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

合集下载

现代艺术是否失去了原创性和审美价值辩论辩题

现代艺术是否失去了原创性和审美价值辩论辩题

现代艺术是否失去了原创性和审美价值辩论辩题正方,现代艺术失去了原创性和审美价值。

现代艺术已经失去了原创性和审美价值。

首先,现代艺术作品大多缺乏原创性,很多作品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再创作,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

例如,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在模仿前人的作品,缺乏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力。

其次,现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大大降低。

一些现代艺术作品过于追求“反传统”、“冲击感”和“破坏性”,导致作品失去了观赏性和美感。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观众无法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甚至会感到困惑和不适。

名人名句,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当代艺术的问题在于,它已经失去了美的意义。

”这句话表达了现代艺术缺乏审美价值的问题。

经典案例,例如,一些当代艺术展览中的作品常常引发争议,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度都存在较大分歧。

这说明现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已经受到了质疑。

反方,现代艺术并未失去原创性和审美价值。

现代艺术并未失去原创性和审美价值。

首先,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依然充满了创新和独特性。

许多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新的材料、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思想,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

其次,现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是多元而丰富的。

虽然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可能具有较强的冲击性和抽象性,但正是这种不同于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新的美的魅力。

例如,一些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魅力,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名人名句,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过,“艺术是一种无尽的创新和探索,现代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其审美价值所在。

”。

经典案例,例如,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拍卖价格居高不下,艺术家的影响力和作品的价值得到了认可。

这说明现代艺术作品依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

通过以上观点和论据,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艺术是否失去了原创性和审美价值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需要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和分析。

艺术类论文热门题目

艺术类论文热门题目

Don't complain when you encounter difficulties. Since you can't change the past, try to change the futur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艺术类论文热门题目艺术论文题目参考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41、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艺术管理专业论文题目1、艺术管理视角下的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研究2、关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3、艺术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4、艺术设计管理应用研究5、艺术管理视野下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6、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生成7、湖北美术馆艺术管理与营销传播策略研究8、艺术管理模式研究9、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10、浅析学校管理的领导艺术11、香港艺术团体分类管理体制及经验借鉴分析12、“技能?才能?智能”: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13、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4、论艺术中介的管理15、公共艺术机制与管理研究16、全球化与当代艺术管理17、高中艺术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18、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与管理机制探析19、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20、鲁迅美术活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21、从巴黎歌剧院的成功经验试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经营管理22、中国民营美术馆现状报告23、艺术管理模式研究24、美术馆与商业的合作关系研究25、艺术产业运营策略研究26、现阶段我国民营美术馆运营模式分析27、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生成28、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29、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上海双年展30、艺术品电子商务营销初探31、印象派早期艺术市场研究(1871-1912)32、现代项目管理在美术馆运营中的应用研究33、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34、艺术博物馆商店管理35、从ARTnews收藏家排行榜看当代艺术品收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6、我国民营话剧团经营管理模式研究37、艺考热的生态分析38、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39、南通港口物流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40、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调查与思考41、论艺术中介的管理42、协同工作方式下的港口智能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43、阿尔弗雷德稨?巴尔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早期建立44、与美术游戏45、论中国书画市场中的作伪现象46、艺术博物馆选址因素研究47、冷战背景下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对外传播48、建国初期声乐界“土洋之争”研究49、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性研究50、当代韩国艺术市场研究(2005-20XX)美术论文选题热门题目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古代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艺术类论文热门题目。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产生美感和情感共鸣。

因此,艺术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不应该被外在因素所左右。

首先,众所周知,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形式,它不应该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干扰。

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创作理念,而不是被市场需求或者其他因素所左右。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所说,“艺术是一种谎言,告诉我们真相。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传达情感和美感,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或者观众的口味。

其次,追求纯粹美感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创造力。

只有在追求纯粹美感的情况下,艺术家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因此,艺术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不应该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

反方,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传达情感和观念。

因此,艺术不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应该注重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和内涵。

