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合集下载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也有人认为中国在古代的研究中就已经进行了变换分析, 如《马氏文通》中就有不少变换的例子。但是我们认为 这只能称为一种变换的思想,而不是成系统的理论,并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变化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的客观依据
❖ “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 ~~条件:句中所包含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一致。
❖ ~~形成的原因:
相同。 ❖ 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对双宾语中远宾语特点的揭示 现代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一个特点的发现。 程度副词“还”在“比”字句中能表示比拟而不同于
“更”的现象的揭示 表示总括的程度副词“都”确切的语法意义的最新认定。
变换分析法的局限
❖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 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在传统语法中,指句子改换。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 把它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的方法,是把一个语法形式改换 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
在结构主义语法中,指的是句式变换。美国描写语言学 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Z·S·Harris)把它作为语法分析的 一种操作,联系的是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或句子的 集合。
变换分析的类推性原则
❖ 所谓类推性原则,是指根据同一性和约束性建 立起来的变换关系,可以通过推导和演绎的方 式,不经过变换程序直接从原式类推出变式,或 从变式类推出原式,它是一条可以提高变换分 析的可操作性和方便度的附加原则。
变换矩阵
❖ 变换矩阵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句式”) 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 语法上的同一性强调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 义结构必须保持一致。
变换前后相对应的同现成分元素必须是同一个词, 同一个义项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例式及”,其)这实及一例其部和一分变个置换个于式具变及体换其的矩实实阵例例的之左,间边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成立)
(不成立)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词类序列: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戏台上 放着 鲜花
1
(2)戏台上 演着 京戏 但(11)(2)3的2语法4 意义不13同--24:主 述谓 宾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C式)]不语能法变换成[E式]
[C式] 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1
[E式] 名词[施事]+从……+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我从厨房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三A式)](语静法态)可转换成 [C式];
[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
[C式] 名词+动词+在+名词[处所]
[A式]
[C式]
山上架着炮 黑板上写着字 墙上挂着画 床上躺着病人
炮架在山上 字写在黑板上 画挂在墙上 病人躺在床上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B式)] (语动法态)可转换成 [D式]
[B式]:我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E式]:我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A.式1层] 次分析法[D的式局] 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A式]
[E式]
1
[A式]:我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同一语义结构关系可用不同句 法结构表示,同一句法结构格式可 用来表示不同语义结构关系,这就 产生了相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句 法结构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联系。这 就是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VP + NP 不吃馒头了。 不跑县城了。 不跑项目了。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施事+动作 / 受事+动作 动作+受事 动作+方所 动作+目的
海里斯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 对变换地解释,他先后有三种有影响的说 法,除上面的说法,他还说: “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 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叫着变换关 系。 “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 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 词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 集合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施事+动作
VP + NP 不吃老虎了。受事+动作
不吃白菜了。受事+动作

不吃鸡了。
受事+动作
如果说,层次分析法依据结构的层次 性是利用了结构的内部关系,那么,变换 分析法依据结构的相关性就是利用了结构 的外部关系。前者是静态的分析,后者是 动态的分析。
NP2+给+NP1+VP
歧义句法格式:
NP+VP(主谓)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工具+动作 结果+动作 对象+动作
“老虎不吃了” “馒头不吃了” “钢笔不写了” “信不写了” “信不看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一、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 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 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 结构关系。
二、层次分析完全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因此
有些现象它解释不了。例如:
a.木头桌子质量
b.羊皮领子大衣 a.北大数学老师 b.土壤钾盐含量
单就构成层次和内部的句法结构关系看,前两 组一样,后两组一样。
(2)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 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 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 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例(2)的基本脉络是:飞船——返回——地 面”。
优点: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简洁、清楚、
明了
局限性是什么呢?先看下列例子:
(3)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4)我们便宜他了。 例(3)作为句子主干的 “*思想清除”,根本就不 成立。例(4)句子的主干是“我们便宜”,句子 可以成立,但是不是原来的意思了。
原因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不大关注语
法结构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有它的局限性,但决不能认为句
子成分分析法就没有用了,就没有价值了。我们 说某种分析方法有局限,是说它只适用于一定的 范围,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而不是说它就一无是 处。其实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初级语法教学或对外 汉语教学中,还是能发挥它的作用的。
4、分析时,先一举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谓语,
(1)我的好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
例(1)的中心词----主语是“朋友”,谓语是 “斟”,宾语是“葡萄酒”。 因为“斟”是个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 “葡萄酒”这个中心词就是宾语成分。 “我”、“好”、 “早已”、“满”和“一 杯”、“香香的”分别是主语、谓语、宾语 的各种附加成分。

