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不同点

合集下载

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异同

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异同

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异同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都是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但它们的观点和假设有所不同。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由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驱动的。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种群中那些拥有更适应环境的性状和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下去。

而基因变异则是指生物基因中的随机突变和重组导致了新的性状和特征的出现。

因此,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进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相比之下,拉马克进化论则强调生物的进化是由环境的影响和生物自身的努力驱动的。

他认为生物通过不断地努力和适应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体质和性状,从而使后代更好地适应环境。

例如,他认为长颈鹿是因为不断伸长自己的脖子来够到更高的树叶而进化出长颈,这个理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而且,拉马克进化论没有考虑到基因变异的重要性,因此他的理论在现代生物学中已经被淘汰了。

总的来说,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对进化的驱动力的理解。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进化是由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驱动的,而拉马克进化论则认为是通过环境和生物自身的努力。

在现代生物学中,达尔文进化论被广泛接受,而拉马克进化论则被视为过时的理论。

- 1 -。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

填空题1、系统与进化生物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分类、系统发育重建、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2、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用进废退。

3、在生物学领域里再没有比进化的见解更为有意义的了。

4、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包括:生物演变和共同起源,生物斗争和自然选择,适应是自然的产物。

从微观进化角度来看,无性繁殖的生物进化的单位是无性繁殖系,有性繁殖的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6、按照拉马克的进化论,长颈鹿形成的原因是:环境改变→变异→遗传→进化7、基因突变学说和常见的地理隔绝导致迅速成种的现象成为间断平衡论的主要依据。

8、10、分类的过程:划分类群 (grouping): 选择、描述、测定性状;赋予等级 (ranking):性状变异不连续(间断)性;命名 (nomenclature):模式方法。

11、进化论对分类学的影响:出现共同祖先和群体概念。

共同祖先:物种(species)不是造物主创造的不变体(creations),而是在生命长期历史中进化来的,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连续统一体。

群体概念:物种并不是由模式(type),而是由可变(variable)的群体(居群)来体现。

12、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进化的原材料。

13、性状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两大类。

表现型变异来源于基因变异、环境变异和基因与环境互作导致的变异。

性状的遗传变异--环境饰变(表型可塑性) 表型可塑性包括发育可塑性和环境可塑性。

根据生物性状变异的特点,可分为:数量性状变异(连续性变异)和质量性状变异(非连续变异);根据变异发生的范围,又可分出居群内变异(个体变异)和居群间变异。

14、遗传变异的来源: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减分同源染色体联会);基因突变(复制错误、诱变);基因重复;插入或者缺失突变;基因水平转移;表观遗传变异。

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单倍体,多倍体,单体,二体,三体)2.染色体大小的变异()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15、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包括表达型标记(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基因型标记(分子标记)。

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理论比较

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理论比较

LOGO 3.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或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生物的变 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选择材料,生物的遗传使有利变异 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 (2)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 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也加剧了生存斗争。 (3)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因此生存斗争对自然 选择起推动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 进化的方向。
三L、OG达O尔文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1.区别
变异方面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 达 不定向的,环境和 尔 生物本身都无法决 文 定变异方向。符合
唯物主义世界观
拉马克认为变异是 拉 定向的,环境和动 马 物意愿都可决定变 克 异方向。符合唯心
主义世界观
适应环境方面
达尔文:有利的变异→适 者生存,不利的变异→不 适者被淘汰 公式:变异+选择=适应
LOGO
LOGO 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理论比较
一、拉马克进化论: 1.主要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OGO 2.拉马克理论的进步性与不足之处比较
进步性
不足之处
这一理论否定了生命中某 种神秘力量的存在,使人 们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 而且是由低等向高等不断 进化的。这对于进化论的 发展乃至整个生物科学的 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LOGO
(3)遗传变异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②遗传的作用:可使微小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和加强,从而形成生 物新类型。 (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 斗争中取胜而保留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 存斗争中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
LOGO 2.自然选择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图解