首先,艺术的价值在于其所传达的情感和观念,而不在于其外在的美感。

正如著名艺术家梵高所说,“我在画画时,不是为了表现美,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

”艺术家应该注重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观念,而不是追求纯粹的美感。

其次,追求纯粹美感容易导致艺术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

如果艺术家只注重作品的外在美感,而忽视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观念,那么作品就会变得空洞和肤浅。

因此,艺术不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应该注重作品的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纯粹美感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有其合理的论据和观点。

在实际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在追求美感和表达意义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艺术创作辩论辩题

艺术创作辩论辩题

艺术创作辩论辩题正方,艺术创作应该受到限制。

首先,艺术创作受到限制是为了保护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媒体的普及,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果没有限制,一些不道德或者有害的作品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对艺术创作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

其次,艺术创作受到限制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

有些艺术作品可能会侵犯他人的权益,比如侵犯他人的隐私、诽谤他人等。

如果没有限制,这些作品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因此,对艺术创作进行一定的限制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最后,艺术创作受到限制是为了保护艺术本身的价值。

艺术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它应该体现人类的美好情感和思想境界。

如果没有限制,一些低俗或者商业化的作品可能会影响艺术的纯粹性,甚至破坏艺术的社会地位。

因此,对艺术创作进行一定的限制是为了保护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也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艺术本身的价值。

反方,艺术创作不应该受到限制。

首先,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应该能够自由地表达艺术家的想法和情感,而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限制。

如果对艺术创作进行限制,就等于剥夺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这是不公平的。

其次,艺术创作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创作的僵化和陈旧。

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而限制会使得艺术家在创作时产生顾虑,导致作品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因此,对艺术创作进行限制可能会阻碍艺术的发展。

最后,艺术作品的审美是因人而异的。

对艺术创作的限制往往是基于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而这种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因此,对艺术创作进行限制可能会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限制了他们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不应该受到限制,因为艺术应该是自由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创作的僵化和陈旧,而且艺术作品的审美是因人而异的。

现代艺术的价值辩论辩题

现代艺术的价值辩论辩题

现代艺术的价值辩论辩题正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代艺术是一种反传统、突破常规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引发人们对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现代艺术是艺术创新的体现,它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突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艺术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例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作品,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现代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思想,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

例如,梵高的《星夜》和莫奈的《睡莲》等作品,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出对自然、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感悟,触动了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正如莫奈所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人们感到快乐和震撼。

”。

此外,现代艺术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批判。

许多现代艺术作品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如巴勃罗·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安迪·沃霍尔的《汉堡包》和《美国国旗》则反映了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体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正如毕加索所说,“艺术不是镜子,不是反映现实,而是用来塑造现实。

”。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艺术创新的体现,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反映社会文化的现实和批判。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推崇现代艺术,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反方,现代艺术缺乏真正的价值。

现代艺术虽然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具有创新,但其真正的价值却存在着疑问。

首先,现代艺术常常以追求新奇和独特为目的,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例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过分强调形式和概念,而忽略了艺术作品所应具有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导致观者难以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其次,现代艺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现象严重,导致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纯粹性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一些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刻意追求炫目和轰动效应,而忽视了艺术作品应具有的深度和内涵。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现代艺术是一种过分追求新颖和独特的商业噱头。

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

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

阿兰-巴迪欧: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2012-03-29 15:16:30 来源:豆瓣网我认为,当代艺术的重大问题是怎样才能避免做一个浪漫主义者。

这个问题很重要,谈起来也很难。

更准确地说,是怎么样才能避免做一个形式主义的浪漫主义者。

这就像把浪漫主义和形式主义混杂在一起。

一方面是对新形式的绝对渴望,总是需要新的形式。

现代性就是对新形式的无限渴望。

而另一方面呢,迷恋身体,迷恋限定性,迷恋性,暴力,死亡。

在这两个方面之间有一种相互矛盾的紧张感,就像是形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一个合题,这就是当代艺术的主流。