第四章 变换分析法

第四章 变换分析法

高低 层语 义关 系
• • • • • • • • • •
a式:有+名词+动词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能力完成 有完成的能力 有办法解决 有解决的办法 有条件上大学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人骂过他 有骂过他的人 有人陪他 有陪他的人 有钱买新房 有买新房的钱 有时间研究 有研究的时间 有时候玩儿 有玩儿的时候
• b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 d式 名词(处所)+正在+动词+名词 • 戏台上演着京戏 >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 •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 操场上放映着电影 >操场上正在放映电影 • 炉子上熬着粥 > 炉子上正在熬粥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 产生
• 层次分析法局限:不能揭示隐含在句中的 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 变换分析正是适应这种研究需要而产生。 • 例如:
• (1)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 词类序列:
•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词类序列相同而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对的 两类句子
• 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 的句法格式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 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 原先的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分析手 段
• 注意:“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 决不能看做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遵守以下原则
•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 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 (1)我们所有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原句 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 (2)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 句法格式(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 例。;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言知识
•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0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创
新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变换分析法的优势及其对现代汉语教学的促
进作用
变换分析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势

揭示语言规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分析语言结构,揭示语言规律
• 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 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评估教学效果
•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未来发展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创新
• 变换分析法将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SMART CREATE
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CREATE TOGETHER
01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概述及应用领域
变换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变换分析法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
变换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 通过分析语言结构之间的变换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2)句法多义时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在分析这句话的时候,层次分析法,虽然可以划分出句子的层次,但是不能解决其中语义方面的问题,所以就无法分析出其中的歧义。

而使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变换成两种句式:a、他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b、通知他的人还没有来。

这样的话,句子的两个意思就分别出来了,也就解决了歧义。

这里是将主语补充完整,运用了添加的方法。

二、变换的方式方法综合例子我们知道变换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几种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

1.移位变换中最常用的就是移位,例如运用移位的方法可说明动量词和名词之间存在修饰关系。

例如:买了五本书进了一次城《现代汉语语法学》中说只能这么切分,认为动量词不具有修饰名词的功能。

而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运用移位的变换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例如:A进了一趟城B一趟城也没进(《语法讲义》) A式可以变换成B式,一趟城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移到句首的,可见它是句法单位。

因此,虽然从意义上来看,一趟、一次都是表示动作的次数的,可是从结构上说,却是修饰后边的名词的。

所以也可以得出,有的动量词也可以修饰名词。

添加变换分析,有时需要添加一些成分。

运用添加的方法可辨析结构层次相同的句式。

例如:A我自己明白。

B我自己修理。

(《语法讲义》) B句可在我和自己之间插入会、能等助动词或不等副词,如:我会自己修理。

我能自己修理。

我不自己修理。

而A句则不可以,要插的话,只能在自己后头。

原因在于A句中我自己结合得紧密,而B句中的主语是我,谓语是自己修理,主谓结构之间没有那么紧密,因此在主语我后可插入某些助动词和副词。

这样,这两种结构相同的句式就辨别了出来。

3.删除变换,有时要添加,有时又要删除部分结构,运用删除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结构。

