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聚丙烯车间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年产3万吨PVC聚合工段初步设计

年产3万吨PVC聚合工段初步设计

年产3万吨PVC聚合工段初步设计摘要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均聚或与其他多种单体共聚而制得的合成树脂。

本设计是以氯乙烯单体为原料,对年产能力为3万吨的PVC悬浮聚合工序的初步设计。

收集有关的化工设计资料作参考,按毕业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

对聚氯乙烯发展状况及其性质,用途,工艺方法选择作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悬浮聚合法生产PVC聚合工段的设计。

本设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熟悉了工艺流程、生产方案的选择,掌握了工艺设计中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的计算和选型的方法。

关键词:聚氯乙烯;悬浮聚合;设计ABSTRACTPVC is a summary of synthetic resin copolymer by the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chloride monomer, or a variety of other monomers. This design is the initial design of polymerization section with the annual PVC production capacity of 30,000 tons by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based on vinyl chloride monomer as raw material. The design is finished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graduation design by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the chemical design. Development, properties, purpose and the selection of technology of PVC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duction of PVC is focused on. On the basis of theory study and combining with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process and selection of the production method are known well and the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 and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 in process design are grasped.Keywords: PVC;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design目录第一章前言·························································································- 1 - 第二章国内外PVC的发展概述 ································································- 2 -2.1PVC性质 (2)2.2近年来国内PVC行业发展 (2)2.2.1 目前我国PVC行业的特点····················································- 3 -2.2.2 国外PVC行业发展·····························································- 4 -2.3PVC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5)2.4产品的地位与用途 (6)2.5聚氯乙烯发展前景 (7)2. 5.1聚氯乙烯工业发展趋势 ···························································- 8 -2. 5.2聚氯乙烯工业发展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 8 -2.6聚氯乙烯的包装贮运方法 (9)第三章聚氯乙烯的工业生产 ··································································· - 10 -3.1产品及原料简述 (10)3.1.1产品性质 ············································································ - 10 -3.1.2产品性能 ············································································ - 10 -3.1.3产品质量标准 ······································································ - 10 -3.2原料简述 (11)3. 2.1乙炔·················································································· - 11 -3. 2.2氯乙烯··············································································· - 12 -3. 2.3分散剂··············································································· - 12 -3. 2.4引发剂··············································································· - 13 -3. 2.5其它助剂 ··········································································· - 13 -3. 2.6去离子水 ··········································································· - 14 -3.3PVC的生产方法 (14)3. 3.1 生产路线的选择·································································· - 14 -3.3.2 PVC生产的聚合工艺 ···························································· - 16 -3.3.3聚合反应机理 ······································································ - 17 -3. 3.4悬浮聚合工艺 ····································································· - 18 - 第四章工艺计算 ·················································································· - 20 -4.1计算依据 (20)4.2物料衡算 (23)4.3热量衡算 (25)4.4聚合釜的设计 (28)4.4.1体积计算 ············································································ - 28 -4.4.2聚合釜的设计 ······································································ - 29 -4.4.3夹套的设计 ········································································· - 29 -4.4.4搅拌装置的设计 ··································································· - 30 -4.4.5传热装置的校核 ··································································· - 31 -4.4.6传热系数的计算 ··································································· - 32 -4.4.7底座的选择 ········································································· - 34 -4.4.8人孔的设计 ········································································· - 35 -4.4.9计量槽的设计 ······································································ - 36 -4.4.10主要管道管径计算和选型 ····················································· - 37 - 第五章厂址的选择与车间布置 ································································ - 41 -5.1厂址的选择和要求 (41)5.1.1厂址的选择的依据 ································································ - 41 -5.1.2厂址的选择的原则 ································································ - 41 -5.2车间布置 (42)第六章非工艺设计项目··········································································· - 44 -6.1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 (44)6.2防护 (44)6.2.1防火防爆 ············································································ - 44 -6.2.2 防腐·················································································· - 45 -6.3卫生等设计 (45)6.3.1供排水 ··············································································· - 45 -6.3.2取暖与降温 ········································································· - 46 -6.3.3 通风·················································································· - 47 -6.4自控设计条件 (48)6.5经济核算 (48)第七章结论 ························································································ - 51 - 参考文献··························································································· - 52 - 致谢··························································································· - 54 -第一章前言聚氯乙烯(PVC)是由氯乙烯单体均聚或与其他多种单体共聚而制得的合成树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年产3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3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年产3万吨聚丙烯的工艺设计院系:化学化工学院班级:高分子101班组员:黄剑平谢翼峰陈俊杰陈佳豪庄梓鑫学号:201011024101、201011024104、201011024105、201011024106、201011024107目录绪论 (3)第一章工艺流程确定 (16)1.1 催化剂的配置和计量 (16)1.2 丙烯预精制和丙烯保安精制及氢气压缩 (18)1.3 预聚合与液相本体聚合 (21)1.4 聚合物闪蒸和脱气 (25)1.5 聚合物的汽蒸和干燥 (30)1.6 挤压造粒 (33)1.7 产品均化和包装码垛 (37)1.8 生产原材料的规格 (37)第二章物料衡算 (42)2.1 计算基础(2.1.1-2.1.4郑伟玲) (42)2.1.1设计条件 (42)2.1.2丙烯进料量 (42)2.1.3催化剂用量 (43)2.1.4氢气用量 (43)2.2 原材料消耗定额 (43)2.3 主要设备物料衡算 (44)2.3.1 CO汽提塔T701物料衡算(2.3.1-2.3.4 陈思东) (44)2.3.2 预聚合反应器R200物料衡算 (45)2.3.3 聚合反应器R201物料衡算 (45)2.3.4 闪蒸罐D301物料衡算 (47)2.3.5 汽蒸罐D501物料衡算(2.3.5-2.3.8 黄允胜) (48)2.3.6 干燥器D502物料衡算 (49)2.3.7挤压造粒单元物料衡算 (49)2.3.8总物料平衡表 (50)第三章热量衡算 (51)3.1 主要设备热量衡算 (51)3.1.1预聚合反应器R200热量衡算(3.1.1-3.1.3 沈扬华) (51)3.1.2聚合反应器R201热量衡算 (53)3.1.3闪蒸罐D301热量衡算 (55)3.1.4汽蒸罐D501热量衡算(3.1.4-3.1.6 文豪) (57)3.1.5干燥器D502热量衡算 (59)3.1.6总热量平衡表 (61)第四章设备选型 (61)4.1 主要设备选型 (61)4.1.1 预聚合反应器R200 (61)4.1.2 聚合反应器R201 (62)4.1.3汽蒸罐D501 (63)4.1.4干燥器D502 (67)4.2 设备一览表 (71)第五章聚丙烯装置的安全生产 (76)5.1 静电的危害与防范 (76)5.1.1静电危害 (76)5.1.2 静电的防范措施 (76)5.2 其他安全措施 (77)第六章“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77)6.1废水 (78)6.2废气 (78)6.3废渣 (78)参考文献 (79)摘要:聚丙烯是丙烯单体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通用合成树脂。