下面我提出十五个命题,想回答这个问题:怎样不做一个形式主义的浪漫主义者。

第一条命题:艺术不是一场崇高的降落,从无限降落到身体和性欲的有限的不幸,而是通过物质减法的有限手段生产无穷无尽的主体级数群。

我认为艺术的目的是通过精确并且有限的概括,去生产一种观察世界的新的光亮。

所以,现在的矛盾存在于对新形式的无限渴望和诸如身体,性之类的有限性之间。

而新的艺术有必要改变这一矛盾的语汇,为无限性这一方添加新的内容,新的光亮。

所以,第一条命题几乎是对现有矛盾的颠覆。

减法:减法这个词有两个意思第一,不要沉迷于形式的新奇性。

我认为,在今天,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对新奇的渴望就是对新的形式的渴望对新形式的迷恋。

对批判,对再现之类的迷恋,实际上并不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因为资本主义自身就是对新奇新颖的迷恋,就是形式的持久革新。

我们有必要看到对新的形式完完全全地迷恋并不真是对真实世界的批判立场。

有一种可能性,真正的愿望,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愿望,是对永恒的渴望。

渴望某种稳定的东西,某种艺术,某种自身闭合的东西。

因此,这是一个可能性,因为对形式的持续修订并不是真实的批判立场。

所以说,对形式的渴望在艺术中的确很重要,但是对形式稳定性的渴望同样也很重要。

减法的第二个意思是不要沉迷于有限性,迷恋暴力,身体,痛苦,迷恋性和死亡,因为这只是颠覆了快乐意识形态。

艺术创作的辩论辩题

艺术创作的辩论辩题

艺术创作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创作是自由的。

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不受任何限制。

艺术创作的自由不仅是艺术家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

正因为艺术创作的自由,才有了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莫奈的《睡莲》等。

这些作品无疑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创作的自由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众所周知,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如果限制艺术创作的自由,就等于限制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探讨,这将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艺术创作的自由也是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艺术创作正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如果限制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就等于限制了个人的精神追求和表达方式,这将严重损害人们的心灵世界。

因此,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这不仅是艺术家的权利,也是社会和个人的需要。

反方,艺术创作应该受到限制。

虽然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艺术创作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艺术创作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表达任何想法和情感。

如果艺术作品违背了社会的基本道德和法律,就应该受到限制。

例如,如果一幅艺术作品宣扬暴力、色情或种族歧视,这显然是不应该被允许的。

其次,艺术创作的自由也需要考虑到对他人的尊重。

艺术作品的传播范围往往是全社会,如果一幅艺术作品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或造成了他人的伤害,那么这种艺术创作也应该受到限制。

此外,艺术创作的自由也需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

如果一幅艺术作品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引发了社会动乱或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这种艺术创作也应该受到限制。

因此,艺术创作虽然应该是自由的,但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基本道德和法律,保护他人的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在这个辩题中,我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

艺术创作辩论辩题

艺术创作辩论辩题

艺术创作辩论辩题正方,艺术创作是自由的。

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不受外界的限制。

艺术家通过作品可以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这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和表达。

正因为艺术创作是自由的,才能够产生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的自由性也是为了保护艺术家的创作权利。

如果对艺术创作进行限制,将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从而影响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艺术创作的自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保护,因为艺术作品往往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的反映,如果将艺术创作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将会限制人类对社会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正方观点得到了许多名人的支持。

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一种自由的创作,它不受任何束缚。

”这句话表达了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观点。

同时,历史上也有许多艺术家因为受到政治或社会压力而被迫接受审查和限制,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创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性的重要性。

反方,艺术创作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艺术创作虽然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但是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艺术创作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表达任何内容。

一些不良的、恶劣的内容也会通过艺术作品传播给大众,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艺术创作应该受到一定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能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其次,艺术创作的自由也需要考虑到对他人的尊重和保护。

一些艺术作品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对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艺术创作的自由应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反方观点也得到了许多名人的支持。

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曾说过,“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表达任何内容,艺术创作的自由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句话表达了艺术创作应受到一定限制的观点。