各种进化论的辨析

各种进化论的辨析

各种进化论的辨析各种进化论的辨析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生物进化论都承认生物是进化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很多的区别,具体的说:1 拉马克的进化论基本观点:(1)物种是可变的。

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的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而不是神创造的。

只是物种变化的缓慢的人的寿命是短暂的。

(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

如果将生物按照相互关系排列起来,就能得到从低等向高等的连续系列。

(3).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物种变化。

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

(4)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

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

获得性遗传是环境引起或由于废退化引起的变化是可遗传的。

评价: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进化理论的科学家,否定了神创造论。

他认识到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的渐进性过程等,有其合理性。

但是其学说中关于获得性遗传一直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认可。

关于有机体趋向完善的能力、低等生物起源于自然发生及变异与适用无差别等的论述,又都与事实不符。

2达尔文进化论基本观点有:(1)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2)生存斗争生物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目剧增,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

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也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划时代的里程碑,是现代进化论的源泉。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含答案)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2.意义(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生物进化学说的是拉马克(√)(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3)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祖先进化来的B.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C.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解析:选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是达尔文的观点。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选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

该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4.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能合理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C.可以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D.可以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解析:选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物种大爆发做不出合理的解释。

《进化生物学》作业答案

《进化生物学》作业答案

《进化生物学》作业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进化:广义进化指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

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生物进化: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适应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张昀)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当然也包括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的发展。

其重点是研究生物如何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程。

进化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包括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回答为什么的科学,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进化生物学是在生物进化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由推论走向验证,由定性走向定量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科学。

二、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两人都认为生物是可变的,并支持进化论;遗传法则上,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由于历史的局限,达尔文也认为,生物性状符合“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的规律。

不同点:起源上不同:拉马克主张,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生物进化是多元的;达尔文主张物种具有共同起源(一元论)对于进化的机制两人见解不同,拉马克主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强调了环境变化在生物变异方面所起的“诱导”,但却主张变异是以生物本性即内因(一种趋于完善的需求)为主因。

但达尔文认为变异和环境是相互独立的,在环境发生作用前变异就产生了,环境只是对变异其选择的作用,生物(以物种为单位)通过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性状得到保留,比适应的性状被淘汰(适者生存)。

三、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杜布赞斯基,主要著作:《遗传学和物种起源》(1937)主要内容: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理论比较

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理论比较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年代逐渐形成。如加拉帕戈斯 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2)骤变式:自然界中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 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 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拉马克:环境决定的变异 或动物本身意愿决定的变 异都适应环境 公式:变异=适应
进化方向
自然选 择决定
生物自 身决定
2. 联系 达尔文、拉马克都承认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 物祖先进化而来,即由简单→复杂,由低等→高等方向进 化而来,且都是“渐变”的结果。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 观点的有(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 类型 D.环境改变后,会使生物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变异
进化的。这对于进化论的 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
发展乃至整个生物科学的 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
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达尔文进化论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 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2)生存斗争 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而引发。 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 冷等)之间的斗争。 斗争结果:生物个体大量死亡,少量生存。
(3)遗传变异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②遗传的作用:可使微小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和加强,从而形成生 物新类型。 (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 斗争中取胜而保留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 存斗争中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6章 生物的进化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2节 自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3.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生命观念——结合实例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科学思维——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文尔的自然选择学说,深刻理解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社会责任——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知识点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3.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知识点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作化石。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3)不同种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

(√)(4)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属于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5)达尔文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强调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6)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教材P102“图6-3”拓展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相比,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这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2)这四种前(上)肢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异,在形态上差别也很大,这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材P106“思考·讨论”拓展2.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提示极地狐狸耳朵短而圆,有利于减少散热,非洲沙狐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增加散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不同点2008-04-03 08:02一、拉马克学说要点拉马克(Jean Baptiste de Lemarck 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

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78)的继承人。

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

[4]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状遗传。

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

[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

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

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

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

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是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由于当时的知识局限,而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简单化,比较草率地得到结论,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意译,也可以翻译为“需求”)也能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