年产3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3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聚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用于家电、塑料制品、纺织品等领域。

年产3万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考虑到生产规模和质量要求,需要综合考虑原料准备、反应工艺、分离工艺和产品收率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年产3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的参考:1.原料准备:聚丙烯的生产原料主要是丙烯。

丙烯为无色气体,在工业上主要通过蒸馏分离丙烷获得。

为保证聚丙烯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建立一个足够大的丙烯储罐,以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

2.反应工艺:聚丙烯的生产一般采用热聚合反应。

具体反应工艺需要参考聚合反应的适宜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参数。

在选择反应器时,需要考虑反应器的尺寸和材质,以确保反应器能够承受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和压力。

3.分离工艺:聚丙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聚合物分离出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留的单体。

分离工艺主要包括溶剂沉淀法和蒸馏法等。

在选择分离方法时,需要考虑分离效果、工艺流程的简单性和设备成本等因素。

4.产品收率:聚丙烯生产的产品收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产品收率可以通过优化反应工艺和分离工艺来实现。

在反应工艺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用量等参数来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在分离工艺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分离方法和设备,减少产品的损失和残留。

5.废弃物处理: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未反应的丙烯和聚合物中的杂质。

废弃物处理需要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可以采用蒸馏回收未反应的丙烯,同时将废弃物进行处理,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是一个年产3万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的参考,具体的生产工艺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体系,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年产3万吨聚丙烯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3万吨聚丙烯车间工艺设计

聚丙烯(PP)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和工业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个年产3万吨聚丙烯的车间工艺设计。

1.原料准备生产聚丙烯的主要原料是丙烯,其它辅助原料包括催化剂、抗氧化剂和稳定剂等。

原料应通过输送系统送入车间,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反应器设计聚丙烯的制备主要通过聚合反应进行。