同时,一些艺术作品因为违反了社会公德或法律法规而受到了批评和制裁,也证明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应该受到一定限制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怎样不做一个浪漫主义者?2010-05-25 23:21作者:阿兰·巴丢[1]编译:伊索尔我认为,当代艺术的重大问题是怎样才能避免做一个浪漫主义者。

这个问题很重要,谈起来也很难。

更准确地说,问题是怎么样才能避免做一个形式主义的浪漫主义者。

这就像把浪漫主义和形式主义混杂在一起。

一方面是对新形式的绝对渴望,总是需要新的形式,无穷尽的渴望。

现代性就是对新形式的无限渴望。

而另一方面呢,迷恋身体,迷恋限定性,迷恋性,暴力,死亡。

对于新形式的迷恋和对于限定性、身体、暴力、痛苦和死亡的迷恋之间有一种相互矛盾的紧张感,就像是形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一个合题,这就是当代艺术的主流。

下面我提出十五个命题,想回答这个问题:怎样不做一个形式主义的浪漫主义者。

第一条命题:艺术不是一场崇高的降落,从无限下降到身体和性欲的有限的不幸。

而是通过物质减法的有限手段生产无穷无尽的主体级数群。

这就宣布了,如何避免做一个浪漫主义者。

它涵括了一种新的无限的内容,一种新的光亮的生产。

我认为,这才是艺术的目的;通过精确并且有限的概括,去生产一种观察世界的新的光亮。

所以,你应该改变那个矛盾。

现在的矛盾存在于对新形式的无限渴望和诸如身体、性之类的有限性之间。

而新的艺术有必要改变这一矛盾的语汇,为无限性这一方添加新的内容,新的光亮,一个全新的世界视野;在有限性这一方,添加意义和概括的准确度。

所以,第一条命题几乎是对现有矛盾的颠覆。

减法:减法这个词有两个意思。

第一,不要迷恋形式的新奇性。

我认为,在今天,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对新奇的渴望就是对新的形式的渴望,对新形式的无穷无尽的渴望。

对新形式的迷恋,对于新奇新颖的艺术家式的痴迷,对批判,对再现之类的迷恋,实际上并不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因为资本主义自身就是对新奇新颖的迷恋,就是形式的持久革新。

我们有必要看到对新的形式完完全全地迷恋并不真是对真实世界的批判立场。

有一种可能性,真正的愿望,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愿望,是对永恒的渴望。

渴望某种稳定的东西,某种艺术,某种自身闭合的东西。

我并不认为完全是这样,但是,这是一个可能性,因为对形式的持续修订并不是真实的批判立场。

所以说对形式的渴望在艺术中的确很重要,但是对形式稳定性的渴望同样也很重要。

减法的第二个意思是不要迷恋有限性,迷恋暴力,身体,痛苦,迷恋性和死亡,因为这只是颠覆了快乐意识形态。

我们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和快乐意识形态差不多。

快活一点,享受生活吧,诸如此类。

在艺术创造中,我们常常迷恋受苦的身体,性欲的艰难之类,以此颠覆这种意识形态。

我们不需要那一类的沉迷。

自然,艺术创造有批判快乐意识形态的必要性,然而,通过一个新的视野,一种新的光亮,某个可以称之为积极的新世界去对待它,也是一种艺术必要。

所以,艺术的问题也是生的问题,而不总是关于死亡的问题。

这就是第一个命题的含义;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艺术创新,它不迷恋形式的新奇,不迷恋残暴,死亡,身体和性欲。

第二个命题:艺术应当不只是一种特殊性(不论是种族的,还是个人的)的表达。

艺术是向每个人说话的真理的非个人的生产。

这里的重大问题是普遍性:艺术创作有没有一种普遍性?因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是全球化的问题,是世界的一致性的问题。

全球化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抽象的普遍性。

金钱的普遍性,信息的普遍性和权力的普遍性。

这就是今天的普遍性。

这样一来,面对金钱和权力的普遍性,艺术的问题,艺术创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艺术创造的功能在于对抗吗?在于从普遍性中抽象出种种特殊性的独一性吗?类似某种东西,对抗金钱和权力的抽象能力?还是一个反对全球化的社群组织?或者,艺术的功能在于提出一种别样的普遍性?这是一个大问题。