朱先生在书中列出了一些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例如:A开车的技术走路的样子(《语法讲义》)还有另外一类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B开车的人走路的学生 B中的结构后面都是人,都可以把的后的中心语删除,只说开车的、走路的,其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B.式1层] 可次转分换析为法[的E式局]限:和受变事换所分在析的法地的方产生
[B式]: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1
[E式]: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B式]:我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E式]:我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A
1 (2)我 偷了一件衣服 给她
B
(3)我 做了一件衣服 给她
C
1
2
1-2 主谓关系
但1、2、3语3法意义不同4 : 3-4 连动关系
(按1层)次包分含析两法个1行、为2、动3作都实是际主上谓只和有连一动个关过系程,送的过程也是 给的过程;(2)(3)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2)
结构关系一致
1 辅变音换的分发音析法
造成具有这种相关性的不同句法格式的原因有两个:
(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这样,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
1
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句式 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A.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主—动—宾) B.名词[施事]+把+名词[受事]+动词——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把字句) C.名词[受事]+被+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被我丢了(被字句) D.名词[受事]+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我丢了(主谓谓语句)
1.变换是英语transformation的译名,最早使用变换的术语的是
1
1896年出版的英国语法学家纳斯菲尔德的English Grammar Series 2.定义:
纳斯菲尔德:把一个语法形式(句子格式)换为另一个语法形式
而意义不变。
海里斯:结构不同而等价的序列之间的替换
(主动句)N1+V+N2 =(被动句)N1+be +V–en+by+N1
(1)表存在,表静态,“动词+着”相当于“有”
(按2层)次表分活析动法,是表主动谓态和,述“宾动关词系+着”表某行为动作
正在进行 用变换分析法来分化歧义句
A式 B式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A式)]可语转法换成 [C式];
[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
[C式] 名词+动词+在+名词[处所]
包含两个转移的过程;(3)包含一个制作一个转移过程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A式] 可转换为[D式]:
[A式]: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 +名词[与事]
1
[D式]:名词[施事]+动词+给+名词[与事]+名词[受事]
[A式]
[D式]
我送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送给她一件毛衣
我交了篇论文给陈老
[A式]: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1
[D式]: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 是+在+名词[处所]
[A式]: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运输队
[D式]:我发现敌人的坦克运输队时我是在飞机上
[A式]: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D式]:我发现藏在草丛里的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确实是个既可以表示a义又可以表b义的歧义句
1
[a义]:名词[处所]指明发现的施事所在的地方
我发现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b式]:名词[处所]指明发现的受事所在的地方 我发现的小偷是在屋顶上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词类序列: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1)我 送了一件衣服 给她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B.式1层] 次分析法[E的式局] 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B式]
[D式]
1
[B式]:我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E式]:我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D式]:*我发现蟑螂时我是在抽屉里(施事所在)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1通层过次以分上析分法析的,局从限外和部变形换势分上析验法证的了产“生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偷”
我做了只风筝给弟弟
*我从学校做了只风筝给弟弟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A.式1层] 次分析法[D的式局] 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BC式]
1 [B式]
[C式]
[D式] [E式] [E式]
A和BC式不相 同
B、C不相同
A、B、C不相同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3.2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1
[C式]
[D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织给她一件毛衣
他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他冲给客人一杯咖啡
我做了只风筝给弟弟
*我做给弟弟一只风筝
我炒了些花生米给她
*我炒给她一些花生米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B式)]可语转法换成 [E式]; [C式]不能变换成[E式] 。
[B式] 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C式)]不语能法变换成[E式]
[C式] 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1
[E式] 名词[施事]+从……+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我从厨房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B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偷给小胖子一个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C)式语] 名法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D式] 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戏台上演着京戏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B式]:我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E式]:我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A.式1层] 次分析法[D的式局] 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A式]
[E式]
1
[A式]:我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D式]:我发现这颗小行星时我是在紫金山天文台
[E式]:*我发现的这颗小行星是在紫金山天文台(受事所在)
[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
[D式]名词[处所]+正在+动词+名词
[B式]
[D式]
山上架着炮
山上正在架炮
屋里开着会
屋里正在开会
教室里上着课
教室里正在上课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A.式1层] 次分析法[C的式局] 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A式]
[D式]
1
[A式]
[C式]
戏台上放着鲜花
鲜花放在戏台上
黑板上写着字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
画挂在墙上
树上钉着广告牌
广告牌钉在树上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B式)]可语转法换成 [D式]
[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
[D式]名词[处所]+正在+动词+名词
[B式]
[D式]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3.1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1
从哲学上说,一个事物的特征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变现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征,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
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其他某个方面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征,一定会在跟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
我交给陈老一篇论文
我卖了间房子给老李
我卖给老李一间房子
我递了张名片给曹总
我递给曹总一张名片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而三()2)语(法3)代表的[B式] 、[C式] 不能变换成[D]式。
[B式] 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1
[D式] 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三A式)](语静法态)可转换成 [C式];
[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
[C式] 名词+动词+在+名词[处所]
[A式]
[C式]
山上架着炮 黑板上写着字 墙上挂着画 床上躺着病人
炮架在山上 字写在黑板上 画挂在墙上 病人躺在床上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B式)] (语动法态)可转换成 [D式]
“c张.那三个”照是相“机送被”张和三“送给给”李的四施了事;
“d李.那四个”照是相“机送张”三和送“给给李”四的了与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