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早读材料(1-3)

合集下载

2022年高中语文早读晚背素材积累:必修1-3知识点汇总

2022年高中语文早读晚背素材积累:必修1-3知识点汇总

2022年高中语文早读晚背素材积累:必修1-3知识点汇总早读:必修一知识一、词语(包括熟语)梳理1.《沁园春·长沙》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峥嵘岁月:特殊而不平凡的岁月。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挥斥方遒:挥斥,(意气)奔放;遒,强劲有力。

2.《诗两首》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

颓圮:倒塌、堕落、败坏。

3.《大堰河——我的保姆》天伦叙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注意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

)忸怩不安: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不安:不安定,不安宁。

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烛之武退秦师》胜之不武:在绝对优势的竞争条件中获得胜利,此胜利不公平,亦无可取之处。

5.《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

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切齿拊心:怨恨至牙齿切磨,拍击胸膛。

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6.《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7.《记念刘和珍君》桀骜:倔强。

寥落:稀少;冷落,冷清。

黯然神伤: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回。

8.《小狗包弟》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绿草如茵:形容绿草浓密柔软,如铺席垫一般。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涕泗交流: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篇幅等短而有力。

10.《短新闻两篇》婆娑: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

11.《包身工》不假思索:不花时间考虑或思索马上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敏捷。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

高一语文早读材料

高一语文早读材料

三、诗文名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苏轼《惠州绝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 6.苏轼《惠州绝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 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7.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语文早读材料( 语文早读材料(1)
• • • • • • • • • • • • •
一、常见多音字 liàng] 酒量、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1.量[量li ng] 酒量、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liáng]丈量、量地、量身高、量具、估量、掂量。 ng]丈量 [量li ng]丈量、量地、量身高、量具、估量、掂量。 liang]有些动词后的 有些动词后的“ 读轻声:打量、 [量liang]有些动词后的“量”读轻声:打量、思量 2.绿 [绿lǜ]绿色、碧绿、青山绿水、桃红柳绿。 lǜ]绿色、碧绿、青山绿水、桃红柳绿。 绿色 绿林” 绿营” [绿lù] : 绿林” “绿营” ] :“绿林 处士;处于;相处;处方;处治;处子、 3.处 [处chǔ] 处士;处于;相处;处方;处治;处子、 chù]处所、患处、心灵深处;不当之处; [处ch ]处所、患处、心灵深处;不当之处;人事处 4.据 [据jù]据守、据有;据事而论;单据、论据、凭据。 ]据守、据有;据事而论;单据、论据、凭据。 [据jū]拮据。 jū]拮据。 拮据 5.壳 [壳ké]贝壳儿、脑壳儿、子弹壳儿、核桃壳儿。 ]贝壳儿、脑壳儿、子弹壳儿、核桃壳儿。 qiào]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o]地壳 [壳qi o]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高中语文:早读材料01

高中语文:早读材料01

第01周高考晨读补充资料【课本衔接】必修上册学习之道学习是永恒的话题。

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作文多角度理解《劝学》1.学无止境《劝学》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

”指出君子应该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并通过教育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

荀子之后,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亦勉励人们“终身学习”。

宋代的欧阳修亦曰:“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

”即便终身学习,也不能穷尽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故人们要终生不懈地学习和实践。

2.持久专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充分显示出学习要注意积累,要有持久力,除了时间上的持久,深度上的专注力也同样重要。

晚清学者王国维曾总结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思想家荀况也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些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

他勤奋钻研,算纸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

3.借助外力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恰当地借助外力可以更快达到预期的目标。

“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也可以指人。

善于借助外物者能够开辟捷径,借助精神力量、文化精髓而有所成就。

《劝学》一文告诫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觉不如犬。

但是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从而使自己的能力百倍、千倍地延伸。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

高二语文早读材料〔1〕一、常见多音字1.量[量liàng]度量衡、酒量、气量、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量liáng]丈量、量地、量身高、量具、估量、掂量。

[量liang]有些动词后的“量”读轻声:打量、思量(①考虑。

②想念、记挂)。

2.绿[绿lǜ]绿色、碧绿、青山绿水、桃红柳绿、赤橙黄绿。

[绿lù]义同上,用于“绿林”(泛指聚集山林间的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绿营”(清代的汉营):3.处[处chǔ]穴居野处、处士;处于;相处、和平共处;处方;处治;处子、[处chù]处所、患处、心灵深处;长处、不当之处;人事处、问讯处。

4.据[据jù]据守、据有;据点;据事而论;单据、论据、票据、凭据。

[据jū]拮据。

5.壳[壳ké]贝壳儿、脑壳儿、鸡蛋壳儿、子弹壳儿、核桃壳儿。

[壳qiào]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二、易错成语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喻,使明白。

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1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三、诗文名句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美文赏读更有尊严的病名王周生那天在医院候诊,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带自己的母亲看病。

高一语文早读材料

高一语文早读材料

一、常见多音字1、别[biã ] 告别、别出心裁、别致、别墅、天渊之别、别开生面、别有用心[biâ]别扭(记少推多)2、暴 [暴bào]暴动、暴君、暴殄天物;暴躁、暴跳如雷;自暴自弃;暴虎冯河。

[曝(暴)pù]曝晒、一曝十寒、曝露。

3、背 [背bâi]手背、墨透纸背、背水一战、、背道而驰;背时、背静、耳背。

[背bēi]背负、背枪、背篓、背小孩;背债、背包袱、背黑锅。

4、艾 [艾ài]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

[艾yì]自怨自艾;惩艾。

5、累 [累lěi]累积、危如累卵;累年、连篇累牍;拖累、连累。

[累lâi]劳累、受累。

[累1ãi]硕果累累、累赘。

二、易错成语1、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

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

2、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夷,平常。

3、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4、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6、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也说“俯拾即是”。