反应器是实现聚合反应的核心设备,其设计应考虑反应物质的混合、传热和传质等过程。

反应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搅拌性能和温度控制性能。

3.聚合反应条件聚丙烯的聚合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浓度条件下进行。

反应温度一般在150-250℃之间,压力在1-3MPa之间。

催化剂的选择和浓度对聚合反应的速度和聚合度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4.聚合反应控制聚丙烯的聚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需要通过控制温度来维持反应的平衡。

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来调节反应器的温度。

此外,还需要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搅拌速度和催化剂的加入速度等参数。

5.分离与精馏聚合反应后,得到的聚丙烯溶液需要进行分离和精馏。

分离过程可以采用离心分离或过滤等方法,将聚丙烯和溶剂分离。

然后通过蒸馏装置将溶剂从聚丙烯中蒸发出来,得到纯净的聚丙烯产品。

6.成品处理得到的聚丙烯产品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干燥、粉碎和包装等工序。

聚丙烯产品应保持干燥状态,以免吸湿影响品质。

粉碎工序将聚丙烯颗粒破碎成所需的粒径。

最后,将产品包装成适当的规格,方便储存和运输。

7.废水处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废水,其中可能含有有机溶剂和其他污染物。

废水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处理工艺可以包括沉淀、过滤和生物处理等步骤。

8.安全措施生产聚丙烯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

包括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设立安全防护设施,定期检查设备和仪表的运行情况,并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

以上是一个年产3万吨聚丙烯车间工艺设计的概述。

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设计和计算,并考虑到设备的选型、能耗的控制和生产的经济性等因素。

年产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简介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种年产万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准备聚丙烯生产所需的原料,包括聚丙烯颗粒、催化剂、稳定剂等。

2. 加料混合:将聚丙烯颗粒、催化剂和稳定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混合。

3. 熔融与成型:将混合后的原料通过加热装置进行熔融,然后通过成型机构将熔融物成型为聚丙烯制品。

4. 冷却固化:将成型后的聚丙烯制品进行冷却固化,使其达到所需的物理性能。

5. 切割和包装:对固化后的聚丙烯制品进行切割和包装,方便运输和销售。

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1. 优化原料的选择:选择高质量的聚丙烯颗粒和催化剂,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2. 优化设备设计:设计高效的加热装置和成型机构,以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生产能力。

3. 优化工艺参数:通过调整熔融温度、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达到更好的熔融和固化效果。

4. 强化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料和成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注意事项
1. 在设计和优化工艺时,务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环境友好、安全。

2.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设计和优化,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 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对年产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年产聚丙烯工艺流程设计

年产聚丙烯工艺流程设计

年产聚丙烯工艺流程设计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聚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合成树脂,它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因素。

聚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质量控制

聚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质量控制

聚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质量控制一、引言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和纺织品中的重要材料,其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原料选取、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原料选取聚丙烯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主要包括丙烯单体、催化剂和辅助添加剂。

在原料选取时,需要考虑原料的纯度、稳定性和可获得性。

丙烯单体应选择高纯度的产品,以确保聚合反应的质量稳定性。

催化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活性、选择性和毒性,以避免副产物的生成和对环境的污染。

辅助添加剂如稳定剂、着色剂等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其添加量。

三、生产工艺设计1.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聚丙烯生产的关键步骤,其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器的选择和控制方法的优化。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应根据原料的特性和聚合反应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定。

反应器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反应规模、传热效率和搅拌性能等,在确保聚合反应的充分进行的同时,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控制方法的优化包括温度控制、催化剂添加控制等,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手段,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2. 后处理工艺聚丙烯聚合反应后,需要进行后处理工艺来提高聚合物的纯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均匀性。

常用的后处理工艺包括溶剂抽提、结晶、干燥等。

溶剂抽提可以去除杂质和副产物,提高聚合物的纯度;结晶可以改善聚合物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干燥可以去除聚合物中的水分,减少制品的缩水率。

在后处理工艺中,需要控制工艺参数,如溶剂的选择、结晶温度和干燥时间等,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聚丙烯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涉及原料质量的检验、反应过程的监控和产品性能的测试。

对原料的检验包括丙烯单体的纯度、催化剂的活性和辅助添加剂的含量等方面,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相关标准的执行来确保原料的质量。

