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⒉休息: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的休息与活动应根据心功能的状况安 排合并有心力衰竭时应强调有足够的休息,休息的时间要长早期 即应鼓励病人在床上做四肢活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轻度心力衰 竭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如太极拳等。中度心力 衰竭应限制日常活动量,可短距离散步、短时间气功等。重度心 力衰竭应卧床休息。老年人心力衰竭时既要强调休息也要强调适 量活动,以不增加发生胸闷、气短等症状为前提。避免长时间卧 床休息防止发生褥疮及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栓塞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