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

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

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

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解释进化动力和原因的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有两点:第一,生物体本身有着越变越复杂、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内在“欲望”(需求);第二,生活环境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简言之“用进废退”。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并不能有力的说服与之同时代的科学家,虽然拉马克第一个明确提出进化理论,在当时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却往往被当作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

直到1900年前后,自然选择学说突然衰退。

那些对自然选择学说不满意而寻找其他机制的生物学家,才重新发现了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机制,为了与拉马克提出的其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的进化理论有所区别,它被称为新拉马克主义。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拉马克主义非常流行,甚至当时著名的达尔文主义者斯宾塞、海格尔都认为只有把自然选择学说和新拉马克主义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解释进化。

新拉马克主义的核心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也就是说,由于生物体的活动而出现的结构变化能够传给下一代,导致后代出现适应环境的进化。

但是新拉马克主义者缺乏能够用来支持自己的实验,这个空缺到近年在朊病毒的研究中才有所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新拉马克主义者对拉马克主义的认同仅是出于“拉马克主义要比达尔文主义直观得多,更容易被外行人理解”,这是对现代生物学的无知的表现。

与其相关的一种思潮是:“如果‘用进废退’能够成立,那么它表明生物并不是被动而缓慢地接受自然选择,而是可以主动而快速地适应并改变世界”。

这种思潮显得积极、温暖,它给了人们美好的希望。

但是美好的希望并不等于就是真理。

[2]二、达尔文学说要点达尔文(Charles.R.Darwin 1809—1882),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22岁从剑桥人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Beagle)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1]。

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

随后又发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恩格斯高度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山这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之一。

虽然自然选择学说从出现至今不乏持有异议者,但达尔文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共同祖先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已获得了生物学界的公认。

“达尔文在环球航行时,有三组事实使得达尔文无法接受神创论的说教:第一,生物种类的连续性。

他在南美洲挖到了一些已灭绝的犰狳的化石,与当地仍存活的犰狳的骨架几乎一样,但是要大得多。

在他看来,这可以认为现今的犰狳就是由这种已灭绝的大犰狳进化来的。

第二,地方特有物种的存在。

当他穿越南美大草原时,他注意到某种鸵鸟逐渐被另一种不同的、然而很相似的鸵鸟所取代。

每个地区有着既不同又相似的特有物种,与其说这是上帝分别创造的结果,不如说是相同的祖先在处于地理隔绝状态分别进化的结果。

第三,是来自海洋岛屿的证据。

他比较了非洲佛得角群岛和南美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的生物类群。

这两个群岛的地理环境相似,如果生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下应该创造出相似的生物类群才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个群岛的生物类群却差别很大。

”[3]进化的思想已经深入他的观念。

在航行结束一年后,达尔文开始秘密地研究进化论,首先研究的是家养和自然环境下动植物的变异,认识到家养条件下动植物的变异可以由人工选择,并且变异具有普遍性和随机性。

但在自然条件下,情况就变得很复杂“几乎无法入手”。

后来受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影响,接受了“过度繁殖”的想法,并认识到“对生活资料的争夺是自然条件下生物得以存活的关键”,由此逐渐形成了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任何物种的个体都不尽相同,都存在着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会影响个体的生存能力,导致个体的生存能力有强有弱。

在生存竞争中,生存能力较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较多的后代,种族得以繁衍,其遗传性状在数量上逐渐取得了优势,而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即所谓‘适者生存’,其结果,是使生物物种因适应环境而逐渐发生了变化”。

[1]三、两种学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于进化这一命题,基本的问题只有两个:“变与不变”、“假如变,那么如何变”。

在前一个问题上,拉马克和达尔文的回答是一致的,但对于后一个问题却出现了分歧,也就是说两人对改变的机制所做出的解释不相同。

下面从细节上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

两位学者的结论都来自于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综合,从而我们可以断言,他们的结论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1799年,拉马克在他的“无脊椎动物”课程学年开场白中仍然表明物种不变,这种思想观点是从植物学家de Jussieu和林奈学派沿袭而来的。

