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洪山区中医院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贯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全过程,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
为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1‟41号)及《自贡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自府办…2011‟37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需要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种类(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事件等。
(四)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各类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二、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范围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信息;涉藏、涉稳、涉外突发事件信息;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敏感人群,已经或可能在社会上形成舆论热点的突发事件信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以及其他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造成重要影响的内幕性、预警性、行动性信息;其他可能引发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险情信息。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内容(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过程等基本情况;(二)涉及人数、造成环境污染、社会影响等危害程度;(三)领导是否到场、是否需要支援等处置情况;(四)事件态势是否可控,事件发展趋势分析等;(五)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四、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程序书面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必须经过相关领导审签。
报送一般突发事件信息必须由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审签;报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信息必须由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审签。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1.为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主动、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工作的报告制度,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及时报告,提高事件就地处置的便捷性,维护国家利益,保护社会稳定。
2.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规定事件发生后,发现单位应当及时向上级和同
级部门报告事件,上级和同级部门将事件进行补充完善,并向相关部门及
时报告,相关部门将事件进行专业分析和处置,确保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
3.下属单位应当每天向上级单位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情况,包括事件
的发生地点、发生时间、程度等。
上级单位根据下属单位报告的内容,及
时了解突发事件发展情况,研究、分析、评估事件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4.突发事件报告应当格式化,完善,应记录提交的单位名称、报告时
间和报告事件内容等内容,准确及时,保持事件调查及处置的有效、顺畅
和完整。
5.报告书中的突发事件信息,应与实际情况和原始资料保持一致,准
确无误,提供可靠依据,帮助有关部门有效处置事件。
二、报告时间:
1.发现单位:一般情况下。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3篇)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第一条____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
为规范____信息报送工作,根据《____应对法》的精神和县政府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需要报送的____信息种类。
(一)自然灾害。
包括水旱灾害,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二)事故灾难。
包括航运、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植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____突发公共事件、____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____等。
第三条____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及的相关人员。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五)____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四条____应急信息报送程序、时间和方式。
突发公共事件详细分类及分级标准按照《永福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政府应于事件发生后____小时内将事件简要经过、处置结果书面上报县政府应急办(政府值班室)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政府应于事件发生后____小时内将事件有关情况书面上报县政府应急办(政府值班室),并随时书面续报最新处置情况。
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原创版4篇】目录(篇1)I.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概述II.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具体内容III.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执行情况IV.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优缺点正文(篇1)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是指贵阳市政府制定的一项制度,用于规范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和处理。
该制度旨在确保贵阳市政府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信息,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I.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概述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相关信息,以便政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制度。
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II.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具体内容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报送流程: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报告给市政府,市政府应及时掌握信息,协调各部门处理事件。
2.信息内容:包括事件的描述、地点、时间、原因和影响等信息。
3.报告方式: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
4.审核程序:市政府会审核报送的信息,并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处理流程:市政府会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III.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执行情况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执行情况较为良好。
市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机制,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了突发事件的信息。
同时,市政府也加强了对信息报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IV.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优缺点贵阳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优点在于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应急机制,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了突发事件的信息。
此外,市政府也加强了对信息报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但是,该制度的缺点在于其可能存在瞒报、漏报等情况。
一些社会组织和个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故意隐瞒或谎报突发事件的信息,从而影响政府的应对措施。
2023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范本

2023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传递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特制定本报送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单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报送要求和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报送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对于发生的突发事件需要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三、报送要求1.报送时间:发生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即启动报送程序,并在事态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报送后续信息。
2.报送内容:报送的内容应当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现场状况、伤亡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影响范围、社会舆情等相关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的更新进展和处理结果。
3.报送方式:报送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电话、网络平台等形式报送,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通过各渠道传递。
四、报送流程1.发现突发事件:各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发现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
2.报送制度启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即启动报送制度,并按照报送要求采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3.信息报送:各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将采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给紧急指挥中心或应急管理部门,确保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传递。