7、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8、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建,倾倒;瓴,水瓶。

9、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10、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

是,对,正确。

三、文言实词1、贱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②卑贱,地位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③谦词:贱妾留空房2、愚①愚昧、愚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②谦词(自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3、足①脚:非利足也②足够,充足: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值得,够得上:竖子不足与谋不足为外人道也四、诗文名句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中生早读(晨读)材料精选

高中生早读(晨读)材料精选

高中生早读材料精选早读材料(一)熟语(一)1、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这就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

2、东方不亮西方亮。

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3、赶鸭子上架。

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唐小山叹道:“我一辈子就是不想当大英雄,你偏逼我赶鸭子上架吗?”4、高不成低不就。

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她的眼睛长到脑门上,东选西挑,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社会变了,她这个政治大姑娘不值钱了……5、高姿态。

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经典一句: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诗文名句(一)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1)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1)

背记下列成语: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土。

毁家纾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溢美之词: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溢,过分,超出。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胜:禁得起;烦: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背记文言实词:官职、人物常用词语及一义多词的词语2、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正直。

鲠:(ɡěng )直爽,正直。

佞:(n ìng )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3、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4、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5、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6、表敬重的:敬、重、尊、恭7、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高、赞、善、褒、美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8、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9、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10、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11、表主管的:知、典、主12、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3、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凶、欠收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

官府供给粮食。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

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1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

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7、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8、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19、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三) 编辑整理:孙国瑞 审核校对:孙国瑞 适用对象:高 三20、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宇:屋檐。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整理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早读是高中语文的必修课,语文早读该读些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早读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一)一、风雅诗斋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

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

“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

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

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

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

诗人对着“ 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

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将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

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

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生,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

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

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早读材料(一)【近义词辨析歌诀】进攻反扑用猖狂;报复诬陷用疯狂。

作伪改动用篡改;据实改动用窜改。

生产下来用出生;家庭背景用出身。

时间推移用度过;水道难关用渡过。

重大事件用遏止,心情情绪用遏制。

不够踏实用浮躁;没有耐心用急躁。

认识不深用肤浅;作风飘浮用浮浅。

横加阻挠用干涉;过问他事用干预。

言辞欺诈用诡辩;强词夺理用狡辩。

宽容冒犯用涵养;道德情操用修养。

【诗歌鉴赏】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赠刘景文: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

擎雨盖:挡住雨水的盖子。

擎,托住。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文言读吧】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没有片刻不拿书的)。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皇后回宫内穿上上朝时的服装站在朝廷上。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我很荣幸地成为后宫中的一个),安敢不贺?”(《隋唐嘉话》)【大家文坊】深秋书简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

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

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

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飘荡。

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

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的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

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生命,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

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

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

秋天是炽热的、喧闹的、跳动的。

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越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种声音或一份韵味。

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要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

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

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软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

山脚下迎着飞驰的汽车跑来的是一簇黄栌树丛。

这黄栌虽然低矮,挤在一起不成模样,但在深秋的阳光照射下却耀眼地红,红得像一团火,而且那火红火红的火苗直往人们的眸子里钻。

汽车再往前走,进了一个山坳,一群“绿林好汉”沿山坡一字排开,把大团大团的绿色挤得像快要滴落的液汁。

这群矮脚油松大概是新客,看它们绿沉沉的架势是决心留下来过冬的了。

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人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

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

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

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伴读引思:本文描绘的是京郊山野的秋色,更是作者对秋色、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先总写山野秋色的丰富和浓艳:“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

”在作者笔下,秋天的京郊简直成了印象派画家作品的大汇展。

然而作者更从中发现了秋色之美的深层原因,你认为这原因是什么呢?伴读引思:本文描绘的是京郊山野的秋色,更是作者对秋色、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先总写山野秋色的丰富和浓艳:“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

”在作者笔下,秋天的京郊简直成了印象派画家作品的大汇展。

然而作者更从中发现了秋色之美的深层原因,你认为这原因是什么呢?【默写】《劝学》《逍遥游》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________________。

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而闻者____。

(3)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____千里。

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不积____步,无以____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在不舍。

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

(6)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__________。

蟹六跪而二____,非蛇___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__。

2、(1)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是鸟也,________________。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____。

适百里者,_________,适千里者,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7)有鸟焉,其名为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8)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视也亦若此矣(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10)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____!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早读材料(二)【近义词辨析歌诀】从无到有用开辟;从小到大用开拓。

毫无限制用滥用;毫无道理用乱用。

利益损害用利害;剧烈凶猛用厉害。

相对比较用年轻;绝对年段用年青。

不是经常用偶尔;意外发生用偶然。

品尝欣赏用品味;含量档次用品位。

数量足数用实足;十分充足用十足;实地验证用实验;试探观察用试验。

掌握熟练用熟习;了解深透用熟悉;一如既往用一向;始终如一用一贯。

【诗歌鉴赏】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释]①苏台:即姑苏台,吴王夫差与西施行乐之处。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山。

②西江:指上游方向的长江,以方位称之。

吴王:指夫差。

【译文】昔日繁华的吴苑、苏台早已残破、荒凉,只有那杨柳年年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

船娘们竞唱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清脆的歌声。

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它,曾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吴王宫殿里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玄宗天宝七载(748)春作者游苏州时作。

相传吴王夫差与西施在姑苏台春宵宫中为长夜之饮,终因荒淫误国,此诗即讽其事。

首联写吴苑、苏台的荒废:昔日繁华的吴苑、苏台早已残破、荒凉,只有那杨柳年年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

二句写当前景色:船娘们竞唱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

末两句从今月说到古宫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它,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