今天更重要的议题是资本主义的普遍性,金钱、权力市场的普遍性和各种独一性、特殊性,社会群体的本性之间的重大矛盾。

这是两种普遍性之间的主要矛盾。

一方是金钱和权力的抽象普遍性,另一方是真理和创造力的具体普遍性。

我的立场是,今天的艺术创造应该提出一种新的普遍性,不仅表达社群的本性,而且,艺术创造有必要为我们,为共有的人的状况,提供某种新的普遍性,我把它称之为真理。

真理就是一种新的普遍性的哲学名字,它反对全球化的强制普遍性,金钱和权力的强制普遍性。

在这项主张中,艺术的问题极其重要,因为艺术往往主张一种新的普遍性,艺术是第二个命题的内涵。

第三个命题:艺术是一个真理过程,而这真理往往是知觉或感性的真理,知觉之为知觉。

这就是说:知觉转化成了理念的一个事件。

这是艺术普遍性的一个定义。

艺术真理是什么?艺术真理和科学真理,政治真理以及别种真理都不一样。

它的定义说明,艺术真理总是关于知觉的真理,是感性的概要。

这不是静态的知觉传达。

艺术真理不是感性世界的临摹或者静态的感性表达。

我的定义,艺术真理是理念自身在感性世界中的事件。

而新的艺术普遍性在于创造在那种感性之中的理念事件的新形式。

重要的是必须理解,艺术真理是关于在世的感性经验的一项主张。

它主张一种新的定义,关于我们和世界的感性关联,这是反对金钱和权力抽象化的普遍性的一种可能。

所以说,今天,艺术看来尤其重要,因为全球化赋予我们一项创造新的普遍性的任务,它往往是一种新的感性,一种和世界的新的感性联系。

因为今天的压迫是一种抽象普遍性的压迫,我们不得不沿着和世界发生新的感性关联的方向想象艺术。

也因此,今天的艺术创造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而不是装饰,不是用于美化的装饰品什么的。

不,艺术的问题很关键,因为我们必须创造出和世界的新的感性关联。

事实上,没有艺术,没有艺术创造,金钱和权力的强制普遍性就成了真正的可能性。

因此,艺术问题在今天是一个政治解放的问题,艺术自身带有政治性。

不仅仅是艺术的政治维度的问题,那是昨天的情况,今天,这是艺术自身的问题。

因为艺术是真实的可能性,它创造某种新东西,反对全球化带来的抽象普遍性。

第四个命题:艺术有必要是复数的,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去想象各种艺术可能交汇的路线,不能想象对这项复数进行总计叠加。

这个命题反对总体化的幻想。

如今,有些艺术家在考虑熔合所有艺术形式的可能性,这完全是一个多媒体之梦。

但这并非什么新想法。

这是理查德·瓦格纳的想法,总体艺术,绘画,音乐,诗歌等等。

第一位多媒体艺术家是瓦格纳。

但是,我认为多媒体是一个虚假观念,以为它是绝对整合性的力量,就像在艺术中投射了全球化的梦想。

这是艺术一致性模仿世界一致性的问题,它也是一种抽象化。

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新的艺术,当然包括新的形式,但是不该幻想所有感性形式的总体化。

怎样和那些并非总体化的典范的多种媒体、意象的新形式以及艺术关联起来,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避免那种幻想。

关于第五条和第八条。

五,每一种艺术都由一个混杂的形式发展而来,而这一混杂的逐步提纯的过程使一种特殊的艺术真理及其消亡殆尽的历史得以成形。

八,艺术的真实也就是通过提纯的内在过程所构想出的理想化的杂多。

换句话说,形式的一个偶然开端决定了艺术的原材料。

艺术对于迄今为止形态不明的一个形式的降临进行了再度的形式化。

这里重要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新形式的创造。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对当代艺术的难题就是对新的形式的无限渴望。

