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留住精彩的瞬间
留下精彩的瞬间——美术课堂的多彩风景线

留下精彩的瞬间——美术课堂的多彩风景线2023年,美术课堂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每天上课时,学生们总会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期待着探索艺术世界的精彩瞬间。
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景象让人赞叹不已。
教室里摆放着一张张宽大的画桌和一系列绘画工具,学生们各自占据着一张桌子,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石膏像、静物、鲜花以及各种各样的绘画题材都在课堂上有所涉猎,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景线。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们会学习如何描绘生活中的物体、场景和人物。
老师会引导学生们观察、感受、表达,让他们从中探索出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方向。
有些学生热衷于油画技法,他们用慢慢涂抹的方法,把自己对于色彩和光影的理解表达了出来。
有些学生喜欢素描,他们用黑白的线条勾勒出了细腻入微的画面,表现出了自己对于形态和结构的理解。
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雕塑,他们模仿着大师们的作品,将自己精湛的雕塑技巧展现出来。
美术课堂不仅是个人表达的空间,也是团队合作的舞台。
在团队创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有的人负责构思、绘制纲要,有的人则负责涂色、修饰,还有的人帮助调色、复制。
他们的思想相互碰撞、互相借鉴,一步步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作品。
除了美术技法,学生们还能学习到艺术史的知识。
老师会为他们介绍各种大师的作品,让他们感受不同艺术流派的魅力。
他们会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荷兰静物画的构图手法、法国印象派画家对于色彩和光影的追求。
这些知识不仅让学生们提高了审美水平,更让他们对艺术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在美术课堂上,不仅学生们得到了表达自己的机会,老师们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师们是学生们的灵魂导师,他们引导学生们探索艺术世界的深度,体验它所带来的魅力。
老师们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兴趣,给予不同的建议和指导,助力他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美术课堂的价值不在于成绩,而在于留下精彩的瞬间。
每个学生都有着同样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里他们能够找到自己创作的快乐、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3课留住精彩的瞬间》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九下

《留住精彩的瞬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美术课程《留住精彩的瞬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学会从不同角度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能够通过后期处理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作思维。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曝光、构图等基础概念。
2. 实践拍摄:选择生活中感兴趣的场景进行实地拍摄,注意运用所学到的摄影技巧。
3. 后期处理: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如调整色彩、裁剪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4. 创作主题作品:围绕“留住精彩的瞬间”这一主题,创作一幅有故事性、艺术性的摄影作品。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实践拍摄时,需注意安全,不得在危险或禁止拍照的地点进行拍摄。
2. 拍摄的作品需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 后期处理时,需保持作品的原貌,不得过度修改或篡改。
4. 主题作品需紧扣主题,具有明确的主题表达和故事性。
5. 作品需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并附上简要的创作说明和拍摄过程描述。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技术水平:评价学生摄影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创意性:评价学生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意性。
3. 主题表达:评价作品是否紧扣主题,具有明确的主题表达和故事性。
4. 后期处理:评价学生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形式:1. 教师点评: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同学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3. 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4. 反馈记录: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进步记录在案,以便于后续教学调整。
通过以上这些环节的作业设计,将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又提升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留住精彩的瞬间1-苏少版

学科:_____美术_________
教学设计
第1学时
章节
课题
九年级下册第三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拍摄基本要素,构图技巧,培养学生综合思考与勇于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对美的感悟,发现和创造美。
教师讲解对称式和变化式构图特点
教师讲解X型构图和紧凑式构图
教师讲解垂直式构图
帮助学生分析对分式构图
请同学到白板操作讲解几组摄影作品是什么构图
除了构图还需要哪些摄影技巧呢
教师总结:
1有明确的主题
2有一个视觉主体
3有一个能突显出
画面主体的好背景
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想不想实际操作一下呢。
展示各组作品
这节课大家对照相机,摄影的一些常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拍摄技巧,大家可以回家有时间的时候进行练习,相信大家都能成为一名小摄影家!下课!