4.信息分析:紧急指挥中心或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事态发展和应对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信息反馈:紧急指挥中心或应急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及时向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反馈突发事件信息的分析结果和处理情况,以便各级单位能够做出相应决策和调整措施。
五、责任分工1.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平台,指导和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正确履行报送义务。
2.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构建健全突发事件发现和报送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积极配合紧急指挥中心或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
3.紧急指挥中心或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反馈处理情况,指导和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3篇)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使信息报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为科学决策和正确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有效预防和控制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各专项预案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坚持分级负责、互相配合、逐级上报的原则。
第三条政府各部门及相关部门为信息报告主体。
突发公共事件接警处警中心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立即报送区应急委员会。
第四条当突发公共事件征兆明显或发生____时,知情单位和个人要立即向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接警处警中心、区政府或主管部门、责任单位报告有关情况。
公民有义务通过110、119、120、122、12369等报警电话和其他各种有效途径,迅速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第二章信息报告标准和时限第五条报送信息标准暂按照《____省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标准》执行,如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新的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第六条信息报告时限:(一)当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预警标准时,区政府要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二)当达到一般预警标准时,区政府立即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并要在____小时内向应急委中会报告情况,区政府要在____小时内向省接警处警中心报告情况;(三)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一般预警标准,但尚未达到较重预警标准时,区政府要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并要在____小时内向省接警处警中心报告;(四)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较重预警标准时,区政府立即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并在____小时内向省接警处警中心报告情况;(五)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较重预警标准,但尚未达到重大预警标准时,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在____小时内向区接警处警中心报告,区接警处警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六)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或超过重大和特大预警标准时,区政府向市突发公共事件接警处警中心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____小时,并且实行态势变化进程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紧急情况随时报告;(七)区突发公共事件接警处警中心在接到重大或特大____报告后,立即报告市应急指挥中心有关领导,由区应急委员会启动相应区级专项应急预案,并在事件发生后____小时内向省政府报告情况。
2024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2024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是一个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的规定和机制。
该制度旨在保障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准确、透明的了解和处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水平,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下面是2024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主要内容:
1. 报送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根据所属领域和职责范围负责报送相关突发事件信息。
2. 报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应对措施、伤亡情况等相关信息,以及后续处理和救援情况等。
3. 报送方式: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报送。
同时,可以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和平台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4. 报送时限: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发生事件后的一定时间内报送相关信息,具体时限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而定。
5. 报送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责任和义务,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6. 信息发布:政府部门在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和处理,并根据需要发布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通过建立和落实2024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效果,及时掌握和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该制度在突发事件的预警、救援、善后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紧急信息报告工作制度(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内部紧急信息报告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涉及紧急信息报告的工作,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对单位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三条紧急信息报告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接到紧急信息后,应立即报告,不得延误;2. 准确性: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3. 保密性: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严格保密;4. 协同性: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紧急信息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紧急信息报告工作。
第五条紧急信息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紧急信息报告工作制度;2. 确定紧急信息报告的范围和内容;3. 组织开展紧急信息报告的培训和演练;4. 监督检查紧急信息报告工作的落实情况;5. 处理紧急信息报告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事件发生部门:负责事件的初步判断、信息收集和报告;2. 信息报送部门:负责对事件的核实、整理和报送;3. 信息处理部门:负责对报送的紧急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处理和反馈;4. 信息发布部门:负责发布紧急信息,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第三章报告范围及内容第七条紧急信息报告的范围:1.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2. 事故灾难:火灾、爆炸、泄漏、坍塌等;3.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故等;4.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5. 其他可能对单位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八条紧急信息报告的内容:1.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2. 事件的影响范围、程度和造成的损失;3. 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4. 事件发生单位的应对措施及进展情况;5. 事件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及对策;6. 需要上级单位或其他部门支援的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金溪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为规范我镇应急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报送原则:
(一)分级负责,逐级报送;
(二)谁主管谁负责,属地报送和系统报送相结合;
(三)即时报送与阶段汇总报送相结合。
二、报送方式: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各村要在10分钟内报告镇党政办,由领导决定以适当方式报上级有关部门,不能擅自越级上报。
特殊情况下,可先通过口头等方式报送,必要时书面报送。
三、需要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种类:
下列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协调处置的同时,应在事发后立即报送:
(一)自然灾害。
包括水旱灾害、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二)事故灾难。
公路重大交通运输事故;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
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
(四)社会安全事件。
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四、报送内容: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及的相关人员。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五、报送要求:
各村要及时掌握重大突发信息情况,严格按规定时限上报;未处理完结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送单位要跟踪事件处理进展情况,随时续报信息,及时与相关部门和领导取得衔接,确保事件妥善处理。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表
报送单位(盖章):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