我们必须准确说明新形式问题的内涵。

什么是新形式的发明?我想提示的是,事实上,从来没有完全纯粹的新形式的发明。

我认为那是一个梦想,就像总体化一样,没有绝对新形式的纯粹发明。

事实上,从一种类似形式的东西到一种形式之间总有某种通道似的东西。

我的想法是我们有某种形式的不纯,或混杂的形式,接下来是提纯的过程。

因此,在艺术中,并没有完全纯粹的形式发明,如果你想说上帝发明了世界,好吧,但接下来就是逐步地纯净化,然后是形式的复杂化。

马列维奇画了著名的白色中的白色,白方块上的白方块。

这是一种创造吗?某种意义上,是的,但实际上,这完全是形状和颜色关系问题的一次彻底的纯净化。

实际上,形状和颜色关系的难题是一个很古老的长故事,马列维奇的白方块上的白方块给了这个难题终极的净化。

这是一种创造,但也是一个终点,因为在此之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再也无法继续。

所以,我们有一次彻底的提纯,在马列维奇之后,形状和颜色之间的一切关联性看起来都陈旧了,或者不纯净了,但是,这也导致问题走进死胡同,我们不得不从别处重新开始。

我们可以说,伴随着艺术创造的并非完全是新形式的提纯,就像是由始至终的提纯净化过程似的。

所以,我们要的是有先后顺序的提纯净化,而不是纯粹创造力的纯粹爆发。

这就是第五和第八个命题的内容。

现在来说一说第六条和第七条。

第六条,艺术真理的主体是由艺术作品构成的那个集合。

第七条,这个组织过程是一个无限的构造,在我们当代艺术的背景中,这是一个一般的整体性。

这里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艺术的主观存在?什么是艺术的主体,在主观意义上的主体?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古老。

艺术的主体是什么?艺术的中介是什么?艺术的主体不是艺术家。

这也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很重要。

因此,如果你认为艺术创造的真正主体是艺术家,你就把艺术创造当作了某个人的表达。

如果艺术家是主体,那么艺术是那一个主体的表达,因此艺术就是某种个人的表达。

实际上,当代艺术有必要争辩,说艺术是个人的表达,因为你缺乏创造普遍性的新形式的可能性,所以你不得不通过自我表达和社群表述来反对普遍性的抽象形式。

这样一来,我们理解了各个难题之间的关联。

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说明的是艺术创造的主体不是这样的艺术家。

对艺术来说,“艺术家”是一件必需品,但不是一种主体的必要性。

因此,结论相当简单。

艺术的主体存在就是艺术作品,此外无它。

艺术家不是艺术的主体代理人。

艺术家是艺术中被牺牲的那一部分,也是最终在艺术中消失的那部分。

艺术的伦理就在于接受这一种消失。

艺术家通常总是想要公开露面,但对于艺术,这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艺术,如果你希望艺术在当下,在创造普遍性的活动中获得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如果你认为艺术差不多就是市场的主体性表达,那么,理所当然,艺术家的隆重出场是必要的。

然而如果艺术是创造,差不多是秘密的创造,如果艺术不是市场的玩意儿,而是市场普遍性的阻力,那么艺术家就必须消失,不要在媒体中出现。

艺术批判和对绝望的批判很像。

如果艺术的伦理看起来是一种绝望,那是因为得到展示的是艺术作品,这才是艺术自身真实的主体存在。

第九条,当代艺术的箴言是不要成为帝国的。

这也意味着:它也不必是民主的,如果民主暗示了和帝国观念中政治自由的一致性。

我不想多评论为什么艺术的伦理是不要成为帝国艺术。

绝望是因为总是存在类似于帝国的运作机制,因为有效的法律,在当下,就是帝国的法律。

关于第十条和第十一条。

第十条,非帝国的艺术必须是抽象的艺术,就这一点来说:它把自己从一切特殊性中抽象出来,把抽象这一姿态形式化。

第十一条,非帝国艺术的抽象化不关心任何特殊的公众或观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