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苏少版美术九下第3课《留住精彩的瞬间》word教案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功能。初步理解影像与感光胶片的
关系,为拍出好照片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相机的结构与其功能。拍摄好照片的要素及
观察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机械照相机,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
学生:照相机、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赏析导入:
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讲述作品拍摄过程及所用相机。
二、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相机的原理;操作程序,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三、摄影史话(课件)
照相机在150年前被发明制造,针孔相机和暗箱的使用时摄和定影液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照相
学情分析:
学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摄影艺术作品独具的艺术魅力以及其他艺术价
值,喜欢摄影的学生应该比较多,但学生对照相机的原理及相关拍摄的知识、技
巧不一定很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功能。
2.能力目标:了解照片拍摄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与勇于探索的能力。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18册第3课
教学课题:留住精彩的瞬间
教学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分配: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以光学机械照相机为主导,从针孔相机和暗箱的使用等摄影的源头到感
光材料的发现进行了简要的表述。本课的初衷是使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功能
的基础上,拍出另人满意的好图片,留住精彩的瞬间。
技术的研究。
四、实际操作,了解相机的原理和功能。
九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留住精彩的瞬间》课件 苏少版

雪雁
选出一张你认为最美的照片,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留 住 身 边 的 精 彩
摄影漫谈
一、照相机的奥秘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你知道相机是怎么来的么?
在欧洲,16世纪著名画家达芬奇便发现:在一个房间 的窗板上戳上一个小孔,然后关上所有的门窗,使房 间变得一片黑暗,窗外的景色透过小孔,清晰地倒映 在室内的墙壁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小孔成象”原 理。
摄影的分类
按形式分: 新闻摄影 艺术摄影
按内容分:
风景摄影
人物摄影
பைடு நூலகம்
静物摄影
按用途分:
商业摄影
非商业摄影
拍什么?
——摄影家的眼力".
收集生活中的绿色
据说,喜欢绿色的都是善良的人; 喜欢绿色的都是积极乐观、憧憬美 好的人,让我们一起寻找和收集心 中的绿色,生活中的绿色!
拍下校园的角落......
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就觉得它的确 很美。然而你说不出它为什么美,你也说不出 作者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然而这些就是摄 影技术的细节,需要我们探讨和追求的的问题。 也是让我们懂得如何在周围世界中发现和 捕捉到美好画面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要的"摄 影家的眼力"。
晨 读
香格里拉秋梦
九年级美术下册《凝固的瞬间》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2.开展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果。
2.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雕塑的线条、形状、空间等元素的运用,力求表现出凝固的瞬间。
3.告知学生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评价标准,鼓励他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他们的优秀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雕塑入手,将生活与艺术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雕塑艺术的魅力。这种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意识到艺术就在身边,提高了他们对美术学科的亲切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们熟悉的环境为背景,如校园一角、家庭场景等,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静态物体,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结合课本中的经典雕塑作品,让学生们领略艺术家如何运用线条、形状、空间等元素,将动态的瞬间凝固成永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美术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了解不同雕塑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空间等基本美术元素进行观察、分析和表现静态物体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雕塑技法,如雕刻、塑造、焊接等,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雕塑作品。
4.提高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判断力。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现场教学,如校园雕塑、城市公园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雕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7.留住美好的瞬间-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7.留住美好的瞬间-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拍摄照片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方法;
•学习如何通过照片表达主题和情感;
•掌握基本的照片后期处理技巧,对照片进行美化。
教学内容
1.照片的构图方法
–线条构图
–黄金分割法
–对称构图
2.照片表达主题和情感
–色彩表现情感
–光影表达情感
–视角表达情感
3.照片美化处理技巧
–裁剪照片
–调整色彩
–调整光影
–添加滤镜
教学过程
1.通过举例子向学生介绍照片的构图方法,并要求学生尝试模仿
2.介绍如何通过照片表达情感和主题,老师可使用不同的照片进行讲解
3.教授基本的照片美化处理技巧,并请学生自行操作练习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对照片构图方法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来评价;
2.观察学生对照片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并解释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来评价;
3.观察学生对照片美化处理技巧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让学生提交自己美化后的照片并进行互相评价来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照片表达情感和主题,包括线条构图、黄金分割法、对称构图等。
在照片美化处理方面,我们教授了裁剪照片、调整色彩、调整光影、添加滤镜等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照片的基本构图方法和处理技巧,还能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照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第3课 留住精彩的瞬间-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留住精彩的瞬间-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摄影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掌握摄影作品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基本的摄影拍摄技术,提高摄影技能。
4.了解数码相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5.通过实践拍摄作品,提高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概述1.摄影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1.标准构图与艺术构图的区别。