反应过程中的监控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物的消耗量等参数的实时检测,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及时的反馈并及时调整反应条件。

年产3万吨聚丙烯液相本体法聚合车间工艺设计分析解析

年产3万吨聚丙烯液相本体法聚合车间工艺设计分析解析

物料衡算⑴ 聚合时所用催化剂CS-2的用量计算催化剂CS-2外观褐色细颗粒,活性指标:> 20000Gpp/gTiCb,查R TCB/PP (质量)取值为(40~60ppm),即TiCI/PP < 50ppm 则由公式Wcat「、c3H6V K (R TCI3 ).0.8-500 12 0.8 50 10<0.8=330g上式中:Wcat 一催化剂的用量,kg;V聚合釜容积,m3;K—装料系数,0.75;匚此丙烯在30C时的密度,kg/m3;R TCI3—钛烯比,ppm;0.8—催化剂中TiCl3含量⑵聚合时活化剂的用量计算W A L =W)at 沁、AL R ALE C Ti ^-cat C AL=300 114 0.04 12/(134.5 0.98)= 124.543g上式中:W AL活化剂的用量,kg ;C Ti催化剂中TiCl3的含量,一般为80%的质量C AL—浓的活化剂中Al ( C2H5) 2CI含量,一般为98% ;J AL Al (C2H5) 2CI 的分子量,114;7at—TiCl3 的分子量,134.5; R ALE—活化剂与Ti之比,0.04。

因为活化剂为25g/100ml,所以应加三乙基铝:V AL =124.543/0.25 = 498.172ml⑶聚合时氢气用量计算H2在聚合过程中作分子量调节剂,产品熔融指数为M I =2.0~6.0g/10min,在这里取M i =3.8g/10min。

由加氢量与熔体流动速率关系知:IgM I =2.41g〔H2】2.3上式中:M|—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H 2] 液体丙烯中H的摩尔百分率。

代入数据得lg[H2]=(lg3.8 -2.3)/2.4一0.717[出]= 0.192=19.2%又由于[H 2】=n H2/ (n03 H6' n H2).n^ 二0.201kmol贝V V H2=0.201 22.^4.5024m3m H=门出2 = 0.402kg⑷聚合时第三组分DDS的用量密度f=1.070-1.080g/ml (25C),这里取片1.08,分子量为24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献综述1.聚丙烯概述1.1概述聚丙烯是一种结构规整的结晶性聚合物,为白色粒料、无味、无毒、质轻的热塑性树脂。

密度0.90~0.91g/cm³,表观密度≥0.38 g/cm³。

机械性能优良,抗拉伸屈服强度打(≥22MPa),表面硬度大,弹性好,耐磨性能好。

耐热性能良好,具有160℃以上的熔点和120℃以上的软化点。

化学稳定性好,聚丙烯基本不吸水,与大多数化学药品不发生作用,耐酸碱和有机溶剂。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聚丙烯缺点是易脆化,低温冲击强度差,但可以用添加剂、共混或共聚等方法来改进。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热塑性塑料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目前产量规模已经超过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一)发展过程我国的聚丙烯工业化生产始于1971年,当时化学工业公司从英国维克斯吉玛公司引进5kt/a浆液法聚丙烯装置投产,而后燕山石化公司从日本三井油化公司引进80kt/a浆液法聚丙烯装置和石油化纤公司从美国阿莫科(Amoco)公司引进35kt/a浆液法聚丙烯装置;80年代引进了日本三井油化公司的Hypol工艺(液相-气相本体法)在扬子石化公司建设140kt/a聚丙烯装置,又引进了意大利海蒙特(Himont)公司的Spheripol工艺(液相-气相本体法)在齐鲁石化公司和石化股份公司分别建设70kt/a聚丙烯装置,使国的聚丙烯生产技术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与此同时,80年代采用国自行开发的技术和催化剂,利用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小的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进入90年代国聚丙烯的发展更快,利用蒸汽裂解装置和炼厂的丙烯建设了20多套聚丙烯装置,其中最大的为燕山石化200kt/a采用阿莫科公司气相本体法工艺,一般的生产能力为70kt/a,使聚丙烯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一种合成树脂。

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聚丙烯生产企业50多家,总生产能力已达到2620kt/a,成为我国合成树脂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一个品种。

在这些生产能力中采用Spheripol工艺的约占45%,采用Hypol工艺的约占21%,采用国自行开发的间歇式液相本体法工艺的约占25%,采用其他工艺的约占9%。