但随后拉马克于1800年5月11日的讲演中展示了他的进化学说,其中已经包含了他的著作《动物哲学》(1809)的基本要点。

有不少研究拉马克的历史学者往往掩卷自问是什么新的发现促使拉马克在1800年接受了这种新观点。

据Burk Hardt(1977)研究:拉马克在18兰?0年代末期,他的好友Bruguiere 去世后接管了巴黎博物馆的软体动物部分的收藏。

当他开始研究这些既包括化石又有近代软体动物的收藏品时,发现不少贻贝和其它海洋软体动物的现存种和化石种很相似。

在许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将早期的化石和较近的第三纪地层的化石按历史年代自现代种开始排成序列。

在资料相当完整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排成几乎不间断的种系谱。

[5]正是这方面的研究,坚定了他的进化思想。

在环球航行时,达尔文在生物和地质方面的研究留下了内容丰富的旅行日记。

达尔文在1837年环球航行结束时,其进化思想就已经初步形成,但他出于对科学的认真态度而不轻率的下结论,坚持继续占有大量的事实资料,研究了家养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种系发生与绝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以及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等等(从《物种起源》中可以看见极其丰富的事例)。

直到1859年,他收到生物学家华莱士与他的想法一致的论文时,才同意出版了《物种起源》。

早在16世纪,文艺复兴后人们出于对于自然科学的渴求,就已经开始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形态学和分类学、古生物化石和地质学方面,积累了相当程度的事实材料。

到达尔文时代,在大量的事实材料面前,物种可变的命题已经无可辩驳了。

但对于变异的机制和进化的动力,两人分歧明显。

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唯一的一点相同之处仅在于,达尔文对“获得性状遗传”持中立态度:他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中明确提到“习性和器官使用和不使用的效果”[1]。

拉马克认识到了变异的普遍性,但否认了变异的随机性:“拉马克认为引起进化演变的首要原因是谋求更加复杂化(完善)的天赋。

‘在相继产生各种各样的动物时,自然从最不完善或最简单的开始,以最完善的结束,这样就使得动物的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趋向于更加复杂化的倾向来自于‘上帝所赋予的权力’。

”[5]可以看到拉马克把变异认为是定向的、出于某种需要而发生的。

达尔文则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中写到:“相似的变异发生在不相似的条件下,而不相似的变异发生在相同条件下……不定向变异比起定向变异,是在改变了条件下的更普通的结果”。

他还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中写到:“个体差异是指同一父母的后代中出现的许多微小差异……个体差异十分重要,而其常常是能够遗传的……经验最丰富的博物学者也会惊奇地感到变异的事例如此的多……”。

[1]可以看到,达尔文除了认识到变异的普遍性之外,已经在变异的随机性(不定向)方面有了很深的认识,相比之下拉马克的认识就要显得局限了。

达尔文和拉马克都看到了环境对于生物进化的作用,但对于进化过程中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的细节上,以及生物本身的作用,达尔文与拉马克的观点却不相同。

“拉马克认为引起进化演变的第二个原因是生物对环境的特殊条件做出反应的能力。

拉马克说过,如果趋向于完善的内在冲动是进化的唯一原因,那么就只会有一条笔直的序列引向完善。

然而在自然界中我们遇到的却是在种与属中各式各样的特殊适应,并不是笔直的序列。

拉马克认为这是由于动物必须永远与其环境取得全面协调的缘故,当这种协调遭到破坏时,动物就通过它的行为来重新建立协调关系。

”[5]可以看到拉马克认为环境变化是进化的起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生物自身的需求:一种趋于完善的需求。

让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说法,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中:“生活条件以两种方式发生作用变异,作用于整个机制或作用于某个部分……外界条件的性质和生物本身性质相比,在决定每一变异的特殊类型上,其重要性居于次……不可遗传的变异无关紧要,但是能够遗传的结构上的差异……重要性不可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