2.水平线、对称轴、对称线的运用。
3.距离、视角对摄影拍摄的影响。
4.光线与摄影作品的关系。
5.长曝光、快门控制和光圈控制。
3. 摄影作品欣赏与评价1.怎样进行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2.参考中国和世界上的顶级摄影师的作品和风格。
4. 数码相机的使用1.数码相机原理简介。
2.数码相机的基本设置和使用方法。
3.拍摄技巧和技术要点。
5. 拍摄实践1.拍摄主题的确定。
2.实地拍摄实践,积累作品。
3.作品的后期处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摄影的构图和拍摄技巧。
2.摄影作品欣赏和评价。
2.教学难点1.数码相机的使用和拍摄技巧。
2.拍摄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摄影历史和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对摄影的认识和兴趣。
2. 正文环节2.1 摄影构图与拍摄技巧1.教师向学生讲解标准构图和艺术构图的区别,以及水平线、对称轴、对称线的运用。
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解析。
2.教师向学生讲解距离、视角对摄影拍摄的影响,并且通过实践中进行说明和示范。
3.教师向学生讲解光线与摄影作品的关系,并且详细介绍长曝光、快门控制和光圈控制。
2.2 摄影作品欣赏与评价1.教师向学生详细解读摄影作品,并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和细节。
帮助学生提高对摄影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参考中国和世界上的顶级摄影师的作品和风格,以及学习一定的摄影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提升摄影作品的评价和创作能力。
2.3 数码相机的使用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码相机的基本设置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示范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 《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
二.相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 2.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 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 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内部结构图
(第三阶段——1939~2004)
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 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 ——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
此阶段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 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 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微距、折 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 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
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 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 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 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一.照相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839-1924)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 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 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 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 木箱照相机(真正的照相 机),这是一台装有新月 型透镜的伸缩木箱照像机。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1925年,莱卡I型 正式上市,采用铝 合金机身,五片埃 尔50mm F 1:3.5镜 头,旁轴取景器, 焦平面快门,上弦 卷片联动。这是摄 影史上重要的一步。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 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 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图形式, 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 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 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5 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 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 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 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 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 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 特写的形式加 以放大,使其 以局部布满画 面,具有紧凑、 细腻、微观等 特点。常用于 人物肖像、显 微摄影,或者 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 面部往往能达 到传神的境地, 令人难忘。
相机成像过程
传统相机成像 1.镜头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胶片上 2、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片上受光后变化了的感光剂经显影液显影和定影 4. 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象 5. 所形成的像是实像 数码相机成像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
(第二阶段——1925~1938)
1925年,莱卡I型正式上市,采用铝合金机身,五片埃尔50mm F 1:3.5镜头,旁 轴取景器,焦平面快门,上弦卷片联动。这是摄影史上重要的一步。 这段时间内,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 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 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 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9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 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 组成的其他画面。
10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 ,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 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猜猜这些摄影作品的构图方式
1.有明确的主题 2有一个视觉主体 3有一个能突显出 画面主体的好背景
《中国最美山水摄影大赛作品》
分组静物摄影练习
四.照相操作简介实践
照片删除
照片回放 菜单功能
照片文件锁定 照片预览 放大图片 图片预览 缩小图片
确认键
三.摄影构图方法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 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 特殊风格的物体
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 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 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第四阶段——2004~今)
数码时代的序幕: 早在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 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 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 就已拉开了序幕。2004年数码相机 基本取代了机械相机至此数码时代 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