目前我国已能自行设计液相-气相本体法(釜式或环管式)聚丙烯装置,开发了能用于上述工艺的催化剂,并向外国转让了聚丙烯催化剂的专利技术。

(二)我国聚丙烯生产的主要问题(1)装置规模偏小目前我国聚丙烯装置规模最大的为燕山石化公司聚丙烯装置,生产能力200kt/a,一般生产能力在40~70kt/a,相当一部分聚丙烯装置,生产能力只有3~10kt/a。

因此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聚丙烯装置生产成本稍低外,其余中型的聚丙烯装置由于单位生产能力投资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采用国的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装置由于投资低,原料丙烯来自炼厂副产,价格低,因此目前尚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由于产品品种单一,只生产均聚物,质量差,消耗高,且生产的都是粉料,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2)抗冲共聚产品、专用料等高档产品生产较少由于多种原因,如生产控制要求严格,产品市场开拓难度大,技术开发滞后,因此多数企业生产的都是通用料和大路货,而市场短缺的洗衣机专用料、BOPP 薄膜料、汽车专用料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3)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差国生产的聚丙烯注塑料主要为均聚物,只能用于生产日用品等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产品。

也有部分经过改性的产品用于生产家用电器的部件,但嵌段共聚物的抗冲击性能较差,特别如洗衣机桶专用树脂,在流动性和抗冲击性能等方面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国外聚丙烯就乘虚而入。

又如BOPP料,成膜性及熔体强度较差,只能用于生产普通的光膜和部分珠光膜,能用于生产烟膜和电工膜的不多。

用于宽幅、高速BOPP生产线的原料都要依赖进口。

此外,国生产的聚丙烯纤维料不能满足高档无纺布和运动服装的用料要求,主要是灰分和可纺性差。

(三)我国聚丙烯的消费状况40年来,以聚合物为基础的丙烯已经成为为用户提供价格优惠、性能优良的树脂家庭中的一员。

聚丙烯以其浓度低、拉力强;焊接温度高;刚性和撞击强度平衡好;应力裂缝阻力强;化学抗阻性高;承受温度不变形等特性为用户提供了经济实惠的效用。

聚丙烯树脂有三种类型: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振共聚物。

树脂可适应于许多不同的纺丝工艺,如挤压,热成型,注入成型,吹模成型。

聚丙烯广泛用于生产绳、索所用的纤维和长丝;地毯背面和发货麻袋打包的包裹等所用机织织物;消耗品如菱形花纹盖布和医用服装所用非机织织物;用于卷烟和食品包装的弹性模;汽车部装潢,家庭用具,小型器具,洗碟机衬里,冷冻机衬里,箱包和玩具的吹膜部件。

聚丙烯树脂不断寻找着适合多种经营市场新的应用,替换成本较高的材料,如ABS、尼龙、热塑高弹体(TPE)等。

由于其价格、性能的要求,树脂这个家庭已经很满意其在近20年来产品每年增长近10%的成绩,而且1996年全球产量达22.7百万吨的优异成绩。

进入新千年,聚丙烯的前途以其高于GNP增长的速度成长还会是很光明的。

亚洲东南部地区和太平洋周边国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因为其人口密集,市场广阔,经济增长迅速,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很有潜力。

在亚洲东南部地区(不包括日本)人均聚丙烯的消费大约为1.85kg,而欧洲西部为11.2kg,日本为19.6kg,美国为20.9kg。

全球聚丙烯年需求量增长为6%,亚洲南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更高一些(10%)。

在中国,1996年,聚丙烯的需求为220万吨,中国为世界第三大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进口大约44%。

中国现有的大多数聚丙烯工厂的生产规模不大,而且主要生产均聚物。

今年来,工厂建设规模扩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量大幅增加。

虽然我国聚丙烯工业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国市场对聚丙烯的需求。

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几十万吨的聚丙烯树脂,到90年代,聚丙烯的进口量以平均每年11.3%的速度增长。

1995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突破100万吨,1999年达到147.3万吨。

预测2005年,聚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400万吨/年,产量为370万吨,需求量为540万吨,缺口170万吨;到2010年聚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510万吨/年,产量为480万吨,需求量为670万吨,预计缺口190万吨。

我国的聚丙烯的消费以编织袋和捆扎绳为主,注塑、薄膜、纤维等所占比较小,说明我国聚丙烯消费市场还不成熟。

预计未来十年中,我国聚丙烯的应用结构将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用于工业、汽车、家电制品的注塑级聚丙烯将有明显增长,纤维级聚丙烯、BOPP、家用电器专用料、汽车专用料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编织袋消费的比例将下降。

同时丙纶纤维及无纺布将是我国聚丙烯树脂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市场,并且在医疗卫生材料方面的消费增长将大幅度地增加。

80年代以后,世界聚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本体法Montell的Spheripol工艺和Amoco、UCC的气相法工艺占有优势,生产工艺趋向简化,建设投资及生产成本逐渐降低。

(2)茂金属催化剂技术使产品的性能得到显著改进,将会进一步扩大聚丙烯的应用领域。

改进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也使聚丙烯产品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改进。

(3)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已经导致以聚丙烯为基础的工程塑料的发展,如Himont的Catalloy和Hivalloy工艺,通过这些技术生产的聚合物大大拓宽了产品的应用围。

(4)新开发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PP、高乙烯含量抗冲PP共聚物,高熔体强度热成型PP、超高流动性PP等共聚物改进了聚丙烯的性能,开辟了新的市场,许多高增长率的聚丙烯的应用都要求采用共聚物,共聚物性能比均聚物好并且稳定,共聚物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

(5)聚丙烯改性产品的消耗量正在不断增加,改性可使聚丙烯在很宽的应用围适应市场的要求。

(6)近年来我国聚丙烯行业也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而且潜在的市场空间仍十分广阔。

随着石化行业的发展,我国的聚丙烯技术必将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四)我国聚丙烯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预计到下世纪初国聚丙烯的应用结构将向发达国家的应用结构靠拢,即注塑级聚丙烯将有明显增长,纤维级聚丙烯、BOPP、家用电器、汽车等专用料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编织袋应用比例将有所下降。

但编织制品仍将是国聚丙烯消费的第一大领域,其主要用户是粮食、化肥、水泥的包装,其次是糖、盐、蔬菜及其他工业用包装。

今后编织制品一方面将向大型、重型化包装袋发展。

各种功能性编织袋,如耐高温、耐老化等编织袋的需求也将有一定的发展。

注塑制品为聚丙烯的第二大消费领域,主要用于硬包装(如容器、周转箱、托盘、瓶盖等)、消费用品(如厨具、家具、花盆、旅行箱等)、运输(如汽车装饰、保险杠、蓄电池壳等)、器械及医疗制品(如注射器、工具箱、料盆等),在这些应用中聚丙烯将替代传统材料如木材、玻璃和金属等。

薄膜是聚丙烯的第三消费领域,包括BOPP、CPP等,其中BOPP由于其具有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质轻、无毒、无臭、印刷性能良好而广泛用于印刷、涂布、香烟及食品包装袋、真空镀铝、电容器等方面,预计到2005年仅BOPP的需求量将达到630~660kt。

丙纶将是聚丙烯发展潜力最大的品种,除用作服用纤维外,产业用丙纶是最活跃的市场。

随着对工程质量的重视,聚丙烯无纺布将在道路、水库、堤坝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将迅速增加。

此外,在医疗及卫生材料方面的消费增长也会变很快。

预计到了2005年,丙纶的需求量将达到550~600kt。

据初步预测,2000~2005年国聚丙烯的需求将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国聚丙烯的消费量将达到6000kt左右。

根据有关建设计划报道,1999~2000年新增的聚丙烯生产能力有石化总厂100kt/a,石化总厂70kt/a,前郭炼油厂40kt/a,华北化学药剂厂50kt/a,2000年全国聚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900kt左右。

“十五”期间,根据目前安排,预计可新增的聚丙烯生产能力有扬子石化公司200kt/a,石化股份公司200kt/a,壳牌项目240kt/a,此外、吉化、等乙烯及几套140kt/a乙烯扩建,预计可新增聚丙烯生产能力约600kt/a,合计新增聚丙烯生产能力1240kt/a。

如果这些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则到2005年全国聚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4100kt/a左右,产量约3700kt,与需求相比,差距很大,自给率仍维持在60%左右。

由此可见,“十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的石化工业,否则大量进口石化产品不可避免。

(五)今后的发展和对策a.我国烯烃聚合技术当前的发展方向应从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性能入手。

研究简化工艺流程,开发并采用新型催化剂、反应器和新工艺,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功能物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